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016.6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写入第Ⅱ卷答题卡中。)
1.
备受关注的江苏扬州曹庄隋炀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墓在获得社科系统评选的“六大考古新发现”之后,又入选2013“全国考古十大发现”。引发人们对隋炀帝的关注,下列与隋炀帝相关的史实有
①设进士科,创立科举制
②开凿大运河
③隋朝的亡国之君
④开皇之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宋代人们的衣食住行等习俗有较大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人们服饰自由,各取所好
B、农村百姓住房较简陋,贵族官僚宅第则相当宏丽
C、食物已相当丰富,东京的夏季甚至有冷饮
D、由于缺马,人们出行多用牛车
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常引用这句话警醒自己的原因是
A.唐太宗任贤纳谏
B.隋末农民起义的结果
C.隋朝灭亡的教训
D.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
4.以下史实与武则天有关的是
①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史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②统治期间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武状元
③曾改国号为“周”
④发展生产,选拔贤才,国力增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地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物。”这种灌溉工具是
A.耧车
B.秧马
C.筒车
D.曲辕犁
6.“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正是对右图古桥的真实写照,它是
A.玉带桥B.赵州桥
C.泸定桥
D.卢沟桥
7.
2014年5月26日,中俄“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圆满结束,中俄关系已成为大国关系的典范。中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A.《瑷珲条约》B.
《北京条约》
C.《尼布楚条约》D.《辛丑条约》
8.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A.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B.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D.建筑具有独特风格
9.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点是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0.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条件是
A.明朝国力雄厚
B.船队配有完整的航海图和先进的指南针
C.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
D.郑和本人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
11.下列农作物均是从国外引进的,其中属于北宋时引进的是
A.玉米
B.占城稻
C.马铃薯
D.花生
12、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A.唐朝时商人在瓦舍里品茶看戏
B.北宋时都城东京(汴京)的市民用煤烧水做饭
C.元朝时首都大都居民常去观看杂剧《窦娥冤》
D.明朝时锦衣卫经常向皇帝汇报臣民的一举一动
13.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14.如果有人想了解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下列书籍你能介绍给他看的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
15.隋唐时期一系列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下列创新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①三省六部制
②科举制
③曲辕犁和筒车
④雕版印刷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他的书法吸收了古人书法的精华,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兼有“颜骨赵姿”
之美。他是
A.
董其昌
B.
徐渭
C.
郑板桥
D.
陈洪绶
17、下列著作中,被称为“中国17世纪科技(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18.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共同点是
A.都是神话小说
B.都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没落
C.都成书于元末明初
D.都反映了明朝封建专制制度的残酷
19.右图是一枚奥运火炬接力纪念章的背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图案中万里长城与雅典神庙相连,体现出奥运圣火从雅典到北京的深刻寓意。图中的长城应是
A.秦长城
B.汉长城
C.明长城
D.清长城
20.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解析(本题共6题,共40分。其中第21题12分,22题6分,23题题13分,
24题9分)
21.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1)材料图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体制?(2分)
(2)图二反映的是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2分)元朝还加强对今台湾地区的管辖。请写出元朝时对今台湾的称呼。(2分)
材料二:
在地方,废除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3)材料二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2分)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 (2分)
(4)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2.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与前期相比,在各方面都出现了新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一中提到的明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京官之所以“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主要与这一时期的哪一措施有直接关系?(2分)
(2)清朝时在加强专制统治方面又有哪些新举措?(2分)
(3)明清时期的举措说明中国封建统治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节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二:元朝时候,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里的开发做出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尔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的一个新民族┅┅
——节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清朝疆域图(右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朕”指的是谁?这一段话体现了他怎样的民族政策?请列举当时的一例史实说明。(3分)
(2)材料二中,元朝是哪一个民族建立的政权?(2分)“新民族”指的是哪一个民族?(2分)
(3)材料三中,清朝时,中央政府分别设置什么机构加强对新疆和西藏的管辖。(2分)
(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的主题是什么?(2分)
(5)通过对以上材料的探究,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2分)
24.自秦统一中国以来,我国历朝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以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据此,请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封建统治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
(2分)
(2)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2分)
(3)为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明朝采取什么措施来选拔官吏?(2分)
(4)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的做法被称为什么?(1分)这一做法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3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A
A
C
D
C
B
C
C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B
A
B
B
D
A
C
B
A
D
21.(1)秦朝。(2)行省制度,琉球。(3)明朝。明太祖(或朱元璋)。
(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22.(1)原因: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清朝: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趋势: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2)地区:西藏。情况:遭受外国侵略。
结果:取得胜利,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23.
⑴
唐太宗;开明;将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2)蒙古族;回族。
(3)新疆:伊犁将军;
西藏:驻藏大臣。
(4)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5)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等政策;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和分裂国家的行为作斗争,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等(言之有理两点即可得2分)
24.(1)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2)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八股取士。
(4)“文字狱”后果: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