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9.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6 17:4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1.动因
(1)历史原因:从13世纪开始,伊比利亚半岛的居民就尝试从大西洋中的岛屿获取木材、粮食和糖等资源。
(2)经济根源:14—15世纪,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出现,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
(3)社会根源: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西欧部分穷困潦倒的贵族、新兴资产阶级,以及其他有冒险精神的人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
(4)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贸易通道,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
(5)精神动力:西欧人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
2.条件
(1)技术条件:西欧人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长期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造船技术不断提高。
(2)政治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
二、新航路的开辟
时间 航海家 方向 航线
1487年 迪亚士 向东 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1492年 哥伦布 向西 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1497—1498年 达·伽马 向东 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 欧亚贸易的主干道之一
1519—1522年 麦哲伦 向西 其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三、其他航路的开辟
1.过程
(1)北半球
①英国:1497年,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
②法国:16世纪,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③荷兰: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④俄罗斯: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2)南半球
①英国:1578年,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
②荷兰:1642—1643年,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2.作用
(1)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
(2)在主要航线之外,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
【深入探究】
1.全球航路的开辟为什么首先从西班牙、葡萄牙开始?
15、16世纪全球航路的开辟首先从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并不是偶然的,西葡两国具有开辟新航路的优越条件和特殊需求。西班牙、葡萄牙均处于大西洋沿岸,临近海洋,口岸众多,航海条件便利,具有深厚的海外探险及贸易的传统。西班牙、葡萄牙具有强大地中央集权体制,能够有效组织全国力量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其中央集权体制成为保障海外探险活动顺利进行的政治保障。西班牙、葡萄牙王室对东方奢侈品以及金银的强烈需求也成为满足其王室消费的关键,成为推动新航路开辟活动不断推进的另一重要因素。此外,早在中世纪时期,葡萄牙城市和商人对海外贸易具有极其强烈的欲望,向外扩张的迫切希望也成为助推西葡两国最早走上海外探险道路的传统因素。
2.新航路开辟为什么能够被称为全球航路的开辟?
15、16、17世纪西欧探险家开启了影响人类历史走向的大航海行动,这一行动开辟了建立全球联系的全球新航路,这条航路完全可以称为全球航路。15、16世纪时期,西班牙、葡萄牙王室支持下,早期探险家将东西半球连接起来,麦哲伦实现了全球航行。16、17世纪时期,英国、法国、俄罗斯、荷兰等国的探险家又深入南北半球,开辟了南半球、北半球的新航路,至17世纪为止,链接东西南北半期的全球航路基本建立,这条航路也被称为全球航路。
【知识拓展】
1、五大视角审视新航路开辟
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
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
2.“文明交流之路”:
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融。
3.“思想震撼之路”:
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了神学理论,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殖民掠夺之路”:
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扩张与掠夺登上历史舞台。
5.“社会转型之路”:
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史学界对哥伦布航行美洲的不同评价
(1)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人类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是对人类社会的交往作出过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
(2)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
(3)更多的人倾向于用“进步和正义”两条标准进行评价,认为哥伦布航行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行为基础上的客观的历史进步性。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同时也使西方殖民者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
问题探究:
欧洲文明依托海洋孕育、生长,中华文明则在大陆发展并坚守着。15世纪西方开辟新航路,中国却固步自封。“陆地”与“海洋”渐行渐远了。
材料一 哥伦布与伊西班牙女王于1492年4月17 日签订《圣塔菲协议》,规定“哥伦布接受王命将启程到海洋中去发现岛屿及陆地 …… (哥伦布)可以担任上述岛屿和陆地的统帅、总督……”根据该协议,哥伦布还可以从这些领地经营的黄金、珠宝、香料以及其他商品的收益中获取十分之一,并一概免税;有权对一切开往那些占领地的船只收取1/8的利润。
——《圣塔菲协议》(节选)摘自(美)塞 · 莫里森著《哥伦布传》上卷
材料二 对于郑和的航海,梁启超做了这样的评论
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哥伦布远航的目的。谈谈你对新航路开辟后,“陆地”与“海洋”“渐行渐远”的理解。
【答案】目的:在探险中发现并占领岛屿和陆地,进行殖民扩张。
在占领地获取黄金、珠宝、香料以及其他商品,并收取过往船只的税款。
理解: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殖民扩张。通过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明清统治者自大、保守,采取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与世隔绝的落后状态。
【解答】本小问的目的,依据材料一的内容从殖民扩张和资本积累两方面进行概括目的。
本小问的理解,依据两则材料,结合所学从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影响和中国朝贡贸易的消极影响进行说明即可。
练习巩固:
基础题
1.16世纪初,某航海家希望通过南美洲寻找一条向西航行的通道,直接抵达亚洲,从而打破葡萄牙对东方贸易的垄断,为西班牙争取经济利益,该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2.阅读下表,这些海上探险活动折射出( )
时间 海上探险活动
1497年 英国委令意大利籍海员约翰·卡伯特赴北美海岸探险
1513年 西班牙人巴尔沃亚率船队穿过巴拿马地峡,发现东太平洋
1519~1522年 西班牙资助麦哲伦率船队横渡大西洋,寻找通往亚洲的西方航道
1524年 法国委令意大利海员约翰·韦朗佐到中部大西洋海岸探险
1525年 西班牙人沿大西洋海岸抵达那拂斯科舍(今加拿大新斯科舍省)
A.欧洲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 B.西方国家海外扩张竞争激烈
C.西班牙的海上霸权遭到削弱 D.新航路开辟得益于多国合作
3.15世纪以前,阿拉伯商人在印度花2.5到3个金币所购得的胡椒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要卖到80个金币,而运到威尼斯则要卖到180—200个金币。这种巨额利润的存在在当时客观上( )
A.诱导了新航路的开辟 B.反映了欧洲生活水平提高
C.加速了西方殖民扩张 D.促成了欧洲贸易中心转移
4.16世纪初,一位威尼斯商人在日记中写道:威尼斯人每年用本国的大船运来大量香料,才使得威尼斯达到目前的辉煌。但是欧洲传来新的消息,“随时可能发生的战争和艰难比起这一消息来极其微不足道”。“这一消息”是指( )
A.文艺复兴的发展 B.科学革命的兴起 C.新航路的开辟 D.宗教改革的发生
5.《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记载:“卡伯特父子是为英王服务的威尼斯人;热那亚人哥伦布如果不为卡斯蒂利亚的女王服务,也会心甘情愿地为英国的或者法国的或者葡萄牙的国王效劳;佛罗伦萨人维雷扎诺携带法国国旗去美洲大陆;葡萄牙人麦哲伦是由西班牙雇佣去航行的。”这段材料可用于说明( )
A.意大利成为开辟新航路的先锋 B.早期海外殖民扩张的规模巨大
C.新航路开辟活动得到政府支持 D.西欧国家开辟了众多的新航线
提高题
6.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因争夺殖民地,两国关系日益紧张。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于1493年划定一条从北极到南极的分界线(教皇子午线)。但葡萄牙对此不满,1494年两国外交代表经过一年多平等协商与谈判,签署了《托德西利亚斯条约》并由教皇批准,将分界线向西移动270里格,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全球土地进行划界和安排的尝试。这一过程( )
A.表明教皇的权威下降 B.两国完成对世界的瓜分
C.体现了国际法的萌发 D.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
7.在南美洲的南端,有一段风浪险恶的海峡被命名为麦哲伦海峡。这是为了纪念麦哲伦( )
A.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的环球航行 B.首次“发现了”美洲大陆
C.开辟了从亚洲通往非洲的航路 D.完成了“三角贸易”航程
8.表中内容是根据《达 伽马航行的佚名笔记》整理的航海家达 伽马与印度卡利库特王公的一段对话。根据对话内容,可以推知( )
人物 对话内容
印度卡利库特王公 贵国有些什么商品?
达 伽马 有很多食粮、呢绒、铁、铜等。
印度卡利库特王公 是否带来了一些商品?
达·伽马 总数不多,只带了些样品。
A.印度已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 B.印度有意与西班牙发展贸易
C.商贸利润推动新航路开辟 D.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得以建立
9.由于西方殖民航海贸易被确定为国家基本的海洋政策,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的航海活动得到专制国家的全力支持和肯定,他们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从而推动了整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材料反映了( )
A.航海贸易给殖民地带去西方文明 B.航海家成为各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C.航海家活动得到本国统治者支持 D.国家力量推动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创新题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下图是1482年根据托勒密《地理学》绘制的《世界地图》,体现了当时的欧洲人对世界的认识。图中按上北下南标识世界,深色部分为海洋,白色部分为大陆,上下边刻画着10个人物形象,对应希腊神话中的风神。
请从图中选取两项地理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辨析其真实性。
答案解析:
基础题
1.【答案】D
【难度】0.85
【知识点】麦哲伦与其船队的环球航行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初(西班牙)。根据材料“希望通过南美洲寻找一条向西航行的通道,直接抵达亚洲”并结合所学可知,麦哲伦率领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穿越南美洲南端的海峡(后命名为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并最终抵达亚洲,为西班牙开辟了新的贸易路线,D项正确;迪亚士为葡萄牙探索东向航路,未涉及美洲或西航亚洲计划,排除A项;达·伽马同样服务于葡萄牙的东向贸易航线,与题干方向不符,排除B项;哥伦布虽为西班牙探索向西航线,但误认为到达的是亚洲(实际是美洲),并未找到通往亚洲的通道,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B
【难度】0.65
【知识点】其他航路的开辟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16世纪世界。根据材料可知,1497~1525年,英国、西班牙、法国等国组织探险家对大西洋和太平洋进行了多次探险活动,这些活动旨在寻找新的贸易路线和殖民地,反映了西方国家在海外扩张方面的激烈竞争,B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与海上探险活动无直接关联,且资本主义萌芽早在14世纪就已出现,排除A项;西班牙霸权削弱发生在1588年无敌舰队在英西海战中战败后,与表格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各国是竞争关系而非合作,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A
【难度】0.65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前(阿拉伯)。15世纪以前,阿拉伯商人通过贸易获取巨额利润,如在印度购胡椒成本2.5到3个金币,在威尼斯能卖180—200个金币,这巨额利润刺激欧洲人渴望开辟新通商航道获取财富,诱导了新航路的开辟,A项正确;胡椒高价源于中间商垄断而非欧洲消费能力提升,且15世纪欧洲经济尚未全面复苏,排除B项;殖民扩张大规模展开是在新航路开辟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贸易中心转移至大西洋沿岸发生在新航路开辟后,题干现象是其前因而非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C
【难度】0.65
【知识点】迪亚士与达·伽马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初的欧洲。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以后,使欧洲发生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威尼斯的商业地位受到冲击,所以“这一消息”是新航路开辟,C项正确;文艺复兴首先发生在意大利,与商业贸易没有太大关系,排除A项;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与威尼斯商业地位关系较小,排除B项;宗教改革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商业贸易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C
【难度】0.65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卡伯特父子是为英王服务的威尼斯人;热那亚人哥伦布如果不为卡斯蒂利亚的女王服务,也会心甘情愿地为英国的或者法国的或者葡萄牙的国王效劳;佛罗伦萨人维雷扎诺携带法国国旗去美洲大陆;葡萄牙人麦哲伦是由西班牙雇佣去航行的”,可得出,新航路开辟活动得到政府支持,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意大利成为开辟新航路的先锋”,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早期海外殖民扩张的规模巨大”,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西欧国家开辟了众多的新航线”,排除D项。故选C项。
提高题
6.【答案】C
【难度】0.4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和影响题。时空范围是新航路开辟后的欧洲。西班牙和葡萄牙通过平等协商与谈判,签署条约并由教皇批准来划分势力范围,这一过程体现了国际法的萌发,C项正确;材料中教皇批准了两国的条约,不能表明教皇的权威下降,当时教皇权威还比较大,排除A项;此时两国并未完成对世界的瓜分,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两国对殖民地的划分,不能直接得出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A
【难度】0.4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近代(欧洲)。据题干“在南美洲的南端,有一段风浪险恶的海峡被命名为麦哲伦海峡”及结合所学可知,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成就,是葡萄牙航海探险家麦哲伦率领的探险船队在1519-1522年9月实现的。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不仅开辟了新航线,还通过他的探险船队进行的探险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因此这是为了纪念麦哲伦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的环球航行。A项正确;哥伦布率船队首次到达美洲,排除B项;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从欧洲通往亚洲的新航路,排除C项;“三角贸易”航程是欧洲、非洲与美洲之间的航路,而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排除D项。故选A项。
8.【答案】C
【难度】0.4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全球航路的开辟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5世纪末(欧洲、印度)。据题干信息可知,达 伽马与印度王公主要讨论了贸易问题,结合所学,对东方商品和黄金的需求推动了新航路开辟,C项正确;葡萄牙在印度建立殖民地是在达 伽马抵达印度之后,排除A项;达 伽马受葡萄牙而非西班牙的支持,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D
【难度】0.65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全球航路的开辟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5-16世纪欧洲。根据材料“航海活动得到专制国家的全力支持和肯定……从而推动了整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可知,当时的航海活动得到了国家力量的支持,从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西方殖民航海贸易得到国家支持,而非航海贸易对殖民地的影响,排除A项;欧洲的航海家在本国被视为英雄,但在被殖民国家却被视为殖民者、掠夺者,排除B项;西方殖民航海活动得到了专制国家的支持,但不一定是本国的支持,排除C项。故选D项。
创新题
10.【答案】地图中不准确的信息:
信息1:图中出现欧亚非三洲。辨析:1492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所以图中缺美洲,说明图有一定的真实性。
信息2:非洲大陆轮廓不清晰(或非洲南部与“未知南方大陆”相连)。辨析:因撒哈拉沙漠的阻隔,时人对非洲南部的了解不多。或:非洲南部与“未知南方大陆”相连。辨析:地图显示非洲向南延伸至南极,与假想大陆连接。此观点源自托勒密的“平衡大陆理论”,旨在解释地球陆地分布的对称性。1488年迪亚士抵达好望角后,证实非洲南端为开放海域,南极洲直至近代才被发现。因此,这一地理信息属于古典宇宙观的虚构,不符合实际。
信息3:地图中陆地多,海洋少。辨析:这与地球以海洋为主得实际情况不符,当时航海技术有限,对海洋的探索不够深入。
信息4:印度洋为封闭海洋:托勒密地图将印度洋描绘为被陆地包围的内海,认为非洲与亚洲南部陆地相连。这一观点源于古希腊地理学传统,缺乏实际航行证据。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证明其开放性,因此该描绘不真实,反映了托勒密依赖理论推测而非实证的局限。
地图中比较准确的信息:
信息1:地中海地区的信息比较准确;辨析:因为欧洲人对地中海周边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信息2:地图中欧亚大陆连为一个整体;辨析:因为欧亚大陆通过丝绸之路有东西方的交流和互动。
信息3:图中按上北下南标识;辨析:古代按上北下南标在古代航海和地理绘制中,人们通过观测北极星等方式确定北方,进而形成上北下南的方向认知习惯。托勒密的地理学体系中可能也采用了类似的方向标识,这种标识方法有助于人们对地理空间进行有序的认知和描绘,所以从方向标识习惯和当时地理知识体系角度看,具有真实性。
【难度】0.4
【知识点】迪亚士与达·伽马、哥伦布
【详解】本题是评论解说题。时空是近代世界。首先,提取地图中不准确的信息:由图中信息“欧洲、亚洲、非洲”可知,图中出现欧亚非三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2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所以图中缺美洲,说明图有一定的真实性。由图中非洲轮廓的信息可知,非洲大陆轮廓不清晰(或非洲南部与“未知南方大陆”相连)。结合所学知识,因撒哈拉沙漠的阻隔,时人对非洲南部的了解不多。或:非洲南部与“未知南方大陆”相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图显示非洲向南延伸至南极,与假想大陆连接。此观点源自托勒密的“平衡大陆理论”,旨在解释地球陆地分布的对称性。1488年迪亚士抵达好望角后,证实非洲南端为开放海域,南极洲直至近代才被发现。因此,这一地理信息属于古典宇宙观的虚构,不符合实际。由图中海陆分布信息可知,地图中陆地多,海洋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地球以海洋为主得实际情况不符,当时航海技术有限,对海洋的探索不够深入。由图中印度洋的绘图信息可知,印度洋为封闭海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托勒密地图将印度洋描绘为被陆地包围的内海,认为非洲与亚洲南部陆地相连。这一观点源于古希腊地理学传统,缺乏实际航行证据。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证明其开放性,因此该描绘不真实,反映了托勒密依赖理论推测而非实证的局限。地图中比较准确的信息:由图中地中海的绘制信息可知,地中海地区的信息比较准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人对地中海周边有较为深入的认识。由图中欧亚大陆的信息可知,地图中欧亚大陆连为一个整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欧亚大陆通过丝绸之路有东西方的交流和互动。由材料“图中按上北下南标识世界,深色部分为海洋,白色部分为大陆”可知,图中按上北下南标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按上北下南标在古代航海和地理绘制中,人们通过观测北极星等方式确定北方,进而形成上北下南的方向认知习惯。结合托勒密的地理学知识可知,托勒密的地理学体系中可能也采用了类似的方向标识,这种标识方法有助于人们对地理空间进行有序的认知和描绘,所以从方向标识习惯和当时地理知识体系角度看,具有真实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