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重行行》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贯彻我校“1121”高效课堂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一切以学生为主,授之以渔。采用自主课和展示课两种课型,以诵读法和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诵读感知的基础上,就课文中一些值得探究的地方进行讨论探究,得出自己的结论。
教学目标:
1. 结合背景诵读诗歌,提高初步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
2.反复品味诗句,鉴赏本诗的艺术手法,深入理解诗歌感情。
3. 感悟人生的悲欢离合,更懂得珍惜相聚的时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思想情感,掌握诗中的比兴、联想和想象等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 探究女主人公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一、自主课准备
1、给学生印发导学案,学生参照课文注释并依靠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练翻译文章。
2、联系初中的相关知识,了解《诗经》的比兴手法。
(点评:学生能熟练解决学案上的基础知识梳理和问题,找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小组探讨解决或者找老师探讨解决,然后及时整理到笔记上。)
二、导入展示课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夫妻间最美好的愿望莫过于此,然而纵观古今,又有多少生离死别的悲剧在不断上演啊!离别的痛苦固然煎熬,别后的相思更加难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行行重行行》,去体会女主人公的痴情和痛楚。
三、基础知识检测
1、重点字词
①胡马依北风
②越鸟巢南枝
③衣带日已缓
④弃捐勿复道
2、词类活用
①越鸟巢南枝
②衣带日已缓
3、古今异义
思君令人老
4、学生提出不能理解的字词句,互相解答,教师补充。如本课中的关键词“去”“生”“晚”的用法。
四、探究学习
我根据三个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 朗朗书声 品味深情
活动内容:
1、明确诵读注意事项:语音、语速、节奏。可范读一两节作为指导。
2、选个别句子进行指导,并让学生试读。
《行行重行行》是典型的五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注意正音、句读和节奏。
3、活动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揣摩情感。
①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教师点拨:夫妻离别时,那种压抑、沉重的心情。那种满怀忧伤而悲愁的情绪要体现出来,必须要放慢节奏,把关键词“重”“生”重读。
②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看似平常的一个感叹号,包含了女主人公那些复杂情感呢?
教师点拨:痛苦、埋怨、无奈、冷静……我还是不要再想了吧!她冷静思考而幡然醒悟:与其苦苦相思,满腹哀怨,倒不如努力多吃饭,保重身体,以待来日相会。所以此处应读得高亢而沉重。
活动二 手法情感 各抒己见
活动内容:
在诗歌中划出下列诗句,品味其内涵及妙处,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1.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2.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
3.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4.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5.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活动要求:
1. 表现手法力求找全。
2、按照诗意+手法+感情这几个步骤分析
3、赏析时语言要简练。
活动形式:快速展示,小组内可四人合作。完成后由小组代表发言,前五个小组补充并在全班交流。
小结: 比兴
比兴:“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
主人公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 马和鸟在思念自己的家乡。这两句用比兴手法,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也是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
由起兴诗句引出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增强了意蕴,产生了生动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活动三 浮想联翩 别情依依
活动内容:
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联想,以本诗的前两句为依据,写一段50字左右的文字来描绘离别的场景。
活动要求:
1、抓住与离别有关的一些关键意象。
2、可加入一些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
活动形式:
1、各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各个组内同学整合意见,交流并探讨答疑。
2、由各个小组代表发言,后四个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成果。
小结:(部分成果展示)
1、
走啊走,声声缓慢沉重的脚步。
走啊走,两颗压抑哀伤的心灵。
走啊走,一张流淌苦涩的泪脸。
长亭外,灞桥上,垂柳边,
处处都有我的留连。
五里又十里,长亭更短亭。
你终于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
只剩下满目的黄沙一片。
你走得出我的视野,却走不出我的思念。
2、西沉的红日把屡屡橘黄涂满天际,瑟瑟西风卷起层层枯叶。九曲回肠的小路绵延向远方。眼眶中溢满莹莹的泪。常饮一壶清酒,折一枝青青的细柳,骑一匹瘦马远行夕阳下。清瘦的身影渐行渐远,斜斜的细影愈来愈长。
3、还记得那年,你毅然决然背井离乡,我在村口的桥头与你作别。夕阳西下,残柳飘摇,拂动着你我的心。昔日的你侬我侬一一浮现在眼前。马儿嘶鸣,就连那萧索的秋风也在催你快快上路。罢了,爱人,就此别过,只是当你途经驿站时,请记得给我捎来一封载着你思恋的家书。最后一眼,你骑着骏马绝尘而去。泪水早已默默地打湿了衣襟。
总结: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具有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
在内容描写手法上,是虚实相生,托物比兴;回环往复,转换变化,层层深入。时而写实,使人如见其景其人;时而虚写,使人浮想联翩;时而满怀希望,时而忧心欲绝,时而忧怨逼人,时而又宽勉自励令人又希冀顿生。感情起伏跌宕,读后回味无穷。
这首诗不仅仅满足了我们欣赏的需要,而且它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诗中女主人公遭受如此相思之苦,但最后并没有沉溺其中,而是幡然醒悟,要把忧伤和痛苦暂时抛却,努力加餐保重身体,以待来日能与相爱的人重聚。诗中女人公这种自毅,坚强和明智的行为,难道不值得今天的我们敬佩和效法吗?
【板书设计】
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
情感分析: 易懂难解的诗
1、复沓手法,痛苦、伤感、沉重压抑
2、比兴,怨、思——含蓄、深婉的
3、侧面烘托,深切
4、比喻,忧怨、无奈、猜测
5、形象性格,乐观、无奈、专情、忠贞、坚强。
评价量规设计:
展示一: 鉴赏诗歌女主人公的复杂情感
德州一中2014级高一四班语文展示课评价表
鉴赏内容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诗意
A
A
A
A
A
手法
A
A
A
A
A
效果
A
B
B
A
B
感情
A
A
B
B
A
总分
40
38
36
38
38
名次
1
2
3
2
2
备注
A是优秀 10分 B是良好8分 C是合格6分
展示二: 离别场景描写
德州一中2014级高一四班语文展示课评价表
片段写作
第6组
第7组
第8组
第9组
意象
A
A
A
A
手法
A
B
B
B
情感
A
B
A
B
总分
30
26
28
26
名次
1
3
2
3
备注
A是优秀10分 B是良好 8分 C是合格6分
课件17张PPT。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中以夫妻别离、互相思念为题材的作品占了很大比例。这跟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大的关系。东汉末年,游宦之风极盛,读书人为了寻求出路,求取功名富贵,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奔走。当时政治异常黑暗,社会极为混乱,出身低下的知识分子,即使满腹经纶,也难于施展。
在这种情况下,亲人远离的痛苦,就显得更为突出。《行行重行行》因而成为《古诗十九首》的序曲。 写作背景1. 结合背景诵读诗歌,提高初步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
2.反复品味诗句,鉴赏本诗的艺术手法,深入理解诗歌感情。
3. 感悟人生的悲欢离合,更懂得珍惜相聚的时光。 【学习目标】 【诵读理解,感受诗情】 1.诵读指导
注意诵读节奏要缓慢,
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
2、理解内容
第一部分从诗歌第一句到第六句“会面安可知”,这是思妇追叙初别,着重描写路远相见之难,抒发离别之恨。
第二部分则是从第七句“胡马依北风”到结尾,这一部分着重刻画了思妇的心理活动,抒发相思之苦。重点字词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
衣带日已缓
弃捐勿复道
词类活用
越鸟巢南枝
衣带日已缓
古今异义
思君令人老基础积累【品味诗情,运用提升】探究一:在诗歌中划出下列诗句,品味其内涵及妙处,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1.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2.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
3.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4.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5.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探究指导:
1.快速展示,小组内可四人合作。
2.合作探究一:诗意+手法+感情
3.合作探究二:运用联想和想象手法描绘诗歌开头离别的场景。【展示个性,我解诗情】展示指导:
1.快速展示,小组内四人合作。
2.合作探究:诗意+手法+感情
3.合作探究二:运用联想和想象手法描绘诗歌开头离别的场景。
走了又走,走个不停。“行行重行行”连叠四个“行”字,以一“重”字连接。“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有久远之意,指思妇和丈夫在空间上相隔遥远,离别时间之久,表达了思妇离别的不舍和痛苦。
叠词: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作答步骤:诗意+手法+感情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 ------《楚辞 九歌》比兴手法: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 主人公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 马和鸟在思念自己的家乡。这两句用比兴手法,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也是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
作答步骤:诗意+手法+感情侧面描写: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相互离别一天比一天久远,因而衣带一天天变得松弛。
衣带日渐宽松,是因为人日益消瘦,不说人渐瘦而说带渐缓,通过侧面描写,将抽象的离别相思之苦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 作答步骤:诗意+手法+感情比喻: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浮云遮住了太阳,远去的丈夫不想回来。把丈夫比作太阳,把丈夫留恋的事物比喻成浮云。丈夫长久不归,亦无音信,这使女主人公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将思妇因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心理及难以排遣的相思之情写得深婉、含蓄,意味不尽。作答步骤:诗意+手法+感情+效果形象特点: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一说,丢开不要说了,我还是多吃口饭保重身体吧。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表现了思妇思念无果的自我开解,以期待和聊以宽慰的方式结束了她的相思之歌。
另一说,我不再多说了,你还是好好吃饭保重身体吧。思妇在家中因思念而憔悴,却关顾丈夫好好保重,体现了思妇对丈夫的体贴关怀,表现了她的温柔善良敦厚的特点。行行重行行(现代版)走啊走,声声缓慢沉重的脚步。
走啊走,两颗压抑哀伤的心灵。
走啊走,一张流淌苦涩的泪脸。
长亭外,灞桥上,垂柳边,
处处都有我的留连。
五里又十里,长亭更短亭。
你终于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
只剩下满目的黄沙一片。
你走得出我的视野,却走不出我的思念。
想今后,天涯海角,各分两地,
想今后,山高路远,会面无缘。
胡马越鸟尚恋故土,漂泊游子岂无牵念?
分别日久,相思愈浓。
自别后,我面容憔悴,首如飞蓬,
自别后,我茶饭不思,衣带宽松。
莫不是有新欢夺去了你的思念?
莫不是遇窘境让你百口莫辩?
相思成灾,身心俱疲;岁月飞逝,青春易散。
念及此处,强自欢颜。
你我加餐,各自珍重;
切盼重逢,明天实现。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具有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
在内容描写手法上,是虚实相生,托物比兴;回环往复,转换变化,层层深入。时而写实,使人如见其景其人;时而虚写,使人浮想联翩;时而满怀希望,时而忧心欲绝,时而忧怨逼人,时而又宽勉自励令人又希冀顿生。感情起伏跌宕,读后回味无穷。
这首诗不仅仅满足了我们欣赏的需要,而且它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诗中女主人公遭受如此相思之苦,但最后并没有沉溺其中,而是幡然醒悟,要把忧伤和痛苦暂时抛却,努力加餐保重身体,以待来日能与相爱的人重聚。诗中女人公这种自毅,坚强和明智的行为,难道不值得今天的我们敬佩和效法吗?小结?相聚是缘分 离合总关情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词: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
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曲: 虽然眼底人千里,切尽生前酒一杯?。
——?王实甫《长亭送别》
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
这诗词曲赋中的句句情语,这千百年来的场场别离,给予我们最温婉的劝告:
看淡别离,珍惜相聚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qióng]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拓展作业请用本课学到的艺术的手法分析诗中人物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