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两河流域是指( )
A. 尼罗河和刚果河 B.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C. 印度河和恒河 D. 长江和黄河
2.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大致位于今天的( )
A. 伊拉克境内 B. 伊朗境内
C. 埃及境内 D. 沙特阿拉伯境内
3.两河流域最早的居民是( )
A. 苏美尔人 B. 阿卡德人
C. 腓尼基人 D. 希伯来人
4.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是( )
A. 象形文字 B. 楔形文字
C. 甲骨文 D. 字母文字
5.楔形文字的书写材料通常是( )
A. 龟甲和兽骨 B. 纸草
C. 泥板 D. 竹简
6.人类早期文明最早诞生在亚非大河流域。如图是哪个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
A.古巴比伦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7.某同学学习完《古代两河流域》一课后,整理笔记如下,请你判断他的笔记中表述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两河流域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B.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C.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D.第六代国王胡夫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8.有学者认为,“文字不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发明物,而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文字始终是苏美尔古典文明的一个特征”。苏美尔文字被称为(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字母文字 D.拉丁文字
9.公元前19世纪,阿摩利人灭掉了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即位后,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国家,该国家的性质是(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0.《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奴隶主人赔偿损失;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 )
A.体现了自由平等
B.体现了“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规定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11.2018年10月21日,“成都平原与两河流域青铜文明对话展”在四川大学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这里的“两河流域”指的是 ( )
①黄河流域 ②印度河流域
③底格里斯河 ④幼发拉底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下图中“☆”区域实现初步统一的时间是 ( )
A.约公元前3500年 B.约公元前3100年
C.约公元前24世纪 D.公元前1595年
13.“幼发拉底河的鲜鱼做成的鱼汤真是美味无比啊!”这是古巴比伦王国一名年轻的官员,克奴里安写给他父亲的信中的句子。作为汉谟拉比国王手下的官员,克奴里安写信给他父亲使用的文字是 ( )
A.楔形文字 B.象形文字
C.中国甲骨文 D.阿拉伯文字
14.从2019年1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等一批与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先后实施,极大地推动和巩固了我国依法治国的新局面。回顾历史,下列哪一史实能够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 )
A.法老的统治
B.《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
C.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D.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
15.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下列选项不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
B.男性家长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
C.男性家长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
D.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16、《圣经》里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这里两河流域中的“两河”是指( )
17、有一种古老的文字,它有以下特点:由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创造,主要书写材料是黏土做成的泥板。在未干的泥板上压刻出“木楔”形的符号。这种文字最有可能是 ( )
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 C字母文字 D 甲骨文
18、某班兴趣小组制作了汉谟拉比雕像,选配了以下“解说词”,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 他是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
B 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C 他实行城邦民主制度
D他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19、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留下这一重要遗产的文明古国是( )
A.古代埃及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D.古代中国
20、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从法典中可以获取的信息包括( )
买卖奴隶的现象 严格的社会等级男性家长在欠债时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A B C D
21.在古代两河流域,农业生产的主要灌溉方式是( )
A. 坎儿井灌溉 B. 修建水库灌溉
C. 引河水灌溉 D. 利用雨水灌溉
22.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成就主要体现在( )
A. 金字塔 B. 空中花园
C. 帕特农神庙 D. 万神殿
23、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这一地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许多文明古迹和文物遭到破坏。这一地区曾是哪一文明古国所在地 ( )
A 古埃及 B 古印度C 古巴比伦王国 D 古希腊
24、汉谟拉比几乎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亲自掌管司法和行政部门,直接掌握军队。他极力神化自己,自称“众神之王”。上述材料说明: ( )
A 汉谟拉比实现了两河流域的初步统一
B汉谟拉比建立了强大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
C 汉谟拉比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D汉谟拉比颁布了法典
25、旅法学生李启明参观卢浮宫时,看到一块黑色石柱(如图),旁边的汉文说明:石柱上部是太阳神沙马什授予汉谟拉比权标的浮雕,石柱下部是法典铭文。该石柱上部的浮雕表达的政治观念是( )
A 王权神授 B 民主共和C 主权在民 D 法治立国
非选择题
26、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者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昭临黔首,光耀大地。”—— 汉谟拉比法典序言
材料二:《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理、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方面。
(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谟拉比制定法典的初衷。
(2)结合材料二,说明《汉谟拉比法典》反映的社会状况。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材料二 “盗窃王宫或神庙财产的人,必须处死。奴隶打自由人的嘴巴,或者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
(1)两则材料的内容皆出自出土于今伊朗的法典石柱。它是哪一文明古国的法典 又是由谁制定的
(2)材料二是这部法典规定的部分内容,这表明它维护谁的利益
(3)这部法典有何历史地位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王国的崛起】
材料一 公元前2000年左右,游牧民族阿摩利人侵入两河流域,建立了一些各自独立的国家,其中一支占据巴比伦,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在他的治理下,巴比伦王国很快从蕞尔小邦一跃成为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大国。
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是谁 请结合史实说明他是“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
【文明的发掘】
材料二1901年12月至1902年1月,一支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考古队在埃兰古都苏撒遗址发现一块石碑。石碑上部是太阳神、正义神沙马什授予汉谟拉比王权权标的浮雕。浮雕下面是围绕石碑镌刻的法典铭文,共4000行,约8000字,是垂直书写的。法典中部分铭文在古代就被磨损。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部法典 法典铭文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
【文明的真相】
材料三 前言(节选)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
正文(部分内容)奴隶属于奴隶主,逃亡奴隶必须交还原主,藏匿者死罪。贵族打了贵族,罚银处置;奴隶打了自由民,割去耳朵。如果自由民弄瞎了奴隶的眼睛,与弄瞎牛的眼睛处理原则一致。
结语(节选)(如果后人篡改法律)他的城市将毁灭,人民将离散,王国将更换,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遗忘。
根据材料三判断,颁布这部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在这部法典中极力宣扬的思想是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此法典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792年,古巴比伦国王即位。他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努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个人统治,发展经济,缓解内部矛盾。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对外扩张,采取灵活的外交,很快统一了两河流域。后来他进一步采取强有力措施,使王国走向强盛。
材料二:黑色石柱上刻印的条文:
第六条 自由民窃取神或宫廷之财产者应处死,而收受其赃物者亦处死刑。
第一九九条 倘彼损毁自由民之奴隶之眼,或折断自由民之奴隶之骨,则赔偿其买价之一半。
(1)材料一中“古巴比伦国王”指的是谁?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他实现统一、国家强盛的原因。
(2)材料二各条内容应出自什么法律文献?该法律第六条说明了什么?该法律第一九九条把奴隶看做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你对这部法律有何认识?
答案
1-5BAABC 6-10ADBBC 11-15BCABD 16-20CBCBB 21-25CBCCA
26、汉谟拉比制定法典的初衷是宣扬正义。从材料中 “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 可以看出,他希望通过法典来规范社会行为,使社会遵循正义的原则。
维护社会秩序。“使强者不凌弱” 表明他要通过法典来平衡社会各阶层的力量,防止强者随意欺压弱者,保障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神化自身统治。汉谟拉比称自己是 “荣耀而畏神的君主”,并奉神的命令制定法典,将自己的统治与神联系起来,使民众敬畏,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2)社会存在多种经济活动:从法典内容涉及 “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 等方面可以看出,古代两河流域社会存在着丰富的经济活动形式,包括农业中的租佃关系、劳动力雇佣以及商业领域的借贷等,说明当时经济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活跃度。
等级制度明显:法典对 “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和 “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区别对待,同时还有对奴隶相关事务的规定,反映出社会存在明显的等级分化,不同等级在法律上的权利和地位不同。
婚姻和继承受到规范:法典中有关于 “婚姻、继承” 的内容,这表明在古代两河流域社会,婚姻和继承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受到法律的严格规范,体现出家庭和财产传承在当时社会结构中的重要性。
军事在社会中有地位:法典提到 “军人份地”,说明军事在古代两河流域社会中占有一定地位,军人享有一定的待遇,国家对军事力量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反映出军事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关联。
27、(1)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
(2)奴隶主阶级
(3)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8、(1)国王:汉谟拉比。
史实:
①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②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③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2)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文字:楔形文字。
(3)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思想:宣扬君权神授,诅咒不服从法律的人。
评价:这部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9、(1)汉谟拉比。原因:个人突出的才能;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制定了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等。
(2)《汉谟拉比法典》;说明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
(3)《汉谟拉比法典》是统治阶级严格保护私有财产、社会等级制、奴隶制等意志的体现。但是该法典也是古巴比伦王国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