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光的反射和折射(第2课时)基础巩固--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4光的反射和折射(第2课时)基础巩固--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7-17 10:46:4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光的反射和折射(第2课时)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晚上,小安在客厅里的玻璃窗上看到了客厅里灯的像。如图所示,当他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时,玻璃窗中灯的像( )
A.保持静止 B.向左运动 C.变大 D.变小
2.为提升驾驶安全性,手机导航软件有抬头显示模式,此模式下手机显示画面与正常模式并不相同。如图甲所示,把此模式下的手机平放在挡风玻璃前,手机中导航信息成像在司机视野前方,不需要低头看手机屏幕。若司机观察到视野前方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他观察到的手机上的导航界面图像为(  )
A. B.
C. D.
3.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使其与蜡烛A的像重合,并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则此实验中正确的是(  )
A.平面镜越大,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成的像就越大
B.小明将蜡烛B点燃,可以更方便地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
C.移去后面的蜡烛B,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从前面透过玻璃板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
D.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4.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时,将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视力表的像。则视力表中开口向下的“M”字在镜中的开口方向和距被测者的距离分别为(  )
A.W;2.8m B.W;4.7m C.M;2.8m D.M;4.7m
5.春节期间,小科夜游塘河欣赏美景,他看到船在水中的像是( )
A. B.
C. D.
6.2022年亚运会龙舟比赛将在温州龙舟中心举行。如图为亚运会龙舟项目图标,该图标在平静水面中的倒影是下列选项中的(  )
A. B.
C. D.
7.如图所示是小明春游时在水中看到成片樱花树的倒影,图中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中“树木”的光路图是(  )
A.B.C.D.
8.图中所示为平面镜所成的钟的像,若钟所指的时间为4时45分,在图中正确的是(  )
A.B.C.D.
9.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的点光源S,点光源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从图示位置开始绕圆筒中心轴O逆时针匀速转动,点光源在镜中所成的像转过角度θ1,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线形成的光斑转过角度θ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θ1逆时针转过20°,θ2顺时针转过40°
B.θ1和θ2均逆时针转过20°
C.θ1顺时针转过40°,θ2逆时针转过20°
D.θ1和θ2均逆时针转过40°
10.在路口转弯的地方,由于看不清转角后面的情况很容易出现交通事故,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关部门会在转角处设置一块镜子,使得驾驶员能够及时看到转角后面的情况,避免事故发生。请问这块镜子应选择哪一种比较合适(  )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面镜 D.凸透镜
二、非选择题
11.小科在商场买鞋,他选了一双新鞋并在倾斜的“试鞋镜”前试穿,如图所示。
(1)小科在“试鞋镜”中看到了他的鞋子,这是从鞋子发出的光 后进入他的眼睛,他才看到的;
(2)若小科向他的右侧平移两步,那么他鞋子在“试鞋镜”中像的大小将 ;
(3)若将“试鞋镜”的下面一半部分用纸盖住,那么小科的鞋子在“试鞋镜”中 (填“仍成像”或“不成像”)。
12.如图甲是一种安装在酒店里的双面镜子。一面是普通平面镜,另一面是凹面镜。图乙、丙分别是人站在镜面前相同位置时,使用不同镜面所成的像。
(1)乙图中的镜子为 面镜;
(2)由图可知,人站在镜面前相同位置, 面镜的视野范围大(填“平”或“凹”)。
1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科所在小组的同学们选取一块平板玻璃、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甲。请回答:
(1)实验中选择用“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镜”成像,目的是为了 。
(2)实验中,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是否变化? ;支持你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因为可观察到 。
(3)小科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他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你认为在图乙所示的1、2、3三幅图中,图 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4)在找准像的位置后,小科在白纸上标记出a、b、c三点,如图丙所示;他应分别测出 (填“a、b”、“b、c”或“a、c”)两点到平板玻璃的距离进行比较。
14.小明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根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然后在白纸上沿蜡烛A和B的边缘画圆(如图乙所示),分别测量A到玻璃板的距离LA,B到玻璃板的距离LB,多次改变A的位置,得到三组数据如图丙所示。
次数 1 2 3 平均
LA/cm 4.00 5.00 6.00 5.00
LB/cm 4.00 5.00 6.00 5.00
(1)拿走蜡烛B,将一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填“实”或“虚”);
(2)如图甲,小明仅将图甲中玻璃板从M的位置水平向右移至N的位置时,蜡烛A的像 随之移动(填“会”或“不会”);
(3)小明将三组数据取平均值,得到LB和LA的平均值相等,由此得出结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请判断该数据处理方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15.爱下围棋的小金同学学面镜成像实验后,想到用围棋盘做平面镜成像实验。如图,小金把灰色棋盘平放在水平面上,沿着中线竖立放置一块平板玻璃,请你帮助小金完成实验。
(1)小金没有蜡烛,想用两颗相同的围棋子替代蜡烛,为了获得成像效果,应该选择 (选填“黑”或“白”)色的围棋;
(2)选择围棋盘做平面镜成像实验的优点是: ;
(3)小金在C点位置放置一粒围棋子,在玻璃板另一侧移动另一粒相同的围棋子,但无论怎样移动,始终无法与C点围棋子的像重合,原因可能是: 。
16.如图甲,小明和小红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该实验最好在较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
(2)实验中,为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应该 (选填“a”“b”或“c”选项,下同)。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像所在的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应该 ;
a.直接观察玻璃板后蜡烛B b.直接观察光屏 c.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观察
(3)在测定像距和物距的关系时,小明采用的是厚玻璃板,如图乙所示,他观察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了两个清晰的像k1和k2,则像k1的像距为 (填“v1”或“v2”);
(4)为证实以上成像特点的可靠性,小军接下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17.画出图中的三角形ABC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8.如图所示作出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9.作图题,并保留作图痕迹。
(1)画出图甲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2)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乙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光的反射和折射(第2课时)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晚上,小安在客厅里的玻璃窗上看到了客厅里灯的像。如图所示,当他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时,玻璃窗中灯的像( )
A.保持静止 B.向左运动 C.变大 D.变小
【答案】A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由于灯在平面镜中成像时,像与灯相对平面镜对称,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看到的像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为提升驾驶安全性,手机导航软件有抬头显示模式,此模式下手机显示画面与正常模式并不相同。如图甲所示,把此模式下的手机平放在挡风玻璃前,手机中导航信息成像在司机视野前方,不需要低头看手机屏幕。若司机观察到视野前方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他观察到的手机上的导航界面图像为(  )
A. B.
C. D.
【答案】A
【详解】抬头显示器将驾驶台上的仪表显示的图像反射到挡风玻璃,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所以司机通过挡风玻璃看到的像与图像上下相反,看到的是等大的虚像,手机上的导航界面的图像与图A中所示的图像相同。
故选A。
3.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使其与蜡烛A的像重合,并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则此实验中正确的是(  )
A.平面镜越大,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成的像就越大
B.小明将蜡烛B点燃,可以更方便地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
C.移去后面的蜡烛B,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从前面透过玻璃板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
D.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答案】D
【详解】A.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平面镜大小、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都无关,故A错误;
B.小明将蜡烛B点燃,会导致看不清A蜡烛成的像,对实验造成影响,故B错误;
C.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是由平面镜的反射光线会聚而成的,与镜后物体无关,所以在镜后放光屏不会影响对像的观察,即从前面透过玻璃板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故C错误;
D.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因为玻璃板可以起到平面镜成像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看到玻璃板后的物体,这样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D正确。
故选D。
4.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时,将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视力表的像。则视力表中开口向下的“M”字在镜中的开口方向和距被测者的距离分别为(  )
A.W;2.8m B.W;4.7m C.M;2.8m D.M;4.7m
【答案】D
【详解】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等大正立的虚像,视力表中开口向下的“M”字在镜中的开口方向向下,因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是相等的,视力表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2.5m,故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为2.5m,而被测者与平面镜的距离又为
故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之间的距离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春节期间,小科夜游塘河欣赏美景,他看到船在水中的像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可使船通过湖面成像,船像与船本身关于湖面对称,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2年亚运会龙舟比赛将在温州龙舟中心举行。如图为亚运会龙舟项目图标,该图标在平静水面中的倒影是下列选项中的(  )
A. B.
C. D.
【答案】D
【详解】平静的水面可以看做平面镜,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该图标在平静水面中的倒影为图D,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如图所示是小明春游时在水中看到成片樱花树的倒影,图中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中“树木”的光路图是(  )
A.B.C.D.
【答案】B
【详解】小明春游时看到的美景是水面上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是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成的是虚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图中所示为平面镜所成的钟的像,若钟所指的时间为4时45分,在图中正确的是(  )
A.B.C.D.
【答案】B
【详解】由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故表面上的 刻度是左右相反的,即为7点15 分,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的点光源S,点光源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从图示位置开始绕圆筒中心轴O逆时针匀速转动,点光源在镜中所成的像转过角度θ1,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线形成的光斑转过角度θ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θ1逆时针转过20°,θ2顺时针转过40°
B.θ1和θ2均逆时针转过20°
C.θ1顺时针转过40°,θ2逆时针转过20°
D.θ1和θ2均逆时针转过40°
【答案】D
【详解】如图所示,EF为转动前镜面位置,因为转动前平面镜正对筒壁上一点光源S,所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置皆与OB重合,GH为转动后镜面位置,ON为转动后法线位置,因法线始终垂直镜面,所以镜面转动20°角时,法线也转过了20°角,即入射角
OD为转动后反射光线位置,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斑在反射光线OD上,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
所以即
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转动前像点位置在OB反向延长线OA上,转动后像点位置在OD反向延长线OC上,所以点光源在镜中所成的像转过的角度
而据图所知,与为对顶角,所以即
θ1=40°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0.在路口转弯的地方,由于看不清转角后面的情况很容易出现交通事故,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关部门会在转角处设置一块镜子,使得驾驶员能够及时看到转角后面的情况,避免事故发生。请问这块镜子应选择哪一种比较合适(  )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面镜 D.凸透镜
【答案】C
【详解】D.在转角处设置一块镜子,使得驾驶员能够及时看到转角后面的情况,说明应该使用反射镜,而凸透镜的原理是光通过凸透镜发生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ABC.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都是反射镜,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所以这块镜子应选择凸面镜比较合适,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1.小科在商场买鞋,他选了一双新鞋并在倾斜的“试鞋镜”前试穿,如图所示。
(1)小科在“试鞋镜”中看到了他的鞋子,这是从鞋子发出的光 后进入他的眼睛,他才看到的;
(2)若小科向他的右侧平移两步,那么他鞋子在“试鞋镜”中像的大小将 ;
(3)若将“试鞋镜”的下面一半部分用纸盖住,那么小科的鞋子在“试鞋镜”中 (填“仍成像”或“不成像”)。
【答案】 反射 不变 仍成像
【详解】(1)[1]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利用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的特点。
(2)[2]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所以当小科向他的右侧平移两步,那么他鞋子在试鞋镜中像的大小不变。
(3)[3]若将试鞋镜的下面一半部分用纸盖住,光线经试鞋镜的其他部分反射,那么小科的鞋子在试鞋镜中仍成像。
12.如图甲是一种安装在酒店里的双面镜子。一面是普通平面镜,另一面是凹面镜。图乙、丙分别是人站在镜面前相同位置时,使用不同镜面所成的像。
(1)乙图中的镜子为 面镜;
(2)由图可知,人站在镜面前相同位置, 面镜的视野范围大(填“平”或“凹”)。
【答案】 平 平
【详解】(1)[1]由图可知,乙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因此是平面镜。
(2)[2]由图可知,丙成放大的像,因此是凹面镜,人站在镜面前相同位置,平面镜的视野范围大。
1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科所在小组的同学们选取一块平板玻璃、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甲。请回答:
(1)实验中选择用“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镜”成像,目的是为了 。
(2)实验中,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是否变化? ;支持你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因为可观察到 。
(3)小科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他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你认为在图乙所示的1、2、3三幅图中,图 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4)在找准像的位置后,小科在白纸上标记出a、b、c三点,如图丙所示;他应分别测出 (填“a、b”、“b、c”或“a、c”)两点到平板玻璃的距离进行比较。
【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 不变 蜡烛B与蜡烛A的像仍能完全重合
(3)2
(4)a、c
【详解】(1)玻璃板有透光性,既能成像也能确定像的位置,实验中选择用“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镜”成像,目的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 [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实验中,当蜡烛A远离平板玻璃时,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因为可观察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仍能完全重合。
(3)实验时平板玻璃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图可知,图1平板玻璃竖直放置,不会出现像偏高的情况,图2和图3平板玻璃没有竖直放置,分别作出蜡烛A的关于平板玻璃的对称点可知,图2会出现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图3会出现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故图2是产生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的原因。
(4)由图可知,要分别测出物体和像两点到平板玻璃的距离作为物距和像距,则应分别测出a、c两点到平板玻璃的距离作为物距和像距,比较像距与物距关系。
14.小明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根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然后在白纸上沿蜡烛A和B的边缘画圆(如图乙所示),分别测量A到玻璃板的距离LA,B到玻璃板的距离LB,多次改变A的位置,得到三组数据如图丙所示。
次数 1 2 3 平均
LA/cm 4.00 5.00 6.00 5.00
LB/cm 4.00 5.00 6.00 5.00
(1)拿走蜡烛B,将一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填“实”或“虚”);
(2)如图甲,小明仅将图甲中玻璃板从M的位置水平向右移至N的位置时,蜡烛A的像 随之移动(填“会”或“不会”);
(3)小明将三组数据取平均值,得到LB和LA的平均值相等,由此得出结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请判断该数据处理方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答案】 虚 不会 见解析
【详解】(1)[1]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出现。
(2)[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蜡烛A位置不变,将平面镜平移,平面镜仍在原来像与成像物体对称轴上,像的位置不变,蜡烛A的像不会随之移动。
(3)[3]不正确,三次实验中的物距和像距原本是不同的,大小不同不是误差造成的,将物距和像距三组数据取平均值是无意义的。
15.爱下围棋的小金同学学面镜成像实验后,想到用围棋盘做平面镜成像实验。如图,小金把灰色棋盘平放在水平面上,沿着中线竖立放置一块平板玻璃,请你帮助小金完成实验。
(1)小金没有蜡烛,想用两颗相同的围棋子替代蜡烛,为了获得成像效果,应该选择 (选填“黑”或“白”)色的围棋;
(2)选择围棋盘做平面镜成像实验的优点是: ;
(3)小金在C点位置放置一粒围棋子,在玻璃板另一侧移动另一粒相同的围棋子,但无论怎样移动,始终无法与C点围棋子的像重合,原因可能是: 。
【答案】 白 便于探究像和物体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详解】(1)[1]为了获得好的成像效果,需要物体“亮”一些,因白色能够增强光的反射,所以应该选择白色的围棋。
(2)[2]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3)[3]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像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所以如果无论怎样移动围棋子都无法与像重合,原因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16.如图甲,小明和小红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该实验最好在较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
(2)实验中,为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应该 (选填“a”“b”或“c”选项,下同)。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像所在的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应该 ;
a.直接观察玻璃板后蜡烛B b.直接观察光屏 c.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观察
(3)在测定像距和物距的关系时,小明采用的是厚玻璃板,如图乙所示,他观察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了两个清晰的像k1和k2,则像k1的像距为 (填“v1”或“v2”);
(4)为证实以上成像特点的可靠性,小军接下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答案】 暗 c b v2 见解析
【详解】(1)[1]蜡烛点燃时比较亮,在较暗的环境中,烛焰和环境的对比度比较大,烛焰的像会更清晰。
(2)[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烛焰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眼睛要在蜡烛A一侧观察,故选c。
[3]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移走蜡烛B,在像所在的位置放一光屏后,眼睛要直接观察光屏,故选b。
(3)[4]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能成像,图中的像k1是通过玻璃前板形成的,k2是通过后板形成的,则k1位置的像的像距应是图中的v2。
[5]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该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
17.画出图中的三角形ABC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答案】
【详解】作出端点A、B、C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C′,用虚线连接A′B′、B′C′、A′C′即为物体ABC的像,如图所示:
18.如图所示作出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答案】
【详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 B',用 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 示:
19.作图题,并保留作图痕迹。
(1)画出图甲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2)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乙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
【答案】(1)
(2)
【详解】(1)先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如下图
(2)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下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