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2水圈与水循环教学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2水圈与水循环教学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0.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17 00:0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2.2水圈与水循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江河奔流不息,最终注入大海,为什么大海的水没有增多?江河水奔流入海真的不复回了吗?
课标解读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课标呈现】
1.了解水圈的概念、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掌握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及成因。运用相关知识,说明海水性质、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结合实际,归纳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学习目标】
(一)水圈的组成 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水资源: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水。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目前人类难以利用。
永冻土底冰71.0%
湖泊淡水21.6%
土壤水3.9%
沼泽水2.7%
河水0.5%
生物水0.3%
其他淡水1.21%
海洋水96.538%
陆地淡水2.526%
冰川68.72%
地下淡水30.07%
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例
主体
大气水0.001%
湖泊咸水与地下咸水0.935%
(二)海水的性质及应用 温度、盐度、密度
海水的温度 海水的温度反映海水的冷热程度,它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海洋学上一般用摄氏度(°C)来表示海水温度。
海水
太阳辐射
蒸发
热量来源
热量支出
海水温度升高
思考1:描述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变化的特征,并思考其原因?
8月世界海洋表层海水平均温度分布
世界海洋表层水温纬度分布
①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原因: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海水的温度 水平分布规律
思考2:高、中、低纬海区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其分布规律是怎样变化的?并思考其原因。
海水的温度 垂直分布规律
不同纬度海区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
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一定深度后,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不大。
中纬度海区,表层海水温度夏季高于冬季。
高纬度海区具有冷中间层。(成因:冬季冷却的海水由于密度增大而下沉)
①海洋面积辽阔,水量多,热容量大,是地球的热量储存库。地球上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储存于海洋中。
②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小于陆地,变化的过程滞后于陆地,海洋对大气温度变化具有调节作用。
③海水温度增高,体积膨胀会引起海平面一定幅度的上升。局部区域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还会引发气候的异常变化。
海水温度对地球的影响
海滨度假
飓风
夏季凉爽的海滨
海水的盐度 指单位质量海水中所溶解的盐类物质的质量,世界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
盐度=
盐类物质的质量(溶质)
海水的质量(溶质+溶剂)
主要的盐类物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镁,海水既咸又苦
思考3:沿着180°经线作海水表层评价盐度随纬度变化的剖面图。
描述海水盐度随纬度变化的特征,并思考其原因。

海水的盐度 分布规律
盐度/%
3.6
3.5
3.4
3.3
3.2
30
20
10
0
-10
温度/℃
海洋表层盐度、温度随纬度的分布示意
表层海水盐度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域,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减(呈马鞍型曲线)
海水的盐度 影响因素
降水量和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
盐度低
盐度高
结冰和融冰
海水结冰
海冰融化
盐度升高
盐度降低
洋流
暖流经过
寒流经过
盐度高
盐度低
陆地径流
河流入海口附近盐度低
海域封闭程度
海域封闭程度高,盐度更高或更低
海水的盐度 影响因素
盐度低
盐度高
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以温带海洋气候为主,降水丰富;
四周陆地河流众多,有大量淡水汇入;
海域较为封闭,与高盐度的海水交换少。
红海盐度高的原因:
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稀少,气候炎热,蒸发旺盛;
两岸多干燥的沙漠,几乎没有淡水汇入;
海域较为封闭,与低盐度的海水交换少。
海水的盐度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海水中含有大量盐类物质,利用海水蒸发可以制取食用盐和工业盐。
我国的著名盐场
分析长芦盐场优势自然区位条件。
地势平坦、滩涂宽广、利于晒盐;
日照充足,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靠近海洋,原料丰富。
分析布袋盐场优势自然区位条件。
地势平坦,便于晒盐;
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靠近海洋,原料丰富,且海水盐度高。
海水的密度 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其单位是g/cm3或kg/m3。
分布规律
读图,归纳8月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说明其成因。
8月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
表层海水密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增
海水的密度 影响因素
盐度
温度
正相关
盐度越高,密度越大
负相关
温度越高,密度越小
压力
正相关
压力越大,密度越大
深层海水一般比浅层海水密度大。
波罗的海海水盐度最小;海水密度也最大。
大河的入海口密度也较小(但密度也可能因为河水裹挟泥沙而增大)。
海水的密度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海水的密度不同,船舶的吃水深度就不同
海水的密度差异产生密度流。
海水的性质 小结
大洋表层温度密度变化
密度分布呈“V”形
温度分布呈“∩”形
盐度分布呈“M”形
(三)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波浪、潮汐、洋流
波浪 海洋上的波浪主要是风浪,风浪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海面的波状起伏运动。风速越大,风浪越大。海啸: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等地质活动引发;风暴潮:台风、飓风、寒潮等引起
风浪
海啸
风暴潮
波浪的影响
影响港口建筑、航运、船只停泊等;
有利于净化污染,但也会导致污染加剧;
可用来发电;
破坏港口
海洋污染
波浪能发电
潮汐 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运动。
大潮
小潮
潮汐 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运动。
高潮
低潮
水位
落潮
涨潮
潮差
早晨的海水涨落

傍晚的海水涨落

白天为潮,夜晚为汐;一天中两次涨落
潮汐
潮间带紫菜养殖(涨潮吸收养分、落潮光合作用)
影响河流和海上航运;
利用潮汐发电。
潮汐发电示意
影响港口进出
潮间带养殖
洋流 分类(根据成因)
风海流
密度流
补偿流
洋流 影响
欧洲西部沿海
澳大利亚西海岸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寒暖流交汇和海水上泛,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
影响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形成海雾
影响海上航行
洋流 影响
影响海上航行
顺洋流节省燃料
影响海洋污染
加快污染物扩散
影响海洋污染
哥伦布两次航行时间的差异
2011年福岛核电站核泄露扩散模型
2010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扩大污染范围
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小结
海水运动形式 概念 影响
波浪 主要是风浪。风浪是指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海面的波状起伏运动 ①对港口建筑、航运、船只停泊有一定影响;
②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水质净化,但也会导致污染物的重新悬浮和污染的加剧;③可用来发电
潮汐 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运动 ①对河流和海上航运会产生重要影响;
②可用来发电
洋流 海水常年较稳定地沿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分为暖流和寒流 ①影响海上航行。顺流节约燃料,加快速度。海雾对航行不利。②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③对流经海域及附近地区的气候产生一定影响。④加快海水净化速度,但同时也会扩大污染范围
(四)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运动的过程。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和地球重力。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修建水库
人工降雨
植树造林
跨流域调水
调节地表径流
影响地表径流
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
增加降水
思考1:分析砂石覆盖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左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与裸田相比,砂石覆盖层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少地表径流,结构空隙大、利于水分下渗。
思考2:读图,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左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差异:砂田与裸田的蒸发量随季节变化的趋势较为相似。但无论何时,砂田的蒸发量总是小于裸田的蒸发量。
影响:说明砂石覆盖层可以阻隔阳光,减少蒸发量
砂田和裸田的蒸发量
思考3: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及其作用?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左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砂石会影响水循环的下渗、蒸发和径流环节,可以起到透水、保湿、减少水分蒸发、增加昼夜温差等作用。
4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
水循环的意义
促进水体更新
促进能量交换
塑造地表形态
促进物质迁移
改变生态和生活环境
(四)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洪峰流量
时间
无植被的流域
有植被的流域
时间
无植被
有植被
枯水季节
月平均流量
活动
影响河流流量的因素有很多,植被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读图2-2-13,完成下列任务。
1. 植被对河流流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 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对水循环各个环节的影响。
(四)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洪峰流量
时间
无植被的流域
有植被的流域
时间
无植被
有植被
枯水季节
月平均流量
活动
影响河流流量的因素有很多,植被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读图2-2-13,完成下列任务。
1. 植被对河流流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植被覆盖率高,河流洪峰流量小、洪峰期来的晚去的晚以及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的(削峰补枯)。
(四)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活动
影响河流流量的因素有很多,植被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读图2-2-13,完成下列任务。
2. 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对水循环各个环节的影响。
在相同降雨条件下,如果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由于受植被阻挡,地表径流流速会减慢,下渗会增加,也就是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地下径流随下渗的增加而增加,地表径流减少而地下径流增多。同时,下渗的增加会使区域自身蓄水量增加,意味着区域蒸发量可能增加,加上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导致植物蒸腾作用增强,二者都会导致大气中的水汽增多,水汽增多降水可能增加。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