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
2.描述细胞核在生物的发育、遗传和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3.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4.本节课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有
生命观念: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
科学思维: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探究实践:本节课通过探究活动及其中的跨学科实践扩展视野。
态度责任:乐于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
初中七年级学生对生物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了解了一下生物学概念和生物学的学习方法,对生物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上课学生表现积极上进,学生学习效率较高,课堂气氛较好,能积极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认真思考。生物这门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大部分学生能尝试运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对生物现象做出一些解释。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教学难点
(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
充分利用多媒体,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创设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中,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的提高。
1、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3)角色扮演法。
2、课时安排:2个课时
3、课前资料准备:(1)教师收集资料、制作精美课件和导学案;(2)学生课前排练小品《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3)准备直观教具:葡萄、花生、黄豆等实物,模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能量转换。
【导入新课】
情景演示:自制鲜榨橘子汁。
今天老师请两位同学喝饮料。DIY:新鲜橘子→橘子汁→冲水→搅拌→喝。
老师:“味道怎样呢?”
A:“很甜。”B:“很咸。”
老师:“适量喝鲜榨橘子汁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
A:“补充能量。”B:“可以补充无机盐。”
老师:“两位同学真棒!”
请问:青涩的橘子为什么能长成酸甜可口的大橘子?同学们说,青涩的橘子可以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那么,构成橘子的每个细胞又是如何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的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细胞的生活,寻找最佳答案吧。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探究一:探究物质的组成 问题:将糖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搅拌一会儿,还可以看到糖么?为什么? (动画展示“蔗糖分子的扩散”) 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完成蔗糖溶解的实验,分析现象,展示,讨论。 观看“蔗糖分子的扩散”的动画,得出结论。 说明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同时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探究二:探究细胞中物质的种类。 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准备材料:葡萄,花生,黄豆,白纸,解剖针,酒精灯。 1.品尝葡萄 2.花生印油迹实验 3.黄豆燃烧实验 分组实验:探究细胞中物质的种类。 1.品尝葡萄:每一位学生亲口品尝葡萄,推测葡萄中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2.花生印油迹实验:花生在白纸上挤压,观察出现的现象并解释。 3.黄豆燃烧实验:灼烧黄豆,推测燃烧后留下的物质,燃烧的物质各是什么。 知道细胞中的物质有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如水、无机盐、氧等,一般不含碳,统称为无机物;一类是分子比较大的,如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一般不含碳,统称为有机物。
探究三: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指导学生观看“物质进出细胞”的动画。 请学生表演小品。 分组实验 品尝葡萄干:对比葡萄和葡萄干哪个更甜?鲜葡萄晒成葡萄干的过程中,水分和糖类的含量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细胞膜的什么功能?细胞膜对细胞的生活有何作用? 观看“物质进出细胞”的动画,得出结论。 表演小品: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掌握细胞膜它并没有将细胞封闭起来,它能够控制植物的进出,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 此环节旨在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让学生欣赏、观察分析和及时的教学小结中,相对容易理解“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个重难点内容。
探究四: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展示课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2第二、三、四段,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1、在细胞中能否实现能量的转变? 2、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分别起什么作用? 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能量转换的活动 展示课件:讲授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细胞能量转换中的作用。 通过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小结 讨论问题 能量的形式都有哪些? 汽油中的化学能是如何转化成汽车的动能的? 细胞中有能量转换器吗? 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是怎么转换能量的? 参与模拟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能量转换的活动 从细胞、物质和能量的角度思考:青涩的橘子为什么能长成酸甜可口的大橘子呢?”。 有光能、热能、化学能等。 汽油中的化学能是通过发动机转化成汽车的动能的。 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此环节为突破重难点问题而设计,利用教具,在简易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进行“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并释放能量”“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演示,能将抽象的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能量转变问题简单、直观化,利于学生的理解。
探究五: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播放“克隆羊多莉”的视频。 引导学生谈论问题。 观看视频,思考 多莉的长相既不像C羊,也不像A羊,而与B羊十分相像,体现什么结构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细胞核为什么具有这么重要的功能呢? 明确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DNA。
学生认真聆听老师讲课,仔细思考问题,课后自己亲手动手制作细胞的思维导图。 通过学生自己亲手动手制作细胞的思维导图,总结巩固知识点。
【课堂小结】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叶绿体和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信息变化的统一。
【课堂练习】
下列物质中,全都是有机物的一组是( )
A 氧、脂质、无机盐 B 糖类、脂质、蛋白质
C 水、核酸、无机盐 D 糖类、氧、蛋白质
在细胞结构中能够使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外面的结构中( )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细胞核
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包括( )
A 叶绿体 B 线粒体 C 叶绿体和线粒体 D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不是
细胞内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下列结构与功能连接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 叶绿体——使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C 线粒体——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 细胞核——保护细胞内部
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中的( )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核 D 细胞质
克隆羊多莉长得非常像( )
A 供细胞核的母羊 B 供无核卵细胞的母羊 C 代孕的母羊 D 无法确定
课后延伸
关注克隆技术P55 想想如果你是科学家,你能利用克隆技术做些什么造福人类的事情呢?
【课堂板书】
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
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细胞中有有机物和无机物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二、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
(1)叶绿体:光能 → 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线粒体:化学能(有机物)→ 细胞需要的能量
三、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参考文献
[1] 郑欣.《细胞的生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教学》,2018
[2] 赖金花.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6 (2)
教学感悟
教师在开展“细胞的生活”一节教学的过程中,力求将抽象的概念教学建立在形象直观的基础上,学生小实验、小品表演和模拟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能量转换的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环节,使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能有效突破。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最后能精选练习,讲练结合,灵活组织教学过程,目标有效达成。
但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实验的能力还比较欠缺,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持续关注和指引,使其逐步培养正确规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理论联系实际等能力。
本课的成功之处有两点:
1.利用难点启发思维,在学生积极思维的同时,能力得到了锻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本课始终一环扣一环地贯穿着知识的因果关系,运用逻辑思维抓住了学生的思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有机物概念的给出,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以及细胞生活需要能量等。
(2)本课运用了形象的比喻、举例和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物质”、“能量”这些抽象、枯燥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并与生活联系起来,缩短了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的能力。
(3)本课还通过看图、阅读、讨论、答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培养。
本课通过微观知识的教学和一些隐藏的悬念,如:“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细胞膜如何控制物质的进出”等,培养了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本课的抽象知识都是从事实中得来的,如细胞有物质的进出和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都是通过宏观的生命现象推导出的,又如细胞中确实有叶绿体、线粒体这样转换能量的结构等事实都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不足之处是学生活动方式不十分丰富,若有一些动手的活动,效果会更好一些,但这节课动手活动的设计有一定难度,望同行共同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