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比如经历过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解释统计结果,此外学生还学习了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本节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奥运会题材情境,在情境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分析扇形统计图,利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扇形统计图的问题。这部分统计教学重在培育学生的数据意识,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进而感受数据的力量,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扇形统计图,会看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在探究活动中,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经历对扇形统计图观察和描述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和数据意识,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学会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难点:能够依据扇形统计图提供的数据解决简单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以数说奥运为题材,从奥运会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巴黎奥运会中国获金牌数据导入,回顾复习统计知识,对数据处理,从百分数的意义引入扇形统计图。
1、交流预学任务。
出示统计表:
项目 射击 水上项目 球类 重竞技项目 体操 其他
金牌数(枚) 5 14 8 8 3 2
师:这些数据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统计图来描述?
生:条形统计图。
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生:直观的看出数据的多少。
师:计算每种项目的金牌数占金牌总数的百分之几。
学生交流预学单,说思路汇报结果,交流这些百分数的意义。
2、引入扇形统计图。
师:从统计表中我们能看到各个项目的金牌数占总金牌数的百分之几,通过你的预习什么统计图能更加直观的反映出各个部分的金牌数与总金牌数的百分比关系呢?
引入课题:扇形统计图的认识。
(二)主题探究。
1、活动一:认识扇形统计图。
(1)初步感知扇形统计图。
师:我们可以用圆中的扇形来表示各个项目的金牌数占金牌总数的百分比。
①学生分享交流在这幅图中每个扇形所代表的数据。
②引导学生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确定每个扇形代表的项目的?
学生感知,每个项目金牌所占的百分比越大,那么对应的扇形面积就越大;
(2)小组交流预学任务二。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扇形统计图交流探讨:
图中圆代表什么?扇形代表什么?扇形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3)展示汇报。
小组上台展示汇报,其他同学做好认真听的准备,如有不同意见及时补充。
生1:圆代表的是总金牌数,也可以看做成单位一。
生2:每个扇形代表什么?各项金牌得数据占总牌总数的百分比。
生3:扇形的大小反映了各项金牌数据占金牌总数的百分比的多少。
师在汇报过程中引导。
(4)归纳总结:
生活中的扇形统计图有很多,用代表性的语言概括扇形统计图中圆和扇形所代表的含义。
2.对比分析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不同之处。
条形统计图:直观看出数据的多少。
扇形统计图:直观看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的多少。
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3、判断预测:
下届奥运会各种项目获得的金牌数与金牌总数的百分比会保持不变吗?为什么?
引入百分数作为统计量,既可以表达确定数据,可以表达随机数据,在这个情境中表达的就是随机数据。
(三)活动二:扇形统计图的应用。
从奥运赛事引入奥运冠军樊振东,通过樊振东的故事渗透挫折教育,引入樊振东一天的活动时间安排。
1.巩固扇形统计图的认识
师:圆代表什么?扇形代表什么?
生完成学习单。
圆代表一天的时间24小时,扇形代表各项活动的时间占一天时间的百分比。
2.师:通过这些数据,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交流获得的数据信息,通过数据信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析。
3.提出你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学生完成学习单并交流总结。
师总结:可以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扇形统计图中的问题。
(四)迁移运用。
从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的1人代表团,到巴黎奥运会上游船上的奥运代表团,吸引学生,对巴黎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总人数产生好奇。
学生根据不完整的统计图分析,解决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再全班交流汇报分析。
学生利用不同统计图的特点,选择数据分析数据解决数学问题。
(五)反馈总结。
巴黎的故事虽已落幕,但梦想与激情永不散场,值得我们去思考的还有很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六)课堂评价:请你对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七)课后延伸:
以奥运会为背景,确定一个你想研究的主题,并围绕主题收集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达数据。
教后反思:
《扇形统计图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在大情境“数说奥运”的驱动下,引入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任务一是以百分数的意义引入扇形统计图的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合作交流、对比分析得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任务二是老师首先引导学生用数据说话,感受数据的力量;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提出并解决扇形统计图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最后的练习编排中凸显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读懂各种统计信息,提高分析数据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整个课堂过程中主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就是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渗透了挫折教育、体育教育,体现了大单元教学中跨学科融合的理念。
在这节课里我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后,自己去解决问题,领悟知识的内涵,放飞自己的‘思想,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其主体地位;而我只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倾听者,通过参与学生活动中以启发、调整、激励体现主导地位。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课从课前准备、引例到生活拓展,注重选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进行分析研究,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只是在语言逻辑叙述上个别同学较欠缺,有待于进一步有意识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