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2.2运动与相互作用(第1课时)(学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2.2运动与相互作用(第1课时)(学案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7-16 10:52:00

文档简介

2025新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二章 力和空间探索(讲义)
第2节:运动与相互作用(第1课时)
知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1、《探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实验步骤:
①在水平木板上分别铺上毛巾和棉布。
②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 (每次小车都要从斜面同一位置滑下的原因:
),观察 ,结果记录在表中。
③水平木板上不铺任何材料,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记录:
水平面的材料 小车受到的阻力(大,较大,大) 小车运动的距离(大,较大,小)
毛巾
棉布
木板
(3)实验结论:
①实验表明:水平面越 ,小车运动时所受的阻力越 ,运动的距离越 ,速度减小得越 。
②猜想: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不受阻力的作用,那么它将 。
2、科学家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解释
①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
②伽俐略的观点:如果运动物体不受阻碍,速度将保持不变持续运动下去。
③笛卡儿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补充并完善了伽俐略的观点,指出: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它既不会向左偏,也不会向右偏,将永远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在大量 事实的基础上,通过 概括出来的)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3、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 ,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 的原因。
知识要点二、力和运动的关系
1、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即力 的原因,而是 的原因。
(1)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或 状态
(2)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 。
(3)小球的运动和力的关系
①甲:重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力使物体的 。
②乙:重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力使物体的 。
③丙:重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一角度→力改变物体 。
知识要点三、惯性
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 的性质。
对惯性的理解
惯性不是力,只能说物体由于惯性……(“受到惯性”、“惯性力”、“惯性作用”等都是错误说法)。
(2)惯性是 的属性,惯性只取决于 ——质量 ,惯性 。(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的大小、是否受力、受力的大小均无关)。
① 的物体具有惯性
② 具有惯性
3、生活中的惯性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 ,而惯性定律是 遵循的运动规律。
B、 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5、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演练1:(2025中考·浙江温州一模)如图所示,一辆公交车正在水平路面匀速向右行驶,遇到突发情况紧急刹车时,下列能正确表示车内拉环情形的是(  )
A.B.C.D.
演练2:(2025七上·浙江宁波期中) 如图所示,车厢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车厢内固定的光滑桌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N的两个物体,。不计其他阻力,当车突然停止时,两个物体在离开桌面前(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 D.先撞上,后又分开
演练3:(2025八上·浙江宁波期中) 如图所示,小姜一家人周末去杭州湾方特游乐园玩海盗船,当小姜荡到右边最高点时,所有外力全部消失,此时小姜会(  )
A.继续向右运动 B.从右向左运动 C.竖直向下运动 D.静止不动
演练4:(2025八上·浙江宁波期中)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任何位置开始下滑
B.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C.实验表明,小车受到摩擦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
D.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演练5:(2024七下·浙江嘉兴期末) 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属性,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跑到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
B.撞击锤柄的下端能紧固锤头,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
C.拍打窗帘清除上面的浮灰,是为了增大窗帘的惯性
D.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演练6: (2025八上·浙江宁波期末)科学学习中要善于通过实验寻找“反例”来反驳一个错误的观点。为反驳“物体的运动方向与物体受力方向都是一致的”观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实验不能作为反例的是( )
A.实验甲:小球竖直下落 B.实验乙:小球竖直上抛
C.实验丙:小球斜向上抛出 D.实验丁: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滑行
演练7:(2025八上·宁波阶段练习)下列现象中,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 B.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
C.手中的石头释放后,下落得越来越快 D.汽车在结冰的路面行驶时,车轮上缠绕铁链
演练8:(2024七下·浙江台州期末)如图是元代王祯《农书》中描绘的农民使用扇车清选谷物的情景。农民快速摇动摇柄,扇轮转动产生气流,当把谷物倒入扇车时,谷物在__________力的作用下落入扇车;气流使枯瘪的谷物从出风口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饱满的谷物由于惯性大不会被吹到出风口,说明惯性大小与__________有关。
演练9: (2023八上·宁波阶段练习)投掷出去的篮球能够继续飞行,是因为篮球___________,图示的篮球 飞行到最高点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篮球将___________(选填 “沿图片所示轨迹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演练10:(2025八上·浙江宁波期中)金属球用细线挂在车厢内,并相对于车静止,位置如图甲所示。车若是由东向西运动,则是做_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加速”)直线运动。若在此状态下中将细线剪断,则小球下落的位置是__________(选填a/b/c)处,若小车由甲状态变成乙状态,则说明车是处于__________(选填“加速”或“减速”)状态。
演练11:(2023七下·浙江衢州期末)在探究“阻力对物体速度变化的影响”的实验中,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步骤一:在水平面上铺上毛巾。
步骤二:将小车放在水平面的初始位置(如图甲所示),用手向右瞬间推动小车,使小车运动起来。
步骤三:待小车静止后,记录小车的初始位置与末位置之间的距离为s1;
步骤四:依次在水平面上更换棉布和塑料板重复上述步骤,记录测量的距离为s2、s3;
步骤五:比较?,得出结论。
(1)实验步骤五中“?”处应填 ___________;
(2)分析小科的实验步骤,指出小科操作中的不足之处:___________;
(3)小科改进实验后选用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小科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至底端后,小车分别在铺有毛巾、棉布、塑料板的水平面上继续滑行直至静止。整个运动过程中(如图丙)。分析该图像,支持“小车在塑料板上滑行时速度减小得慢”的证据是 ___________。
1、(2025八上·浙江宁波期末) 如图所示,氢气球系着小石块在空中匀速上升,如果系着小石块的线突然断了,小石块将会(  )
A.立即加速下降 B.保持原来的速度匀速上升
C.减速上升后再加速下降 D.以原来的速度大小匀速下降
2、(2025八上·浙江宁波期中)向空中斜抛出去的篮球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若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则对篮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运动形式为曲线运动
C.最高点时速度不为零 D.同时受到重力和手的推力的作用
3、(2025八上·浙江宁波期中)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标枪运动员通过助跑提高成绩,利用了运动员自身的惯性
B.甩干机将衣服甩干时,利用了衣服的惯性
C.拍打窗帘清除上面的浮灰,利用了窗帘的惯性
D.将脸盆里的水泼出去,利用了水的惯性
4、(2024八上·浙江宁波期中)2023年3月12日,在首尔进行的短道速滑世锦赛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勇夺冠军。图是比赛时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看台为参照物,比赛中的运动员是静止的
B.加速运动时,运动员的惯性逐渐变大
C.在弯道上滑行时,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运动员用力向后蹬地前行,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5、(2024七下·浙江嘉兴期末)如图所示a、b两点等高,将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沿光滑的曲面运动,当小球滚至右侧b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它将(  )
A.保持静止 B.沿曲面匀速下落
C.沿曲面匀速上升 D.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6、(2024七下·杭州阶段练习) 如图所示(俯视看)以速度v匀速运动的列车车厢里有一水平桌面,桌上有一静止小球A,突然沿图中虚线所示路线运动到B,这时列车正在(  )
A.减速行驶,向南转弯 B.减速行驶,向北转弯
C.减速行驶,向南转弯 D.加速行驶,向北转弯
7、(2024七下·浙江金华期末) 歼-20战斗机升空。在飞行时扔掉副油箱,是为了(  )
A.增大惯性,易于改变运动状态 B.减小惯性,易于改变运动状态
C.增大惯性,不易改变运动状态 D.减小惯性,不易改变运动状态
8、(2024八上·浙江宁波期中)著名篮球运动员易建联于2023年9月15日宣布退役,结束了长达21年的职业生涯。如图是易建联投篮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篮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断地发生改变
B.篮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前进,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C.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篮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
D.空中飞行的篮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9、(2025九下·绍兴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将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球会沿________(填字母)路线继续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若当小球滚至右侧最高点时,撤去所有外力,它将________。
10、(2024七下·湖州阶段练习)链球比赛要求运动员站在一定直径内的圆圈中,两手握着链球把手,经过预摆和3~4圈连续加速旋转及最后用力,将链球掷出。球落在规定的有效区内,成绩方为有效。如图,小丁站在O 点位置,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抛掷链球。试分析:小丁应在__________处时将链球脱手,才能最大程度确保链球落于有效区内,选择该处的原因是__________。
11、 (2024八上·浙江宁波期中)运输液体货物的槽车,液体上有气泡,如图,以车为参照物,液体的运动状态是 ________。刹车时,气泡将向 _____运动(选填“左”或“右”),其原因是 _______具有惯性。
12、(2024八上·浙江宁波期中)小科同学把一个生鸡蛋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力使它在桌面上绕竖直轴水平旋转(如图),然后用手按住并立即释放,发现鸡蛋沿原来的方向继续转了几圈后才停下来。下列是对这一过程作出的科学解释,请你把它补充完整:
(1)用力让生鸡蛋从静止到运动,说明___________。
(2)用手按住,生鸡蛋内的液体由于惯性,仍___________。
(3)由于___________,鸡蛋最终停下来了。
13、(2024七下·浙江阶段练习)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表达是基本的科学素养。请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
(1)下列给如图所示是几种炸弹落地前与飞机位置关系的情形,请你认真分析后作出正确的选择。
①不计空气对炸弹的阻力,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图。
②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图。
(2)金外首届科创节上,筱筱把一光滑的硬纸片平盖在玻璃杯口,将一枚鸡蛋置于纸片上。如图所示,当筱筱用木尺沿水平向左的方向迅速用力击打纸片时,可观察到什么现象?请结合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__。
14、(2025八上·浙江宁波期中) 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和科学家的研究历程来判断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1)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毛巾表面上移动的距离。再分别换用棉布和木板表面进行两次实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①每次都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_______相同;
②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_______;
(2)十六世纪末,伽利略已通过类似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阻力的影响,它将在水平面上一直运动下去;因此,物体运动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下图是伽利略的实验和推理示意图,属于推理的是_______(选填“甲”或“乙”);
上述实验及科学家研究成果给予我们的启示是______。(将正确说法前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科学定律都可以通过实验直接得出
B.科学推理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
C.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就是正确的观点
D.普通人观点可以质疑,科学家观点不可以质疑
(2024七下·浙江杭州期末)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棉布、毛巾和小车。
(1)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将小车从斜面上       (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
(2)从小车运动情况分析可得表面越光滑小车滑行越      。从实验现象可推理: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将在水平面上做            ;
(3)如图,若实验中小车仅在木板上滑行时滑出了右端,是否需要重做本实验以获得可靠的证据?答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4)在本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反映的是         。
A.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到阻力大小
B.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情况
C.A、B两个选项均正确2025新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二章 力和空间探索(讲义)
第2节:运动与相互作用(第1课时)
知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1、《探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实验步骤:
①在水平木板上分别铺上毛巾和棉布。
②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每次小车都要从斜面同一位置滑下的原因:为了使小车到达平面的初速度相同),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结果记录在表中。
③水平木板上不铺任何材料,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记录:
水平面的材料 小车受到的阻力(大,较大,大) 小车运动的距离(大,较大,小)
毛巾 大 小
棉布 较大 较大
木板 小 大
(3)实验结论:
①实验表明: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所受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大,速度减小得越慢。
②猜想: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不受阻力的作用,那么它将以原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2、科学家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解释
①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
②伽俐略的观点:如果运动物体不受阻碍,速度将保持不变持续运动下去。
③笛卡儿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补充并完善了伽俐略的观点,指出: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它既不会向左偏,也不会向右偏,将永远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牛顿在大量科学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概括出来的)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3、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知识要点二、力和运动的关系
1、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即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3)小球的运动和力的关系
①甲:重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力使物体的速度增大。
②乙:重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力使物体的速度减小。
③丙:重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一角度→力改变物体运动方向。
知识要点三、惯性
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
对惯性的理解
惯性不是力,只能说物体由于惯性……(“受到惯性”、“惯性力”、“惯性作用”等都是错误说法)。
(2)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属性,惯性只取决于质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的大小、是否受力、受力的大小均无关)。
①运动和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
②固体、液体和气体具有惯性
3、生活中的惯性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5、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演练1:(2025中考·浙江温州一模)如图所示,一辆公交车正在水平路面匀速向右行驶,遇到突发情况紧急刹车时,下列能正确表示车内拉环情形的是(  )
A.B.C.D.
【答案】 A
【详解】 如图所示,一辆公交车正在水平路面匀速向右行驶,遇到突发情况紧急刹车时, 由于惯性,车内的拉环继续向前运动,即向右倾斜,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演练2:(2025七上·浙江宁波期中) 如图所示,车厢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车厢内固定的光滑桌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N的两个物体,。不计其他阻力,当车突然停止时,两个物体在离开桌面前(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 D.先撞上,后又分开
【答案】 B
【详解】不计其它阻力,当车突然停止时,两物体将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两者原来的运动速度相等,因此两个物体在离开桌面前的速度亦相等,因此二者一定不会相撞。所以选项B正确。
演练3:(2025八上·浙江宁波期中) 如图所示,小姜一家人周末去杭州湾方特游乐园玩海盗船,当小姜荡到右边最高点时,所有外力全部消失,此时小姜会(  )
A.继续向右运动 B.从右向左运动 C.竖直向下运动 D.静止不动
【答案】D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当小姜落到右边最高点时,它的速度为零。如果此时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此时它保持原来的状态,即静止不动,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演练4:(2025八上·浙江宁波期中)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任何位置开始下滑
B.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C.实验表明,小车受到摩擦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
D.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C
【详解】A、实验中要求从斜面上的相同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可以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是相等的,不能从斜面上的不同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故A错误;
B、接触面越光滑,则小车的速度减小越慢,由此可以得出:若摩擦力等于0,则小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而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概况出来的,而不是直接可以由这三个实验得出的.故B错误;
C、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故C正确;
D、实验中运动的小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会停下来,其运动的状态发生变化,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演练5:(2024七下·浙江嘉兴期末) 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属性,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跑到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
B.撞击锤柄的下端能紧固锤头,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
C.拍打窗帘清除上面的浮灰,是为了增大窗帘的惯性
D.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答案】A
【详解】
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停止运动,但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较快的速度,所以不能马上停下来,故A正确;
B、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惯性造成的危害,不能减小惯性,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B错误;
C、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惯性造成的危害,不能减小惯性,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C错误;
D、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速度等因素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演练6: (2025八上·浙江宁波期末)科学学习中要善于通过实验寻找“反例”来反驳一个错误的观点。为反驳“物体的运动方向与物体受力方向都是一致的”观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实验不能作为反例的是( )
A.实验甲:小球竖直下落 B.实验乙:小球竖直上抛
C.实验丙:小球斜向上抛出 D.实验丁: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滑行
【答案】A
【详解】A.实验甲:小球竖直下落,运动方向竖直向下,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运动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不能反驳观点,故A符合题意;
B.实验乙:小球竖直上抛,运动方向竖直向上,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运动方向与受力方向不一致,能反驳观点,故B不符合题意;
C.实验丙:小球斜向上抛出,运动方向斜向上,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运动方向与受力方向不一致,能反驳观点,故C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丁: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滑行,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作用,运动方向与受力方向不一致,能反驳观点,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演练7:(2025八上·宁波阶段练习)下列现象中,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 B.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
C.手中的石头释放后,下落得越来越快 D.汽车在结冰的路面行驶时,车轮上缠绕铁链
【答案】 B
【解析】 A 、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与惯性无关。故 A 错误; B、 拍打刚晒过的被子,被子运动 , 灰尘原来静止 , 由于惯性仍保持静止状态,故灰尘脱离出来。故 B 正确; C 、手中的石头释放后,受到重力的作用,下落得越来越快。与惯性无关。故 C 错误。 D 、汽车在结冰的路面行驶时,车轮上缠绕铁链,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与惯性无关。故 D 错误;故选: B。
演练8:(2024七下·浙江台州期末)如图是元代王祯《农书》中描绘的农民使用扇车清选谷物的情景。农民快速摇动摇柄,扇轮转动产生气流,当把谷物倒入扇车时,谷物在__________力的作用下落入扇车;气流使枯瘪的谷物从出风口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饱满的谷物由于惯性大不会被吹到出风口,说明惯性大小与__________有关。
【答案】重; 运动状态;质量。
【详解】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谷物倒入扇车时,谷物由于受重力的作用落入扇车。
“扇车”中枯瘪谷物被风力吹出机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这个现象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越不容易改变;质量越小,惯性越小,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越容易改变。在使用 “扇车” 分离糠、粒时,谷壳及轻杂物质量小,所以在风力作用下,其运动状态容易改变,被吹出机外;而饱满谷物质量大,惯性大,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就会在重力作用下落入筐中。
演练9: (2023八上·宁波阶段练习)投掷出去的篮球能够继续飞行,是因为篮球___________,图示的篮球 飞行到最高点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篮球将___________(选填 “沿图片所示轨迹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答案】具有惯性;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详解】篮球被投出后,虽然不再受手的推力,但由于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惯性),因此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是否受力无关,故填“具有惯性”。
2. 第二空:当篮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其竖直方向速度为零,但水平方向速度仍存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若此时所有力消失,篮球将以此时的速度方向(水平方向)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故填“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演练10:(2025八上·浙江宁波期中)金属球用细线挂在车厢内,并相对于车静止,位置如图甲所示。车若是由东向西运动,则是做_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加速”)直线运动。若在此状态下中将细线剪断,则小球下落的位置是__________(选填a/b/c)处,若小车由甲状态变成乙状态,则说明车是处于__________(选填“加速”或“减速”)状态。
【答案】匀速;b;减速。
【详解】由图甲可知,金属球用细线挂在车厢内,并相对于车静止,说明小球相对于车的运动状态不变,此时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此时若将细线剪断,则小球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下落到原来的正下方,即b位置;
若小车由甲状态变成乙状态,既小球向车前进的方向摆动,则说明车是处于减速状态,小球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出现向前摆的现象。
演练11:(2023七下·浙江衢州期末)在探究“阻力对物体速度变化的影响”的实验中,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步骤一:在水平面上铺上毛巾。
步骤二:将小车放在水平面的初始位置(如图甲所示),用手向右瞬间推动小车,使小车运动起来。
步骤三:待小车静止后,记录小车的初始位置与末位置之间的距离为s1;
步骤四:依次在水平面上更换棉布和塑料板重复上述步骤,记录测量的距离为s2、s3;
步骤五:比较?,得出结论。
(1)实验步骤五中“?”处应填 ___________;
(2)分析小科的实验步骤,指出小科操作中的不足之处:___________;
(3)小科改进实验后选用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小科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至底端后,小车分别在铺有毛巾、棉布、塑料板的水平面上继续滑行直至静止。整个运动过程中(如图丙)。分析该图像,支持“小车在塑料板上滑行时速度减小得慢”的证据是 ___________。
【答案】(1)s1、s2、s3 (2)无法控制每次运动的初速度相同 (3)小车由速度v0减小为0所用的时间最长
【详解】(1)实验通过比较小车在水平面通过的距离s1、s2、s3,得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时,要控制小车每次运动的初速度相同,用手向右推动小车,这样无法控制小车每次运动的初速度相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3)由图丙可知,小车由速度v0减小为0在塑料板上所用的时间最长,所以“小车在塑料板上滑行时速度减小得慢”。
1、(2025八上·浙江宁波期末) 如图所示,氢气球系着小石块在空中匀速上升,如果系着小石块的线突然断了,小石块将会(  )
A.立即加速下降 B.保持原来的速度匀速上升
C.减速上升后再加速下降 D.以原来的速度大小匀速下降
【答案】 C
【详解】小石块原来随气球匀速上升,受到拉力和重力作用,当细绳断裂后,由于惯性小石块会先向上减速运动,但物体此时只受重力作用,而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因此重物在重力作用下最终加速向下回落。 故选:C。
2、(2025八上·浙江宁波期中)向空中斜抛出去的篮球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若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则对篮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运动形式为曲线运动
C.最高点时速度不为零 D.同时受到重力和手的推力的作用
【答案】D
【详解】AD.篮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篮球脱离人手,无气体物体对球施加力,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B.图中篮球是斜上方抛出,做抛物线运动,即运动轨迹是曲线,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最高点时,篮球水平方向有速度,因此速度不为零,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5八上·浙江宁波期中)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标枪运动员通过助跑提高成绩,利用了运动员自身的惯性
B.甩干机将衣服甩干时,利用了衣服的惯性
C.拍打窗帘清除上面的浮灰,利用了窗帘的惯性
D.将脸盆里的水泼出去,利用了水的惯性
【答案】D
【详解】
A. 标枪运动员通过助跑提高成绩,利用了标枪自身的惯性;B、紧固锤头时撞击锤柄的下端,当锤柄停止运动时,锤头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就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锤头的惯性;C、拍打窗帘时 窗帘由于受力而运动起来,浮尘由于惯性将保持静止状态,脱离窗帘,所以这是利用浮灰的惯性;D、泼水时,盆和水是运动的,当盆受力静止时,水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被泼出,所以是利用了水的惯性.故选D。
4、(2024八上·浙江宁波期中)2023年3月12日,在首尔进行的短道速滑世锦赛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勇夺冠军。图是比赛时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看台为参照物,比赛中的运动员是静止的
B.加速运动时,运动员的惯性逐渐变大
C.在弯道上滑行时,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运动员用力向后蹬地前行,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答案】C
【详解】A、比赛中以看台为参照物,运动员对于看台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以看台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故A错误;
B、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只跟质量有关,运动员的质量不变,所以惯性不变,故B错误;
C、过弯道过程中,运动员的运动方向、速度大小都在改变,所以运动状态是变化的,故C正确;
D、速度滑冰运动员在水平冰道上向后蹬地,人对冰道有一个向后的力,地面对人有一个向前的力,使人前进,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5、(2024七下·浙江嘉兴期末)如图所示a、b两点等高,将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沿光滑的曲面运动,当小球滚至右侧b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它将(  )
A.保持静止 B.沿曲面匀速下落
C.沿曲面匀速上升 D.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
【详解】
当小球滚至右侧b点时,小球会瞬间速度为零,这时撤去所有外力,由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4七下·杭州阶段练习) 如图所示(俯视看)以速度v匀速运动的列车车厢里有一水平桌面,桌上有一静止小球A,突然沿图中虚线所示路线运动到B,这时列车正在(  )
A.减速行驶,向南转弯 B.减速行驶,向北转弯
C.减速行驶,向南转弯 D.加速行驶,向北转弯
【答案】A
【详解】因为小球与水平面间摩擦不计,在水平方向不受力,原本与列车一起匀速直线运动。当小球沿虚线从A到B运动,说明列车和桌子速度减慢,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运动,所以会向前运动。同时出现这样的曲线,是因为桌子随列车向南拐弯,而小球仍想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符合 A 选项减速行驶且向南转弯的情况,A 正确。
B 选项,若向北转弯,小球应该相对桌子向北偏移,而不是图中所示情况,B 错误。
C 选项,若加速行驶,小球应该相对桌子向后运动,而不是向前运动,C 错误。
D 选项,加速行驶小球会向后,且向北转弯小球应向北偏移,均不符合图中小球运动轨迹,D 错误。
故选A。
7、(2024七下·浙江金华期末) 歼-20战斗机升空。在飞行时扔掉副油箱,是为了(  )
A.增大惯性,易于改变运动状态 B.减小惯性,易于改变运动状态
C.增大惯性,不易改变运动状态 D.减小惯性,不易改变运动状态
【答案】A
【详解】歼击机在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飞机的质量来减小飞机的惯性,使自身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以提高歼击机的灵活性,故A正确。
故选A。
8、(2024八上·浙江宁波期中)著名篮球运动员易建联于2023年9月15日宣布退役,结束了长达21年的职业生涯。如图是易建联投篮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篮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断地发生改变
B.篮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前进,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C.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篮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
D.空中飞行的篮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B
【详解】
A.篮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速度大小与方向不断改变,因而运动状态不断地发生改变,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篮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前进,是由于篮球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的作用,B错误,故B符合题意;
C.不考虑空气阻力时,篮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C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空中飞行的篮球具有一定的速度,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D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2025九下·绍兴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将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球会沿________(填字母)路线继续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若当小球滚至右侧最高点时,撤去所有外力,它将________。
【答案】b;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处于静止状态。
【详解】由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因此让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球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故小球将沿b路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球滚到右侧最高点时,小球会瞬间速度为零,这时候如果撤去外力,它将处于静止状态。
10、(2024七下·湖州阶段练习)链球比赛要求运动员站在一定直径内的圆圈中,两手握着链球把手,经过预摆和3~4圈连续加速旋转及最后用力,将链球掷出。球落在规定的有效区内,成绩方为有效。如图,小丁站在O 点位置,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抛掷链球。试分析:小丁应在__________处时将链球脱手,才能最大程度确保链球落于有效区内,选择该处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乙 ; 由于链球存在惯性,在脱手时,将继续保持其原有的运动状态
【详解】由图知道,当在乙处松手时,链球由于惯性将沿原来方向继续运动,又由于重力落在有效区,故小丁应在图中乙的位置时放开链球,才能让链球飞得远,又落在有效区。
11、 (2024八上·浙江宁波期中)运输液体货物的槽车,液体上有气泡,如图,以车为参照物,液体的运动状态是 ________。刹车时,气泡将向 _____运动(选填“左”或“右”),其原因是 _______具有惯性。
【答案】前;后;液体。
【详解】由题意可知,车内的液体和气泡原来都处于静止状态,当车向前开动时,液体和气泡都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即液体和气泡都要相对于车向后运动,但由于液体的质量远大于气泡的质量,因此液体的惯性远大于气泡的惯性,当液体相对于车后运动时,液体将挤压气泡,使气泡相对于车向前运动;同理,当刹车时,车停下来了,车内液体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最终挤压气泡,使气泡向后运动.
12、(2024八上·浙江宁波期中)小科同学把一个生鸡蛋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力使它在桌面上绕竖直轴水平旋转(如图),然后用手按住并立即释放,发现鸡蛋沿原来的方向继续转了几圈后才停下来。下列是对这一过程作出的科学解释,请你把它补充完整:
(1)用力让生鸡蛋从静止到运动,说明___________。
(2)用手按住,生鸡蛋内的液体由于惯性,仍___________。
(3)由于___________,鸡蛋最终停下来了。
【答案】(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保持原来运动的状态;
(3)蛋壳受到摩擦力阻碍;
【详解】(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用力可以让鸡蛋从静止状态到运动状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生鸡蛋的蛋液和蛋壳是两个部分,用手按住时,蛋壳受力停下来了,而蛋液由于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运动的状态,从而给蛋壳一个动力,所以又转了一会儿才停止。
(3)由于蛋壳受到摩擦力阻碍,鸡蛋转动的速度越来越慢,最终停下来了。
13、(2024七下·浙江阶段练习)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表达是基本的科学素养。请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
(1)下列给如图所示是几种炸弹落地前与飞机位置关系的情形,请你认真分析后作出正确的选择。
①不计空气对炸弹的阻力,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图。
②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图。
(2)金外首届科创节上,筱筱把一光滑的硬纸片平盖在玻璃杯口,将一枚鸡蛋置于纸片上。如图所示,当筱筱用木尺沿水平向左的方向迅速用力击打纸片时,可观察到什么现象?请结合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__。
【答案】(1)①乙 ②. 甲 (2)见解析
【详解】
(1)①不计空气对炸弹的阻力,在水平方向上,炸弹与飞机的速度相等,它们相对静止,由图示可知,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乙图。
②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在水平方向上,炸弹由于受到空气阻力作用,速度小于飞机速度,由图示可知,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甲图。
(2)用木尺沿水平向左的方向迅速用力击打纸片时,纸片飞出去,鸡蛋落入水中;原因是开始时鸡蛋和纸片都处于静止状态,迅速将纸片水平弹开,纸片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于惯性,鸡蛋仍然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没有了纸片的支持,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入杯中。
14、(2025八上·浙江宁波期中) 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和科学家的研究历程来判断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1)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毛巾表面上移动的距离。再分别换用棉布和木板表面进行两次实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①每次都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_______相同;
②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_______;
(2)十六世纪末,伽利略已通过类似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阻力的影响,它将在水平面上一直运动下去;因此,物体运动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下图是伽利略的实验和推理示意图,属于推理的是_______(选填“甲”或“乙”);
上述实验及科学家研究成果给予我们的启示是______。(将正确说法前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科学定律都可以通过实验直接得出
B.科学推理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
C.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就是正确的观点
D.普通人观点可以质疑,科学家观点不可以质疑
【答案】(1)初速度;越远 (2)不需要; 甲 (3)C
【详解】
(1)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实验时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由实验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的越慢。
(2)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阻力的影响,它将在水平面上一直运动下去,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属于推理的是甲图,如果没有阻力,小球从斜面的左端自由滚下,没有能到达与它起始相同的高度,如果斜面变成水平面,小球一直运动下去。图乙是伽利略的实验示意图。
(3)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得出的,即科学推理也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观点,普通人观点和科学家观点都可以质疑,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24七下·浙江杭州期末)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棉布、毛巾和小车。
(1)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将小车从斜面上       (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
(2)从小车运动情况分析可得表面越光滑小车滑行越      。从实验现象可推理: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将在水平面上做            ;
(3)如图,若实验中小车仅在木板上滑行时滑出了右端,是否需要重做本实验以获得可靠的证据?答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4)在本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反映的是         。
A.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到阻力大小
B.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情况
C.A、B两个选项均正确
【答案】(1) 同一 (2)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3)不需要(4)B
【详解】
(1)在本实验中,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应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使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位置静止释放,目的就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
(2)从实验现象可知,同一小车在越光滑上的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为零时,则运动的小车将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3)本实验中,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反映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情况,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可以说明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无需要重新实验。
(4)本实验中,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反映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情况,这叫转换法,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