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生物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
通过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以及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认识到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并初步树立生物学中的结构功能观等生命观念。
2.科学思维:
(1)形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重要概念。
(2)观察生物与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举例说明生物的特征。
(3)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或社会实际问题。
(2)从认识生物的特征引发学生对大自然中生物现状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归纳出生物的七大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的特性等特征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设计思路
认识生物,是学生从具体的生物个体到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与存在形式——生物圈的认识的起步;教师在本节课重点要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同时要为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生物圈做好铺垫。
本节课的内容,通过“机器人跳舞”的视频设疑“想一想:机器人是生物吗?”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学生都知道机器人并不是生物,却少有学生能够完整全面的阐述机器人不是生物的理由。因此接着提出“什么是生物?”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生物的定义,接着播放一些动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再通过生石花和钟乳石两个反例来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去探究。最后通过问题“想一想: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到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取决于是否有生物的特征。
教师在本节课重点要通过图片、生活经验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从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描述生物的生命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和归纳以及教师的适当补充和提示,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理解生物的根本特征。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机器人跳舞”视频,设疑“想一想:机器人是生物吗?”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而引入课题。
【新课学习】
学习目标一、生物和非生物
1.复习回顾:
教师引导学生,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那我们想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哪些呢?
学生归纳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法等等。
过渡:今天的这节课要想认识生物,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就必须要掌握观察的一般方法。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动图请同学起来试一试能否通过观察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问题导入:你能区分哪些是生物吗?
3.动图展示:
进一步探究:播放生石花和钟乳石图片,通过生石花和钟乳石两个反例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去探究生物与非生物有何不同。
4.归纳总结:
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非生物则是没有生命的物体。
学习目标二、生物的特征
1.问题导入: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2.生物的共同特征:
(1)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依次呈现动植物、细菌真菌和病毒基本结构的比较,从而共同归纳得出: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播放阳光下生长的小麦图片翠鸟捕食鱼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植物怎样获得营养物质的?动物又是怎样获得营养物质的?
归纳: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再简单讲解植物获得营养的过程——光合作用,拓展学生的生物知识,从而共同归纳得出: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3)生物能进行呼吸
跟同学们共同感受呼吸并观看鲸鱼呼吸时喷出的水柱图片,让学生联想到自身无时无刻不在呼吸。
植物叶片的气孔示意图
再拓展讲解植物通过气孔进行呼吸的知识,从而共同归纳得出: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教师和学生演示“膝跳反射”和“眨眼反射”等刺激和反应,让学生感受更加生动形象且印象深刻,同时播放“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的动图,再加上“羚羊发现猎豹后迅速奔逃”动图,从而共同归纳得出:生物能对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教师播放“植物生长发育示意图”以及“人类生长发育示意图”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并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生长过程,从而共同归纳得出: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图一 图二
播放图片,让学生可以直观看到,像图一这种存在于子代与亲代之间的相似性叫做遗传现象;图二这种存在于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叫做变异现象;从而共同归纳得出:生物体存在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7)生物可以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播放“呼气”、“排尿”、“出汗”等三幅动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总结人体组织细胞排出废物的三种方式,拓展排泄的概念和过程。而植物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可以通过落叶的形式带走一部分,让学生找到共同点。从而共同归纳得出:生物可以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注意!特别强调易混淆点:排便是排遗,并不是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课堂总结】
一、生物和非生物
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非生物则是没有生命的物体。
二、生物共同特征
(1)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3)生物能进行呼吸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生物可以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课堂练习】
1.下列俗语或诗句描写了生物的哪些特征?
(1)朵朵葵花向太阳: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生物能生长;
(4)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
(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
(6)无边落木萧萧下: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2.“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所描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C )
A. 生活需要营养
B. 遗传和变异
C. 生长和繁殖
D.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盆栽的绿萝,窗台外侧比窗台内侧的长势茂盛,这一现象说明生物( A )
A.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 能进行呼吸
C. 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 生活需要营养
4.在我国北方,梧桐树到了秋天会落叶,这体现了生物的哪些特征( C )
A.具有生长现象
B.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能繁殖后代
【板书设计】
一、生物和非生物:是否具有生命
二、生物共同特征
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物可以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