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 1.3声音的特性和应用(学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 1.3声音的特性和应用(学案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7-16 10:37:23

文档简介

2025新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讲义)
第3节:声音的特性和应用
知识要点一、声音的特性
1、音调
(1)定义:声音的 叫音调。
(2)音调与频率:
①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作 ,它的单位是 (Hz),简称赫。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 。
②音调由 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 ;频率越小,音调越 。
(3)音调的高低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人的发声频率在 之间。儿童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 ,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 。
(4)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人耳听不到,但有些动物能听到。
(5)超声和次声:
①频率 的声音叫超声。蝙蝠利用超声波捕食。超声波应用广泛,如超声波造影,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等。
②频率 的声音叫次声,大象利用次声波交流传递信息。
2、响度
(1)声音的 叫作响度。响度是人们对声音的主观感觉。
(2)响度的影响因素: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跟 有关。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 ;距离声源越 ,声音越集中,声音的响度越大
(3)分贝: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 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分别的符号为 。
①安静环境(小区、阅览室)0-20dB;②普通谈话50-60dB;③嘈杂的街道、交通在80-90dB以上。
3、音色
(1)音色反映了声音的 。
(2)影响音色的因素:音色是由发声体的 决定的,音色可帮助我们辨别声源是何物。
4、乐音的三个要素: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
音色—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
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 来判定;高声大叫—指 ;高音歌唱家—指 。
【重要提醒】声音响度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容易发生混淆。声音响其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尖)其响度也可能是低的
5、人耳能否听到声音取决于:
a、是否有介质 b、声源的振动频率 c、响度分贝数 d、人与声源的距离。
例题:(1)敲击装有水的瓶子,瓶子内水越少, ;
水越多 ——此时是 振动;
(2)往水壶里灌水,水越少, ;水越多,瓶内 ——此时是 振动。
(3)弦乐器中弦 ,音调越低;弦 ,音调越高。
(4)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
①由于甲和乙完成了3个完全振动,故甲乙的 相同;
②由于乙丙丁的振幅相同,故乙丙丁的 相同;
③甲乙丙的波形一致,说明是同一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故甲乙丙的 相同。
知识要点二、声音的利用
1、分辨原声和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以上,也就是一般情况下要产生回声,人距离障碍物至少 (根据s=vt)。
2、蝙蝠利用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声呐定位(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
知识要点三、噪声及其控制
1、自然界的声音可分为两类: 和 。
是有规律的振动产生的,使人轻松愉快的声音。
是由杂乱无章的振动产生的,是使人烦躁不安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减弱噪声3种方法:
① (在声源处减弱);如:城市禁鸣喇叭、手枪安装消音器等。
② (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如:城市道路安装隔音墙、房屋墙壁使用隔音材料等。
③ (在耳朵处减弱);如:戴耳塞、耳罩等。
4、我国颁布噪声污染标准:
(1)工厂和工地的噪声:不能超过
(2)居民居住区的噪声:白天不能超过 ,夜间不能超过
知识要点四、回声测距
1、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被 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回声就是声波的 现象。
2、加强原生:屋里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比屋外听到的声音要响,就是这个道理。
3、静态回声测距: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路程的,即S=vt
4、动态回声测距:S=(S声 + S车)=(v声t + v车t)
解题诀窍:①画汽车鸣笛运动图线,标出鸣笛处和听到回声的位置,可知笛声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恰好是鸣笛时汽车与山崖距离的2倍;
②距离(2倍)是笛声和汽车通过的路程,到山崖远点的两个距离用“+”,到山崖近点的两个距离用“—”,简记“远加近减”。
演练1:(2025八下·浙江宁波期中)红楼梦中描述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描述的是声音三要素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
演练2:(2024八下·浙江宁波期中)近年来,汽车领域利用AI(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了“人与车”全场景的自然交互。下列对AI语音助手分析正确是(  )
A.增大声音音量实质是将音调变高
B.声音在车内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切换不同性别声音模式实质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D.能对语音指令作出回应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演练3:(2024七下·浙江金华期末) 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鸟鸣器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
C.向吸管口吹气的力度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D.拉动棉签可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演练4:(2024七下·浙江杭州期中) 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甲、乙______不同,乙、丙______不同,甲、乙、丙三者______相同(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音色;音调;响度 B.响度;音调;音色
C.音调;响度;音色 D.响度;音色;音调
演练5:(2024七下·湖州阶段练习)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演练6:(2024八下·浙江宁波期末)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只有空气才能传声
B.乙图中,当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时,其响度一定越大
C.丙图中,当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得越高,则音叉的音调越高
D.丁图中,靠近发声的扬声器的烛焰不停摆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演练7:(2024八下·浙江宁波期中) 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___________减弱噪声:附近的居民紧闭窗户,这是在___________减弱噪声。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演练8:(2024七下·台州阶段练习) 口琴是用嘴吹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是一种自由簧气鸣乐器,它有上下两排小方格孔,装有多组自由振动的簧片,气流强迫通过时,灵活的金属舌簧振动发声,来回移动,吹吸不同的孔时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如图所示是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A区的较薄、较短,而C区的较长、较厚.
(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琴时,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________(选填“快”或“慢”),图中低音区为________区.
(3)演奏时,人能听出是口琴演奏的是依靠声音的____________辨别的。
演练9:(2024七下·浙江温州期中)小江想探究管子发声时,振动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不同的5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
编号 长度/厘米 直径/厘米 频率/赫兹
1 20.50 1.50 2131
2 31.00 1.50 1234
3 48.60 1.50 656
4 20.50 2.00 1750
5 20.50 2.50 956
(1)5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_______号管;
(2)比较1、2、3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实验,推测如图中A、B两个编钟哪个敲击时音调较高,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演练10:(2024八下·浙江宁波期中)如图所示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当火车头距离桥头150m处鸣笛,鸣笛5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按330m/s计算)
(1)计算火车的速度;
(2)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1、(2024七下·浙江温州期中) 如图所示为我校初三励志远足活动时某位同学敲鼓的图片,用力敲鼓是为了改变鼓声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2、(2024七下·杭州阶段练习)如图是探究“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快慢
B.每次实验都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使其振动发声
C.实验中需观察钢尺的振动快慢和辨别钢尺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
D.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3、(2024七下·金华阶段练习)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拐弯传播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赫兹
D.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主要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4、(2024八下·浙江宁波期中)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够分别吹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则是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
A.丙、乙、甲、丁 B.乙、丙、甲、丁
C.丁、甲、乙、丙 D.丁、丙、乙、甲
5、(2024八下·浙江杭州期中)如图所示,二胡是弓弦类最具中国民乐气质的乐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C.拉二胡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二胡发出的优美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6、(2024七下·浙江杭州期末)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音调越低
B.图乙中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越靠近右端音调越低
C.图丙中拉奏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D.图丁中编钟包含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钟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7、(2024七下·杭州阶段练习)学习科学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
(1)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从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和__________有关;
(2)借助示波器,可以观察到不同声音的波形。如图(在上一页)是两个不同的发声体A和B发出的音调和响度不同的波形示意图,其中发声体__________的音调高;
(3)运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可以探测海洋深度,超声波声呐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8、(2024七下·浙江杭州期中) 如图所示,根据对声音的传播及特性的学习,完成以下填空。
如图1所示,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推理法 B.类比法 C.控制变量法 D.转换法
(2)如图2所示敲打右侧音叉,发现左侧音叉与它接触的乒乓球被弹起,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
(3)如图3示,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量的水,用棒敲击瓶子时, 则发出的声音主要是___________的振动产生,音调从高到低依次是___________;
(4)图4是人耳结构图。听觉感受器位于___________(填序号),当飞机下降时乘客常 要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开放,空气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9、(2024七下·嘉兴阶段练习)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的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表中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 )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① ②
F 铜 100 0.76
G 钢 80 1.02
H 尼龙 80 1.02
(1) ①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②为了验证猜想三,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10、(2024七下·浙江温州期末) 学校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其中一个项目为自制民族乐器——排箫。以下是自制排箫的资料卡:
自制排箫资料卡 资料一:排箫是由若干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图甲)。演奏时,用嘴对着竹管吹气,便能发出声音,声音的频率与管长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资料二:音级、音区与频率的关系如表一所示。
小组同学选择若干根长为20cm的吸管,用剪刀剪裁后,按由短到长的顺序横向连接制得“排箫”(如图丙)。
(1)演奏时,对着竹管吹气,便能发出声音。这是由于吹气时,管内的空气发生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乙可知,声音的频率与管长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3)自制排箫的其中一项评价指标如下。请根据该指标对该小组制作的排箫进行等级评定,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
自制“排箫”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音区数量 能吹奏出3个完整的音区 能吹奏出1-2个完整的音区 不能吹奏出完整的音区
11、(2025七上·金华阶段练习)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如图所示,我国某海警船在钓鱼岛海域进行巡航工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1)海警船行驶的过程中鸣笛2s后听到回声,则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的路程是多少?
(2)若海警船的速度为45km/h,正靠近山崖,则鸣笛时海警船距山崖的距离是多少?2025新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讲义)
第3节:声音的特性和应用
知识要点一、声音的特性
1、音调
(1)定义: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音调与频率:
①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作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 (Hz),简称赫。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
②音调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3)音调的高低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人的发声频率在65~1100赫之间。儿童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高,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高。
(4)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20~20000赫。人耳听不到,但有些动物能听到。
(5)超声和次声:
①频率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超声。蝙蝠利用超声波捕食。超声波应用广泛,如超声波造影,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等。
②频率低于20赫的声音叫次声,大象利用次声波交流传递信息。
2、响度
(1)声音的强弱叫作响度。响度是人们对声音的主观感觉。
(2)响度的影响因素: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近,声音越集中,声音的响度越大
(3)分贝: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分别的符号为dB。
①安静环境(小区、阅览室)0-20dB;②普通谈话50-60dB;③嘈杂的街道、交通在80-90dB以上。
3、音色
(1)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影响音色的因素: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音色可帮助我们辨别声源是何物。
4、乐音的三个要素: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
音色—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
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重要提醒】声音响度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容易发生混淆。声音响其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尖)其响度也可能是低的
5、人耳能否听到声音取决于:
a、是否有介质 b、声源的振动频率 c、响度分贝数 d、人与声源的距离。
例题:(1)敲击装有水的瓶子,瓶子内水越少,水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水越多音调越低——此时是瓶子或瓶中水振动;
(2)往水壶里灌水,水越少,空气柱长度越长,音调越低;水越多,瓶内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此时是空气振动。
(3)弦乐器中弦越长、越粗、越松,音调越低;弦越短、越细、越紧,音调越高。
(4)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
①由于甲和乙完成了3个完全振动,故甲乙的音调相同;
②由于乙丙丁的振幅相同,故乙丙丁的响度相同;
③甲乙丙的波形一致,说明是同一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故甲乙丙的音色相同。
知识要点二、声音的利用
1、分辨原声和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也就是一般情况下要产生回声,人距离障碍物至少17m(根据s=vt)。
2、蝙蝠利用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声呐定位(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
知识要点三、噪声及其控制
1、自然界的声音可分为两类:乐音和噪声。
乐音是有规律的振动产生的,使人轻松愉快的声音。
噪声是由杂乱无章的振动产生的,是使人烦躁不安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减弱噪声3种方法:
①控制噪声声源(在声源处减弱);如:城市禁鸣喇叭、手枪安装消音器等。
②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如:城市道路安装隔音墙、房屋墙壁使用隔音材料等。
③防止进入耳朵(在耳朵处减弱);如:戴耳塞、耳罩等。
4、我国颁布噪声污染标准:
(1)工厂和工地的噪声:不能超过85-90dB
(2)居民居住区的噪声:白天不能超过50dB,夜间不能超过40dB.
知识要点四、回声测距
1、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回声就是声波的反射现象。
2、加强原生:屋里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比屋外听到的声音要响,就是这个道理。
3、静态回声测距: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路程的,即S=vt
4、动态回声测距:S=(S声 + S车)=(v声t + v车t)
解题诀窍:①画汽车鸣笛运动图线,标出鸣笛处和听到回声的位置,可知笛声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恰好是鸣笛时汽车与山崖距离的2倍;
②距离(2倍)是笛声和汽车通过的路程,到山崖远点的两个距离用“+”,到山崖近点的两个距离用“—”,简记“远加近减”。
演练1:(2025八下·浙江宁波期中)红楼梦中描述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描述的是声音三要素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
【答案】A
【详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辨别是谁在说话,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
故选A.
演练2:(2024八下·浙江宁波期中)近年来,汽车领域利用AI(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了“人与车”全场景的自然交互。下列对AI语音助手分析正确是(  )
A.增大声音音量实质是将音调变高
B.声音在车内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切换不同性别声音模式实质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D.能对语音指令作出回应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B
【详解】A.增大声音音量实质是增大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这是符合实际的,故B正确;
C.切换不同性别声音模式实质是改变声音的音色,故C错误;
D.能对语音指令作出回应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演练3:(2024七下·浙江金华期末) 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鸟鸣器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
C.向吸管口吹气的力度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D.拉动棉签可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答案】C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固体和液体都能够传播声音;所以,鸟鸣器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向吸管口吹气的力度越大,空气中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拉动棉签,吸管内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发生变化,造成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演练4:(2024七下·浙江杭州期中) 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甲、乙______不同,乙、丙______不同,甲、乙、丙三者______相同(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音色;音调;响度 B.响度;音调;音色
C.音调;响度;音色 D.响度;音色;音调
【答案】B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相同时间内,完成完整波的个数相同,即音调相同,波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距离不同,即响度不同;乙、丙两图中形同时间内完成波的个数不同,因此音调不同,甲、乙、丙三者波的形状相同,因此音色相同,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演练5:(2024七下·湖州阶段练习)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答案】B
【详解】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震耳欲聋”指声音的响度大,可能导致人失去听力,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知其人”意思是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墙(固体)传播,符合声音传播介质的特性,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演练6:(2024八下·浙江宁波期末)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只有空气才能传声
B.乙图中,当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时,其响度一定越大
C.丙图中,当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得越高,则音叉的音调越高
D.丁图中,靠近发声的扬声器的烛焰不停摆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答案】D
【详解】
A.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并不能说明只有空气才能传声,故A错误;
B.当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时,音调越高,故B错误;
C.当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得越高,说明音叉振动时振幅大,发出的声音响度大,故C错误;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蜡焰不停摆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演练7:(2024八下·浙江宁波期中) 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___________减弱噪声:附近的居民紧闭窗户,这是在___________减弱噪声。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答案】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不能
【详解】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防止了噪声的产生,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附近的居民紧闭窗户,阻碍了噪声的传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只能显示噪声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
演练8:(2024七下·台州阶段练习) 口琴是用嘴吹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是一种自由簧气鸣乐器,它有上下两排小方格孔,装有多组自由振动的簧片,气流强迫通过时,灵活的金属舌簧振动发声,来回移动,吹吸不同的孔时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如图所示是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A区的较薄、较短,而C区的较长、较厚.
(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琴时,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________(选填“快”或“慢”),图中低音区为________区.
(3)演奏时,人能听出是口琴演奏的是依靠声音的____________辨别的。
【答案】(1)响度 (2)慢 A (3)音色
【详解】(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琴时,振幅不同,则响度不同,故发生变化的是响度。
(2)口琴在发声时是铜片在振动,较厚较长的铜片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 A区的较薄、较短,而C区的较长、较厚,故C区发出的音调低,为低音区,A区发出的音调高,为高音区。
(3)不同的乐器即便演奏相同的乐曲,发出的音色也不相同,故人能听是口琴演奏的,这是依靠声音的音色辨别的。
演练9:(2024七下·浙江温州期中)小江想探究管子发声时,振动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不同的5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
编号 长度/厘米 直径/厘米 频率/赫兹
1 20.50 1.50 2131
2 31.00 1.50 1234
3 48.60 1.50 656
4 20.50 2.00 1750
5 20.50 2.50 956
(1)5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_______号管;
(2)比较1、2、3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实验,推测如图中A、B两个编钟哪个敲击时音调较高,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答案】(1)3;(2)直径相同时,管弦振动的频率是否与长度有关(3)A,编钟越细,越短,音调越高。
【详解】(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5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3号管.(2)比较1、2、3、组实验,琴弦的直径相同,而长度不同,因此探究的是管弦振动的频率是否与长度有关。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A编钟额频率较高,说明编钟越细,越短,音调越高。
演练10:(2024八下·浙江宁波期中)如图所示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当火车头距离桥头150m处鸣笛,鸣笛5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按330m/s计算)
(1)计算火车的速度;
(2)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答案】(1)32m/s(2)770m
【详解】(1)火车行驶的路程:s车=160m,火车行驶的时间:t=5s;
火车的速度:v车===32m/s;
(2)由v=可知,声音传播的路程:s声=v声t=340m/s×5s=1700m;
鸣笛时,火车头到山崖的距离:s===770m。
答:(1)火车的速度为32m/s;
(2)鸣笛时,火车头到山崖的距离为770m。
1、(2024七下·浙江温州期中) 如图所示为我校初三励志远足活动时某位同学敲鼓的图片,用力敲鼓是为了改变鼓声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答案】A
【详解】
用更大的力敲鼓,鼓的振幅变大,则声音的响度变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4七下·杭州阶段练习)如图是探究“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快慢
B.每次实验都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使其振动发声
C.实验中需观察钢尺的振动快慢和辨别钢尺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
D.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答案】D
【详解】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振动得越慢;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快慢,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每次实验都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物体振动的快慢叫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实验中需观察钢尺的振动快慢和辨别观察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得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4七下·金华阶段练习)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拐弯传播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赫兹
D.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主要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C
【详解】A、在墙的一面说话时,声音通过空气和墙壁传到墙另一面,使人听到声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但不能说明固体能发声,故A错误;
B、因为每个人的发声结构不同,所以可以“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B错误;
C、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可以用超声波清洗昂贵首饰、钟表等,故C正确。
D、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D错误。
故选:C。
4、(2024八下·浙江宁波期中)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够分别吹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则是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
A.丙、乙、甲、丁 B.乙、丙、甲、丁
C.丁、甲、乙、丙 D.丁、丙、乙、甲
【答案】C
【详解】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由图知:四个瓶子的水位,从低到高分别是:丙、乙、甲、丁,因此对应的四个音阶是“do(1)”“re(2)”“mi(3)”“fa(4)”四个音阶.
故选C
5、(2024八下·浙江杭州期中)如图所示,二胡是弓弦类最具中国民乐气质的乐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C.拉二胡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二胡发出的优美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答案】A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故B错误;
C、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
D、从环保角度来看,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在有些情况下,乐音也可以成为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6、(2024七下·浙江杭州期末)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音调越低
B.图乙中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越靠近右端音调越低
C.图丙中拉奏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D.图丁中编钟包含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钟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答案】B
【详解】A.甲图中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拨动它时振动频率越低,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故A错误;
B.乙图中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瓶里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空气柱的高度越大,音调越低,则越靠近右端音调越低,故B正确;
C.拉奏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弦振动的频率改变,音调改变,故C错误;
D.编钟由一套大小不同的钟组成,质量大、体积大的钟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相反,质量小、体积小的容易振动,频率大,音调高,则钟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B。
7、(2024七下·杭州阶段练习)学习科学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
(1)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从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和__________有关;
(2)借助示波器,可以观察到不同声音的波形。如图(在上一页)是两个不同的发声体A和B发出的音调和响度不同的波形示意图,其中发声体__________的音调高;
(3)运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可以探测海洋深度,超声波声呐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答案】(1)介质;温度;(2A),(3)不能。
【详解】(1)“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从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和介质有关;
(2)相同时间内,A振动2.5次,B经过1次,A比B振动的快,A的音调高;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太空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超声波声呐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故答案为:(1)介质;温度;(2)A,(3)不能。
8、(2024七下·浙江杭州期中) 如图所示,根据对声音的传播及特性的学习,完成以下填空。
如图1所示,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推理法 B.类比法 C.控制变量法 D.转换法
(2)如图2所示敲打右侧音叉,发现左侧音叉与它接触的乒乓球被弹起,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
(3)如图3示,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量的水,用棒敲击瓶子时, 则发出的声音主要是___________的振动产生,音调从高到低依次是___________;
(4)图4是人耳结构图。听觉感受器位于___________(填序号),当飞机下降时乘客常 要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开放,空气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答案】(1)B(2)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3)瓶子和水;丙、乙、甲、丁 (4)8 ; 咽鼓管
【详解】
(1)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运用的实验方法是类比法,故B符合题意。
(2)敲打右侧音叉,发现左侧音叉与它接触的乒乓球会被弹起,两音叉间有空气,说明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量的水,水因振动可以产生声音,且水越少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因此音调从高到低依次是丙、乙、甲、丁。
(4)耳蜗内含有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能产生冲动,听觉感受器位于8耳蜗,其目的是使咽鼓管开放,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9、(2024七下·嘉兴阶段练习)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的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表中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 )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① ②
F 铜 100 0.76
G 钢 80 1.02
H 尼龙 80 1.02
(1) ①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②为了验证猜想三,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答案】(1)A 、 B 、C (2) 80 ;1.02 (3)选择同一根琴弦.调节它的松紧程度.比较音调是否变化.
【详解】①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弦的横截面积、长短、材料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使用控制变量法选取材料相同、长短相同,只有横截面积不同的编号进行实验,表格中符合条件的编号是A、B、C.②为了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要控制横截面积和长短相同,满足条件的编号为G、H,让实验更有说服力必须还要选择一个编号,则E的长度填100cm,横截面积填1.02mm2.
(2)为了验证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必须保持琴弦的横截面积、长短和材料不变,只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做多组实验后方可得出结论.以上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改变一个变量,控制其他变量相同,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10、(2024七下·浙江温州期末) 学校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其中一个项目为自制民族乐器——排箫。以下是自制排箫的资料卡:
自制排箫资料卡 资料一:排箫是由若干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图甲)。演奏时,用嘴对着竹管吹气,便能发出声音,声音的频率与管长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资料二:音级、音区与频率的关系如表一所示。
小组同学选择若干根长为20cm的吸管,用剪刀剪裁后,按由短到长的顺序横向连接制得“排箫”(如图丙)。
(1)演奏时,对着竹管吹气,便能发出声音。这是由于吹气时,管内的空气发生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乙可知,声音的频率与管长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3)自制排箫的其中一项评价指标如下。请根据该指标对该小组制作的排箫进行等级评定,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
自制“排箫”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音区数量 能吹奏出3个完整的音区 能吹奏出1-2个完整的音区 不能吹奏出完整的音区
【答案】(1)振动 (2)频率随管长的增加而降低 (3)合格,制成的排萧只能吹出低音区和高音区.
【详解】(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演奏时,对着竹管吹气,便能发出声音。这是由于吹气时,管内的空气发生振动。
根据图乙可知,声音的频率与管长的关系是频率随管长的增加而降低。
吸管的最大长度是20cm,由图乙知道,制成的排萧只能吹出低音区和高音区,所以评价为合格。
11、(2025七上·金华阶段练习)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如图所示,我国某海警船在钓鱼岛海域进行巡航工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1)海警船行驶的过程中鸣笛2s后听到回声,则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的路程是多少?
(2)若海警船的速度为45km/h,正靠近山崖,则鸣笛时海警船距山崖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1)680m (2)352.5m
【详解】
(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的路程是:
s声=v声t=340m/s×2s=680m;
(2)从鸣笛到听见回声时海警船行驶的距离是:
s船=v船t=m/s×2s=25m;
鸣笛时海警船距山崖的距离是:
即s===352.5m。
答:(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的路程是680m;
(2)鸣笛时海警船距山崖的距离是352.5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