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1.3 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简要描述地球的圈层结构,说明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举例说明四大圈层之间兴虎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并指出它们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结合实例指出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简要说明各要素的作用。
ONE
地震波
什么是地震波? 地震波的分类、特点
地震波
纵波(P波)
横波(S波)
快
慢
固·液·气
固
上下颠簸
左右摇晃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
TWO
地球的内部圈层
划分依据是什么?
分为哪几个圈层?
地震波通过两种不同性质的介质时,其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
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
地壳是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壳平均厚度为17 千米。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为 39~41 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最厚处可达 70 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为 5~10 千米。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地幔是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在莫霍面以下到古登堡面以上,厚度约2 800 千米。
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该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顶部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岩石圈。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即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
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内核为固态,外核为液态。
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我们将煮熟的鸡蛋一切两半,便会呈现蛋壳、蛋白、蛋黄三个圈层。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常识,比较煮熟的鸡蛋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异同。
蛋黄-地核
蛋壳-地壳
蛋白-地幔
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1)指出图中A、B各代表什么地震波:A ,B 。
(2)A和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 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
C 面。
(3)在2900千米深处,A波和B波发生了什么变化
A ,B 。从而发现了D 面。
(4)C面以上为 ,C面和D
面之间为 ,D面以下为 。
(5)说出E和F的主要不同点。
横波
纵波
17km
莫霍
横波停止
纵波速度变缓
古登堡
地壳
地幔
地核
E为液态,F为固态
THREE
地球的外部圈层
哪几个圈层?
特点?
地球固体表面以上的各个圈层,称为外部圈层。
大气圈:环绕在地球外部的大气圈层。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为氮和氧。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圈是由地球表层各种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按照它们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广义的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狭义的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和。
生物圈并不单独占有任何空间,而是分别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是地球特有的圈层,也是最活跃的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地球的自然环境
说出图中各圈层的代表性地物,说明它们的关系。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震波
内部圈层
外部圈层
定义
特点
地壳
地核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地幔
岩石圈
地理环境
B
A
C
大气圈
图中A、B、C所代表的圈层结构分
别是什么?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第1~2题。
1.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 )
A.5千米处 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 D.2 900千米处
2.该地可能位于( )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南极点 D.太平洋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