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透镜和视觉(第2课时)(课件 28张ppt 1个视频 课后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透镜和视觉(第2课时)(课件 28张ppt 1个视频 课后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7-16 21:52:01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5节 透镜和视觉(第2课时)
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引入新课
1、透镜分为 和 ,中间厚、边缘薄的是 ,对光线有 作用。中间薄、边缘厚的是 ,对光线有 作用。
2、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能汇聚一点,这点叫凸透镜的
,常用字母 表示。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 ,常用字母 表示。
3、根据图中所给出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凸透镜
凹透镜
凸透镜
汇聚
凹透镜
发散
焦点
F
焦距
f
新课教学
同学们都用放大镜观察过物体,
放大镜其实就是一个凸透镜,
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那么,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有什么让特点?
新课教学
如图1.5-5所示在桌上放一块凸透镜,在凸透镜的一侧点燃一支蜡烛,调节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使蜡烛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的像。
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来自蜡烛火焰的光通过凸透镜会聚而形成的,这样的像叫作实像。
新课教学
判断实像与虚像:
实像:(1)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2)实像可以用光屏来承接
(3)实像和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新课教学
虚像:
例如平面镜所成的像,
(1)非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我们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像就是虚像
(2)看到的正立、放大的像跟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一侧。
通过凸透镜射出的光没有会聚成像,只是人眼逆着光射出的方向看去,
能看到像,这样的像属于虚像
(3)不能被光屏承接
新课教学
物距和像距:
物距: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作物距,
用字母u表示;
像距: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作像距,
用字母v表示。
新课教学
凸透镜能够成倒立的实像,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像和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放大镜其实是凸透镜,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结构,能够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那么,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有什么规律可循?
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新课教学
像的特点从这几方面去考虑:
像的大小、正立还是倒立、虚像还是实像
1.探究问题。
物体经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器材: 凸透镜,光具座,光屏,蜡烛(或LED灯)等。
新课教学
2. 设计实验
对探究问题,物距是自变量,实验中需要改变物距。
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比较远的位置开始实验,
然后逐渐减小物距,观察物体所成像的情况。
思考:怎么设置物距?
由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程度跟它的焦距有关,
我们可以重点观察物距小于、等于或大于1倍焦距、2倍焦距……时,物体成像的情况。
新课教学
3. 进行实验
选择一块焦距f=10cm的凸透镜,用点燃的蜡烛烛焰做物体,用白色硬纸板做光屏来承接蜡烛烛焰的像,研究蜡烛烛焰所成的像。
新课教学
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处于同一高度。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者中心大致处于同一高度的目的: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使蜡烛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
新课教学
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u和像距v。
将蜡烛逐次移近凸透镜,减小物距,重复上面操作。
重点观察三种像时的物距和像距
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时,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
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时,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
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时,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
将数据记录在表格1.5-1中。
新课教学
当蜡烛移近凸透镜,在光屏上观察不到蜡烛烛焰的像时,
撤去光屏,试着从光屏一侧向凸透镜方向观察,
能否观察到蜡烛火焰的像?
像的大 小、正倒怎样?像的位置在哪里?
凸透镜成虚像
能观察到烛焰放大、正立的虚像,像与烛焰在同一侧。
新课教学
4. 记录实验数据。
把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1.5-1中。
新课教学
视频:凸透镜成像实验
新课教学
5.分析与论证。
像的正倒。
什么条件下蜡烛火焰经凸透镜成倒立的像?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
当u>f时,成倒立的像;当u像的虚实。
什么条件下蜡烛火焰经凸透镜成实像?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的虚像。分界点是焦点。
新课教学
像的大小:
什么条件下蜡烛火焰经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能否成缩小的虚像?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缩小的实像;
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等大的实像;
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放大的实像。
二倍焦距是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不能成缩小的虚像。
新课教学
6.实验结论。
凸透镜成像规律
(1)当 u 2f时,蜡烛火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 像。
(2)当 f u 2f时,蜡烛火焰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 像。
(3)当 u f 时,蜡烛火焰在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 像。







新课教学
思考:
1、光源选择蜡烛还是LED灯?为什么?
LED灯,光源稳定,不会随着蜡烛的燃烧而使烛焰高度发生变化
2、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光屏上能否看到像 有什么变化?
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会变暗。
3、怎么判断像是否已清晰?
光屏在某位置时,向前或向后移动光屏,像都会变模糊,则此位置即为像最清晰的位置。
新课教学
4、凸透镜成像实验中,什么情况下光屏上得不到像?
①没有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
②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
③蜡烛在焦点以内成的像是虚像;
④成像太远,光具座不够长。
新课教学
凸透镜成像的几个规律
1、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上下颠倒,左右颠倒),像和物在分居在透镜的两侧。凡是虚像是正立的,与物体在透镜同侧。
2、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
成虚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小,像越小。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越大。
3、像和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
当堂检测
1、判断某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观察得到的是实像,观察不到的是虚像
B. 光屏上所成的不清晰的像是虚像,清晰的像是实像
C. 不能在光屏上成像的是虚像,能在光屏上成像的是实像
D. 和物体相比,放大的是虚像,缩小的是实像
C
当堂检测
2、某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下方。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下列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
A. 将蜡烛往下移 B. 将蜡烛往上移
C. 将凸透镜往下移 D. 将光屏往上移
A
3、某凸透镜焦距为15cm,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5cm处,则可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A
当堂检测
4、小明同学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其像是倒立________(选填 “放大”或“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将蜡烛向左移动,为了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但是不管蜡烛怎么向左移动,像始终在一倍到两倍焦距之间;
缩小

当堂检测
(3)相机和手机的镜头也是凸透镜:
①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_____cm。
②请分析,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 。
0.5
像距都非常接近焦距(像距变化不大)
板书设计
1.5 透镜和视觉(2)
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当 u>2f 时,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当 u=2f 时,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等大实像;
③当 2f>u>f 时,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④当 u<f 时,可透过凸透镜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预习“放大镜、投影仪和照相机”相关内容。1.5透镜和视觉(2)课后检测
班级 姓名
1.判断某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观察得到的是实像,观察不到的是虚像
B. 光屏上所成的不清晰的像是虚像,清晰的像是实像
C. 不能在光屏上成像的是虚像,能在光屏上成像的是实像
D. 和物体相比,放大的是虚像,缩小的是实像
2.某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下方。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下列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
A.将蜡烛往下移 B.将蜡烛往上移
C.将凸透镜往下移 D.将光屏往上移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放大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 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C.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D. 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4.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为25cm
B.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
C.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了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
B. 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
C.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
D.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刻度线45cm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6.某凸透镜焦距为15cm,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5cm处,则可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投影仪成像利用了这一规律
C.向右适当移动凸透镜,光屏上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向右适当移动蜡烛,光屏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8.小明同学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 (  )
A.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实像
B.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实像
C.光屏上有正立、等大的虚像
D.光屏上没有像
9.如图所示,空中有一竖直放置的大凸透镜,F为其焦点,P 为二倍焦距点,在主光轴位置上拉一根钢丝,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行走。关于此情景有以下描述:①小演员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②像的脚步始终比小演员脚步大;③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④像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像在逃离。以上描述正确的是( )
10同学们在拍集体照时,照相机镜头上正停着一只苍蝇,则拍出来的照片(  )
会有一只正立、放大的苍蝇
B.不会出现苍蝇,但有一个大黑点
C.不会出现苍蝇,但比正常情况下暗一些
D.会有一只倒立、放大的苍蝇
11.小明用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小明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______。
(2)实验前,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光屏和透镜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
(3)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在图乙所示的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此时像的性质是_____。
以下方法中可以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的是___(选填序号)。
A.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
B.把凸透镜移到30 cm刻度线处
C.光屏位置不动,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后,蜡烛向左移动
(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燃烧逐渐变短,像会出现在光屏的______方,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合理的操作是将蜡烛向______移动或将凸透镜向______移动。(均选填“上”或“下”)
12.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凸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请回答:
(1)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   像(填像的具体特点)。
(2)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采用下列   (填字母编号)两种方法的组合。
A.光屏应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 B.对水凸透镜抽水
C.光屏应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D.对水凸透镜注水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D C B A D A D C
(1)B (2)同一高度(3)倒立、缩小的实像 AB (4)上 上 下
12.(1)倒立、缩小的实(2)A、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