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有关光的思考》练习(含答案和解析)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有关光的思考》练习(含答案和解析)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7-16 12:2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有关光的思考》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我们能看到教室里的黑板、书本等物体,是因为( )。
A. 这些物体能发光
B. 这些物体能反射光
C. 我们的眼睛能发光
D. 空气能发光
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
A. 月亮
B. 镜子
C. 太阳
D. 反光的水面
夜晚,我们能看到路灯发出的光,这是因为路灯是( )。
A. 反光体
B. 光源
C. 透明体
D. 不透明体
下列关于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光可以让我们看到物体
B. 光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C. 光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 有些光我们肉眼看不到
我们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是因为光发生了( )。
A. 直射
B. 反射
C. 折射
D. 吸收
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
A. 用手电筒照亮黑暗的房间
B. 用放大镜看报纸
C. 照镜子整理衣服
D. 雨后出现彩虹
白天,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主要是因为( )。
A. 物体本身会发光
B. 太阳光照到物体上,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C. 我们的眼睛能发出光照射到物体上
D. 空气能发光照亮物体
下列物体中,自身不能发光的是( )。
A. 点燃的蜡烛
B. 萤火虫
C. 电影屏幕
D. 发光的灯泡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是( )。
A. 曲线
B. 直线
C. 折线
D. 不确定
我们之所以能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主要是因为有( )。
A. 声音
B. 光
C. 空气
D. 水
下列关于光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亮的物体都是光源
B. 只有白天才有光源
C. 光源是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D. 镜子是光源
夜晚,在没有灯光的房间里,我们看不到周围的物体,这是因为( )。
A. 物体都消失了
B. 没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C. 我们的眼睛暂时失明了
D. 物体不反射光
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光的存在的是( )。
A. 白天能看到远处的山峰
B. 黑夜里打开手电筒能照亮前方
C. 关上灯后房间一片漆黑
D. 听到窗外的鸟鸣声
光的传播速度很快,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
A. 340 米 / 秒
B. 30 万千米 / 秒
C. 1000 千米 / 秒
D. 1500 米 / 秒
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是因为光从水中传播到空气中时发生了( )。
A. 反射
B. 直射
C. 折射
D. 吸收
二、判断题(对的填 “T”、错的填 “F”)
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本身会发光。( )
光源就是能发光的物体,包括自身发光和反射光的物体。( )
月亮是光源,因为夜晚我们能看到月亮很亮。( )
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
没有光,我们就无法看到周围的物体。( )
镜子能反射光,所以镜子是光源。( )
所有的光我们都能看得到,比如红外线和紫外线。( )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我们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字反射了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
点燃的蜡烛是光源,没点燃的蜡烛也是光源。( )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路线都是直线。( )
眼睛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照射到了物体上。( )
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
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慢。( )
三、填空题
( )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例如( )、( )。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 )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
没有( ),我们就无法看到周围的世界。
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
四、简答题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光源,哪些物体不是光源,并说明原因。
为什么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不到房间里的桌子和椅子?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B 解析:黑板、书本等物体自身不能发光,我们能看到它们是因为它们反射了其他光源的光,这些反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C 解析:光源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太阳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月亮、镜子、反光的水面都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自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
B 解析:路灯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我们能看到路灯发出的光,是因为它本身是光源。
B 解析: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且传播速度最快;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 B 选项说法错误。
B 解析:镜子表面光滑,光照射到镜子上会发生反射,我们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就是光反射的结果。
C 解析:照镜子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用手电筒照亮房间是光的直射;放大镜看报纸利用了光的折射;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所以 C 选项正确。
B 解析:白天,太阳光照到不发光的物体上,物体反射太阳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才能看到这些物体。
C 解析:电影屏幕自身不能发光,它是反射投影仪投射的光,所以我们才能看到画面;点燃的蜡烛、萤火虫、发光的灯泡都能自身发光。
B 解析: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空气是同种均匀介质,所以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B 解析:光让物体可见,我们能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主要是因为有光。
C 解析:光源的定义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A 选项中亮的物体可能是反射光,不一定是光源;B 选项夜晚也有光源,如星星、路灯等;D 选项镜子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所以 C 选项正确。
B 解析:没有灯光的房间里,没有光源,物体无法反射光(或反射的光极弱),没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看不到周围的物体。
D 解析:听到鸟鸣声是声音的传播,与光无关,不能说明光的存在;其他选项都与光的存在相关。
B 解析: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0 万千米 / 秒,340 米 / 秒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 B 选项正确。
C 解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折射。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我们看到的是鱼的虚像。
二、判断题
F 解析:我们能看到的物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自身能发光的光源,另一类是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光的物体,所以不是所有能看到的物体都自身发光。
F 解析:光源仅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反射光的物体不是光源。
F 解析:月亮自身不能发光,它是反射太阳的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
T 解析: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空气是同种均匀介质,所以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T 解析:光是我们看到物体的必要条件,没有光,物体反射或发出的光无法进入眼睛,我们就无法看到物体。
F 解析:镜子自身不能发光,它只能反射光,所以镜子不是光源。
F 解析:有些光我们肉眼看不到,如红外线、紫外线等,属于不可见光。
T 解析: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T 解析:黑板上的字自身不能发光,我们能看到它是因为字反射了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T 解析: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且传播速度最快。
F 解析:点燃的蜡烛能自身发光,是光源;没点燃的蜡烛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
F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不是直线传播。
F 解析:眼睛不能发出光,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了眼睛。
T 解析: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形成了光照不到的区域,即影子。
F 解析:光的传播速度远快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光在空气中约 30 万千米 / 秒,声音在空气中约 340 米 / 秒。
三、填空题
光源;太阳;点燃的蜡烛 解析:光源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生活中常见的光源有太阳、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灯泡等。
反射 解析:不发光的物体能反射其他光源的光,这些反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能看到物体。
直线 解析:在同种均匀介质(如空气)中,光沿直线传播。
光 解析:光使物体可见,没有光,我们无法看到周围的世界。
反射 解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传播方向并被反射回去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四、简答题
生活中,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灯泡。因为它们自身能够产生光,不需要依赖其他物体的光。而自身不能发光,需要反射其他物体的光才能被看到的物体不是光源,例如月亮、镜子、书本。月亮反射太阳的光,镜子反射其他物体的光,书本反射光线,它们自身都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解析:从光源的定义出发,区分光源和非光源,结合实例说明原因,明确光源的核心是 “自身能发光”。
在漆黑的夜晚,房间里没有光源,也就没有光照射到桌子和椅子上。桌子和椅子自身不能发光,它们需要反射其他光源的光才能被我们看到。由于没有光可以让它们反射,也就没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不到房间里的桌子和椅子。
解析:从光与视觉的关系入手,说明看到物体的条件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眼睛,而漆黑夜晚缺少光源,物体无法反射光,因此看不到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