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望海潮》(教案+学案+课件)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望海潮》(教案+学案+课件)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0 02:45:09

文档简介

《望海潮》学案导航
【学习目标】
1、熟练诵读全词, 品味本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富丽的意境;
2、学习诗词中妙用数词、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表现手法,鉴赏本词的艺术特色。
【好诗词是读出来的 同学们 看你的!】
【初读相识】
请同学们反复诵读全词,参照注释或查字典,读准字音,读准停顿与节奏。(3分钟)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请大家完成以下通关检查,看看自己能不能顺利过关呢!
※【第一关·基础知识】
★【注音达标检测】
天堑( ) 珠玑( ) 豪奢( ) 菱( )歌 罗绮( ) 千骑( )
叠巘( ) 羌管( ) 钓叟( ) 参( )差( ) 堤( )沙
★【读清停顿与节奏(用∕划开)】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温馨提示】对于聪明的你来讲,第一关可能并不难,但挑战在下一个目标……
【再读相知】
请同学们再读全词,疏通文意,把握内容。看看词的上下片各写了哪些内容。(5分钟)
整体感知,具体把握。请大家完成以下通关检查,看看自己是否能把握本词文意呢!
※【第二关·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视界】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你诵读、思考并完成下列习题。
上片:写自然景象的意象有
其景象特点是
写城市生活的意象有
其景象特点是
下片:写自然景象的意象有
其景象特点是
写人们活动的意象有
其景象特点是
结合背景资料及下片说说本词的写作动机与目的:
【温馨提示】疏通词意,体味意境。第二关似乎也不难,你是否轻松过关了呢?机遇总是垂青认真阅读并用心思考的人,挑战在下一个目标……
【精读提升】
1、请同学们深入诵读,选出你认为的精彩语句,吟诵品味,思考它好在何处,并在课本空白处做批注,记录自己的思考。(3分钟)
2、深入品味,准确鉴赏。请大家完成以下通关检查,看看自己是否能学会诗词鉴赏的方法呢!
※【第三关·品味鉴赏】
★【鉴赏提升能力】
①诗词是要通过不断的诵读来加深感悟的。请选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语句加以鉴赏,并说说它好在何处。



②在品味鉴赏的基础上,你能不能将你最欣赏的那一句,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用散文化的语言将它描绘出来?
要求:1、要使用修辞手法,50字左右; 2、小组交流修改,推荐优秀作品; 3、四分钟时间完成。


【温馨提示】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第三关不可小觑,联系原来所学知识,用心思考,挑战过后,定有提升!
【拓展延伸】
※【第四关·迁移训练】
南柯子·忆旧
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释】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这首词上阙写景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5分)


【温馨提示】学以致用,扎实有效的训练是真正掌握方法的钥匙。
【资料链接】——写作背景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孙何请柳永吃了一顿饭,就把他打发走了,后来也没有怎么提拔他。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望海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熟练诵读全词,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2、学习诗词中妙用数词、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表现手法,感悟词的艺术特色。
  
一、情景导入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也就是现在的浙江杭州,得知他的老朋友孙何正在当杭州太守。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介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一首词,并使其在青楼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接见了柳永。这首词就是《望海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它的魅力。
(利用写作背景导入新课,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展示目标
1、熟练诵读全词,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2、学习诗词中妙用数词、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表现手法,感悟词的艺术特色。?
(幻灯片展示,教师强调“品味语言”“学习手法”是诗词鉴赏的重点)
三、学法指导
读准字音句读
诵读 感知景物形象,形成画面
读出作品情感
想像填补空白
品味 体会意象特点,情感融合
经验体验作品
理解主旨思想
鉴赏 鉴赏艺术特色,提升能力
学习表现手法
(幻灯片展示,对于诗词审美鉴赏的过程,很多学生说不清、理不出,这三个步骤及其要求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找准学习方向)
四、诵读感知
1、初读相识
三分钟学生自主揣摩诵读,要求:①读准字音。(注意韵脚)②读对句读。(注意节奏)
备要:
(1)字音
天堑(qiàn) 珠玑(jī) 豪奢(shē) 菱歌(líng) 罗绮(qǐ)
叠巘(yǎn) 羌管(qiāng) 钓叟(sǒu)
(2)句读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以导学案注音习题作为检测手段,以个读、齐读形式巩固效果)
2、再读相知
(1)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你诵读、思考并完成下列习题。
上片:写自然景象的意象有
其景象特点是
写城市生活的意象有
其景象特点是
下片:写自然景象的意象有
其景象特点是
写人们活动的意象有
其景象特点是
结合背景资料及下片说说本词的写作动机与目的:
(点名学生译通字面,概括内容)
3、美读感悟
在理解的基础上,揣摩全词情感,美读文本。
提示:
①全词感情饱满,适度夸张,铿锵有力。
②上片写形胜之地和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下片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
(师生共同品读,选取自我感觉比较好的词句,诵读展示,鼓励学生积极诵读)
五、品味鉴赏
精读提升
1、诗词是要通过不断的诵读来加深感悟的。请选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语句加以鉴赏,并说说它好在何处。


2、在品味鉴赏的基础上,你能不能将你最欣赏的那一句,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用散文化的语言将它描绘出来?
要求:1、要使用修辞手法,50字左右; 2、小组交流修改,推荐优秀作品; 3、四分钟时间完成。


(在刚刚美读的氛围下,学生的热情应该是高涨的)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修改,推荐优秀的,全班展示,有效诵读贯穿其间)
备要:
1、(1)“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卷”字写出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写出浪涛的力度与气势,对浪花飞溅的情态写的更形象逼真。“怒”字将钱塘江潮的盛世之况表现出来。
(若把 “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明确:不好。“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度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三秋”,从时间着眼,点出桂子飘香的季节。“十里”,从空间着眼,渲染荷花的种植之广。
(桂子、荷花本不属于同一个季节,词人为何要将它们放在一起?明确:桂子、荷花代表杭州典型景物,把不同季节的美景写得高度凝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的最美的景致概括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3)“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两句为互文,对仗工稳。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说的是笛声和歌声昼夜不停,或是在晴空中飘扬,或是在月夜里轻荡。“弄”和“泛”字生动地表现了吹笛和唱歌的人心中的欢快和喜悦。
(4)上阙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下阕中运用视听结合等手法表现了杭州西湖的极致美景。
2、(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柔和婉转的羌笛之声在蓝天白云下飘荡,幽邃的夜晚,采菱的歌声渐渐清晰,婉转动听,湖边垂钓的老翁的心情随着水的波纹荡漾,愈发高兴,采菱的孩子们欢声笑语,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那树木成簇成簇的,好似云朵般,又密又厚,苍翠的绿引人耳目的围绕的四周的堤岸,钱塘江潮的大浪铺天盖地的袭来,如同骤然卷起的自然霜雪,翻滚出一条天然的沟壑。
(品味鉴赏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也是课堂的主体部分,学生先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思考,形成初步鉴赏;再自由展示,师生共同启发补充,以求深入领悟,提升诗词鉴赏能力。)
六、迁移训练
南柯子·忆旧
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释】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这首词上阙写景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5分)
答:
备要:
参考答案:
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②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答出两点即可)
(当堂训练旨在巩固本堂课所学习的远近结合、视听结合等艺术手法,让学生将所学转化为答题能力)
七、结束语
《望海潮》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既是投赠之词,恭维、夸张在所难免,但西湖的山水胜景已经为自己作了明证;流传千年,醇香浓厚,也为柳永的伟大作了明证。
八、板书设计
形胜
繁华 妙用数词
富庶 景美情怡 动静结合
优美 视听结合
安定
课件13张PPT。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上阙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下阕中运用视听结合、互文、对仗等手法表现了杭州西湖的极致美景和快乐生活。手法小结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对仗工稳。 “弄”和“泛”字生动地表现了吹笛和唱歌的人心中的欢快和喜悦。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 “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三秋”,从时间着眼,点出桂子飘香的季节。“十里”,从空间着眼,渲染荷花的种植之广。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
“卷”字写出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写出浪涛的力度与气势,对浪花飞溅的情态写的更形象逼真。
“怒”字将钱塘江潮的盛世之况表现出来。望海潮柳永学习目标  
1、熟练诵读全词,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2、学习诗词中妙用数词、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表现手法,鉴赏词的艺术特色。 学习目标  
读准字音节奏
诵读 感知景物形象,形成画面
读出作品情感
想像填补空白
品味 体会意象特点,情感融合
经验体验作品
理解主旨思想
鉴赏 鉴赏艺术特色,提升能力
学习表现手法学法指导初读相识(3分钟)
要求:①大声诵读全词两遍;
②挑战学案第一关·基础知识诵读感知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再读相知(5分钟)
要求:①有节奏的诵读全词一遍;
②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③挑战学案第二关·整体感知在品味鉴赏的基础上,你能不能将你最欣赏的那一句,运用联想、想象的手法,用散文化的语言将它描绘出来?要求: ①要使用修辞手法,50字左右;
② 小组交流修改,推荐优秀作品;
③三分钟时间完成。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品味鉴赏精读提升(3分钟)
请选择词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吟诵品味,思考它好在何处。
要求: ①在课本空白处做批注,记录自己的思考;
②在学案第三关第一题横线上,整合答案。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②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
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迁移训练(2分钟)
南柯子·忆旧
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释】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这首词上阙写景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 拓展延伸形胜鉴赏《望海潮》景美清嘉繁华安定技巧
高超妙用
数词修辞动静、
视听
结合情美渴望
赏识积极
向上课堂小结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