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1.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近年来,“燕子石”成为奇石市场上的新品。它真是燕子的化石吗 专家认为,“燕子石”中的动物化石实际上是生长于古生代的三叶虫的化石。
你知道古生代吗 你了解三叶虫生活的环境及生物演化的过程吗
?
“燕子石”
课标解读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课标呈现】
1.结合实例,了解地层和化石在研究地球演化中的作用。
2.根据地质年代表,说出主要地质年代的大致时间和主要事件,了解地球的演化简史。
3.结合实例,从生物演化、海陆变迁、构造运动和矿产形成等方面说明地球演化的过程。
【学习目标】
【重难点】
地层和化石在研究地球演化中的作用
一、地球历史的记录
——地层和化石
地层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化石是研究地球历史的“文字”
(一)地层 地质历史上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和堆积物。地层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层形成时期的地表环境。
特点:“上新下老”
①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②在未受剧烈构造运动扰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
地层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层形成时期的地表环境。
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浅海环境
页岩——形成于静水环境
玄武岩——岩浆喷发冷凝而成
读图从红色岩层可推知沉积时的地理环境是( )
A
A. 氧化环境
B.还原环境
C.浅海环境
D.滨海环境
小结:地层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①石灰岩地层、珊瑚虫地层:温暖的浅海环境
②含煤的地层: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
③红色页岩地层:湿热气候下氧化而成
④黑色页岩一般指示还原环境
(二)化石 化石是存留在地层中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植物的根、茎、叶,动物的骨骼、牙齿及其活动遗迹等,在地层或沉积物中经矿物质的填充或置换,就形成的化石。
化石:存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是确定地层年代和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
①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②越古老的地层往往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③两地岩层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因为内外力作用地层缺失或者错位。
若岩层出现缺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一是在缺失岩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
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
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三叶虫化石——古生代地层
三叶虫——古生代
三叶虫是生长于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因虫体外壳坚硬,正中凸起,两肋低平,形成纵列的三部分,故称为三叶虫。
思考:三叶虫是海洋动物,为何出现在陆地上的岩石中?
三叶虫为古生代的海洋生物,其死亡后遗体遗迹保存在海洋地层中而成为化石。 由于地壳运动、海陆变迁,海洋隆起成为陆地。
(三)地质年代表 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发生早晚或先后顺序的时间单位,叫地质年代。依据地质年代先后顺序,把地球历史上的重大地质事件编制成时间顺序表,叫做地质年代表。
宙
代
纪
世
期
时
时间表述单位:
宙
代
纪
世
期
时
地层表述单位:
金钉子
金钉子是“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的俗称,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探索地球历史上同步发生的各种地质事件而寻找的一些特别的地层剖面和地质点,以此作为划分全球各时代地层的统一标准。“金钉子”一旦钉下,这个地点就成为国际地质学某一地质时代分界点的唯一标准。
中国第一枚“金钉子”,也是奥陶系的第一枚“金钉子”
标志化石
标志化石是指能够或可能用以确定其产出地层时代或阐明其生活环境的化石,多用于区域地层对比的标志。也用于指一个组合带中最为特征的化石,但其分布并不一定仅限于这个带或延及其全部。如寒武纪人们选用的标志化石有小壳化石、三叶虫、海绵、笔石、腕足,头足、腹足等动物;侏罗纪就有的爬行动物——恐龙类繁盛
寒武纪地层中的三叶虫化石
判断右图中岩层A、B、C、D的新老关系,并归纳出判断岩层新老的方法。
按照从老到新的顺序依次为B→A→C→D。
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下老上新。
(2)侵入的岩层晚于被侵入的岩层。
(3)受岩浆活动高温高压的影响而变质的岩层,晚于相邻的岩层。
二、地球形成与演化简史
阅读教材,简述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简史。
①原始地球:地球形成初期温度很高,表面覆盖岩浆。
②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形成:温度逐步降低,内部物质出现分异,形成地核、地幔和地壳。
③大气圈:广泛发生的火山喷发,释放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了原始大气圈。
④水圈:温度进一步下降,水汽凝结,通过降雨落到地面,形成水圈。
⑤生命开始:38.5亿年前,出现了地球上最早的生命。
⑥生命大爆发:5.4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地球进入显生宙。
⑦人类诞生:180万年前,人类诞生,地球开始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三、地球主要演化特征
(一)生物演化
生物演化从过程来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空间来看:从海洋向陆地;整个过程伴随衰退和灭亡,也有生物的出现和兴盛
动物开始由海洋向陆地扩展
生物开始向陆地扩展
爆发
无脊椎动物
鱼类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消亡
哺乳动物
人类
菌藻类
裸蕨
蕨类植物
被子植物
现代植物
裸子植物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具有不可逆转性。
生物进化规律
蓝绿藻是一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试从蓝绿藻的出现和繁盛的角度分析大气组成在地球历史上的可能变化。
随着蓝藻的出现和繁盛,光合作用日益增强,放出的氧气逐渐释放到大气中,将CO2等不断消耗,将NH3等氧化为N2,这样大气的成分就演化为以N2和O2为主,利于生物呼吸。高空中的O2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形成了O3,逐渐形成了臭氧层。这样为生命走上陆地创造了条件,4.4亿年前的植物扎根陆地为后来的动物走上陆地提供了食物来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海陆变迁 大陆漂移学说
1910年的一天,魏格纳留意到非洲大陆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海岸线很相似,因此推测大陆原本是相连的。为此,魏格纳从古生物学、地质学、古气候学三方面收集了大量的证据。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是划时代的。
(二)海陆变迁 大陆漂移学说证据
南美洲和非洲古生物的相似性
南美洲和非洲古地层的相似性
(二)海陆变迁 2.5亿年以来的海陆变迁
劳亚古陆
盘古古陆(形成于3亿至2亿年前的中生代早期)
冈瓦纳古陆
约6500万年前
七大洲
四大洋轮廓
现代海陆格局
经过6500万年的分裂、漂移
2亿年前分裂
(三)构造运动 由内动力引起岩石圈的岩石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又称地壳运动。
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
(三)构造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七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而成
(三)构造运动 在地球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导致了海陆的变迁、地形的变化,对气候的变化、生物的演化以及一些矿产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例如,发生在中生代的构造运动导致了泛大陆的解体,发生在晚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导致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分析6500万年以来海陆格局的主要变化
1、说明大西洋、印度洋面积的变化,推测太平洋面积的可能变化。
2、分析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印度半岛位置的变化。
1.大西洋、印度洋变大、太平洋变小
2.非洲大陆向(西)北移动
澳大利亚大陆向北移动、印度半岛向北移动。
(四)矿产形成
矿产,泛指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或岩石风化的、或岩石沉积的)可供人类利用的天然矿物或岩石资源。矿产可分为金属、非金属、可燃有机等类别,是不可再生资源。
主要成矿期
1.前寒武纪成矿期——铁矿
3.中生代成矿期——煤炭
2.古生代后期成矿期——煤炭
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及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在整个地质年代,全球范围内有三个大的成煤期。
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石炭纪是植物和两栖动物的繁盛时代,始于距今约3.55亿一2.95亿年前,石炭纪时陆地面积不断增加,气候温暖湿润,大陆上出现了大规模的森林,给煤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二叠纪约开始于2.9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成煤植物主要是袍子植物,主要煤种为烟煤和无烟煤。
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侏罗纪-白垩纪约1.996亿一6550万年前。成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和烟煤。
新生代的第三纪。距今6500万一180万年,是被子植物繁盛的时代。成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其次为泥炭、烟煤。
地球形成与演化
地球的历史记录
地层
化石
地质年代表
地球形成与演化简史
地球的演化过程
构造运动
矿产形成
课堂总结
生命演化
海陆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