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1、 (2025辽宁)某小组在参观古代科技展时,看到一汲水装置——辘轳,如图(a)所示。讲解员介绍:辘轳是古人利用他们的智慧发明创造的工具,解决了提水费力问题。它是主要由大轮和小轮组成的轮轴装置。使用它能够实现“四两拨千斤”。辘轳静止时满足杠杆的平衡条件。
【质疑与验证】
(1)某同学质疑辘轳静止时满足杠杆的平衡条件,该同学自制了一部分器材,进行验证。
(2)该同学先在质量分布均匀的圆形薄硬板上画一条直径MN,并标出圆心O和均匀的刻度,再以O为圆心过MN上的L点画一个圆。接下来,在圆心处挖一个洞,然后将圆板安装在铁架台的固定的光滑转轴上,转轴水平且与圆板平面垂直,如图(b)所示。
(3)将一组钩码(钩码重均为0.5N)通过细线悬挂在L点,另一组钩码悬挂在N点。调整右侧钩码个数直至MN处于水平且静止,如图(c)所示。规定能使圆板顺(逆)时针转动的力为动(阻)力。由图(c)中的信息得到:动力×动力臂____阻力×阻力臂。
(4)多次调整力和力臂,反复进行实验,记下每一次MN水平且静止时的数据。
(5)处理数据后,发现每次圆板静止时都满足杠杆的平衡条件。
(6)实验中,每次均使MN在水平位置静止,MN应与悬挂钩码的细线____(填“垂直”或“平行”);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
【反思】
(7)古人之所以把井绳缠在小轮上,是因为这样做可以____力。
(8)制造辘轳时,把小轮和大轮半径之比变____,可以达到更省力的目的。(不计机械自重和轴的摩擦)
【发现与探索】
(9)该同学想起辘轳的大轮上不止一个手柄,两名同学可以一起提水,于是继续探究两个动力作用下杠杆的平衡条件。多次实验,数据表格如下:
数据序号 动力 动力臂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1 0.5 0.4 1.5 0.2 2.5 0.2
2 0.5 0.4 1.0 0.3 2.5 0.2
3 1.0 0.3 1.0 0.2 2.5 0.2
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____。(用表中字母表示)
【答案】 ①. = ②. 垂直 ③. 力臂 ④. 省 ⑤. 大 ⑥.
【解析】
【详解】(3)[1]由图(c)中的信息得到:MN左边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为
MN右边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为
则
(6)[2][3]为了使力臂落在杠杆上,便于力臂的测量,MN应与悬挂钩码的细线垂直。
(7)[4]古人之所以把井绳缠在小轮上,是因为这样做可以通过轮轴省力。
(8)[5]由得
不计机械自重和轴的摩擦时,制造辘轳时,小轮和大轮半径之比为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则把小轮和大轮半径之比变大可以达到更省力的目的。
(9)[6]杠杆平衡条件为
由表格中数据得
2、 (2025广东深圳)枧枧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注:实验中所用钩码的规格相同)
(1)实验前,枧枧同学将组装好的杠杆放在水平桌面上,她发现杠杆静止时情况如图所示,此时枧枧同学判断杠杆处于_______(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
(2)欣月同学指出: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必须把杠杆调到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___;
(3)龙龙同学在杠杆两侧挂上钩码,设右侧钩码对杠杆施加的力为动力F1,左侧钩码对杠杆施加的力为阻力F2,测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多次换用不同数量的钩码,并改变钩码在杠杆上的位置,得到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0.5 20.0 1.0 10.0
2 1.0 20.0 1.0 20.0
3 15 10.0 1.0 15.0
4 2.0 15.0 0.5 20.0
龙龙同学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
龙龙同学说:生活中用钢丝钳剪钢丝,与实验_____中原理相同;
(4)一鸣同学认为,仅用人眼来确定杠杆是否水平,这样做不够科学。请任选实验器材,运用物理知识,写出判断杠杆水平的实验过程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5)《墨经》中记载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如图,已知OA∶OB=2∶9,秤砣质量为100g,则重物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N。(g取10N/kg)
【答案】(1)平衡 (2)力臂
(3)1 (4)见解析
(5)4.5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杠杆平衡状态的定义,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时,就处于平衡状态。实验前杠杆虽然倾斜,但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小问2详解】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把杠杆调到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力臂与杠杆重合,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大小,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
【小问3详解】
钢丝钳剪钢丝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分析表格数据,实验1中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与钢丝钳原理相同。
【小问4详解】
可选用重垂线来判断杠杆是否水平。实验过程和方法为:将重垂线固定在杠杆的支点上方,使重垂线自然下垂。观察杠杆,若杠杆与重垂线垂直,则杠杆处于水平位置;若不垂直,则杠杆不水平。
【小问5详解】
秤砣重力G砣=m砣g=0.1kg×10N/kg=1N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到G砣×OB=G×OA
物体的重力
3、 (2025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实验小组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实验前,若杠杆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要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___________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实验操作中,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每个钩码所受重力均为),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重新水平平衡,如图乙所示,施加在杠杆右侧的力为,读出其对应的力臂为,施加在杠杆左侧的力为___________,读出其对应的力臂为___________。
(3)改变和,相应调节和,再做几次实验,分析记录的数据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
(4)用木棒撬动大石头时,固定支点位置后,如图丙所示,要想用较小的力撬动这块大石头,应将支点到手施力的作用线的距离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1)左 (2) ①. 1 ②. 15.0cm
(3)
(4)增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杠杆偏右,所以右端较重,需要增加左端的重力,所以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小问2详解】
[1]砝码的重力等于拉力,据图可知,左侧的砝码数量为2,所以拉力F2=1N。
[2]砝码悬挂在刻度15.0cm处,所以力臂为15.0cm。
【小问3详解】
杠杆平衡的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
【小问4详解】
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的条件下,要使得动力小则需要增加动力臂,所以增大支点到手施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4、 (2025陕西B卷)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用到了铁架台、带有均匀刻度的轻质杠杆、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每个钩码重0.5N)等实验器材。
(1)实验操作中,为了便于测量,常把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若调节时发现杠杆的右端下落,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如图-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在杠杆左右两侧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改变钩码所挂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多次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0 15 1.5 10
2 1.5 10 1.5 10
3 2.0 5 0.5 20
…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
(3)小明进一步改进了实验方案,增加了弹簧测力计,并将固定挂钩改为可移动的挂环,如图-2所示。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______。
(4)如图-3,园林工人操作车载起重机拉起一棵大树,绳端作用在___________(选填“A”或“B”)处更省力。
【答案】(1)左 (2)
(3)见解析 (4)A
【解析】
【小问1详解】
杠杆的右端下落,说明杠杆右端偏重,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小问2详解】
由表格数据可知第一次实验:,即
第二次实验:,即
第三次实验:,即
综上可得杠杆平衡条件为
【小问3详解】
增加了弹簧测力计,可以直接读出力的大小;将固定挂钩改为可移动的挂环,避免取下弹簧测力计,可以直接移动可移动的挂环,直接改变力臂的大小。
【小问4详解】
由图3可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绳端的拉力作用在A处比作用在B动力臂更大,则作用在A处更省力。
5、 (2025四川乐山)要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需要经历以下过程:
(注:实验中所用的钩码质量均相等、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均相等)
(一)观察杠杆在水平位置的平衡
(1)如图甲(a)所示是一个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杠杆,减少其中一侧钩码的数量,发现杠杆发生倾斜,根据此现象可以猜想杠杆的平衡与___________有关;
(2)如图甲(b)所示用带杆的滑轮向左推动右侧挂钩码的悬线,发现杠杆发生倾斜,根据此现象可以猜想杠杆的平衡与___________有关;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如图乙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
(4)如图丙所示,调平后在A点悬挂2个钩码,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应在B点悬挂___________个钩码。若规定A点处的力为动力,则此时的杠杆属于___________杠杆;
(5)通过多次实验测得数据并分析数据,可以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__________;
A.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B.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三)反思拓展
(6)根据实验结论,为使杠杆满足如图丁所示的水平平衡,应将左侧的2个钩码悬挂至___________(选填图丁中的数字编号)位置。
【答案】(1)力的大小
(2)力臂的大小 (3)左
(4) ①. 3 ②. 省力
(5)A (6)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甲(a)中杠杆初始平衡,减少一侧钩码数量(改变了力的大小),杠杆倾斜。其他条件(力臂等)不变,仅力的大小改变,杠杆平衡被打破,则猜想杠杆平衡与力的大小有关。
【小问2详解】
图甲(b)中用带杆滑轮推右侧悬线,改变了力的作用线(等效改变力臂长度,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杠杆倾斜。力的大小不变,力臂改变,杠杆平衡被打破,则猜想杠杆平衡与力臂的大小有关。
【小问3详解】
杠杆平衡调节遵循“左高左调,右高右调”。图乙中杠杆左端高,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水平位置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力臂),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端调节,让杠杆重心回到支点正上方,减小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小问4详解】
[1]设每个钩码重力为,杠杆每格长度为。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点挂2个钩码(,),点力臂,则,即需挂3个钩码。
[2]因为动力臂为,阻力臂为,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此时的杠杆属于省力杠杆。
【小问5详解】
多次实验(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组合),分析数据发现“动力×动力臂”与“阻力×阻力臂”的数值始终相等。则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无物理意义,力和力臂是不同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小问6详解】
设每个钩码重力,每格长度,格数为。左侧,动力臂;右侧,绳与杆夹角,根据几何关系,直角三角形中角所对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可知阻力臂(右侧钩码挂在第4格,对应力的作用点到支点距离为,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由,代入数据可得,则。所以,为使杠杆满足如图丁所示的水平平衡,应将左侧的2个钩码悬挂至③位置。
6、 (2025四川达州)中药房使用的杆秤,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如甲图所示,盘中置物,手提提纽。右移秤砣,使杆秤水平平衡。“能工巧匠”小组参加了“制作简易杆秤”活动。请你根据活动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制作原理:杆秤是根据______条件制成。如乙图,用轻质木棒作为秤杆,细线系上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作为秤砣,空小盆挂在A点作为秤盘,在O点挂粗绳作为提纽,______点相当于杠杆的支点。
(2)乙图中,秤盘内未放称量物,调节秤砣位置使杆秤水平平衡,在秤杆上悬挂秤砣细线的位置做标记,该标记处对应的刻度为______g。
(3)乙图中,当称量物质量增大时,秤砣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4)为了增大杆秤量程,可采用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秤砣质量的方法。
(5)该小组设计了一个测量秤砣密度的方案:在乙图中取下秤盘后,A端悬挂秤砣,在C端施加竖直向下拉力时,木棒水平平衡,如丙图;把秤砣浸没在一个盛有适量液体的圆柱形容器中,液体深度变化0.02m,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化了160Pa,在C端施加竖直向下拉力时,木棒再次水平平衡,如丁图。已知。秤砣密度为______(整个过程秤砣不吸液,液体未溢出,秤砣与容器底未接触,g取10N/kg)。
【答案】(1) ①. 杠杆平衡 ②. O
(2)0 (3)右
(4)增大 (5)8.8×103
【解析】
【小问1详解】
[1]杆秤准确称量前,秤杆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围绕固定点转动,是杠杆,杆秤准确称量时,秤杆保持静止状态,此时可读出物体质量,故当杠杆平衡时才能读出质量的大小,利用的是杠杆平衡条件。
[2]图乙中,杆秤在秤盘和秤砣提供的力的作用能围绕点O转动,故O点是支点。
【小问2详解】
秤盘未放称量物,所测物体的质量为0g,故标记处对应的刻度为0g。
【小问3详解】
把图乙中对应的杠杆五要素标出来,如图所示:
根据生活经验,称量物体时l1、F2保持不变,称量物质量增大,就使的其提供的力F1增大,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即l1、F2保持不变,F1增大时,l2就变大,所以秤砣应向右端移动。
【小问4详解】
增大杆秤量程,就是指秤砣在相同位置时,能测量出的质量更大,根据“小问3详解”中的图形,增大杆秤量程就是在l1、l2保持不变时,改变什么条件,能满足F1增大,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的变形公式可知,当增大F2时,可使F1增大,即增大秤砣提供的力时,可增大量程,而增大秤砣的质量,可以增大秤砣提供的力。
【小问5详解】
秤砣浸没时,液体深度变化0.02m,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化了160Pa,则液体的密度
将图丙、图丁中杠杆五要素画出来,如图所示: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图丙………………………………①
图丁……………………②
①÷②可得
化简可得
即
因为秤砣完全浸没,则秤砣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体积,即V秤砣=V排
则
则
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1、 (2025辽宁)某小组在参观古代科技展时,看到一汲水装置——辘轳,如图(a)所示。讲解员介绍:辘轳是古人利用他们的智慧发明创造的工具,解决了提水费力问题。它是主要由大轮和小轮组成的轮轴装置。使用它能够实现“四两拨千斤”。辘轳静止时满足杠杆的平衡条件。
【质疑与验证】
(1)某同学质疑辘轳静止时满足杠杆的平衡条件,该同学自制了一部分器材,进行验证。
(2)该同学先在质量分布均匀的圆形薄硬板上画一条直径MN,并标出圆心O和均匀的刻度,再以O为圆心过MN上的L点画一个圆。接下来,在圆心处挖一个洞,然后将圆板安装在铁架台的固定的光滑转轴上,转轴水平且与圆板平面垂直,如图(b)所示。
(3)将一组钩码(钩码重均为0.5N)通过细线悬挂在L点,另一组钩码悬挂在N点。调整右侧钩码个数直至MN处于水平且静止,如图(c)所示。规定能使圆板顺(逆)时针转动的力为动(阻)力。由图(c)中的信息得到:动力×动力臂____阻力×阻力臂。
(4)多次调整力和力臂,反复进行实验,记下每一次MN水平且静止时的数据。
(5)处理数据后,发现每次圆板静止时都满足杠杆的平衡条件。
(6)实验中,每次均使MN在水平位置静止,MN应与悬挂钩码的细线____(填“垂直”或“平行”);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
【反思】
(7)古人之所以把井绳缠在小轮上,是因为这样做可以____力。
(8)制造辘轳时,把小轮和大轮半径之比变____,可以达到更省力的目的。(不计机械自重和轴的摩擦)
【发现与探索】
(9)该同学想起辘轳的大轮上不止一个手柄,两名同学可以一起提水,于是继续探究两个动力作用下杠杆的平衡条件。多次实验,数据表格如下:
数据序号 动力 动力臂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1 0.5 0.4 1.5 0.2 2.5 0.2
2 0.5 0.4 1.0 0.3 2.5 0.2
3 1.0 0.3 1.0 0.2 2.5 0.2
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____。(用表中字母表示)
2、 (2025广东深圳)枧枧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注:实验中所用钩码的规格相同)
(1)实验前,枧枧同学将组装好的杠杆放在水平桌面上,她发现杠杆静止时情况如图所示,此时枧枧同学判断杠杆处于_______(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
(2)欣月同学指出: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必须把杠杆调到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___;
(3)龙龙同学在杠杆两侧挂上钩码,设右侧钩码对杠杆施加的力为动力F1,左侧钩码对杠杆施加的力为阻力F2,测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多次换用不同数量的钩码,并改变钩码在杠杆上的位置,得到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0.5 20.0 1.0 10.0
2 1.0 20.0 1.0 20.0
3 15 10.0 1.0 15.0
4 2.0 15.0 0.5 20.0
龙龙同学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
龙龙同学说:生活中用钢丝钳剪钢丝,与实验_____中原理相同;
(4)一鸣同学认为,仅用人眼来确定杠杆是否水平,这样做不够科学。请任选实验器材,运用物理知识,写出判断杠杆水平的实验过程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5)《墨经》中记载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如图,已知OA∶OB=2∶9,秤砣质量为100g,则重物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N。(g取10N/kg)
3、 (2025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实验小组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实验前,若杠杆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要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___________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实验操作中,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每个钩码所受重力均为),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重新水平平衡,如图乙所示,施加在杠杆右侧的力为,读出其对应的力臂为,施加在杠杆左侧的力为___________,读出其对应的力臂为___________。
(3)改变和,相应调节和,再做几次实验,分析记录的数据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
(4)用木棒撬动大石头时,固定支点位置后,如图丙所示,要想用较小的力撬动这块大石头,应将支点到手施力的作用线的距离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4、 (2025陕西B卷)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用到了铁架台、带有均匀刻度的轻质杠杆、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每个钩码重0.5N)等实验器材。
(1)实验操作中,为了便于测量,常把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若调节时发现杠杆的右端下落,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如图-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在杠杆左右两侧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改变钩码所挂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多次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0 15 1.5 10
2 1.5 10 1.5 10
3 2.0 5 0.5 20
…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
(3)小明进一步改进了实验方案,增加了弹簧测力计,并将固定挂钩改为可移动的挂环,如图-2所示。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______。
(4)如图-3,园林工人操作车载起重机拉起一棵大树,绳端作用在___________(选填“A”或“B”)处更省力。
5、 (2025四川乐山)要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需要经历以下过程:
(注:实验中所用的钩码质量均相等、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均相等)
(一)观察杠杆在水平位置的平衡
(1)如图甲(a)所示是一个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杠杆,减少其中一侧钩码的数量,发现杠杆发生倾斜,根据此现象可以猜想杠杆的平衡与___________有关;
(2)如图甲(b)所示用带杆的滑轮向左推动右侧挂钩码的悬线,发现杠杆发生倾斜,根据此现象可以猜想杠杆的平衡与___________有关;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如图乙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
(4)如图丙所示,调平后在A点悬挂2个钩码,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应在B点悬挂___________个钩码。若规定A点处的力为动力,则此时的杠杆属于___________杠杆;
(5)通过多次实验测得数据并分析数据,可以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__________;
A.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B.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三)反思拓展
(6)根据实验结论,为使杠杆满足如图丁所示的水平平衡,应将左侧的2个钩码悬挂至___________(选填图丁中的数字编号)位置。
6、 (2025四川达州)中药房使用的杆秤,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如甲图所示,盘中置物,手提提纽。右移秤砣,使杆秤水平平衡。“能工巧匠”小组参加了“制作简易杆秤”活动。请你根据活动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制作原理:杆秤是根据______条件制成。如乙图,用轻质木棒作为秤杆,细线系上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作为秤砣,空小盆挂在A点作为秤盘,在O点挂粗绳作为提纽,______点相当于杠杆的支点。
(2)乙图中,秤盘内未放称量物,调节秤砣位置使杆秤水平平衡,在秤杆上悬挂秤砣细线的位置做标记,该标记处对应的刻度为______g。
(3)乙图中,当称量物质量增大时,秤砣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4)为了增大杆秤量程,可采用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秤砣质量的方法。
(5)该小组设计了一个测量秤砣密度的方案:在乙图中取下秤盘后,A端悬挂秤砣,在C端施加竖直向下拉力时,木棒水平平衡,如丙图;把秤砣浸没在一个盛有适量液体的圆柱形容器中,液体深度变化0.02m,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化了160Pa,在C端施加竖直向下拉力时,木棒再次水平平衡,如丁图。已知。秤砣密度为______(整个过程秤砣不吸液,液体未溢出,秤砣与容器底未接触,g取10N/k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