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空气的组成 导学案(无答案) 2025-2026学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 空气的组成 导学案(无答案) 2025-2026学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7-16 23:0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空气的组成
【基础知识梳理】
一、空气的组成
1.实验探究:“捕获”空气实验
利用下图所示的实脸仪器,组装成图中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你利用该实验装置把一个集气瓶中的部分空气“捕获”到另一个集气瓶中。简要说明其原理。
方法导引: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检查装 置气密 性 升温法 把导管放入水中,用手紧握(或用酒精灯微热)容器,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或移开酒精灯),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液面差法 关闭弹簧夹,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使漏斗中液面高于容器中液面,静置一会儿,液面高度不变,即形成稳定的液面差,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1)装置图
(2)实验原理:红磷在密闭空间中燃烧消耗氧气,使得密闭空间中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压入的水的体积=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3)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内气体体积的1/5。(白磷同红磷燃烧的反应原理和现象相同,只是二者能够燃烧的温度不同,白磷40oC,红磷240oC)
补充:烟:固体的小颗粒;雾:液体的小液滴
(4)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5)反应原理:文字表达式: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 符号表达式:P + O2P2O5
(6)氧气的体积分数=(氧气的体积/被测定空气的体积)×100%
(7)注意事项:
①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测量结果偏小】
②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否则瓶内剩余气体仍然膨胀,剩余气体体积偏大,使得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偏少,测量结果偏小】
③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漏气会使外面空气漏进来,测量结果偏小】
④要先先夹紧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立即塞紧瓶塞。
【红磷伸入过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或未夹紧弹簧夹,导致燃烧时气体受热膨胀逸出,测量结果偏大】
(8)药品选择
①可否换用木炭、蜡烛、硫等物质?
答:不能用木炭、蜡烛或硫代替红磷燃烧测空气中氧气含量(因为木炭、蜡烛或硫燃烧会产生气体,造成瓶内气体体积变化偏小)。
改进:将集气瓶内的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不占体积的前提下还是可以测量的。
②可否换用铁丝?答:不能,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③可否换用金属镁?答:不能。金属镁能够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都发生燃烧。
小结: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只与氧气反应,燃烧后的生成物为固体或液体(占的体积忽略不计)。
(9)集气瓶中水的作用:
①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固体) 。
②吸热加快降温防止热的燃烧物溅落炸裂瓶底。
(10)瓶中剩余的主要气体是:氮气
(化学性质:不可燃不助燃;物理性质:难溶于水)
(11)误差分析
误差 原因
测量结果偏低 红磷不足氧气未耗尽
装置漏气,使装置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中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
测量结果偏高 胶皮管未夹紧,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体因受热顺着导管逸出
燃烧匙伸入过慢,使装置内的气体受热逸出,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大
3.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 混合物
概念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
组成 固定,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不固定,不能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性质 有固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混合物中各成分保持它们各自的性质
联系
注意:(1)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在于“这种物质由几种物质组成”。注意判断物质种类时不能被物质的字面描述误导,“新鲜”“洁净”“清洁”“混合”不是判断物质种类的依据,如洁净的空气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2)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混合物:空气(或洁净的空气)、溶液(盐酸、生理盐水)、合金、石油、天然气等。
纯净物:冰水共存物、液氧、液氢、干冰、铁等。
4. 空气的成分
(1)发现史: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2)空气的成分:空气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与氧气体积比约为4比1),稀有气体0.94%,还含有二氧化碳(CO2)、其它气体和杂质。记忆口诀:“氮七八(78%),氧二一(21%);零点九四(0.94%)稀有气。
二、氮气和稀有气体
氮气 稀有气体
主要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在极低温条件下加压才能液化成无色液体,液氮通常储存于黑色钢瓶中。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无色、无味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易和别的物质反应)
用途 ①将氮气充灌在白炽灯泡里,可防止钨丝氧化,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②作保护气(如使粮食休眠和缺氧)。③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或医疗上冷冻麻醉④博物馆中“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机”来处理和保护文物。⑤制氮肥 ①作保护气(氦气作焊接金属保护气,氩气作电弧焊接保护气)。②作霓虹灯的充填充气。③氦气可填充气球(密度比空气小且化学性质稳定)
【核心考点精练】
1.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 B.卢瑟福 C.拉瓦锡 D.道尔顿
2.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三名航天员成功入驻“天宫”。在空间站内的空气与我们周围的空气成分基本一致,那么在空间站内的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3.小林从冰箱里拿出冰冻的饮料,用干布擦净瓶外壁的水,放置于桌面片刻,发现瓶外壁又挂满水珠,这说明空气中有(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4.氮气通常可用作保护气,这利用氮气哪种性质( )
A.无色无味 B.沸点较低
C.密度比空气小 D.化学性质稳定
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B.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稳定 D.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6.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人的呼吸
B. 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
C. 最早用定量的方法测定空气成分的是瑞典化学家舍勒
D. 空气中含量最多且性质不活泼的是稀有气体
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 B.生理盐水 C.蒸馏水 D.蔗糖水
8.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B. 冰水混合物 五氧化二磷
C. 矿泉水 河水
D. 净化后的空气 受污染的空气
9.下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 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D. 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
10.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操作过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夹没有夹紧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B.燃烧匙内盛放过量的红磷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C.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D.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11.根据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的成分的名称。
(1)酥脆的饼干露置在空气中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   。
(2)空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   。
(3)空气是制氮肥的重要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   。
12.小明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如下:
第一步:按图1连接好装置;
第二步:______;
第三步: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的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第四步:取红磷稍过量放入燃烧匙内,点燃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五步:待红磷熄灭后,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充第二步实验操作: 。
(2)红磷过量的原因是 。
(3)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4)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集气瓶中原空气总体积的1/5,可能得原因是 。
(5)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 的化学性质。
(6)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案,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