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相、因”及定语后置。
2、品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3、联系实际,从故事中挖掘人生智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词语句子
2、体会人物精神及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互助教学法
【教学时数】2课时(其中学生自学1课时)
说明:本课共需两课时,学生自学1课时,课堂教学1课时。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预习学案。
1.学案预习。教师上课前,利用自习时间提前发放《毛遂自荐》学案,让所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案上的课前案部分,并把有关字词句要点整理到课本上,有能力的学生完成或部分完成课中案和课后案中的问题,并把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写在“我的疑问”一栏中。
2.学案上交。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案(时间一般控制在35分钟以内),并由班级的值周班长或学习委员收齐学案,及时交给任课老师批阅,学案上交后,请同学们再读文本。
3.学案批阅。教师对上交的学案进行批阅,教师通过批阅学案了解学情,把握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难点、疑点问题,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完成学案的情况进行统计和评价,并做好记录。
★ 学案完成较好的小组:
1组 3组 6组
“我的疑问”-----同学们在自学时发现的问题。
1、毛遂为什么三年没有展露出才华?
2、最后毛遂为什么要招十九人上殿定从?
(见附件1《毛遂自荐》学案)
第二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
一 、导语
以成功和机遇为开端,引入对机遇的把握,带出主要人物毛遂,展示毛遂图片。
(见附件2《毛遂自荐》课件)
二 、简要处理课前案。
1、预习案反馈,优秀小组及个人,优秀学案展示。
2、结合学案出错率较高的字词句进行展示提问,纠正整理。
3、展示“我的疑惑”,进入探究。
三、自主探究(3分钟)合作探究(6分钟)
课件展示要求:
内容:
课中案的第1、2题。
要求:
1、先自主探究,书写自己的心得。
2、小组交流,小组长调控好组内的跨层交流,整合智慧,达成共识。
目标:积极参与,高效讨论,提高能力。
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对相应的题目进行合作讨论探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和同学们共同探究。
四、展示——我的课堂我做主! (4分钟)
课件展示要求:
形式:各小组抢答,黑板书写与口头展示相结合,即时点评
要求: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态度自然,表述完整,有理有据。
【点评角度:书写是否工整,要点是否全面,
条理是否清晰,解答是否合理】
教师提前确定点评的学生,由学生对各个学习小组的探究结果进行点评。点评过程中鼓励其他同学对点评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和不同观点。
每当一名同学点评完毕后,教师要给出这个题的参考答案。在点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点拨。
五、课后案
★拓展提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的实现既要有机遇,更要靠自己的努力。现在我们班开展了评选班级干部的活动,请同学们抓住这个时机,推荐自己吧!
要求:能运用毛遂自荐的典故,语言简洁,富有感染力,200字左右。
精彩发言: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六、课堂小结
《毛遂自荐》的精神实质就是有自信,有胆量,有见识,有辩才。而他的故事之所以成为众口传唱的经典,除了他的勇于自荐,更重要的是他在一个奉“敏于事而慎于言”为法宝的民族,用自己杰出的辩才书写了一部个人和国家的传奇。
七、学生齐读诗歌,升华情感
山再高
高不过脚面
海再阔
阔不过航船
路再长
长也会有终点
云再厚
厚也遮不住太阳的笑脸
人生只要有自信
就会勇往直前闯过难关
登上辉煌的金字塔
摘取生命的桂冠
课件27张PPT。毛遂自荐德州市实验中学
吕敏鲁教版 高二语文 《史记》选修毛遂自荐一言之辩重于九鼎大吕三寸之舌雄于百万之师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相、因”及定语后置句;
2.品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
3.联系实际,从故事中挖掘人生智慧。
预习案反馈
优秀小组:一组、三组、六组
优秀个人:
张晶晶、张静娴、耿凤霞、杨靖鑫
蔡敏、 赵婷婷、苏浩东、阎智辉
出现问题:1、书写欠工整
2、“相、因”及定语后置句的整理
毛遂自荐:
脱颖而出:
九鼎大吕:
择精摘要 温故知新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指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
人的本领全部露出。 古代国家的宝器,比喻说的话
力量大,分量重。 重点实词1、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2、自赞于平原君。
3、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4、毛遂比至。
5、毛遂按剑历阶而上
假使 好告诉终于 一起前往及 等到握着 跨越1、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
2、日出而言之
3、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
4、兴师以与楚战 重点虚词你的凭借表修饰表目的,来1、毛遂按剑而前
2、颖脱而出
3、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4、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名词做状语,像禾穗的芒名词作状语,用眼睛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称臣 相
胜不敢复相士
至于幽暗昏惑而物以相之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儿已薄禄相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xiàng动,辅助xiàng名,宰相xiāng副,互相xiāng副,动作偏指一方xiàng动,鉴选、识别答疑解惑 基础归纳xiàng名,相貌因
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
不如因善遇之
因材施教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于今无会因
介词,通过,经由介词,趁机副词,便,就介词,依据,根据连词,因为名词,机会介词,依靠,凭借 约与食客门下有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平原君)约定和门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备的食客
二十人一同(前往)。 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2)求人可使报秦者寻求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名词+之+形容词、名词+动词结构+者)我的疑惑自主探究:3分钟左右要求:1、独立思考,勇于质疑 2、认真作答,书写整洁 合作探究:6分钟左右
要求:[激情投入,活力四射]
1.组长协调,完善答案,然后小组集中讨论交流,注意归纳总结,实现智慧整合。
2.组长要注意根据分工情况有重点地讨论, 6分钟后可以就讨论的问题继续完善,帮助小组成员展示最佳答案。
目标:参与积极,讨论高效,争取解决个人所有疑难!
展示与点评
形式:各小组抢答,黑板书写与口头展示相结合,即时点评
要求: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态度自然, 表述完整,有理有据。
【点评角度:书写是否工整,要点是否全面,
条理是否清晰,解答是否合理】
探究一、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概括毛遂形象特点及塑造人物形象所用手法。
深读文本——探骊得珠1、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与平原君、十九人、楚王的冲突)
2、语言描写(与平原君、楚王的对话)
3、动作描写(按剑历阶而上、左手持槃血而右 手招十九人)
4、对比衬托(与十九人对比、平原君前后态度的转变、楚王的表现)
【请在课本上及时标注相关文字】
毛遂的身上充盈着“三气”。
(1)超群出众的勇气。挺身而出,勇纾国难,义勇精神。
(2)非凡过人的才气。善于雄辩,主动抓住机遇,对天下形势有独特高明见解,他聪明并有外交才华。
(3)恃才傲物的傲气。指责批判门客碌碌无为。恃才的前提是有才,傲气中充盈着不平之气!
总结:毛遂是一个对政治形势了如指掌,见义勇为、慷慨纾难、智勇双全、有礼有节的门客形象。探究二、毛遂自荐给你的人生启迪?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一个人要勇于把握机遇,又要有善于表现才能的智慧,才能实现个人价值 。
2、人要自信,而自信来源于自身的能力。
3、作为一个管理者,要善于使用、选拔人才,使人才能有机会展示自己才华 。
联想:毛遂自荐类的故事。邹忌拜相: 战国时期,齐威王耽于享乐,不理政事。群臣不敢进谏。齐国人邹忌面见齐威王,向齐威王说明了国事的重要性,并由此被任命为相国。马谡自荐守街亭:狂妄自大、麻痹轻敌,致使街亭失守,自己也被治死罪。曹操自荐刺杀董卓:曹操趁董卓睡觉时拔刀,想从背后刺杀,董卓在床前的镜子上发现了,曹操于是立即谎称自己是献刀。 公元前256年,燕国派遣大将攻打赵国,赵王欲提拔毛遂为帅,统兵御燕。
毛遂听到这个消息,赶忙到赵王那里去“推辞”自己:“我德薄能低,不堪此任。”但赵王不听毛遂之言,仍然固执己见。
尽管毛遂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但也无法抗敌,结果一败涂地,只有以死谢罪。毛遂之死 由此,我们不但敬佩毛遂的自荐,更敬佩他自知。知己之所长,勇于进,这样能使自己成功;知己有所短,勇于退,这样能保证自己不失败。
在这个意义上说,自荐是一种小勇,而自知是一种大智,毛遂成于自荐,却败于被功利助推,此乃千古遗憾。鸡泽毛遂一荐名,毛亨毛苌传诗经后人数迁到韶山,孕育伟人毛泽东中国毛氏研究会会长 毛炳汉拓展提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的实现既要有机遇,更要靠自己的努力。现在我们班开展了评选班级干部的活动,请同学们抓住这个时机,推荐自己吧!
要求:能运用毛遂自荐的典故,语言简洁,富有感染力,200字左右。 课堂小结《毛遂自荐》的精神实质就是有自信,有胆量,有见识,有辩才。而他的故事之所以成为众口传唱的经典,除了他的勇于自荐,更重要的是他在一个奉“敏于事而慎于言”为法宝的民族,用自己杰出的辩才书写了一部个人和国家的传奇。 山再高
高不过脚面
海再阔
阔不过航船
路再长
长也会有终点
云再厚
厚也遮不住太阳的笑脸
人生只要有自信
就会勇往直前闯过难关
登上辉煌的金字塔
摘取生命的桂冠
录制:德州市实验中学
时间: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