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2章第3节醛和酮 糖类(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2章第3节醛和酮 糖类(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7-10 14:12:08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 题:醛 酮 糖类(第二课时)———醛的化学性质
教学用具:
电教设备:多媒体课件
实验仪器:试管、酒精灯、滴瓶、试管架、试管夹、烧杯、火柴、胶头滴管、球棍模型
实验药品:乙醛、硝酸银溶液、氨水、酸性KMnO4溶液、溴水、NaOH溶液、CuSO4溶液
教学方法:
1.学生自主学习与交流研讨、归纳总结
2.分组实验活动探究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新课引入)多媒体展示一名“醉汉”的图片
提出问题:酒精中毒的罪魁祸首是什么物质?
自学:学习目标
思考并回答:酒精中毒的罪魁祸首是“乙醇”
从新的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球棍模型)展示乙醛的球棍模型。
书写:乙醛的结构简式、结构式、分子式、官能团
掌握乙醛的结构特点
(投影动画)乙醛的结构式,引导学生思考预测乙醛的化学性质,乙醛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及断键位置
独立思考,然后讨论预测:乙醛的化学性质
引导学生从结构推导性质;初步建立由结构预测化学性质的思路
(过渡)本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讲解)不饱和基团与极性试剂的加成历程;羰基与极性试剂的加成示意图
(投影)教材P72表2—3-1
学生由教材72页自学:醛基与极性试剂的加成反应的历程
分析:羰基与极性试剂加成的方式(具体)

思考:几种极性试剂的电荷分布;
归纳:极性试剂的电荷分布规律
探讨学习本节课的难点。
通过归纳总结,进一步消化难点。
学习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初步了解有机合成中增长碳链的方法。
(实物展台)学生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进行适当评价
(提出问题)醛、酮能否与氢气加成呢?
分组练习写出:乙醛与三种试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推出:醛、酮与氢气的加成,写出化学方程式
巩固羰基加成反应历程,学会演绎的学习方法。
进一步强化羰基的加成,复习还原反应。
(过渡)乙醛可以被还原成乙醇,那么乙醛能否被氧化呢?
回忆:乙醛能被氧化的例子
强调乙醛不但能被还原,也能被氧化,并为以后学习有机合成及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作好铺垫。
复习旧知识
(过渡)乙醛除了以上两个氧化反应外,它还能被哪些氧化剂氧化呢?下面我们以分组实验的形式进行探究
(课件投影)三个分组实验
1.银镜反应
2.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
3.乙醛与酸性KMnO4溶液、溴水的反应
认真阅读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快速记忆试剂的滴加顺序及用量

培养学生快速捕捉信息、快速阅读、快速记忆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
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展示实验结果
进行分组实验探究,组内同学分工协作,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纷纷展示本小组的实验结果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并学会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课件投影)实验后的活动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组内交流讨论
(过渡)同学们请安静,下面我们以小组抢答的形式解决这几个问题
先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
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进行实验汇总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记忆银镜反应、 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物展台)学生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进行适当评价
依据实验现象、预习、教材74页快速记忆化学方程式
在草纸上书写乙醛的银镜反应、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用语解释问题的能力
(投影)回扣引入部分的问题:酒精中毒的罪魁祸首是乙醛,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阅读课件内容了解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体会:长大后从个人健康出发,不能过量饮酒的原因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回顾本节课所学重要内容
(课件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学生争先恐后的总结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知识点进行升华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整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课件展示)学案上的随堂训练部分的答案
学生对答案,改错,交流讨论错题
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以致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个习题
学生阅读题目并作出相应的解答
既检查了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应用能力
作业:预习第三课时糖类
认真听老师布置作业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板书设计:
第3节 醛和酮 糖类(第二课时)
—— 醛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a 燃烧
b 催化氧化
c 被弱氧化剂氧化(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悬浊液)
d 被强氧化剂氧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
2.还原反应(加成反应) 醛+H2—→醇
课件21张PPT。第三节 醛 酮 糖类(第二课时) ——— 醛的化学性质 德州市第二中学 杨俊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通过分子结构理解醛基的加成
和氧化反应的机理
2、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探究乙醛 的
氧化反应
3、能熟练书写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人过量饮酒后会产生恶心呕吐、昏迷、头痛、头晕等症状你知道吗?你知道酒精中毒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吗?是乙醇在体内氧化后的产物乙醛!乙醛的结构结构式:分子式:结构简式:官能团:友情
提醒 H O
H C C H
H 根据乙醛的结构,预测乙醛的性质合作探究方法导引1、加成反应乙醛的化学性质几种与醛、酮加成试剂NH3H NH2 CH3—C—H + H2O催化剂与H2加成反应(还原反应)乙醛可以被还原成乙醇,
那么乙醛能否被氧化呢?2、氧化反应大家一起动动手(1)实验步骤(1)银氨溶液的配制: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 2%的AgNO3溶液,然后边振荡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2)往上述试管中滴入3----6滴乙醛,振荡后将试管放在热水浴中加热。
(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银 镜 反 应(1)试管内壁必须洁净
(2)必须水浴加热
(3)加热时不可振荡和摇动试管
(4)须用新配制的银氨溶液
(5)乙醛用量不可太多注意事项大家一起动动手(2)实验步骤1、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ml,滴入2%的CuSO4溶液4~6滴,得到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2、振荡试管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注意事项(1)氢氧化铜悬浊液必须新制
(2)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要过量
(3)用酒精灯加热时要至沸腾大家一起动动手(3) 乙醛与酸性KMnO4、溴水的反应实验步骤1、在一支试管里加入2ml 酸性KMnO4 ,滴入乙醛溶液并振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在另一支试管里加入溴水,滴入乙醛溶液并振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反应类型、实验现象?
2、醛基与单质Ag、Cu2O之间的定量关系?
3、反应条件
4、实验结束后,如何清洗银镜?
5、前两个反应的用途?
6、从以上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7、反应方程式
合作 探究 二者可用于鉴定-CHO的存在
医学上用氢氧化铜检验糖尿病,利用银镜反应来制镜或保温瓶胆。乙醇乙醛乙酸CO2+H2O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乙醛的毒性是乙醇的10倍。高浓度
乙醛有麻醉作用,使体内某些反应
停止,部分组织坏死,从而令人头晕
头痛、嗜睡昏迷, 伤及肝脏、心脑血
管及脑神经系统。1、氧化反应b 催化氧化
c 被弱氧化剂氧化
(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 羧酸d 被强氧化剂氧化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a 燃烧 学 案 随 堂 训 练 答 案C 2 C 3 A 4 A 6 D
( 1 )羟基、醛基、羧基
(2)2CH3CH2OH+O2 2CH3CHO+2H2O
2CH3CHO+O2 2CH3COOH
CH3CHO+H2 CH3CH2OH
( 3 ) CH3CHO+2[Ag(NH3)2]++2OH--
→CH3COO -- +NH4++2Ag↓+3NH3+H2O
催化剂催化剂催化剂 橙花醛是一种香料,其结构简式为
(CH3)2C=CHCH2C(CH3) =CHCH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橙花醛不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
B.橙花醛能发生银镜反应
C.1 mol橙花醛最多可与2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橙花醛是乙烯的同系物B学以致用
丙烯醛结构简式为CH2=CH-CHO,(1)检验分子中醛基的方法是  ? 

检验碳碳双键的方法是 ?  。?
(2)实际操作中,哪一种官能团应先检验先检验醛基,再检验碳碳双键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