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五升六语文专项复习卷】考点9:课后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暑期五升六语文专项复习卷】考点9:课后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6 20:4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暑期五升六语文专项复习卷(统编版)
09—课后习题
《古诗三首》
1、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两句诗仿佛 画面。从中体会到儿童的 以及农村儿童生活的 。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这两句诗仿佛让人看到 的画面。从中体会到小孩子“脱”冰、“穿”冰时的 与 ,体现了小孩子的 以及儿童生活的 。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两句诗仿佛让人看到 的画面。从中体会到牧童的 、 ,以及乡村生活的 。
2、选做
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祖父的园子》
3、默读课文,说说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答:祖父的园子里有 、 、 、 、 、
、 、 、 、 ……有 的祖父和 、
的“我”,还有“我们”的 。
“我”跟随祖父在园子里 、 、 、 、 ;
“我”在园子里 , , , , ,
感受园中生物的 ,仰观蓝天和白云;“我”玩累了就用 。
4、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和同学交
流。
(1)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
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体会:在“我”的眼中,园子里的一切都是 的,都是 、 的。
大树与土墙也是 、 ,是具有 般的色彩的。
(2)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
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体会:黄瓜可以开花结瓜,也可以不开花不结瓜,可见在“我”的眼中,园子里的一切都是 的,都可以 地生活。这反映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 、 的,体现了“我”童年的 。
示例:
(1)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体会:

(2)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体会:

5、句子赏析
(1)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运用 修辞,把 比作 ,形象地写出了蜜蜂的 。“胖乎乎,圆滚滚”生动表现了作者对蜜蜂的 和自己 。
(2)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我”跟随祖父在院子里 、 、 。“我”并非真正地劳动,而是儿童的天性—— ,甚至还 ,把菜种踢飞。这些行为表现了“我”的 、 。
《月是故乡明》
6、作者由月亮想到哪些往事?抒发了哪些感受?
答:(1)想到了小时候在故乡 、 、 等往事。
感受:在作者的故乡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多半,坑边的月景给作者留
下了 的印象,给他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 。通过对乡往事的回忆,抒发了作来对故乡的 与 之情。
(2)想到了离开故乡后的些往事:①
。② 。
感受:无论是在莱芒湖上、非洲大沙漠中,还是在大海中、高山上,作者都看到过 的月亮,甚至在作者居住的朗润园这样的赏月胜地见到的奇景,都 故乡的小月亮在作者心中的地位,足见作者对故乡月亮的 ,对故乡的 。
7、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
答:在故乡的月夜,作者 ,月亮成为作者童年生活的 , 。月亮无论在何处都是同一个月亮,也许他乡的月亮景致比 更美好。只是,人不仅用 看月亮,还会带着 去体味月亮,所以会感觉“月是故乡明”。
8、搜集有关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1) , 。
(2) , 。
《草船借箭》
9、读下面的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课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画出
来和同学交流。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他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诸葛亮主动立下军令状的原因:
(1)虽然诸葛亮看穿了周瑜的阴谋,但是为了 ,他不与周瑜 ;
(2)诸葛亮对于向曹操“借箭”的计划已经 。
周瑜很高兴的原因:
他认为诸葛亮中了他的 ,在三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是无论如何都 ,到时候他就可以 ,除掉 。
比如:
(1)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这段话体现了鲁肃 、 的特点。
(2)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
了就回去。”
这段话体现了诸葛亮 、 的特点。
10、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读课文后,你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还想了解《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
答:读课文前,我知道 是刘备的军师,足智多谋;读课文后,我了解到诸葛
亮 、 ,竟然可以算到三天后有大雾。读课文前,我知道周瑜 、
,凭借自己的才能成为东吴都督;读课文后,我了解到周瑜还有 、
、 的一面。
读课文后我了解到曹操还有 、 的特点。
我还想了解“ ”“ ”“ ”等故事。
11、读下面的“阅读链接”,找出课文中对应的段落。(”阅读链接原文略,
见教科书第21页)
“阅读链接”对应课文第 自然段的内容,描写的是诸葛亮“草船借箭”
的场面。
《景阳冈》
12、读句子完成练习。
那只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梢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使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有一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了五七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1)读这段话中带横线的句子,想一想,武松就势把大虫揪住,这里的“势”是指________。
(2)找出这段话中描写武松打虎的动作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动作把老虎的 、 的气势显露无遗。武松沉着应对,消耗了猛虎的 ,挫伤了它的 。
(3)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13、对于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a、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b、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
我认为 。武松明知山有老虎,却 ,而且最终
,这是他 的一面;另外他不听店家劝阻,有
些 ,而且看到官府的榜文后,不肯返回,说明他 。
《古诗三首》
14、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飞扬的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铠甲,不击败进犯之敌,就绝不返乡。
体会:将士们在边塞 的恶劣环境中,无数次 ,铠甲已经 。即便如此,他们仍然发出“ ”的豪言壮语。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 , 精神的赞颂之情。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年复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前来收复失地。
体会:诗人原本是身在南方北望中原的,但在诗中却反过来以 的视角写他们南望。遗民的所思所想,其实是 的,由此可以体会到,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失地不能收复的 和对收复失地的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天启程返乡。
体会:从“放歌”“纵酒”“作伴”“还乡”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 、
的心情,联系上文知道这是“ ”的表现,表达了诗人收到喜讯后 和 的心情。
《青山处处埋忠骨》
15、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第一部分写的是毛主席看到有关毛岸英在朝鲜牺牲的电报后,心情 ;
第二部分写的是毛主席在面对 这一问题时,内心经历了 ,最后做出了 的决定。
16、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这句话体现了毛主席此时 ,正沉浸在 之中。
(2)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这句话写出了毛主席对爱子无限的 与 ,也表明了毛主席此时 。他的内心是希望 的。
(3)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这段话表明了毛主席做抉择时的 ,虽然痛苦万分,对儿子 ,但是仍然从 ,不 。
(4)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这句话体现了毛主席此时内心的 和抉择的 。
17、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英雄儿女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查找资料,结合这些人物的故事,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马革裹尸”就是 ,指英勇作战、死于疆场。这句话是说,

《军神》
18、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 后来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答:刘伯承的伤势 ,但是回答问题时却表现得 ,且语言 ,而沃克医生有过 的经验,所以他断定 。沃克医生之所以称刘伯承是“军神”,是因为刘伯承具有 。
具体表现为:(1) ;(2)
;(3) ;(4) 。
19、从下面的句子中体会刘伯承的内心,再有感情地朗读。
(1)病人微微一笑,说:“沃克医生,你兑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吧。”
内心:
(2)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内心:
20、从课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内心变化,再以他的口吻讲讲这个故事。从课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内心变化。
(1)描写沃克医生动作的语句:
描写沃克医生语言的语句:
描写沃克医生神态的语句:
(2)讲述故事:
《人物描写一组》
21、默读课文,说说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答:小嘎子 、 、 。在选择摔跤方式时,他选择了对自己有利的“ ”,从这里可以体会到他 。起初,他依据自己和小胖墩儿的体形差异,找准对方的 ,“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采取了围着对手“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 , ”的战术。在摔跤中,当他处于劣势时,便积极开动脑筋,“ ”,想出了各种办法。在他与小胖墩儿酣战到最后时,他还是“想用 ”。整个摔跤过程处处都表现了他的 、 。从他时刻想把对手打败,不难体会到他 的一面。
祥子身强体壮, 、 、 ,精气神十足,充满 。从“二十来岁”“已经很大很高”可以体会到他 、 。从“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他 , 、 ,充满 的特点。从“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脸上永远红扑扑的”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他 的特点。从“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以及“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他 的特点。从“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这一描写中可以体会到祥子 、
、 的特点。
严监生是个 。从他临终之前,因为心疼 ,总不肯断气,直到挑掉一茎才死去这个情节可以体会到他是个 的守财奴。从“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这些对严监生的 描写和 描写中,也可以体会到他是个 。
22、举例说说三个片段分别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这些方法的表达效果。
(1)文中对小嘎子摔跤时的 描写极为细致。作者用了“
”等表示动作的词语,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嘎子的
进行了细致描写。
(2)描写祥子主要运用 描写、 描写。“计划”“杀进他的腰”表
明祥子是一个 的车夫,他想表现出自己的 ,表明自己是个出色的车夫。他是一个有 、有 、 的车夫。这里从体格
和装束等方面描写了祥子的 。这些外貌描写,写出了车夫祥子 、
、 、 的特点。
(3)对严监生主要运用 描写和 描写,刻画了严监生
的形象。
《刷子李》
23、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
答:(1)刷子李是一个 的人。他剧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
个白点。
(2)刷子李是一个 的人。他给自己立下规矩,刷浆时,只要身上有白点,白
刷不要钱。
(3)刷子李是一个 的人。他不仅能圆满完成刷浆工作,还能细心观察,注意
到徒弟的心思变化。
24、画出描写刷子李和曹小三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么写出刷子李的特点的。
(1)“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
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答:刷子李穿上这身黑,与其说是在跟“一桶白浆”较劲,不如说是对 ,
是跟自己较劲,他在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自己的 ,流露出对自己手
艺的 。他为自己设立的近乎苛刻的“从业标准”,让人感受到他的 ,
也反衬出他 。
(2)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米,悠然摆去……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这段话描写了刷子李 的情景,包括他刷墙的 和 。
(3)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这句话写的是曹小三看到师傅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刷完墙壁后,“居然连一个芝
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时的 。
(4)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
曹小三听了刷子李的解释后“发怔发傻”的神态,表现了他对刷子李的 进一步突出了刷子李 。
《自相矛盾》
25、你觉得这个楚国人说的话有不对的地方吗?
。他在夸耀自己的盾时,忽略了矛的 ;而在夸耀自己的矛时,又忽
略了盾的 。这种逻辑是 的,造成了 的局面。
26、“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原因:什么都不能刺破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破的矛,不可能 。这个楚
国人刻意地 ,结果出现了自己说的话 的尴尬局面。由
此我明白了说话办事要 ,讲究 ,不能 。
27、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联系下文,楚人说自己的盾很 ,自己的矛很 ,这是对自己的盾和矛
的 ,所以“誉”应该是“ ”的意思。
其人弗能应也。
联系上文可知,楚人对自己的矛和盾的夸奖是 的,所以当别人提出
质疑时,他是 的。进而推知“弗”应该是“ ”的意思。
不可同世而立。
答:联系上文,楚人所讲的矛和盾是不能 的,所以“立”应该是“ ”
的意思。
28、用自己的话讲讲《自相矛盾》这个故事。
《田忌赛马》
连一连,把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标画出来。说一说:孙膑为什么要让田
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
对阵图连线:
齐威王 田忌
上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下等马
孙膑这样安排出场顺序的原因:
①孙膑 ,经过细心观察,发现马的脚力 ,而且都能分成 、
、 三等,这是取胜的前提条件。②孙膑通过 ,让田忌摆出 、
、 的阵容,以 对 抵消对方优势,再充分发挥 ,最后田忌以“ ”的结果获胜。
30、历史上有许多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找一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
31、你认为孙膑、田忌各有怎样的思维方式
答:孙膑: 。
田忌: 。
32、读完课文,说说你从又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 、 ,要试着打破 , 思考问题,这样往往会有 的收获。
33、句子赏析。
(1)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第2自然段)
赏析:这句话是孙膑认为比赛可以 的根据。孙膑仔细观察了马的情况,在 之后,想出了取胜的对策,可见他 、 。
(2)田忌问道:“你是说换几匹更好的马 ”
孙膑说:“一匹也不用换。”(5自然段)
赏析:田忌的思维局限于 ,没有认识到比赛方法的 。“一匹也不用换”说明孙膑认为马的实力不是 的唯一因素。孙膑的计策 。
《跳水》
34、通读课文,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答:水手拿猴子取乐→( )→( )
35、默读课文,说说孩子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危险的境地,又是怎样获救的。
答:走向危险境地:猴子抢走了 ,并且故意 →水手
们的笑声 ,使他爬上 →猴子把帽子挂在
,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 →孩子气极了, 。
获救:孩子的爸爸——船长从船舱里出来,看见孩子处在 ,于是 ,命令孩子 。孩子随着爸爸的喊声跳到了 ,水手们把孩子 。
36、课文多次描写水手们的“笑”,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说说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
答: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 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第1自然段)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第2自然段)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子尊 气得脸都红了。(第3自然段)
联系:水手们的“笑”使猴子 ,也伤害了孩子的 ,使孩子
,失去 ,以至于让自己陷入 。水手们的“笑”推动故事情节向 发展。
37、在整个故事中,对水手们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1) 。猴子在水手们的取乐中 ,孩子在水手们的笑声中 ,失去 ,使自己陷入 。
(2) 。开始水手们“哈哈大笑”,气氛轻松。后来“水手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与之前水手们的笑形成 ,烘托了 ,表现了人们对孩子的 。
(3) 。水手们平时训练有素,但在关键时刻却 ,与船长的 、 、 形成对比,突出了船长的品质。
38、你觉得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他是一个 、 的人。
39、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不要 ,要 、 地快速分析具体情况,然后思考出 。
《威尼斯的小艇》
40、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课文围绕小艇主要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① ;② ;③ 。
41、读下面这段话,说说小艇有哪些特点?再体会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痛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答:(1)小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外形上的特点, 、 、
, :②行动上的特点, 。
(2)加点部分运用 的修辞手法,分别将小艇比作“ ”和“ ”,写出了小艇的 及行动时 的特点,形象 ,易于 ,给人留下了 。
42、读下面的“阅读链接”,想想在描写威尼斯时,三位作家的表达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阅读链接”见教材第96页)
答:三位作家表达方法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按照一定的 顺序写的,都写了 ,都有 描写和 描写,都表达了对威尼斯的 。
《牧场之国》
43、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 番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答:(1)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 、 、 的。
(2)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是作者感情的 ,表达出作者对荷兰牧场上 、 、 、 的生活的赞美,加深了读者对 的印象。
44、作者笔下的牛、马、羊等动物都别有一番情趣,如,“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端庄”。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下来。
《杨氏之子》
4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下面的句子。背诵课文。
朗读节奏: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6、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场氏之子的机智。
答:杨氏之子的机智主要表现在他 上。孔君平在
上做文章,孩子也在 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联想到了 ;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 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既表现了应有的 ,又表达了“ , ”这个意思,使孔君平 。
《手指》
47、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
答: 用处最大,他 、 、 、 、
、 等;食指工作 ,他 、 、
、 、 、 、 、 等;中指在取物时 ,出力时在旁 ;无名指多用于 、
、 等;小指用处 ,多用于 、 等。无名指和小指还用来演奏 ,常作 。
48、课文的语言很风趣,如,“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找出类似的语句体会一下,再抄写下来。
49、作者笔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别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和同学交流。
答:大拇指:
食指:
50、小练笔: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参考答案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还不懂得耕织的小孩子,正在桑树荫附近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勤劳可爱 乐趣。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小孩子早晨从金属盆中取出冰块,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作钲敲
小心翼翼 开心快乐 聪明活泼 多姿多彩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傍晚时分,一个牧童横坐在牛背上,随口吹着短笛慢慢归家
天真可爱、悠闲自在 恬静美好
2、 村 晚
傍晚,一阵微风吹过,池塘里的水草轻轻摇摆,犹如绿丝带在飘舞。池水几乎溢出了池岸。清澈的池水伴着青草的节奏缓缓流动,泛起一层层微波。远处,红红的落日挂在山头,像被大山含住一样,它们的影子都浸在寒冷的池水中。一个牧童横坐在牛背上,手中拿着一支短笛随意地吹着,虽然不成曲调,但是老牛似乎是他的知音,在短笛声中缓步往回走。这乐声还传得很远很远,林中的小鸟静静地听着,仿佛陶醉在乐声中。
3、树、花、草、庄稼、蜻蜓、蝴蝶、蚂蚱、小鸟、天空、
风、雨、太阳的光芒、白云 慈爱 天真活泼、顽皮可爱 快乐
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 摘黄瓜吃,追逐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玩,沐浴阳光 自由 草帽遮脸睡觉
4、(1)美好 充满活力、具有生命力 美的、有生命的 梦幻
(2)自由 随心所欲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快乐
示例:
(1)因为我太小,祖父拔下锄头杆,让“我”单拿着“头”铲地,表现祖父体谅我,不愿让“我”太劳累,表现他对“我”的疼爱。
(2)运用拟人、排比修辞,写出园子里的花、鸟、虫是自由快乐的,是无拘无束的。
5、句子赏析
(1)比喻 蜜蜂 小毛球 形态 喜爱 满心的快乐
(2)栽花、拔草、种小白菜 爱模仿 很淘气 天真幼稚、顽皮可爱。
6、(1)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
感受:深刻 乐趣 眷恋 怀念
(2)①作者离乡背井,在世界各地见到过许多美妙绝伦的月亮,但念念不忘的还是故乡的小月亮。②作者居住的朗润园景色优美、环境幽雅,是赏月的胜地,但作者心中所想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平凡的小月亮。
感受:美妙绝伦 无法撼动 怀念 怀念
7、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 一部分,无可替代 故乡的月亮景致 眼睛 情感
8、(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9、(1)顾全大局 计较
(2)成竹在胸。
圈套 做不到的 按军法惩治诸葛亮 心腹大患
(1)顾全大局、忠厚守信
(2)神机妙算、有胆有识
10、诸葛亮 精通天文、料事如神 智勇双全、善于领兵 嫉贤妒能、气

狭小、面善心毒 生性多疑、小心谨慎 “火烧赤壁”“空城计”“七擒孟获”
11、8、9
12、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揪 按 踢 打 凶猛、让人生畏 体力 锐气
机智勇敢、武功高强、豪爽倔强、无所畏惧
13、这两种评价都有道理 无惧无畏 打死了老虎 勇敢 不听店家劝阻
固执 很要面子
1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飞扬的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铠甲,不击败进犯之敌,就绝不返乡。
体会:黄沙漫天 奋勇杀敌 磨破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不畏艰苦,誓言报国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年复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前来收复失地。
体会:遗民 诗人 满腔悲愤 热切期盼。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天启程返乡。
体会:愉快、兴奋 “喜欲狂” 极度喜悦和迫切还乡
15、无比悲痛 毛岸英遗骨是否归葬 艰难的抉择 将爱子葬于朝鲜
16、(1)无比思念儿子 巨大的丧子悲痛
(2)思念 不舍 内心的挣扎 爱子的遗骨能回国安葬
(3)艰难 难以割舍 大局出发 搞特殊
(4)痛苦 艰难。
17、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这连绵的青山处处都可以用来埋葬忠勇壮士们的遗骸,何必再去用马革包裹遗体送回故乡呢!在这里指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么死后尸身是否要归葬家乡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18、非常严重 从容镇定 干脆利落 当军医 刘伯承是军人 坚忍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
具体表现为:(1)身受重伤还镇定自若;(2)做手术时为了不影响脑神经,坚决不使用麻醉剂;(3)手术中忍着剧痛,还清楚地数刀数;(4)手术后谈笑自若。
19、(1)内心:这位医生不简单,经验十分丰富,居然能看出我军人的身份,看来我就不和他争辩了吧。
(2)内心:忍受得住,我一定能战胜它!一刀,两刀,三刀……
20、(1)描写沃克医生动作的语句:端坐在桌后、头也不抬、站起身、熟练地解开、重新审视、走进手术室、双手却有些颤抖、挥手让护士出夫、关上手术室的门、注视着病人等。
描写沃克医生语言的语句:“你叫什么名字 ”“年龄 ”“你是军人!”“你,你能忍受吗 ”“你挺不住可以哼叫。”“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 ”“啊,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等。
描写沃克医生神态的语句:冷冷地、愣住了、一丝惊疑、目光柔和下来、眉毛扬了起来、额上汗珠滚滚、惊呆了、慈祥的神情、肃然起敬等。沃克医生的心理变化:由冷漠、惊疑到生气、惊讶,再到心疼、钦佩,最后肃然起敬。
(2)讲述故事:有一天,我正坐在诊所里,突然来了一位年轻的病人。我解开他右眼的绷带,发现伤势十分严重,而病人却如此镇定,我断定他是位军人。我正为他准备手术,护士告诉我这位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我非常生气地训斥他。这位病人却告诉我,他怕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因为他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手术过程中一向镇定的我双手竟有些微微颤抖,汗水也不住地流下来。病人一声不吭,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他抓破了。手术后,病人告诉我,他一直在数我的刀数,说我割了七十二刀。这太令人震惊了!他简直就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一位军神!之后,
21、嘎子:机敏、富有心计、争强好胜 “随便摔” 机敏而富有心计 弱点 使巧招,下冷绊子” “推拉拽顶” 脚腕子去钩他的腿 机敏、富有心计 争强好胜
祥子:纯朴、自信、乐观 生气 年轻、健壮 身强力壮,乐观、自信 生气 精气神十足纯朴 自信、身强体壮、充满生气
严监生: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 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费油 爱财胜过生命 动作 神态 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
22、(1)动作 “站、围、蹦、转、
抓、挠、揪、推、拉、拽、顶、扳、钩” 摔跤动作
(2)心理描写、外貌描写 雄心勃勃 强壮 目标 追求、自尊好强 外貌 身强体壮、乐观、自信、充满生气
(3)神态 动作 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
23、(1)技艺高超
(2)充满自信
(3)心思细密
24、(1)自己较劲 绝活 高超 奇特之极 高超的技艺。
(2)刷墙 动作 刷墙后的效果
(3)内心感受。
(4)崇敬 技艺的高超。
25、有 锋利 坚固 不对 自相矛盾
26、同时存在于世上。 夸大了盾和矛的作用 前后冲突 实事求是 分
寸 自相矛盾。
27、坚固 锋利 夸耀 “称赞、夸耀”
不符合事实 回答不上来 “不”
同时存在 “存在”
28、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盾和矛。他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
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都不能刺破它!”接着,
他又拿起一支矛,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无论多么坚固的东西它都能刺
破!”这时,一个人上前问道:“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呢?”卖兵器的
人一愣,哑口无言。什么都不能刺破的盾和什么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世
上的。
29、齐威王 田忌
上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下等马
孙膑这样安排出场顺序的原因:
①知己知彼 相差不多 上、中、下三等 ②科学的分析 下、上、中 最弱 最
强 自己的优势 “胜两场输一场”
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
忌用军师孙膑的计策,乘魏国内部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在桂陵(今山东菏泽)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31、孙膑: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善于灵活处理问题。
田忌:有思维局限,不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32、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固有的思维模式,换个角度 意想不到
33、(1)取胜 认真分析思考 善于观察、足智多谋。
(2)马的实力强弱 重要性。 决定比赛胜负 不是换马。
34、(猴子抢孩子的帽子,孩子追猴子,爬上桅杆,处于危险境地)→(船长机智救孩
子)
35、孩子的帽子 逗孩子生气 刺激了孩子的自尊心 桅杆追猴子 桅杆顶端
最高的横木的一头 做着怪样 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获救: 危险的境地 用枪瞄准孩子 向海里跳 海里,救了上来。
36、更加放肆 自尊心 恼羞成怒 理智 危险境地 高潮
37、(1)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更加放肆 恼羞成怒 理智 危险境地。(2)渲染气氛 对比 紧张的氛围 担心。
(3)反衬船长的品质。 不知所措 临危不乱、冷静分析、机智果断
38、沉着冷静、机智果断。
39、慌乱 沉着、镇静 最恰当的解决办法
40、①小艇的重要性与独特的外形特点;②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③小艇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
41、①长、窄、深,两头翘起:②轻快灵活。
(2)比喻 “新月” “水蛇” 外形 轻快灵活 生动 理解 深刻的印象。
42、游览 小艇 静态 动态 独特感受。
43、(1)宁静、自由、悠闲
(2)自然流露 宁静、安详、悠闲、和谐 荷兰牧场
44、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45、孔/指以示几/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6、回答孔君平的话语 姓氏 姓氏 孔雀 否定 婉转对答 礼貌 “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 无言以对。
47、大拇指 扶琴身、抵住水流、按住伤口、顶住重东西、翻书页、揿电铃 复杂 推动笔杆、遇到危险时试探或冒险、接触秽物和危险物、打电话、扳枪机、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 最先碰到物 略为扶衬 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 渺小 掏耳朵、抹鼻涕 丝竹管弦 兰花状。
48、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
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
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
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49、大拇指:社会上吃苦耐劳的普通劳动者,身边那些老实愁厚,为显体,为他人默默付出同学……
食指:危难时刻冲锋在前的消防战士,班集本中的活动积极分子,家里的“顶梁柱”……
50、鼻子在脸上的位置确实是得天独厚,他居于中央,有眉毛、眼睛和嘴巴为他24小时保驾护航,享受着天伦之乐。但是,换一个角度看,鼻子作为五官中的一个重要器官,也有诸多的风险,例如,垃圾堆旁、下水道中弥漫着的臭气,他不得不长时间忍受;杀菌药水、工厂思 排出的废水飘散出的令人窒息的气味,只有独自消受:食物变质了需要他来鉴定;药水是似过期更需要他的帮助;在晚上别人都休息了,联 还要单独值夜班,一刻也不能停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