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五单元《学写游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走进自然、接触社会的意识,加深对游记文学的了解。
2、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3、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写作的顺序,使文章有层次、有条理;
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4、在游览时用心搜集相关材料,并且及时记录自身感受,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合理安排游记写作的顺序,使文章有层次、有条理;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
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来临,各地文旅局已经开始了宣传热潮。我们博山文旅局也特意推出“春风万里 醉美博山”活动,为我们山城博山征集醉美记忆。请同学们创作属于自己的“醉美山城游记”,文旅局将择优制定旅游宣传册,吸引更多人来欣赏博山的自然风貌、风土民情,感悟博山历史文化底蕴。同学们可要加油哦!
二、任务一:选定打卡景点,规划旅游路线
(一)活动一:速读《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梳理本课的游踪并归纳技法,形成结构维度下的评价标准。
文中的表述 作用 技法点拨 评价标准
1987年3月上旬,我随电影摄制组走向各拉丹东,就近安营扎寨。 作为游记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让文章结构清晰明了 1.用介词+时间表示时间推移 2.用短语或小短句,如介词+地点+动宾短语(干什么)来表示空间转换 3.表达游踪的语言要清晰准确简洁 4.在句首交代 能否按照时空顺序清晰记录游踪
在各拉丹东以东几公里处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
......我们把车停在冰河上,踏进这块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在尖冰丛莽间的一个砾石堆上竖起三脚架。
慢慢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 能否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将游踪表达清楚
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更温暖......
第二天,仍随大部队进入冰塔林。
(二)活动二:选定你最喜欢的打卡景点,制作“我在________很想你”宣传路牌,形成文章内容维度下的评价标准。
在游记写作中,我们不可能对所有游踪及其景物面面俱到,所以我们需要对游览行动和景物有取舍,能够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即突出重要游览行动,重点描写某些景物。
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内 容 能否突出重要游览行动
能否重点描写某些景物
请选定重点游览行动和景物,制作宣传路牌。
我在___________很想你
地标性的建筑、景点等
最富有特色的地方
印象最深的的地方
游踪中的重要游览行动
三、任务二:细致描摹打卡点特色,做好游览攻略
(一)活动一:请找出你认为各拉丹东、勃朗峰和丽江最有特色的景物,
每篇文章一句,并归纳景物描写的方法,形成语言与表达维度下的评价标准。
写景的句子 方法概括 评价标准
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比喻生动独特,突显景物特点 能否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修辞
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从眼前景物出发,写出内心生发的联想和想象(如想象过去和未来) 能否运用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写出景物的特点
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 我一直走到河心......当地人叫“龙槽” 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 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 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 看罢水,再细观脚下的石 俯视龙槽:明“壶口”之来历 —— 仰观河面:看巨瀑之源头—— 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跌入龙槽—— 随水雾由下而上,直抵青山—— 平视龙槽两岸—— 细观脚下的石:感悟黄河的伟大性格 能否采用定点观察法或移步换景法,以不同视角(俯视、仰视、平视、细观等)来观察和描写不同之景
(二)活动二:结合以上三个评价标准,将宣传路牌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景点细致生动地描写出来,不少于200字。
四、任务三:增添观景的情感脉络和文化内涵,丰富游记内涵。
(一)活动一:通过精读《壶口瀑布》中表达情感的句子,探究游记文章的情思表达方式,形成主题维度下的评价标准。
原文 表达的情感 评价标准
......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赞美水的刚强、不屈 1.能否引用资料或增加奇闻轶事,如景物介绍、成因、背后的故事、文化等来丰富人文内涵,让景中有趣 2.能否让景中有情,且情感丰富有变化 3.能否让景中有理,升华主题
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引用资料,更充分有力地证明水的刚硬,赞美水的刚强不屈
当地人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引用传说,表现水的力量之大,增加趣味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议论与抒情相结合,借物喻人,通过描写黄河水宽厚的雄壮之美,抒发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赞美之情,揭示主题。
(二)活动二:从《壶口瀑布》中找寻连接写景句和抒情、议论句的短语或句子,并积累应用,让写景抒情、写景阐理的过渡自然。
明确:“……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回望……心还在不住地跳”“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我突然陷入沉思……”“……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人常以柔情比水……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
(三)活动三:从自己所写的印象最深的景点中,可通过加入人文景观的介绍、成因、背后的故事、文化内涵或引用他人的描写、评价等,增加游记的趣味,丰富游记的内涵。
五、任务四:师生共同总结形成评价量表,学生结合评价量表完成属于自己的“醉美山城游记”。
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自评/互评
结构 能否按照时空顺序清晰记录游踪
能否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将游踪表达清楚
内容 能否突出重要游览行动
能否重点描写某些景物
语言 能否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修辞
能否运用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写出景物的特点
能否采用定点观察法或移步换景法,以不同视角(俯视、仰视、平视、细观等)来观察和描写不同之景
主题 能否通过引用资料(如景物介绍、成因)、增加奇闻轶事(如景点背后的故事、传说)来丰富人文内涵,让景中有趣
能否让景中有情,且情感丰富有变化
能否让景中有理,升华主题
六、任务五:小组合作交流,对照评价量表对习作进行修改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