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声音的特性与应用能力提升--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3声音的特性与应用能力提升--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7-17 10:38:4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
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2.项目组自制了小型发音器,如图所示:木块两端固定橡皮筋,中间用粉笔作为琴码支撑琴弦。当向右移动粉笔,再用相同的力拨动右侧琴弦。可改变声音的(  )
A.音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3.下列有关声音的现象中,能改变响度是(  )
A.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
B.改变试管中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吹气
C.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
D.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再次拨动
4.小科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拇指钢琴”,如图所示。为演奏出响亮的高音,下列做法中最合理的是( )
A.轻轻拨动最短的钢条 B.轻轻拨动最长的钢条
C.用力拨动最短的钢条 D.用力拨动最长的钢条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音调越低
B.图乙中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越靠近右端音调越高
C.图丙中拉奏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D.图丁中编钟包含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钟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6.编钟是我国的瑰宝,如图所示,敲M 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 处的高,比敲P 处的低,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编钟发出的声音频率只与其质量有关
B.敲P处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于敲N 处的
C.敲P处时,钟的振幅一定比敲M 处时大
D.敲N处时,发出的声音响度一定比敲M 处时大
7.在音乐中,高音、中音和低音是用来描述声音频率的不同分类。“高”、“中”、“低”指的是声音的(  )
A.音色 B.速度 C.响度 D.音调
8.某声音测试仪器的产品参数如表:
产品型号 G168升级版 备注
测量范围 20~135dB 声音强弱等级的显示
测量精度 ±1.5dB
频率响应 27.5~8.5kHz 产品能工作的频率
该仪器相等距离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声音强弱等级的示数如图,二者相较,则(  )
A.乙的音调一定较高 B.甲的声音响度更大
C.声源发甲声音时振动振幅小 D.声源发乙声音时每秒振动次数较多
9.如图是盲人用手杖敲击不同的盲道导航地砖,辨别不同的信息判断行进路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路上汽车里传出的歌声对盲人而言是乐音
B.地砖发声是由地砖振动产生的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
D.盲人在耳内形成听觉
10.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下列有关此武器的应用,认识错误的是(  )
A.此枪不能在月球上使用
B.此枪射击时超声波响度太大,会把人耳震聋
C.此枪可以射杀水中的鱼
D.超声波具有穿透力强等特点
11.关于甲、乙、丙三个正在振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蝴蝶以每秒3次的频率上下挥动翅膀
乙:蝙蝠发出频率为1×105赫兹的振动
丙:被小锤敲击的音叉(频率为256赫兹)
A.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B.丙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甲乙都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
C.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言
D.甲、乙、丙都不是声源,人耳只能听不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12.盛夏时节,常听见声声蝉鸣。当我们在房间内休息时,为减轻窗外蝉鸣的影响,下列方法一定没有效果的是(  )
A.带上隔音耳罩,在人耳处减小噪声
B.在窗户缝隙加装隔音棉并关上窗
C.安装双层真空玻璃阻隔窗外声音传入
D.打开门窗,让噪声直接穿过房间
13.二胡是一种具有民乐气质的弓弦类乐器。下列关于二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
D.二胡发出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14.下表为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声音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区域 6点到22点 22点到次日6点
疗养区 50 40
居民住宅区、医疗卫生区 55 45
集市贸易区 60 50
工业生产区 65 55
高速公路 70 55
铁路干线区 70 60
A.不同区域的声音标准不同
B.不同时间段的声音标准相同
C.db是声音的响度单位
D.超过标准值的声音可视为噪声
1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医生为患者诊断时,使用听诊器是为了增强听到的声音的响度
B.手机上的微信程序可以利用声音解锁登录,这种语音密码记录的是声音的音调。
C.为使二胡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可增大拔弦的力度
D.请跳广场舞的老人们把音乐声音调小一些,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二、非选择题
16.近年来短视频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某短视频软件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通过应用程序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从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此短视频中的声音与正常声音相比,音调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声波的传播速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以10倍速度快速播放这些短视频,人耳听到的声音比正常播放时要少,这是因为 (已知视频中声音的频率范围是60~2500赫兹)。
17.小金坐飞机时,经常要晕飞机。妈妈不停地和他聊天,分散注意力,以减弱他不舒服的症状。请根据以上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晕飞机主要是由于图中 (填字母)区域的前庭特别敏感导致的;
(2)妈妈讲话的声音会引起小金耳朵中 的振动;
(3)小金闭眼也能分辨出妈妈的声音,主要是由于妈妈声音的 有别于他人。
18.超声波加湿器通电工作时,其雾化片产生每秒1.7×106次的高频率振动,将水抛离水面雾化成大量1~5 微米的超微粒子(雾化),吹散到空气中使空气湿润,改变空气的湿度。
(1) 该加湿器的振动频率是 赫兹,加湿器工作时主要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
(2) 将同一音叉三次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设置相同的示波器中,示波器展现的波形如图甲、乙、丙所示,其中 两个波形图的音调相同; 两个波形图的振幅相同。
19.口琴是用嘴吹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是一种自由簧气鸣乐器,它有上下两排小方格孔,装有多组自由振动的簧片,气流强迫通过时,灵活的金属舌簧振动发声,来回移动,吹吸不同的孔时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如图所示是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A区的较薄、较短,而C区的较长、较厚.
(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琴时,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 (选填“快”或“慢”),图中低音区为 区.
20.可听见的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人们把频率介于高于 Hz的声音叫超声波,把频率低于 Hz的声音叫次声波,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Hz,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人无法感知,但有些动物能感知。地震、海啸会产生次声波,海豚和蝙蝠可以产生超声波,长期处于次声波或者超声波的环境会影响身体健康。
21.(1)小明家临街而住,于是在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 ,它指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利用噪声监测仪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2)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在上述三种方案中,其中是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的是方案 (选填序号)。
22.一位同学按如图所示将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辨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就能探究出“音调与空气柱的关系”。
资料一:“do(1)、re(2)、mi(3)、fa(4)”四个音阶的音调越来越高;
资料二:物体的质量越大,越不容易振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述这位同学对瓶口吹气发出声音的原理 ;
(2)这位同学分辨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对应的玻璃瓶序号为:丙,乙,甲,丁,那么他得出的结论是: ;
(3)如果改用筷子敲打瓶子,那么音调从低到高的排序是 ,请说明理由 。
23.图1所示,小明与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理由是: 。
(5)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选填符号a、b、c或d);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 ;
③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 (选填符号a、b、c或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24.阅读短文《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回答问题。
不知道你的手机用多久了?如果用的时间够久的话,指纹识别模块(Home键或手机背盖处的指纹识别模块)是不是已经磨损了?或者你的手指上有汗或手指脱皮,是不是指纹识别就失效了?利用超声液指纹识别,就不会出现上面说的哪些情况。具体来讲,超声波指纹识别属于第三代指纹识别技术,其工作原理与声呐探测海底深度类似。超声波能穿透材料,而且材料的不同,超声波被反射、吸收的情况会有变化,产生的回波自然也就不同,皮肤与空气对超声波的阻抗不同,就可以区分指纹波峰和波谷的位置,也就做出指纹的三维图象。超声波指纹识别的优点很明显:首先,手指无需接触指纹模块,也就不会出现指纹模块被磨损的情况,这也意味着超声波指纹识别模块可以隐在手机内部,手机外观也就会得到提升;其次,超声波的识别深度是可以穿过手指表皮的,手指脱皮也不用怕识别不了,如果手指有水或汗液,照样能识别;最后,在安全性上,因为超声波识别的是三维图象,像以前那样只需一张指纹平面图是无法蒙混过关的。
(1)超声波指纹识别是通过超声波获取指纹信息,以下各项应用中与此类似的是 ;
A.超声波焊接器 B.超声波清洗器 C.医生用B超诊断病情 D.医生用超声波击碎结石
(2)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若6s后收到回声信号,则海底深度为 m;
(3)放大手指局部,表面是凸凹不平的。图甲是超声波指纹识别系统,手机发出超声波遇到手指上A、B、C、D、E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根据时间,求出手指与手机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指纹的大致形状,则该处指纹的大致形状是图乙中的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
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答案】C
【详解】A我们听到钢尺发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不符合题意;B响度跟振幅有关,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相同,不符合题意;C伸出的钢尺的长度不同,振动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不同,振动快慢不同,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符合题意;D音色跟振动物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改变伸出桌面的钢尺长度不同,材料和结构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
2.项目组自制了小型发音器,如图所示:木块两端固定橡皮筋,中间用粉笔作为琴码支撑琴弦。当向右移动粉笔,再用相同的力拨动右侧琴弦。可改变声音的(  )
A.音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答案】B
【详解】A.向右移动粉笔,琴弦长度改变,此操作未涉及影响音速的介质等因素,音速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向右移动粉笔,右侧琴弦变短,用相同的力拨动时,琴弦振动频率变快,根据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所以能改变音调,故B符合题意;
C.题目中明确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即振幅不变,响度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发声体都是橡皮筋,材料等未变,音色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有关声音的现象中,能改变响度是(  )
A.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
B.改变试管中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吹气
C.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
D.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再次拨动
【答案】A
【详解】A.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改变声音的响度,故A符合题意;
B.改变试管中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吹气,此时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不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不符合题意;
C.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会发生改变,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故C不符合题意;
D.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再次拨动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会发生改变,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小科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拇指钢琴”,如图所示。为演奏出响亮的高音,下列做法中最合理的是( )
A.轻轻拨动最短的钢条 B.轻轻拨动最长的钢条
C.用力拨动最短的钢条 D.用力拨动最长的钢条
【答案】C
【详解】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与频率有关,钢条越短,振动时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为演奏出响亮的高音,应用力拨动最短的钢条,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音调越低
B.图乙中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越靠近右端音调越高
C.图丙中拉奏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D.图丁中编钟包含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钟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答案】A
【详解】A.甲图中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拨动它时振动频率越低,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故A正确;
B.乙图中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瓶里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空气柱的长度越大,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则越靠近右端音调越低,故B错误;
C.拉奏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弦振动的频率改变,音调改变,故C错误;
D.编钟由一套大小不同的钟组成,质量大、体积大的钟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相反,质量小、体积小的容易振动,频率大,音调高,则钟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A。
6.编钟是我国的瑰宝,如图所示,敲M 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 处的高,比敲P 处的低,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编钟发出的声音频率只与其质量有关
B.敲P处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于敲N 处的
C.敲P处时,钟的振幅一定比敲M 处时大
D.敲N处时,发出的声音响度一定比敲M 处时大
【答案】ACD
【详解】A.编钟发出的声音频率与编钟振动的位置等因素有关,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敲P处比敲M处时,振动的频率大,音调高,敲M比敲N处时,编钟振动的体积小,振动的频率大,音调高,所以敲P处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于敲N处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的大小与敲击的力的大小有关,所以敲P处时,钟的振幅不一定比敲M处时大;敲N处时,发出的声音响度不一定比敲M处时大,故C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CD。
7.在音乐中,高音、中音和低音是用来描述声音频率的不同分类。“高”、“中”、“低”指的是声音的(  )
A.音色 B.速度 C.响度 D.音调
【答案】D
【详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听声能辨人,是因为不同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她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某声音测试仪器的产品参数如表:
产品型号 G168升级版 备注
测量范围 20~135dB 声音强弱等级的显示
测量精度 ±1.5dB
频率响应 27.5~8.5kHz 产品能工作的频率
该仪器相等距离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声音强弱等级的示数如图,二者相较,则(  )
A.乙的音调一定较高 B.甲的声音响度更大
C.声源发甲声音时振动振幅小 D.声源发乙声音时每秒振动次数较多
【答案】B
【详解】AD.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的音色相同,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该测试仪是测量声音响度的仪器,并不能反映甲乙声音音调和振动频率的大小,故AD不符合题意;
BC.声音的强弱表示响度,其大小用单位分贝(dB)表示,分贝值越大表示声音的响度越大,甲为63.6dB,乙为30.5dB,则甲的声音响度更大。由于是在相等距离测出的示数,则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声源的振动幅度,甲的声音响度更大,说明甲的振动幅度更大,故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如图是盲人用手杖敲击不同的盲道导航地砖,辨别不同的信息判断行进路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路上汽车里传出的歌声对盲人而言是乐音
B.地砖发声是由地砖振动产生的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
D.盲人在耳内形成听觉
【答案】B
【详解】A.路上汽车里传出的歌声会干扰盲人听敲击不同的盲道发出的声音,对盲人而言是噪音,故A错误;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地砖发声是由地砖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响度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产生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
D.人听到声音是人耳接收到来自空气中声波振动后,通过听小骨、听觉神经等传入大脑后,在大脑形成听觉,故D错误。
故选B。
10.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下列有关此武器的应用,认识错误的是(  )
A.此枪不能在月球上使用
B.此枪射击时超声波响度太大,会把人耳震聋
C.此枪可以射杀水中的鱼
D.超声波具有穿透力强等特点
【答案】B
【详解】A.月球上没有空气,即是真空,所以声音在月球上无法传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朵是无法听到超声波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所以液体可以传递声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枪的子弹的穿透能力比较强,用超声波作为子弹,是因为超声波具有穿透力强等特点,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关于甲、乙、丙三个正在振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蝴蝶以每秒3次的频率上下挥动翅膀
乙:蝙蝠发出频率为1×105赫兹的振动
丙:被小锤敲击的音叉(频率为256赫兹)
A.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B.丙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甲乙都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
C.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言
D.甲、乙、丙都不是声源,人耳只能听不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答案】C
【详解】甲、手臂以每秒2次的频率上下挥动,发出了声音,是声源,但这个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过低,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耳听不到;
乙、蝙蝠发出频率为1×105 Hz的振动,也发出了声音,是声源,但这个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过高,也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耳听不到;
丙、用小锤敲击频率为256Hz的音叉,音叉发出声音,是声源,音叉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我们可以听到音叉的声音。
故选C。
12.盛夏时节,常听见声声蝉鸣。当我们在房间内休息时,为减轻窗外蝉鸣的影响,下列方法一定没有效果的是(  )
A.带上隔音耳罩,在人耳处减小噪声
B.在窗户缝隙加装隔音棉并关上窗
C.安装双层真空玻璃阻隔窗外声音传入
D.打开门窗,让噪声直接穿过房间
【答案】D
【详解】A.带上耳机,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可知是有效的方式,故A不符合题意;
B.在窗户缝隙加装隔音棉并关上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知是有效的方式,故B不符合题意;
C.安装双层真空玻璃阻隔窗外声音传入,原理是真空不能传声,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知是有效的方式,故C不符合题意;
D.打开窗户,声音由空气传播进房间,不能减轻窗外蝉鸣的影响,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二胡是一种具有民乐气质的弓弦类乐器。下列关于二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
D.二胡发出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答案】C
【详解】A.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故A错误;
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
C.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从环保角度来看,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在有些情况下,二胡发出优美的声音也可以成为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14.下表为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声音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区域 6点到22点 22点到次日6点
疗养区 50 40
居民住宅区、医疗卫生区 55 45
集市贸易区 60 50
工业生产区 65 55
高速公路 70 55
铁路干线区 70 60
A.不同区域的声音标准不同
B.不同时间段的声音标准相同
C.db是声音的响度单位
D.超过标准值的声音可视为噪声
【答案】B
【详解】A.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区域不同,对声音等级的要求不同,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就表中养老院得出,不同时间段,对声音要求的等级不同,B错误,故B符合题意;
C.声音强弱即响度的等级,通用用分贝来表示,符号为dB,C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生活的定义,影响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声音称为噪声,因此超过标准值的声音可视为噪声,D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医生为患者诊断时,使用听诊器是为了增强听到的声音的响度
B.手机上的微信程序可以利用声音解锁登录,这种语音密码记录的是声音的音调。
C.为使二胡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可增大拔弦的力度
D.请跳广场舞的老人们把音乐声音调小一些,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A
【详解】A.使用听诊器减小了声音的分散,可以增强听到声音的响度,故A正确;
B.语音密码记录的是声音的音色,因为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用来作为解锁的密码,故B错误;
C.音调的高低与声音振动的频率有关,为使二胡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可增大拔弦的振动的频率,故C错误;
D.请跳广场舞的老人们把音乐声音调小一些,这是在声音的源头减弱噪声,即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6.近年来短视频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某短视频软件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通过应用程序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从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此短视频中的声音与正常声音相比,音调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声波的传播速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以10倍速度快速播放这些短视频,人耳听到的声音比正常播放时要少,这是因为 (已知视频中声音的频率范围是60~2500赫兹)。
【答案】 变大 不变 部分声音频率变高后,超出人的听觉频率范围
【详解】[1]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表示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变为原来的3倍,则频率变为原来的3倍,所以频率变高,音调变大。
[2]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介质和温度不变,所以声波的速度不变。
[3]已知视频中声音的频率范围为60Hz~2500Hz,以10倍速度快速播放短视频,则频率范围为600Hz~25000Hz,而声音频率超过20000Hz时人耳就听不到了,即部分声音频率变高后,超出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使得人耳听到的声音相比正常播放时要少。
17.小金坐飞机时,经常要晕飞机。妈妈不停地和他聊天,分散注意力,以减弱他不舒服的症状。请根据以上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晕飞机主要是由于图中 (填字母)区域的前庭特别敏感导致的;
(2)妈妈讲话的声音会引起小金耳朵中 的振动;
(3)小金闭眼也能分辨出妈妈的声音,主要是由于妈妈声音的 有别于他人。
【答案】 C 鼓膜 音色
【详解】(1)[1]内耳中的前庭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维持身体平衡;有些人的前庭过于敏感,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就会使人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这就是平时所说的晕车。由图可知,A区域是外耳,B区域是中耳,C区域是内耳,前庭位于内耳,所以晕车主要是由于图中C区域的前庭特别敏感导致的。
(2)[2]妈妈讲话的声音会引起小金耳朵B区域的鼓膜振动。
(3)[3]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所以妈妈声音的音色有别于他人,小金哪怕闭眼也能分辨出妈妈的声音。
18.超声波加湿器通电工作时,其雾化片产生每秒1.7×106次的高频率振动,将水抛离水面雾化成大量1~5 微米的超微粒子(雾化),吹散到空气中使空气湿润,改变空气的湿度。
(1) 该加湿器的振动频率是 赫兹,加湿器工作时主要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
(2) 将同一音叉三次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设置相同的示波器中,示波器展现的波形如图甲、乙、丙所示,其中 两个波形图的音调相同; 两个波形图的振幅相同。
【答案】 1.7×106 能量 甲、乙 甲、丙
【详解】(1)[1]频率是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由题意知道,超声波加湿器通电工作时,雾化片每秒振动1.7×106次,该加湿器的振动频率是1.7×106Hz。
[2]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加湿器工作时主要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的性质。
(2)[3][4]由波形图知道,甲乙振动次数相同,故甲乙两个波形图的音调相同;甲丙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相同,故甲丙两个波形图的振幅相同。
19.口琴是用嘴吹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是一种自由簧气鸣乐器,它有上下两排小方格孔,装有多组自由振动的簧片,气流强迫通过时,灵活的金属舌簧振动发声,来回移动,吹吸不同的孔时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如图所示是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A区的较薄、较短,而C区的较长、较厚.
(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琴时,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 (选填“快”或“慢”),图中低音区为 区.
【答案】 响度 慢 C
【详解】(1)[1]用不同的力度吹琴时,发声体振动的幅度不同,则声音的响度不同。
(2)[2][3]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减慢,则产生声音的音调变低,因此图中低音区为C区。
20.可听见的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人们把频率介于高于 Hz的声音叫超声波,把频率低于 Hz的声音叫次声波,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Hz,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人无法感知,但有些动物能感知。地震、海啸会产生次声波,海豚和蝙蝠可以产生超声波,长期处于次声波或者超声波的环境会影响身体健康。
【答案】 20000 20 20Hz到20000
【详解】[1][2][3]人耳的听觉范围是在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所以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
21.(1)小明家临街而住,于是在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 ,它指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利用噪声监测仪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2)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在上述三种方案中,其中是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的是方案 (选填序号)。
【答案】 分贝 响度 不能 ②
【详解】(1)[1]噪声监测仪的单位是分贝,由图可知,此时的噪声是54.4分贝。
[2][3]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噪声监测仪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
(2)[4]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方案②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2.一位同学按如图所示将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辨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就能探究出“音调与空气柱的关系”。
资料一:“do(1)、re(2)、mi(3)、fa(4)”四个音阶的音调越来越高;
资料二:物体的质量越大,越不容易振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述这位同学对瓶口吹气发出声音的原理 ;
(2)这位同学分辨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对应的玻璃瓶序号为:丙,乙,甲,丁,那么他得出的结论是: ;
(3)如果改用筷子敲打瓶子,那么音调从低到高的排序是 ,请说明理由 。
【答案】(1)声音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2)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3) 丁甲乙丙 由瓶子和水柱振动发声,水的质量越大,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详解】(1)这位同学对瓶口吹气发出声音的原理是声音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2)“do(1)、re (2)、mi (3)、fa (4)”四个音阶的音调逐渐升高,振动频率越来越高,所以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3)[1][2]如果改用筷子敲打瓶子,那么音调从低到高的排序是丁甲乙丙,理由是:敲击瓶子,是由瓶子和水柱振动发声,水的质量越大,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3.图1所示,小明与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理由是: 。
(5)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选填符号a、b、c或d);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 ;
③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 (选填符号a、b、c或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答案】 固体(细棉线)可以传声 细金属丝比细棉线传声效果好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振动会被棉线上的空隙吸收,从而无法传递振动 a、d 音调与粗细(截面积)的关系 a、c
【详解】(1)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2)因为相距同样远,且说话声音的响度也相同,但改用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说明了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比棉线的好;
(3)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说话声引起棉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的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4)如果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对方讲话的声音,这是由于棉线“松弛”,振动会被棉线上的空隙吸收,从而无法传递振动,则另一方就听不到声音;
(5)①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长度的关系,应保持琴弦的材料和粗细相同,故选择琴弦a和d;
②选择琴弦a和b,材料和长度都相同,琴弦的粗细不同,可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
③探究音调高低跟材料的关系时,应保持琴弦的长度和粗细相同,材料不同,故选择a和c.
24.阅读短文《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回答问题。
不知道你的手机用多久了?如果用的时间够久的话,指纹识别模块(Home键或手机背盖处的指纹识别模块)是不是已经磨损了?或者你的手指上有汗或手指脱皮,是不是指纹识别就失效了?利用超声液指纹识别,就不会出现上面说的哪些情况。具体来讲,超声波指纹识别属于第三代指纹识别技术,其工作原理与声呐探测海底深度类似。超声波能穿透材料,而且材料的不同,超声波被反射、吸收的情况会有变化,产生的回波自然也就不同,皮肤与空气对超声波的阻抗不同,就可以区分指纹波峰和波谷的位置,也就做出指纹的三维图象。超声波指纹识别的优点很明显:首先,手指无需接触指纹模块,也就不会出现指纹模块被磨损的情况,这也意味着超声波指纹识别模块可以隐在手机内部,手机外观也就会得到提升;其次,超声波的识别深度是可以穿过手指表皮的,手指脱皮也不用怕识别不了,如果手指有水或汗液,照样能识别;最后,在安全性上,因为超声波识别的是三维图象,像以前那样只需一张指纹平面图是无法蒙混过关的。
(1)超声波指纹识别是通过超声波获取指纹信息,以下各项应用中与此类似的是 ;
A.超声波焊接器
B.超声波清洗器
C.医生用B超诊断病情
D.医生用超声波击碎结石
(2)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若6s后收到回声信号,则海底深度为 m;
(3)放大手指局部,表面是凸凹不平的。图甲是超声波指纹识别系统,手机发出超声波遇到手指上A、B、C、D、E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根据时间,求出手指与手机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指纹的大致形状,则该处指纹的大致形状是图乙中的 ()。
【答案】 C 4500 A
【详解】(1)[1]超声波指纹识别是通过超声波获取指纹信息,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A.超声波焊接器,是超声波焊接器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的振动传递到两个需焊接的物体表面,在加压的情况下,使两个物体表面相互摩擦而形成分子层之间的熔合,超声波引起物体振动,这属于声能传递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清洗器,是超声波清洗器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引起水的振动,水的振动引起污垢振动,污垢脱离机械,达到清洗的目的,说明声能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
C.医生用B超诊断病情,B超向人体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碰到人体的内部器官发射回来,通过发射回来的超声波得到一些人体内部的器官状况,说明声能传递信息,故C符合题意;
D.医生用超声波击碎结石,是碎石机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的振动引起结石振动,结石被振碎,随尿液排出体外,这是超声波引起结石的运动,属于声能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若6s后收到回声信号,根据 得,超声波传播的路程为
所以海底深度为
(3)[3]手机发出超声波遇到手指上A、B、C、D、E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ms、0.36ms、0.30ms、0.36ms、0.26m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相同,根据可知,手机到B和D点距离最大,并且这两点到手机距离相等,手机到A和C点距离较小,并且这两点到手机距离相等,手机到E点距离最小。
A.如图,B和D到手机距离最大,并且两点到手机距离相等,A和C到手机距离变小,并且两点到手机距离相等,E点到手机的距离最小,故A符合题意;
B.如图,B到手机距离最大,并且两点到手机距离不相等,故B不符合题意;
C.如图,B和D到手机距离最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如图,D到手机距离最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