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地理
鲁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教学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教学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17 00:19:37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第三章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
地形图一般通过等高线或分层设色的方法表示地表的高低起伏,在地质勘探、矿山开采、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和军事等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课导入
图3-5-1 等高线地形图
图3-5-2 分层设色地形图
问 题:
图示地形区是什么地貌类型?它有什么特征?如何利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
区域
认知
地理实践力
综合
思维
人地协调观
培养学生具备对人类活动区域(包括自然区域和人文区域)的认知能力。这包括理解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特征,以及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差异。通过学用地图探究地貌特征,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不同区域的地貌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指学生在地理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行动能力和品质。通过实地观察、测量和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等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提升对地貌特征的认知和理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在探究地貌特征时,学生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和人文因素,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从而得出全面的结论。
强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学生应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和促进作用。通过探究地貌特征,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人类如何适应和改造地理环境,以及如何在保护地理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核心素养
本节知识结构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
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貌
应用分层设色图分析地貌
判读沙丘地貌特征
判读峡谷地貌
判读地面喀斯特地貌类型
判别山岭与谷底
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判读冲积扇地貌特征
目录
应用分层设色图分析地貌
叁
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貌
贰
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壹
壹
等
认
高
识
线
地
形
图
一
概念
地形图是一种按照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规定符号,将真实地形、地貌描绘在平面上的地图
一
分类
主要有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一
表示方法
它通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反映地面的实际高度、起伏状况
一
学习意义
学会阅读地形图不仅可以提高空间想象能力,还能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一
等高线
地形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闭合曲线
一
绝对高度
概念: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即海拔
相对高度
绝对高度
意义: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形的主要依据
相对高度
概念:某个地面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的高度(海拔)只差
意义:能够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
一
坡度
EF等高线稀疏,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较小——缓坡
E`F`等高线密集,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较大——陡坡
一
山脊和山谷
山谷:等高线由地处向高处凸出海拔较两侧低。例如图b。
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处,海拔较两侧高。例如图a
山脊连线(山脊线)也叫分水岭
山谷连线(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一
鞍部和陡崖
陡崖:若干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如图b。
鞍部: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如图a。
鞍部既是山谷线最高处,也是山脊线最底处
一
山地和盆地与洼地
盆地与洼地:闭合曲线,外高内低,如图b。
山地:闭合曲线,外低内高,山峰符号 ,如图a。
400
600
800
示坡线
800
600
400
示坡线
山地和盆地与洼地
a
b
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用以指示斜坡降低的方向。山地、山峰的示坡线换在等高线外侧,高度向外侧降低;盆地、洼地的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高度向内侧降低。
一
01
选择不同的地形部位,观察其实际地表形态在地形图上所对应的等高线特征。
02
借助等高线地形图,假设将较高处的等高线向上“拎起”,想象其对应的地表形态
一
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0米。
01
一般来说,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是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相邻的等高线的海拔分别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
02
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无论等高线怎样迂回曲折,它最终是闭合的,但由于受到图幅限制,在一幅图上等高线不一定全部闭合。
03
两条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能重合。
04
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间隔相近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05
一
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处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06
示坡线表示降坡的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称为降坡线
07
贰
分
形
析
图
地
等
应
高
用
地
线
貌
一
沙丘
等高线特征:各地点之间高差很小,迎风坡等高线稀疏,背风坡等高线密集。
沙丘等高线地形图
地貌特点:地势比较平坦,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一
冲积扇
等高线特征:等高线由出口向外呈圆弧形递减,且呈平行分布
地貌特点:坡度比较和缓,地表起伏较小
一
峡谷
等高线特征:等高线密集且中间的数值小、两边的数值大,数值相差大
地貌特点: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
一
火山
图中等高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海拔由四周向中心升高,但中心处海拔又降低,故可示意为锥状火山,中心为火山口。
特殊地貌的等高线特征
一
特殊地貌的等高线特征
梯田
等高线稀疏、密集相间分布,稀疏处为梯田面海拔相同,密集处为相邻两级梯田的高差。
一
特殊地貌的等高线特征
岱崮地貌
岱崮地貌是山东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也称之为“方山”。外形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山壁如削、峭壁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地貌形态。远处观望,像是戴着礼帽的山头。其景观如左图。等高线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先密集后稀疏,中心附近有陡崖,中心处平坦。
一
特殊地貌的等高线特征
地上河
地上河也称悬河,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地形平坦,水流变缓,加上河道弯曲,水流不畅,以及中上游来水泥沙含量大等原因,泥沙在河床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人们为了防洪而加固加高河堤,从而形成河床底部高于河流两岸地面的“地上河”,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河段等。
一
特殊地貌的等高线特征
地上河
地上河河床底部高于河流两岸而低于两侧大堤,剖面示意图如图a,等高线、等潜水位线如图b,地上河的等高线也可以如图c所示。地上河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潜水位,河流一直补给地下潜水,其等潜水位线向下游弯曲。
一
特殊地貌的等高线特征
凹坡和凸坡
凹坡是下部坡度缓,上部坡度陡的坡,等高线分布特征为下疏上密;凸坡是下部坡度陡,上部坡度缓的坡,等高线分布特征为下密上疏。掌握凹坡和凸坡的等高线分布特征有助于突破两点间的“通视”问题。
一
特殊地貌的等高线特征
凹坡和凸坡
凹坡是下部坡度缓,上部坡度陡的坡,等高线分布特征为下疏上密;凸坡是下部坡度陡,上部坡度缓的坡,等高线分布特征为下密上疏。掌握凹坡和凸坡的等高线分布特征有助于突破两点间的“通视”问题。
叁
分
析
图
地
分
应
层
用
色
设
貌
一
复杂的地形区,地貌类型往往彼此组合,等高线分布十分复杂。在等高线之间根据不同高程填充不同的颜色,就形成了分层设色地形图。应用分层设色图可以一目了然地感知地表的起伏状况。
上边两幅图为桂林市阳朔周边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和该地景观图,指出上图中的孤峰、峰林和峰丛所在的位置。
一
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高程表的颜色可判别图中海拔高低,颜色较深的表示海拔高,颜色浅的表示海拔低;可以看出该地山岭和谷地相间分布。
一
山
岭
山
岭
山
谷
山
谷
山
岭
图3-5-11 “三江并流”地区局部地形图
山
谷
平坦的高原平面为“塬”。塬被分割成长条状,称为“墚”。墚再被沟谷切割,形成馒头状的山丘,称为“峁”
一
塬
墚
峁
1. 指出图中塬、墚、峁等地貌的主要分布区域。
2. 说明该区域中塬、墚、峁等地貌的分布特征,想一想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点可能在哪里。
一
陕西省洛川县的黄土地貌发育十分典型,图3-5-13是洛川市附近的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任务。
一
高度的判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首先要找出图中最大等高线的数值(H大)和最小等高线的数值(H小)及等高距d。如图所示,图中最大等高线的数值H大=500 m,最小等高线的数值H小=100 m,等高距d=100 m。据此可进行以下计算: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图中最大海拔(H最大)
H大
②图中最小海拔(H最小)
H小-d
③图中最大相对高度(H相)
H大-H小
一
陡崖处高度的判读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其等高线的值。具体如图所示:
已知:等高线a、b、c,a
①如果c=a,则d
②如果c=b,则d>b,即“大于大的”。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一
闭合处等高线的高度判读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其等高线的值。具体如图所示:
已知:等高线a、b、c,a
①如果c=a,则d
②如果c=b,则d>b,即“大于大的”。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一
闭合处等高线的高度判读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其等高线的值。具体如图所示:
已知:等高线a、b、c,a
①如果c=a,则d
②如果c=b,则d>b,即“大于大的”。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堂小结
能力提升:学会运用地形图分析地貌特征,掌握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计算,图示法判断通视问题
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貌
应用分层设色图分析地貌
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实地观察提高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认识
判读沙丘地貌特征
判读冲积扇地貌特征
判读峡谷地貌
判读地面喀斯特地貌类型
判别山岭和谷地
课堂小练
云南省哀牢山南部的元阳哈尼梯田,是当地群众在大地上“雕刻”出的农耕文化奇观。该山从山顶到山脚具有“森林—村寨—梯田—河流”垂直景观结构,构成了良好的梯田生态 系统。2013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下图为“哈尼梯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问题。
1.图中相对高度最大值最接近( )
A.690 m B.720 m
C.790 m D.820 m
课堂小练
云南省哀牢山南部的元阳哈尼梯田,是当地群众在大地上“雕刻”出的农耕文化奇观。该山从山顶到山脚具有“森林—村寨—梯田—河流”垂直景观结构,构成了良好的梯田生态 系统。2013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下图为“哈尼梯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问题。
2.图中( )
A.①地适合建观景平台
B.②地适合修建梯田
C.③地适合建村寨
D.④地分布有季雨林
课堂小练
下图为北美洲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
3.表示从甲到乙的地形剖面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课堂小练
下图为北美洲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
4.该区域的地理特征有( )
A.丙地海拔为 180 米
B.米尔河自西南流向东北
C.东南山峰坡度最大
D.区域最大高差为 380 米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单元活动 判别地理方向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第二节 水圈与水循环
第三节 生物圈与植被
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
第二节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单元活动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
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
单元活动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