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西园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淮北市西园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5 22:0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淮北市西园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中国人的浪漫是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① ,② ”(《木兰诗》)将木兰赤诚报国的浪漫,藏在关山飞度的万里征途里:“③ ,④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将思念家乡的浪漫,藏在伤离惜别的曲调里;“⑤ ,⑥ ”(《竹里馆》)王维将闲居生活的浪漫,藏在人与竹月对白的惬意里。
(2)古人常用文学手法表情达意。岑参《逢入京使》中“⑦ ,⑧ ” 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对故园的眷恋之情;司马光《孙权劝学》中“⑨ ,⑩ ” 借“吴下阿蒙”的事例抒写对人学识猛进的惊奇赞叹之情。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楞楞磕磕的,祥子看着杠夫把棺材埋好,他没有哭。他的脑中像烧着一把烈火,把泪已烧干,想哭也哭不出。呆呆的看着,他几乎不知那是干什么呢。直到“头儿”过来交待,他才想起回家。
屋里已被 A 给收拾好。回来,他一头倒在炕上,已经累得不能再动。眼睛干巴巴的闭不上,他呆呆的看着那有些雨漏痕迹的顶péng。既不能睡去,他坐了起来。看了屋中一眼,他不敢再看。心中不知怎样好。他出去买了包“黄狮子”烟来。坐在炕沿上,点着了一支烟,并不爱吸。呆呆的看着烟头上那点蓝烟,忽然泪一串串的流下来,不但想起 B ,也想起一切。到城里来了几年,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楞楞磕磕( ) 炕上( ) 顶péng( )
(2)上面文段选自《骆驼祥子》,文段中的A是 (填人名),B是 (填人名)。(2分)
(3)根据提示,完成【批注】(3分)
【批注】
语言的地方色彩:
(4)鲁迅说:“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请你从A、B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小说情节,回答她的价值在哪里?(4分)
3.兴华学校七(1)班开展以“礼赞小人物”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活动一:激情开场】下面是班长写的开场白,请你根据要求做题。(6分)
【甲】作家路遥说:“习惯了被王者震撼,为英雄掩泪,却忘了我们每个人都归于平凡,归于平凡的世界”。凡人微光,温暖人心。你是否曾遇到过像长妈妈一样的长者,记下你的喜好给予你惊喜:【乙】 , ;你是否也曾遇到过像卖油翁一样的手艺人,沉稳谦虚地阐述人生的哲理。【否】由于他们用微光穿透阴霾,使人们感到了温暖,让你我一想起就心潮澎湃。
①【甲】句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②请结合学过的课文,在【乙】处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后句构成排比。(2分)
③【丙】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2)【活动二:礼赞精神】请你将下面的词语组成一副对联来礼赞老师。(4分)
一支 三尺 讲台 粉笔 传承 积淀 千秋 万世 文明 智慧
上联:
下联:
(3)【活动三:我做向导】此次活动特意邀请老年大学的张教授来校做讲座,请你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告诉张教授怎样到达学校。(3分)
兴华学校 北 百大超市 电影院 博物馆 老年大学
二、阅读(55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姥爷的小人书
①姥爷年过古稀,平生有个习惯就是收集用过的“破烂儿”,比如坏了的台灯、不会走的钟表、缺了腿的唐三彩、泛黄的稿纸、作废的粮票,还有现如今少有人看的小人书。这些奇怪的东西堆满了地下室,堆满了书房,堆满了姥爷家的每一个角落。
②“破烂儿”是姥姥对这些旧物的称呼,历经岁月的它们大多早已毫无用处,姥爷却总是一丝不苟地收拾起来。每当姥姥埋怨姥爷还留着这些东西时,姥爷总会笑笑,也不反驳,只是默默地把它们收拾到姥姥看不见的地方去。
③小时候有段时间,我和表姐都住在姥爷家里。姥姥常年受失眠之苦,因此每天都要午睡,不许我们打扰。那些安静的午后,藏满了姥爷“破烂儿”的书房就成了我们的乐园。为了安抚我们两个小鬼头,姥爷总会小心翼翼地从书柜里捧出一个小纸箱,那里面是他多年积攒下来的小人书。
④纸箱打开,细细的灰尘飞出来,在阳光下旋转起舞,那些泛黄的、卷了页的小人书散发出一股略带霉味的油墨气息,惹得我直想打喷嚏。好动的表姐已不知跑去什么地方玩儿了,只留下我自己坐在床上,把姥爷的珍藏一本一本翻过……
⑤这些小人书都是20世纪特有的产物,是我妈和小姨她们小时候看过留下来的,《杨家将》《红岩》《武松打虎》……丰富多彩的世界就凝结在手掌大的书本里。那时的纸张质量不好,上面的图画和文字还有重影,但我仍然乐此不疲。每当这时,姥爷就噙着笑意坐在我身边,看着我读书的样子,并指着每一幅图为还不认字的我讲上面的故事。姥爷特别擅长讲故事,有时一本书要讲一两个小时。我认真专注地听着,一老一小偎在床边,压低了声音轻轻地笑,岁月静好,阳光洒满了我的心房。
⑥后来年纪渐长,我离开老家定居北京。学业繁重,我要看的书也无穷无尽,小人书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
⑦有一次偶然和妈妈聊起她小时候的事情,妈妈说,她六七岁的时候,最喜欢去街上的书摊租小人书看。市中心的百货商场门口,总有许多小人书摊,厚的两分钱看一本,薄的一分钱看一本。姥姥和姥爷去买东西,妈妈就抱着一只烤红薯坐在摊边,一本一本看过去,消磨一下午的时光。妈妈说:“你姥爷当年的梦想,就是退休后也摆一个小人书摊,可惜等他退休了,这个行业也消失了。”猛然间,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小人书会成为姥爷那些陈年旧物的收藏中最特别的一种。
⑧记得上次回老家时,姥姥午休后我走进书房,发现姥爷正独自坐在窗前翻看他珍藏的小人书。被无花果树叶滤得澄澈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姥爷和他的小人书上。书页翻动间扬起细微的灰尘翩然起舞,一如我童年里的无数个午后。我走过去拿起一本小人书,翻开,久违的油墨气息扑面而来……姥爷微笑着看着我,老花镜后的眼眸饱含我未曾留意过的光芒。在我很小的时候,每每专心翻看着一本本小人书,姥爷也一定用这样温暖、柔和的目光看过我吧?
⑨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事物都渐行渐远,甚至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比如小人书,比如出租小人书这一行业,以及会在街边看一下午小人书的人们。姥爷爱书,爱小孩子,他喜欢看那些快乐的孩子坐下来安安静静读书的样子。小人书中珍藏着姥爷旧日的回忆和梦想,他望着我的时候,或许也在望着没能陪伴妈妈一起读书的那些午后时光……
⑩闭上眼睛,我看到一个晴暖的秋日午后,姥爷带着他多年收集的小人书,坐在一条没有那么多汽车的街边,身边围着一群读着那些小人书的孩子。人群熙攘,却没有人扰动他们安静的世界。那时阳光正好,暖洋洋映在姥爷伛偻的背上。
(选自《品读》,有删改)
4.下列对上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①段以“平生有个习惯”引出姥爷收藏小人书的事情,让读者对人物充满好奇。
B.文中的“我”和小时候的妈妈一样,都喜欢安静地坐下来专心翻看着一本本小人书。
C.文章的最后,我帮助姥爷实现了他的愿望,给他摆了个小人书摊,给喜欢的孩子提供书读。
D.文中第⑨段作者的感慨,流露出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感恩、珍惜和怀念之情,启人深思。
5.姥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6分)
6.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7 第⑧段和第⑩段中的划线句子两次描写阳光,具有象征意义,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4分)
8.本文以“姥爷的小人书”为题有什么作用?(6分)
【二】(17分)
材料一: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就语言表达对1333名青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显著问题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 词汇量匮乏、表达单一 用笔写字变少 词不达意、难以准确表达想法
呈现情况 53.3% 47.1% 43.2% 41.5%
材料二:
上线是话痨,下线变“社恐”,舌战全网的年轻人为何会“词穷”?表面上看,是公众对文字表达经济性的追求。通信技术的变革,为沟通交流按下了“加速键”。从鸿雁传书到一键传情,“秒回”需求不断挤压字斟句酌的空间,让人们在日常表达中不再遵守文字使用的基本规范。缩写、热梗、表情包等不断“上新”的符号语言,在快速传播中对现代表达进行重塑。
不过,往下深挖,“词穷”的背后是精神层面的贫乏。一方面,数据库的出现让不少人对思考积累产生了懈怠。与此同时,“三分钟名著速读”“7天速成流利英语”等短视频内容,让不少人养成了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导致本应伏案深耕的积累变成了碎片化吸收。另一方面,网页搜索的便捷让人类检索的双手逐步解放,也进一步降低了使用人脑回顾的频率。根据“积累——思考——表达”相互作用的逻辑公式,积累少了、思考弱了,表达能力自然也就退化了。
材料三:
治好“文字失语症”也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涵化过程。开设大学语文课,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大学语文学习目标要求是将学生短暂地框进另一个方盒子里。基于从小到大应付考试的经验,大学生很有可能会为了学分而制定出标准的、绝不会出错的体系,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考完试后,学生又回归了平时的网络交流方式,将套话抛之脑后。这样一来,无论是从学习过程还是考察结果来看,开设课程的初衷都无法实现,反而适得其反。想要根治“文字失语症”就得采用温水煮青蛙式的涵化方法,让“语文”贯穿年轻人的一生,渗透年轻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只是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学习。
材料四:
中国语言文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提升公众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既是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所以提升公众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尤为重要。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在校大学生无论是写论文,还是参与答辩交流,无论是考公考研,还是参加企业招聘,都需比拼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走上社会后,创业也好,打工也罢,也都离不开良好的沟通和表达。倘若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不足,轻则会闹笑话,给个人形象减分,重则给事业带来损失,错失人生发展机遇。
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最好办法是多读书、读好书,通过深度的“学”与持续的“习”,让自己的思维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融合发展、相得益彰。身处信息时代,我们或许无法回避“快浏览”,但不能抛弃“深阅读”。对于经典作品,只有慢慢品味、反复咀嚼才能觅得好书中的真味,参透书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读书贵在持之以恒,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善于把各种零碎时间利用起来读书,日积月累、聚沙成塔,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夯实语言文字基本功。
在多读书、读好书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学以致用,年轻人既要常读常新、常读常悟,也要常用常练,该动笔的时候就要动笔,该进行语言交流时也不要逃避,假以时日,才能熟能生巧,使自己变得能说善写。
9.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现实中,不少年轻人正面临着表达匮乏的“词穷”困境——心中虽有千言万语,但表达出来就很匮乏,甚至词不达意。
B.缩写、热梗、表情包等不断“上新”的符号语言,这些表达方式没有遵守文字使用的基本规范,导致一些人下线变“社恐”。
C.让“语文”贯穿年轻人的一生,渗透年轻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形成规范用语的习惯和流畅表达的能力,此举可根治“文字失语症”,
D.只要多读书、读好书,通过深度的“学”与持续的“习”,就可以避免“失语症”。
10.请你根据以上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什么是“文字失语症”。(4分)
1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回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陷入“词穷”困境的原因是什么?(4分)
12、结合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应该怎样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6分)
【三】(16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额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卖油翁》)
【乙】古人有学书于人者,自以为艺成,辞而去。师曰:“吾有一箧①物,不欲付他人,愿托置于某山下。”其人受之,因其封题②不甚密,乃启而视之,皆磨穴之砚也,数十枚,方知师夙用者。顿觉羞愧,及反而学,至精其艺。
(选自佚名《一磨穴砚》)
【注】①箧:竹箱。②封题:封条与封条上的字。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尔安敢轻吾射 射: (2)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
(3)辞而去 去: (4)乃反而学 反: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乃启而视之,皆磨穴之砚也。
15.【甲】文能体现陈康肃公因善射而骄傲的一个词是“ ”,【乙】文能表明“其人”自负的一个句子是“ ”。(用原文词句填空)(2分)
16.【甲】【乙】两文,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4分)
三、写作(55分)
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幸福有声音,需要用心聆听:也许是一串银铃般的鸟鸣,也许是一阵整齐的鼓点,也许是一片和谐的笑声……生活中有好多幸福的声音,你听到了吗?
请以“幸福有声音”为题目,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3)不少于600字。
淮北市西园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①万里赴戎机 ②关山度若飞 ③此夜曲中闻折柳④何人不起故园情 ⑤深林人不知 ⑥明月来相照
(2)⑦故园东望路漫漫⑧双袖龙钟泪不干⑨卿今者才略⑩非复吴下阿蒙(共10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 分)
(1)(3分) kē kàng 棚
(2)(2分)小福子 虎妞
(3)(3分)作品散发着浓浓的“京味儿”,如选段“买了包‘黄狮子’烟”“把棺材埋好”表现了老北京的人情风俗、市井生活;“楞楞磕磕”“头儿”“一串串”等北京方言词汇,具有浓郁的“京味儿”。
(4)(4分)示例一:选A。小福子是祥子的情人,他的温柔、善良给祥子的黑暗生活带来了一丝温暖和希望。她的被逼自杀,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示例二:选B。虎妞大胆泼辣,控制欲强,他爱祥子,给了祥子一个“家”,替丈夫圆梦,为他买辆新车,让祥子过上一段安稳、体面的生活。
3.(13分)
(1)(6分) ①(2分)将句号移到引号内。
②(2分)示例:你是否也曾遇到过像老王一样的工作者,用羸弱之躯传递巨大的能量;(你是否曾也遇到过像父亲一样的农民,含辛茹苦地守护丰收的希冀)(意思对即可)
③(2分)删除“由于”。
(2)(4分)上联:一支粉笔积淀千秋智慧 下联:三尺讲台传承万世文明
(3)(3分)张教授,您好!请您从老年大学向西走到博物院,然后向西北走到百大超市,最后向北走到兴华学校即可。
二、阅读(55 分)
【一】(22 分)
4.(3分)C(根据最后一段内容“闭上眼睛……”可知,这一情景是作者想象的,并没有真正实现愿望)
5.(6分) ①姥爷是一个喜欢收集用过的“破烂儿”的人;②姥爷是一个热爱读书、充满回忆与梦想的人;③姥爷是一个慈祥、温暖、擅长讲故事的人。
6.(4分)(1)结构上:第⑦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作者离开老家定居北京后学业繁重、无暇看小人书的情节,同时引出下文对姥爷珍藏小人书、喜欢孩子们安静读书的回忆,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
(2)内容上:扩展了文章内容,交代姥爷爱收藏旧物的原因;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即姥爷对小人书的深厚情感和对过去的怀念。
7.(4分)阳光在这两段中都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温暖和希望。第⑧段中阳光透过无花果树叶洒在姥爷和小人书上,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而第⑩段中的阳光正好,洋洋洒洒地映在姥爷伛偻的背上,则象征着姥爷的慈爱和善良如同阳光一般温暖人心,更显得姥爷的形象温暖而亲切。(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8.(6分)①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围绕姥爷珍藏的小人书展开的故事;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人好奇姥爷与小人书之间有什么故事;③体现文章的主题,即通过对姥爷和小人书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知识的热爱。(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17分)
9.(3分)D(“只要……就”这一说法太绝对,与事实不符)
10.(4分)示例:“文字失语”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种表达能力的弱化。材料中所说的“文字失语症”主要是指依赖网络用语进行交流,致使正常的表达能力弱化。(意思对即可)
11.(4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了;通信技术的变革让不少人在日常表达中不再遵守文字使用的基本规范;数据库、短视频等让不少人养成了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碎片化吸收导致个人逻辑思维的破坏和理性思考的缺失。(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2.(6分)示例:①自觉加强阅读,夯实语言文字基本功,提高个人的文化水平;②要注重学以致用,该动笔的时候就要动笔,使自己变得能说善写;③减少对虚拟环境、网络的依赖,多参加线下社交活动;④我们也要与家人、同学、朋友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三】(16 分)
13.(4分)(1)怎么 (2)慢慢地 (3)离开 (4)同“返”,返回
14.(6分)
(1)(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2) 于是他就打开来看,里面都是磨出洞的砚台。
15.(2分)自矜 自以为艺成
16.(4分)陈康肃公悟到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学书者”悟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
古时候有个向别人学习书法的人,自以为学成了,告别师父离去。师父说:“我有一箱东西,不想送给其他人,想让你安放在某座山下面。”那个人接受了,因为箱子上的封条封得不是很牢,于是他就打开来看,里面都是磨出洞的砚台,有几十枚,才知道是师父过去用过的。顿时觉得十分惭愧,于是返回继续学习,直到他精通了技艺。
三、写作(55 分)+ 卷面 (5分)
17.请按2024年安徽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和卷面书写标准执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