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标要求:
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历史渊源,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
(1)根本原因: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文化基础:中世纪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意大利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丰厚,并汲取了大量东方文化养料。
(3)政治原因:教会的黑暗统治使意大利处于政治分裂状态,思想相对自由。
(4)社会原因:黑死病带来的反省。
(5)科技原因:印刷术、造纸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6)宗教原因:天主教会的封建神学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进步。
2.文艺复兴的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3.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
①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②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
③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④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4.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成就
领域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或地位
文学 但丁 《神曲》 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恨
彼特拉克 《歌集》 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薄伽丘 《十日谈》 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禁欲思想,宣扬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等 热情讴歌人的伟大和高贵,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艺术 达·芬奇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歌颂人的美及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米开朗琪罗 《大卫》 雕像体现人物的思想意志、精神气质
拉斐尔 《西斯延圣母》 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的美
5.文艺复兴的影响:
积极影响:①思想方面,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赞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②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③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④自然科学方面,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消极影响:①对它的过分推崇,过分强调资产阶级“个人”意志,造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②它把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特性看做全人类普遍的人性,掩盖了资产阶级和人民的对立。
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的背景:
(1)经济:天主教会严重阻碍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2)政治:天主教会的专制、贪婪与腐败,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3)思想: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促进了思想解放。
(4)导火线:教会出售赎罪券。
2.宗教改革的内容:
(1)序幕: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主张:
①“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核心思想。
②《圣经》至上;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③简化宗教仪式,减少教堂、修道院,神职人员可以结婚生子。
④世俗权力高于教权,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3)深入扩展:继德意志之后,西欧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3.宗教改革的意义:
(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
(3)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1.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开展,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2.概况: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3.主要成就:
(1)天文学:哥白尼(波兰)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2)物理学:牛顿(英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其他领域: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4.意义:
(1)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四、启蒙运动
1.概况:
(1)概念: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2)精神内核:理性——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①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
②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
③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
2.背景: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启蒙运动应运而生。
3.进程(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时间 进程 思想家 主张
17世纪 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洛克(英) /
18世纪 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孟德斯鸠 反对君主专制 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伏尔泰 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卢梭 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18世纪后期 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地区 休谟(英) /
亚当·斯密 (英)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康德(德) 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4.意义:
(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2)启蒙思想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深入探究】
1.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及不同阶段的内涵
阶段 人文主义内涵
起源 智者运动 智者学派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强调人的价值、人的作用,一下子就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形成 文艺复兴 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肯定人的现世生活;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发展 宗教改革 主张信仰得救,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成熟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
(1)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判断与思考。 (2)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的变化。
比较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比较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不同点 时间 14~17世纪 16~17世纪 17~18世纪
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因信称义 理性主义
斗争矛头 基督教神权 教会特权 专制王权
内容 肯定人性,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宣扬“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资产阶级化的新教 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理性
影响 冲击封建神学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促进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同点 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都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思想解放;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知识拓展】
1.天赋人权:指与生俱来的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人的生存平等权、生命权、自由权、幸福权以及财产所有权,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这种权利是不可侵犯的。如果政府侵犯了这种权利,人民有权收回自己的天赋权利,推翻其统治。天赋人权指导了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民主革命,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自然权利:源自于古希腊哲学的自然法理论。文艺复兴以来,成为西方法律与政治思想的重要议题。17、18世纪,荷兰的格劳秀斯、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对这一思想进行重要的发展。自然权利是天赋的、不可转让、不可剥夺的,是理论上存在的权利。自然权利是人所共有的、任何个体都可对蒂属对象或社会所要求的重要利益。在当今时代,更为人偏爱的术语是较为片面的“人权”概念。
问题探究:
1.“西方人文精神得到深刻圆满的体现”是一个漫长立体的过程。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当我们漫步世界艺术馆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展》,当我们的眼睛掠过马萨乔、多那太罗、波提切利、达·芬奇、拉菲尔、德拉瑞亚、米开朗基罗、提香、曼坦尼亚等等如雷贯耳的名字,或许应该了解,还有一个名字在这些文艺复兴巨匠的身后闪光,那就是美第奇。
“美第奇家族”是佛罗伦萨13世纪至17世纪时期在欧洲拥有强大势力的名门望族。“我们不能说,没有美第奇家族就没有意大利文艺复兴,但没有美第奇家族,意大利文艺复兴肯定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面貌。”
——引自《百度百科·词条》
材料三 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想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他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杨庆余《法国相遇牛顿——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特点。(2分)并列出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三杰”。
(2)材料二是从哪个角度强调意大利文艺复兴原因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结合所学指出理性主义对18世纪法国思想家的政治启蒙。
【答案】(1)特点:将人文精神和古典思想、基督教信任相互容纳起来。
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2)角度:美第奇家族的贡献。
(3)条件:牛顿物理学的实证精神和理性思维。
政治启蒙:反对专制制度;提倡天赋人权;限制“公权力”(或三权分立);主张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答出任意4点即可)
【解答】(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中“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可得出将人文精神和古典思想、基督教信任相互容纳起来。第二小问文艺复兴三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三杰主要有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2)角度:根据材料二中“我们不能说,没有美第奇家族就没有意大利文艺复兴,但没有美第奇家族,意大利文艺复兴肯定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面貌”可得出角度是美第奇家族的贡献。
(3)第一小问条件,根据材料三中“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他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可得出牛顿物理学的实证精神和理性思维。第二小问启蒙,结合伏尔泰、孟德斯鸠、卢俊等人的主张进行作答即可
练习巩固:
基础题
1.文艺复兴时期,宗教叙事性绘画中最先出现的世俗人物形象是赞助人,艺术家很快就和赞助人一样参与其中,其自画像也出现在宗教题材的绘画中。这表明文艺复兴( )
A.关注世俗社会中的人 B.解放了民众的思想
C.摆脱了宗教体裁影响 D.抨击了教会的腐败
2.15-16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府邸、市政厅等世俗建筑成为主流,而住宅建筑中则增加对生活质量重视的采光和通风设计。米开朗基罗采用几何和力学原理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穹顶成为后世的范本。由此可知( )
A.思想解放运动影响力广泛深刻 B.商业革命深刻影响社会时尚
C.教会神权与世俗王权角力激烈 D.资本原始积累重构精神生活
3.14—16世纪,欧洲艺术家渴求观察真正的人体,力图用对自然新颖、生动的观察来取代前辈的优雅精致,关注对人物神态细节的把控和画面主人公典型性的塑造等。这些都是创作者自身内心精神的外化,其“内心精神”主要是( )
A.骑士精神 B.人文主义 C.科学精神 D.理性主义
4.1423年,意大利教育家维多里诺创办了一所宫廷学校,称“快乐之家”。维多里诺强调发展儿童的个性,在他的学校里,学生们通过团体游戏激发责任感;在音乐、舞蹈和唱赞美诗等活动中,发展学生主动积极活泼的天性。据此可知,维多里诺的教育( )
A.旨在助推社会阶层的流动 B.摆脱了神学思想束缚
C.受到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 D.成为培养贵族的阵地
5.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指出,君主“应当使公民得到鼓励,让他们能确信在商业、农业及其他方方面面能够安心从业,不致因为害怕被剥夺而不愿增殖财富”,这一主张( )
A.表达了对天主教的厌恶 B.成为民主革命的理论武器
C.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诉求 D.歌颂古代君主的丰功伟绩
提高题
6.伊拉斯谟在1511年出版的著作中,批评了老派语法教师执着于传授枯燥的拉丁文语法乃至用桦条抽打学生的教育方法,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先上一堂简短的语法课后,就带学生接触原文,把原文像谚语一样刻在戒指或杯子上,用原文编笑话,让原文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从而逐渐理解“他读到的每一件事实和每一种思想的意义和力量”。这一主张( )
A.推动了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 B.符合了人文主义者的教育理念
C.拉开了西欧宗教改革的序幕 D.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的理性追求
7.中世纪的欧洲排斥工匠的技术发明,到了16世纪,采矿以及冶金操作手册在德意志刊印发行后,其他领域的类似书籍相继在欧洲出现,科学家对手工艺人的工作产生浓厚兴趣。这说明( )
A.印刷技术的进步推动技术传播 B.文艺复兴助推生产技术进步
C.近代科学革命诞生于冶金领域 D.欧洲近代科学源于生产实践
8.宗教改革使欧洲陷入了百年之久的宗教战争,最主要的战场是德意志。最终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和作为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的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瑞典都得以巩固。材料意在说明,宗教改革( )
A.巩固了各民族国家的主权 B.对路德宗教思想传播有促进作用
C.推动了人文主义精神发展 D.对德国民族国家形成有负面影响
9.1517年,马丁·路德将反对教会的论文钉在威登堡教堂的大门上,论文被用德文印刷并在“15天内传遍全国”。从1520年至1540年,德文书出版的数量是这之前20年出版的3倍之多。这表明印刷术的发展( )
A.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 B.改变了人们的宗教意识
C.助推了民族意识的发展 D.削弱了教会的统治地位
创新题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法学派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西塞罗进一步发展了自然法和自然权利学说,宣称“既然自然赋予人以法律,那它也就赋予人以权利”,使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成为西方社会构建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石,深刻影响着西方政治、法律体系的发展进程。宗教改革运动维护宗教信仰的自由权利和平等权利,路德由信仰的自由而进一步肯定信仰的平等权利,猛烈抨击罗马教皇森严的阶梯式的不平等。
——摘编自郑慧《中西平等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差异》
材料二 先秦时期,孔子高呼“不患寡而患不均”,表达对财富均衡分配的期望;孟子虽认可等级存在,却也提出“圣人与我同”等论断,隐现平等之意。道家的庄子更是提出“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认为在自然面前人人平等。到了清代,唐甄阐述“天地之道故平”,强调人天赋平等,认为贤君应与民众平等相处,这些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理想社会秩序的探索与追求,反映出不同阶层对平等的渴望与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治理理念与民众的价值取向。
——摘编自郑慧《中西平等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差异》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西平等思想的异同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平等思想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对当代我国社会的启示。
答案解析:
基础题
1.【答案】A
【难度】0.85
【知识点】文艺复兴的内容、文艺复兴的扩展及其意义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宗教叙事性绘画中出现赞助人和艺术家形象,这反映出开始关注世俗社会中的人,符合强调人的价值的文艺复兴理念,A项正确;思想解放是文艺复兴的长期影响,但材料仅体现艺术创作中具体人物的世俗化呈现,无法直接说明民众思想整体被解放,排除B项;宗教题材仍是绘画主题,世俗人物形象的加入并未否定宗教内容,故“摆脱宗教体裁”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教会腐败的批判,仅体现艺术表现手法的转变,与抨击教会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A
【难度】0.65
【知识点】文艺复兴的扩展及其意义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16世纪欧洲。材料中欧洲一些国家世俗建筑成为主流,住宅建筑注重采光和通风,以及米开朗基罗运用科学原理设计教堂穹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思想从艺术领域拓展到建筑领域等多个方面,影响力广泛深刻,A项正确;商业革命主要表现为世界市场扩大、流通商品种类增多、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等,题干中主要围绕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的变化,并未体现商业革命相关内容,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任何关于教会神权与世俗王权相互斗争的描述,没有体现二者角力激烈,排除C项;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指通过暴力等手段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货币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过程,题干内容与资本原始积累和精神生活的重构没有关联,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B
【难度】0.65
【知识点】文艺复兴的背景和核心思想、文艺复兴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4—16世纪欧洲。14-16世纪欧洲兴起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文主义,同一时期的欧洲艺术家关注对人物神态细节和主人公典型性的塑造,艺术作品更多地反映创作者自身的思想感情,反映关注人和提倡个性的人文主义的影响,B项正确;艺术创作的个性化与骑士精神、科学精神关系不大,排除A项、C项;理性主义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C
【难度】0.65
【知识点】文艺复兴的背景和核心思想、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5世纪意大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维多里诺的教育模式强调发展儿童的个性,受到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C项正确;维多里诺的教育模式旨在发展人的个性和才能,而非推动社会阶层流动,排除A项;当时神学思想的影响仍然很大,“摆脱了神学思想束缚”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维多里诺的教育只面向贵族,且其教育模式与中世纪传统的贵族教育不同,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C
【难度】0.65
【知识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作品和思想、文艺复兴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根据材料“君主‘应当使公民得到鼓励,让他们能确信在商业、农业及其他方方面面能够安心从业,不致因为害怕被剥夺而不愿增殖财富’”及所学可知,马基雅维利是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题干中的主张符合新兴资产阶级获取利益的时代诉求,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马基雅维利对天主教的厌恶态度,排除A项;启蒙运动是的思想主张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武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马基雅维利对古代君主的歌颂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提高题
6.【答案】B
【难度】0.4
【知识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作品和思想
【详解】本题属于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选项可知本题属于意义类、影响类选择题,时空是:16世纪。根据材料“批评了老派语法教师执着于传授枯燥的拉丁文语法乃至用桦条抽打学生的教育方法......从而逐渐理解‘他读到的每一件事实和每一种思想的意义和力量’”可知,该著作主张要关爱学生、引导学生、注重学生的思想,这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教育理念,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民族国家观念,排除A项;马丁·路德发表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排除C项;启蒙运动在17世纪兴起,排除D项。故选B项。
7.【难度】0.4
【知识点】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6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世纪天主教会控制了人们的思想,生产技术不被重视、受到排斥;文艺复兴促进人们思想解放,引导人们关注社会现实、重视实践。16世纪以后,德意志刊印发行采矿以及冶金操作手册、生产技术领域的书籍相继出现、科学家对手工艺人的工作产生浓厚兴趣,正说明了文艺复兴助推了生产技术进步,B项正确;“印刷技术的进步推动技术传播”的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近代科学革命诞生于天文学领域,而非冶金领域,排除C项;欧洲近代科学来源于科学实践,而非生产实践,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D
【难度】0.4
【知识点】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欧洲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宗教改革(欧洲)。据据材料“使欧洲陷入了百年之久的宗教战争,最主要的战场是德意志。最终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和作为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的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瑞典都得以巩固”可知,宗教改革使德意志陷入百年之久的战争,最终德意志分裂加剧,这说明宗教改革对德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有负面影响,D项正确;“巩固了各民族国家的主权巩固了各民族国家的主权”的表述夸大了宗教改革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中未体现对路德宗教思想传播有促进作用,排除B项;材料中也未体现推动了人文主义精神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C
【难度】0.4
【知识点】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反对天主教会的用德文印刷的论文大量出版并被快速传播,这一方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激发了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发展,C项正确;文化教育的普及说法夸大了印刷术的作用,排除A项;印刷术的发展使得反对天主教会的思想大量传播,但未改变人们的宗教意识和宗教信仰,排除B项;宗教改革削弱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不是印刷术,排除D项。故选C项。
创新题
10.【答案】(1)相同点:都关注社会公平问题;追求一定程度的平等;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演变。
不同点:西方思想流派众多,受到宗教影响;理论体系较为系统,注重个人权利平等;与政治、法律制度变革紧密结合。中国古代平等思想相对分散,缺乏系统性理论构建;多从社会整体稳定、人际关系和谐等角度出发;常与等级观念并存。
(2)原因:西方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发展促使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平等权利以保障自身利益,同时受民主政治传统和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中国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封建专制统治根深蒂固,平等思想更多是为维护统治秩序或代表了农民阶级的朴素愿望。
启示:当代社会应立足自身国情,吸收西方平等思想中注重个人权利保障等积极因素,同时传承中国传统平等思想中对社会和谐稳定的追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构建更加平等包容的社会环境。
【难度】0.4
【知识点】宗教改革、庄子及道家、邹衍及阴阳家的思想、孔子及其主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解析】【小题1】本题是对比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和近代西方。相同点:据材料“罗马法学派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孔子、孟子、庄子等人的言论,均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秩序的追求”可得出都关注社会公平问题;据材料“西塞罗的自然法和自然权利学说,宣称‘既然自然赋予人以法律,那它也就赋予人以权利’”“孟子提出‘圣人与我同’、庄子主张‘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唐甄阐述‘天地之道故平’”可得出追求一定程度的平等;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演变。不同点:据材料“既有罗马法学派从法学角度奠定平等基石,又有宗教改革运动从宗教信仰层面推动平等,各流派从不同专业领域出发,构建起相对系统的理论”可得出西方思想流派众多,受到宗教影响;据材料“西塞罗强调自然赋予人权利,宗教改革中路德对个人信仰平等权利的捍卫,都将个人置于核心地位”可得出理论体系较为系统,注重个人权利平等;据材料“平等观念深刻影响着西方政治、法律体系的发展进程”可得出与政治、法律制度变革紧密结合。据材料“先秦诸子百家各有见解,孔子侧重财富分配公平,孟子兼顾等级下的人性平等,道家庄子从自然观切入主张平等,清代唐甄强调人天赋平等”可得出中国古代平等思想相对分散,缺乏系统性理论构建;据材料“孔子高呼‘不患寡而患不均’,孟子提出‘圣人与我同’等论断,庄子认为在自然面前人人平等,唐甄提出君民平等相处”可得出多从社会整体稳定、人际关系和谐等角度出发;据材料“孟子认可等级存在的同时提出平等论断”可得出常与等级观念并存。
【小题2】本题是原因题和认识题,时空是近代西方和当代中国。原因:据材料“孔子、孟子、庄子等人的言论,虽然表达了对平等的追求,但更多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或代表了农民阶级的朴素愿望”及所学可得出中国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封建专制统治根深蒂固,平等思想更多是为维护统治秩序或代表了农民阶级的朴素愿望。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阶级等角度说明西方平等思想产生的原因,如,西方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发展促使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平等权利以保障自身利益,同时受民主政治传统和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启示: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我国有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在追求平等时要基于自身实际情况;西方平等思想在个人权利保障方面有成熟经验,我国可适当借鉴,完善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体系;中国传统平等思想中对社会和谐稳定的追求,符合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应继续传承和发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平等包容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