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共34张PPT)-2025--2026学年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统编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共34张PPT)-2025--2026学年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统编版(2019)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7 15:2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为日本去一大害;
看中国再造共和。
——袁世凯去世前自挽
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是狱;
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杨度(袁世凯幕僚,先支持后反对袁称帝)挽袁世凯
袁世凯千古;
中华民国万年。
——刘师亮(渴望改良社会,痛恨武人政治)挽袁世凯
三幅挽联,代表了三种怎样的立场?
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
汲取新知识的营养,
让我们一起 吧!




---指拥有军队、武装、地盘、政权的军人或军人集团。
军阀
北洋军阀
北洋:清末对辽宁、河北、山东等北方沿海各省统称。
北洋军阀:主要指伴随袁世凯的崛起而发展起来的军事政治集团。袁世凯任大总统后,势力不断扩张,形成控制中央与地方政权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这一时期的政府也被称为“北洋政府”。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演化为军阀混战与割据的局面。1926年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揭开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1928年北伐完成,彻底消灭了北洋军阀的势力。
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
1912年
1916年
1928年
袁世凯
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
时期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洪宪帝制二步曲”
第一步——独揽大权
(1)下令解散国民党
(2)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3)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4)《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连选连任
第二步——复辟帝制
(5)接受“劝进”称帝,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6)1916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二)袁世凯统治时期的内外政策
对外——投靠日本帝国主义
1915年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对内——镇压“二次革命”
宋教仁案
(三)护国战争——袁大总统下台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复辟行径不得人心,袁世凯众叛亲离
1916.3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
1916.6袁世凯归西
开始
结束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军阀割据的形成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
军阀割据混战
政治分崩离析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2.府院之争
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美日矛盾的激化
黎元洪
段祺瑞
张勋复辟
◎张勋 ◎复辟时穿朝服的溥仪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3.护法运动
◎护法运动形势图
(1)背景:
(2)过程:
③结果:
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过程:1917年8月, 南下的150 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
结果: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的西南军阀,却千方百计排挤孙中山。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
袁牵涉宋案
辛亥
革命
中华民国
民主共和
成果
二次
革命
制帝辟复袁
黑暗之中
痛苦挣扎
护国
战争
军阀
割据
拒绝恢复临时约法
护法
运动
袁死去
“民国之政治,比之满清尤为不及,”
“把持国事者,均系军阀武人,争权夺利,祸国误民,有国家共和之名,无国家共和之实。”
——孙中山
【情境探究】民国初的民主共和之路为何如此艰难?你怎样理解孙中山的这则通电?
提示:政治上长期封建专制统治的影响;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思想上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参加一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欧洲的华工
①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②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做出了贡献
时间 国别 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课堂探究】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 从1912-1916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96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商人通例》《商业注册规则》《商会法》《商标法》……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
材料二 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材料三:清华学校学生在操场焚烧日货
内部原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民国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特别是1915年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外部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民国初年的经济发展
(1)原因
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民国初年的经济发展
(2)发展的表现
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民国初年的经济发展
(3)影响
【表现】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的最快。
——《中国年鉴 第一回》
【合作探究】读图,简析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达到200多万人,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经济: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政治: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资产阶级的力量,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也壮大无产阶级的力量,为中共的诞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奠定了阶级基础。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枪毙兴,斩绞灭;舞台名词兴,茶园名词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
——《新陈代谢》(1912年3月5日的《时报》)
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2.民国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新习俗
新风尚
【史料思考】阅读教材“史料阅读”,指出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理由;简析新文化运动兴起主要原因?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①。……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②。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
民国建立后,没有在政治上带来根本变革。
指思想及文化上的觉醒。
提示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根源于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与启蒙。
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1.背景
青年(法文)
卡内基:美国“钢铁大王”,个人奋斗的楷模,后半生致力于慈善事业。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xíng),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自由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创刊词:
——陈独秀
2.兴起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3.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
陈独秀
李大钊
胡 适
鲁 迅
钱玄同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长”---蔡元培
4.内容: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1915年9月)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1919 》 (第一卷)[M].上海: 人民出版社,1995
民主
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主要内容: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如何才能让民主科学深入人心?
从白话文运动入手
从“小众”到“大众”
民国五年[1916]七月二十二日至十一月四日
一、答梅觐庄白话诗
二、答觐庄白话诗之起因
三、杂诗二首
四、一首白话诗引起的风波
五、杜甫白话诗
六、不要以耳当目
七、死语与活语举例
八、再答叔永
九、打油诗寄元任
一○、答朱经农来书
一一、萧伯纳之愤世语
一二、根内特君之家庭
一三、宋人白话诗
一四、文学革命八条件
一五、寄陈独秀书
“各地学生团体里忽然发生了无数小报纸,形式略仿《每周评论》,内容全用白话。……有人估计,这一年(1919)之中,至少出了四百种白话报。”
——胡适·胡适选集
1922年11月8日《新浙江》登载了大诗人徐志摩和妻子张幼仪的离婚声明。徐志摩爱上了林徽因,于是选择了和家庭包办的妻子张幼仪离婚。离婚后的张幼仪开始学习德语,后担任苏州大学德语教授,并投身金融界,成为中国银行第一位女总裁。
毛泽东(1893—1976)
毛泽东的好友回忆,毛泽东“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五四运动回忆录》
“非常佩服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影响)也许比其他任何人的影响都大”
——毛泽东·毛泽东自述
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
---费正清
【深化拓展】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猛烈批判封建思想,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弘扬民主和科学思想。为新思潮传播开辟了道路,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1.(2024·广西选择考)1912年1月15日,上海“工商全体休息一天,升旗悬灯,公贺总统履任,补祝纪元”;中法大药房还打出了促销广告“南北两店,凡承蒙赐顾者,概赠孙大总统纪念照一纸”“要与我同胞相更始,共伸庆祝,留一永远之纪念而已”。据此可知(  )
A.城市商业竞争日趋激烈 B.资产阶级革命逐渐兴起
C.民主共和思想影响渐广 D.民族资本主义得以发展
C
2.1918 年李大钊说:“时至近日,吾人所当努力者,惟在如何吸取西洋文明之长,以济吾东洋文明之穷。断不许以义和团的思想,欲以吾陈死寂灭之气象腐化世界。” 这里的“西洋文明之长”主要指的是(  )
A.机器生产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社会主义
C
3.1912年至1916年6月的袁世凯统治时期,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了激烈争斗,先后竟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年政治的缩影。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艰难 B.立宪与共和斗争激烈
C.国民政治参与热情高涨 D.民主形式已荡然无存
A
4.1913年,孙中山试图改同盟会为中华革命党,要求重新登记的党员履行按手印仪式,并向其宣誓绝对服从。这表明其(  )                    
A.缺乏真正的民主意识 B.试图改组同盟会为中华革命党
C.革命思想出现了倒退 D.希望强化革命的领导力量
D
5.1919年国民党刊物《建设》指出。近代中国社会乱象横生的原因在于帝国主义“武力的资本的侵略”和“过多生产的销路扩张”。同时期的《新青年》载文“将来资本主义必然崩坏……生产的方法由私据的变为公有的,分配的方法由独占的变为公平的。”这些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
A.民众的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B.社会问题根植于列强入侵
C.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传播
D.国人已明确社会变革方向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