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一八四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八四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6 10:24:58

文档简介

2025年辽宁省沈阳市第184中学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诊断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凫水(fú) 挑拨离间(jiān) 潺潺(chán) 消声匿迹(nì)
B.酌酒(zhēn) 橄榄(ɡǎn lǎn) 酬谢(chóu) 屋舍俨然(shě)
C.农彦(yàn) 连翘(qiào) 甘醇(chún) 豁然开朗(huò)
D.载途(zài) 炎热(yán) 簌簌(sù) 袒胸露乳(tǎn)
2.选出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2分)
“百善孝为先”,________,就是在所有的美德中,“孝”排在第一位。木兰替父从军,白居易孝亲敬老,郑板桥责行孝道……从这些历史典故中,我们领悟到秉承孝行的可贵和可敬的精神。________,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孝行________在不知不觉中________甚至被全然________。一杯茶、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让我们用行动________孝义,让孝与和谐相伴,让孝与爱心同行。
A. 顾名思义 虽然 也 淡化 遗忘 实现
B. 望文生义 然而 却 遗忘 淡化 实现
C. 顾名思义 然而 却 淡化 遗忘 践行
D. 望文生义 虽然 也 遗忘 淡化 践行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在中国,“子牛”“拓荒牛”“老黄牛”这些家喻户晓的形象已成为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近日,中国美术馆展出以牛的形象为主体的精品力作。这批作品,既展现艺术家精神,又彰显时代风范。其中,李可染的中国画《树水牛》墨色淋漓,意境深远,最受观众喜爱。近600余件作品激扬向上,充满生气,无不体现艺术家们的匠心独运。
A.“这些”是代词,“深厚”是形容词,“墨色”“意境深远”都是主谓短语。
B.“近日,中国美术馆展出以牛的形象为主体的精品力作。”此句中,“形象”做主语。
C.“这批作品,既展现艺术家精神,又彰显时代风范。”这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无不”删掉。
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弱冠”是指男子20岁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
B. 《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这篇文章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C.《社戏》的作者是鲁迅,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
名著阅读(3分)
他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
  吞噬生命、削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 进攻了。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他身上穿着暖和的皮夹克,冻坏的双脚套着朱赫来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
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周围的树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
······
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
  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那时候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选文中划横线处的人物是谁?联系整部作品,简要叙述他在成长过程中两次冲破“铁环”的经历。

古诗文默写(6分)
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
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
(4)城阙辅三秦,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6)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题。(3分)
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A. 两首诗都以爱情为主题,《关雎》通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对理想伴侣的向往,《静女》以“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描绘青年男女约会场景。
B. 在表现手法上,《关雎》大量运用比兴,以“雎鸠”“荇菜”起兴;《静女》采用赋的手法,通过“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等细节描写,直白展现恋爱中的活泼情趣。
C. 情感基调方面,《关雎》“辗转反侧”传递求而不得的苦闷,情感深沉含蓄;《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充满甜蜜戏谑,情感轻松明快。
D. 诗歌结构上,《关雎》采用重章叠句,层层递进表现追求过程;《静女》无明显重章叠句,以男子视角叙述约会经过,情节性更强。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10题。(14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②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③许。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④,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⑤乎?
注:①张盖:打着伞。 ②斑剥:色彩错杂的样子。 ③围:周长的计量单位。
④进贤冠:古代朝见皇帝的一种礼帽。挂进贤冠指辞官隐退。⑤情障:情欲的魔障。这里指对山水的喜好。
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皆若空游无所依 马行绿荫中,若张盖
B、如鸣佩环,心乐之 实是欲界之仙都
C、以其境过清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D、西湖胜境,入梦已久 驴不胜怒,蹄之
8.翻译以下句子(5分)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9.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
10.两篇文章在表达的情感上有何不同?(4分)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3题。(8分)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为客观了解上海市民家庭存书阅读和共享意愿情况,上海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通过12340电话调查系统开展专项调查。调查采用计算机辅助随机抽样,成功访问了2007位18岁以上的常住市民。以下是关于此次调查的三则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共享时代”来了,单车、汽车、雨伞、玩具、健身舱、充电宝、迷你KTV……越来越多的“共享”行为和模式,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消费和生活方式。参与者提供和享受闲置资源,在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次调查中,对于存书共享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非法或不健康图书流转问题,以及共享图书被恶意占有或污损的问题,市民们也表示了忧虑。
11.根据以上材料,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受访上海市民均有大量的家庭存书,可见上海人人是“藏书达人”。
B.多数受访家庭存书的利用率不高,藏书存在闲置现象。
C.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的出现,标志着“共享时代”已经到来。
D.共享改变我们的生活,只要是个物品,就能被共享。
12.阅读材料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简述。(3分)
13.请针对材料三中市民对共享存书所担忧的问题,提出两点建议。(2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题。(17分)
“利胚”师傅老葛
明前茶
(1)“小时候,家中还没有洗衣机,洗了粗重的床单被罩,母亲都喊孩子们去帮忙绞拧。但她不许我沾手,因为,我要学利胚。”
(2)三十年前,老葛还是小葛的时候,就深受管束,父母不让他掰手腕玩,不让他帮家里割稻子、扬谷子、捣年糕,不让他做任何有可能扭到手腕,或导致手部震颤的活计,原因就是“你师父说的,孩子的手腕要是不小心吃到力,利胚这一行就不能做了”。
(3)利胚,是制作薄胎瓷的重要一环。以一只敞口薄胎白瓷碗为例,拉胚师傅做好器型以后,碗还是混沌初开的模样,厚墩墩的,憨态可掬,碗口、碗腰、碗底处都有少许蓄泥,拿在手上有点坠手。而利胚就是把这胚体尽可能地削薄,只留下薄薄的一层胎骨。一只一百克的碗,利胚后只剩不到二十克。在利胚的过程中,器型的风骨开始呈现。清冷孤傲的气韵,并非上品,极品薄胎瓷看上去有一种很柔和的暖,“微微冒汗”。这种毫不孤冷的视觉效果,完全由利胚师傅所赋予的弧线来体现。
(4)利胚的第一步是磨刀,小葛上到小学六年级,就开始学习磨刀。光这一步就学了两年。利胚用的刀,其实都是用细长的钢条再次淬火,经锻打锉磨而成。师父不会把他用熟了的刀给你,因为你使不惯。每个人的手形不一样,利胚的速度不一样,“咬刀”的习惯也不一样。老葛跟我解释说,瓷器的造型和弧线千变万化,所以刀刃的弧度必须跟随器型变化。胚体越修越薄,刀刃越要与泥胚的弧线咬合得天衣无缝,不然,“哧”的一声,你精修了两个钟头的胚体,一秒钟就被修废了。
(5)三十年光阴倏忽过去,小葛变成老葛,跟随他的利胚刀,从二三十把,变成一百多把,板刀、条刀、挽刀、底足刀、外形刀、蝴蝶刀,这些刀就像他的兵器一样,每天都要在手中掂量磨砺。老葛在他的工匠生涯中,养成了习惯:每天都要磨刀,一磨就是一下午。从他吃完午饭开始磨刀,家人就知道,无事不可扰乱他的心神。这三十年,老葛成长为顶尖的利胚师傅,靠的就是高度的自律:他从不喝酒,因为酒精容易使手腕震颤;他不看情节粗暴的影视剧,怕自己沉溺分神;他也从不在白天工作,因为利胚时需要绝对的心气集中、心神宁静。
(6)下午把刀磨好,前半夜老葛都在喝茶、读经,看他从西安碑林带回来的碑帖拓片。他并不练习书法,他只是看,捕捉那笔锋的走势,水墨的速度,连笔的弧度。他细细观瞧,即使酷暑天,身上也凉荫荫的没有一滴汗。这样,到了后半夜,他做利胚的心气就养成了——身体微倾,耳朵紧贴在钢条刀具的另一端,靠听走刀的声音判断胎体的厚薄。此时市声已消,灯火渐暗,猫走在瓦楞上的声音都清晰可闻。刀条擦过泥胎卷起飞扬的细浪,瓷泥特有的涩味钻入鼻孔。老葛已经锻炼出这样的本能——无需盯着泥胎反复观瞧,只要耳听手摸,就能判断胎体的厚薄。听一下刀在泥胎上走的声音,如果是“噗”,说明胎体尚厚;如果是“嘶”,说明开始走薄了,越往后,声音变化越是在毫微之间。
(7)午夜,老葛的左手,一直小心翼翼地托举着泥胎,犹如正托举一个脆弱的婴儿。他在这四个小时中不喝水,不看手机,不上厕所,不交谈。他只是沉浸在自己的节奏和旋律里,如此忘我,直到一气呵成。
(8)利胚成功的喜悦是怎样的?老葛说,形同十二岁那年的春天,在油菜花田里伸出手去,一只蝴蝶停在他的手背上。他失去了欢呼雀跃的本能,只是感受那痒酥酥的幸福。
14.. 为了能够在利胚时“绝对的心气集中、心神宁静”,老葛具体做了哪些事?(3分)
15.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3)段画线句子。(3分)
清冷孤傲的气韵,并非上品,极品薄胎瓷看上去有一种很柔和的暖,“微微冒汗”。
16. 请分析选文第(6)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身体微倾,耳朵紧贴在钢条刀具另一端,靠听走刀的声音判断胎体的厚薄。
老葛的高超手艺本是利胚,而文章为什么要详写磨刀过程?(4分)
如何理解选文结尾段画线句中老葛所形容“利胚成功的喜悦”?(4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2题。(11分)
激扬我们的雄心壮志
①“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应该有雄心壮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鼓舞亿万人民激扬豪情壮志,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更大奇迹。有志者事竟成,无论个人、社会还是国家,都要激扬雄心壮志。
②激扬雄心壮志,就要勇于“归零翻篇”。“95后”棋手柯洁,多次在世界围棋大赛中夺冠,“拼搏的过程,就是忘却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80多岁的袁隆平,依旧热爱挑战自我,一再刷新超级杂交稻亩产纪录。敢于“归零翻篇”,以既有高度为新起点,才能在更高定位宝现突破。一次超越就是一次新生,一次超越就是一次创造,社会正是在个体的自我超越中不断前行。
③激扬雄心壮志,就要追求“头部效应”,一项基于500万次点击日志数据的分析显示,90%的点击集中在搜索引擎前10名,其中前3名又占了62.5%的点击量。“头部”,意味着高价值、有优势。钱学森常说,科技竞争“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正是在提示人们向价值创造链“头部”要竞争力。现实中,越是积蓄舍我其谁的雄心壮志,越能专注于成就“头部效应”。
④激扬雄心壮志,就要“守之以谦,行之以实”。齐白石晚年感慨,声望高了,自己也被赞誉弄得飘飘然了,无形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于是88岁高龄的他依旧每天认真研习画作。“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守谦,就会少些飘飘然,避免“胜利时犯骄傲的错误”;就会在顺境中看到不足,永不停滞、永不懈怠。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我们更须守谦行实。
⑤未来必然是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但路就在脚下,美好的图景属于追梦人。满怀雄心壮志,勇立潮头、奋勇搏击,我们就能续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19. 第①段有何作用?(3分)
20. 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的?(3分)
21. 第②段画线句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22. 结合文意,谈谈你在学习中应怎样激扬雄心壮志。(3分)
四.写作(50分)
23.请以“春天里的小惊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④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D
C
A(B.主语是“中国美术馆”。C.根据关联词“既……又…”可知,这是并列复句。D.画线句子语义重复,应删去“近”或“余”。)
(1)C
(2)保尔·柯察金(保尔)
示例1:保尔在与波兰的战斗中受重伤(1分),受英雄形象牛氓的影响,坚强面对伤痛,重返战斗(1分)。
示例2:筑路过程中,保尔患病濒临死亡(1分),在烈士公墓思考生命价值,树立了革命理想信念,重返战斗行列(1分)。
示例3:保尔失去工作和战斗能力想自杀(1分),经过思想斗争,发愤读书,想通过文学重返战斗行列(1分)。
示例4:保尔双腿瘫痪,双目失明(1分),坚持学习,开始艰难创作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1分)。
示例5:保尔的书稿丢失(1分),在战友的鼓励和邻居的帮助下,重新开始并完成了创作(1分)
6.B
解析:《静女》虽以赋为主,但“彤管”“荑草”等意象带有象征意味,并非完全直白。B选项“直白展现”表述过于绝对,其他选项对诗歌主题、情感和结构的分析均正确
7A
8.(1) 忽然间游到远处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2)松树的躯干翠绿嫩黄,色彩错杂像大鱼的鱼鳞,大约有七八围粗。
9.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
10.不同之处:《小石潭记》借由景色的清幽,引发了作者被贬的郁闷悲凉的心境。《极乐寺记游》表达了作者想要纵情徜徉山水,了却世俗羁绊的心情。
11.B
12.要点:①大部分市民有存书共享意愿;②居民共建社区图书室的共享方式最被认同;③小部分市民没有存书共享意愿。(这种反向表达也是可以)
13.示例:①有关部门要加强共享图书的宣传引导,提升公民素质;②规范图书流动过程中的管理,杜绝非法与不健康的图书流转;③建立信用体系,将共享行为纳入个人信用评价体系。
14. (1)三十年里,老葛高度自律;从不喝酒,不看情节粗暴的影视剧,不在白天工作(放弃很多正常人的生活);(2)下午就事先把刀磨好;(3)前半夜喝茶、读经、看碑帖拓版。
15. 拟人,“孤傲”“冒汗”赋予胎瓷以人的神韵和风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利胚手艺人技艺高超、功夫神奇。
16. “微”“紧”是副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葛“听走刀声音”时身体倾斜,耳朵贴的近的姿势,突出老葛利胚时的投入专注、认真谨慎。
17. (1)磨刀是利胚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利胚的成功与否;(2)磨刀过程可以表现利胚工艺的不易和难度;(3)间接体现了老葛的高度自律,能养气、养神;(4)突出工匠的精益求精的精神。
18. (1)在老葛看来,利胚是非常美好,他将利胚当成一种享受;表现老葛对利胚这一职业的热爱。(2)老葛虽然失去了很多常人的生活乐趣,但他愿意用一生坚守这一传统工艺。
19. 引用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出中心论点:要激扬我们的雄心壮志。充当本文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0. 激扬雄心壮志,就要勇于“归零翻篇”;激扬雄心壮志,就要追求“头部效应”;扬雄心壮志,就要“守之以谦,行之以实”。
21. 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激扬雄心壮志,就要勇于“归零翻篇”,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22. 在学习中我们也可以不断超越自己;积蓄舍我其谁的雄心壮志;永不停滞、永不懈怠,守谦行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