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案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案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16 14:4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运动的描述》创新教案
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时:1 课时(45 分钟)
年级:八年级上册(人教版)
对应 PPT 模块:机械运动及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飘旗问题专项解析
设计思路:以 “生活现象→概念构建→逻辑应用” 为线索,将 PPT 知识点转化为 “情境观察 + 实验探究 + 口诀化练习”,用 “运动相对性” 串联全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机械运动的定义并判断实例,明确参照物的选择原则,用相对性解释运动现象,掌握飘旗问题的解题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 “观察列车进站” 分析机械运动,通过 “参照物模拟实验” 理解相对性,通过 “飘旗口诀” 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认识运动的普遍性,体会物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同步卫星、空中加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机械运动的判断、参照物的选择及运动状态分析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飘旗问题中风向与运动状态的关联
突破方法:用 “位置变化” 核心判断机械运动,用 “参照物假设静止” 分析相对性,用 “定风向 - 看飘向 - 用口诀” 解决飘旗问题
四、教学准备
教具:
PPT 课件(含动态场景图、解题流程图)、玩具汽车 2 辆、小旗帜(红 / 蓝)、风向模拟装置(风扇 + 轻纸条)
学具:
每组 1 套 “参照物判断卡”(含列车、树木等场景图)、实验记录单(含运动状态分析栏)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 分钟)
教师引导语:“同学们坐公交车时,有没有发现路边的树在‘后退’?这是树真的在动吗?今天我们就通过 PPT 里的场景,探究运动的奥秘。”
PPT 预设:左侧播放 “公交车行驶” 视频(树后退视角),右侧显示两个问题:“树为什么会后退?”“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底部标注 “核心:位置是否变化”。
过渡:“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先明确什么是‘机械运动’。”
(二)新知探究(30 分钟)
1. 机械运动及参照物(10 分钟)
①概念构建:
教师引导语:“看 PPT 里的例子 —— 人在走路、江河在流动,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点?”
PPT 预设:依次展示 “人行走”“江河奔流” 动态图,标注 “位置随时间变化”;弹出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即时判断:“PPT 里的选项中,哪个不属于机械运动?(提示:看位置是否变化)”(学生回答后显示 D 选项 “冰块变小” 及解析:属于熔化,位置未变)
②参照物引入:
教师引导语:“判断列车进站时,我们通常以什么为标准?这个‘标准’在物理中叫参照物。”
PPT 预设:左侧显示 “列车进站” 场景,右侧表格列出 “参照物(站台)”“原理(列车相对站台位置变化)”;弹出参照物定义:“作为标准的物体,被假定为静止”。
③选择原则:
教师引导语:“选参照物时能以物体自身为标准吗?看 PPT 里的原则 —— 记住‘三不选’:不选自身、不凭感觉、优先选地面物体。”
PPT 预设:分点显示参照物原则,配错误示例(“以自己为参照物判断自己是否运动”)及正确示例(“以树木为参照物判断汽车运动”)
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0 分钟)
①实例分析:
教师引导语:“同步卫星为什么‘静止’在赤道上空?看 PPT 里的分析 —— 其实是相对于地球位置不变。”
PPT 预设:展示 “同步卫星与地球” 动态图,标注 “卫星与地球转动周期相同,相对位置不变”;弹出结论:“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描述可能不同 —— 这就是相对性”。
②模拟实验:
教师引导语:“请用桌上的玩具车模拟 —— 甲车不动,乙车向右运动。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记录在表格里。”
PPT 预设:显示实验步骤示意图,附 “研究对象:乙车;参照物:甲车→运动;参照物:地面→运动” 的示例。
③难点突破:
教师引导语:“看 PPT 里的题目 —— 甲、乙两车行驶,乙车乘客看到树木向南,说明乙车向哪运动?”(学生回答后显示解析:乙车向北运动,因树木相对乙车向南)
PPT 预设:分步骤解析两车运动问题,用箭头标注相对位置变化,突出 “先判断已知参照物的运动状态”。
3. 飘旗问题专项解析(10 分钟)
①风向判断:
教师引导语:“飘旗问题先找‘固定参照物’—— 比如烟囱的烟。看 PPT 里的图,烟向左飘,说明风向是向左。”
PPT 预设:左侧显示 “烟囱冒烟向左” 图,右侧标注 “风向 = 烟飘动方向”;弹出口诀第一步:“定风向 —— 找固定物体的飘动方向”。
②运动状态分析:
教师引导语:“如果车上的旗和风向同向,车可能静止、同向慢动或反向运动;如果反向,车一定同向快动。记住 PPT 里的口诀。”
PPT 预设:展示 “同向三种可能”“异向一种必然” 的示意图,配口诀:“同向静、慢同、快反;异向必快同”。
③实战练习:
教师引导语:“用口诀解 PPT 里的题 —— 河岸旗帜向右飘,甲船旗向左、乙船旗向右。甲船旗与风向反向,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显示解析:甲船向右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
PPT 预设:分步显示解题流程:“1. 定风向(右);2. 看飘向(甲左、乙右);3. 用口诀(甲异向→向右快动)”。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教师引导语:“今天学的核心可以用‘三个一’总结 —— 一个核心(位置变化)、一个关键(参照物选择)、一个方法(飘旗口诀)。看 PPT 里的知识结构图。”
PPT 预设:动态展示知识树:“机械运动(位置变化)→参照物(标准物体)→相对性(因参照物而异)→飘旗问题(口诀解法)”,重点节点闪烁。
延伸:“生活中空中加油、同步卫星都是相对性的应用,大家课后可以观察一下。”
(四)分层作业(5 分钟)
基础题:完成 PPT 里的机械运动判断(如 “乌云遮太阳是否为机械运动”),分析 “坐在行驶的车里看行人后退” 的参照物。
提升题:用 “参照物法” 解释 “两岸青山相对出” 的物理原理;解决 PPT 中的飘旗练习题(甲乙丙三人跑步感风问题)。
实践题:观察小区里的汽车运动,分别以地面、另一辆车为参照物描述其运动状态,记录在表格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