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词注音。
(1)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líng( )的翅膀,摆脱这沉重肉体的束缚。
(2)被雨洗涤过的花儿,更显得鲜yán( )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3)荷花们都沉醉在月色当中,娉( )婷地站立着,悠悠地吐着香气,那优美的姿态和沁人心脾的馨香,真是令人如痴如醉。
(4)当你知道帝王蛾是怎样冲破命运的苛刻设定,艰难地走出恒久的死寂,从而拥有飞翔的快乐时,你就一定会觉得那一顶“帝王”的冠冕( )真的是非它莫属。
(5)燕语呢喃( ),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在洁白的云朵间。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B.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C.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D.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3.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拘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广阔辽远。
(4)__________:精神不集中,情志迷乱,不能把握自己而失其主张。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人因水而聚 ① 城因水而兴。凉水河自古以来就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② 在商业、军事、农业等方面为民造福,是一条哺育北京南部地区人民的河。在隋唐时期,凉水河是主要的水路交通运输线,河上船只络绎不绝。在金代,凉水河作为金中都的南城墙护城河,成为城市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举重若轻的防御作用。曾经,凉水河为沿岸农田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灌溉水源,河道上建有大红门、马驹桥、新河、张家湾4座拦河闸,可蓄水400多万立方米,灌溉农田20多万亩。特别是在南海子地区,凉水河滋润了6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孕育出天然牧场。
4.小组同学对①②两处的标点使用存在疑惑,你认为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 ②。 B. ①、 ②,
C. ①, ②。 D. ①, ②,
5.你检查了文段中加点成语使用的情况。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息息相关 B.络绎不绝 C.举重若轻 D.弥足珍贵
6.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修改。
“凉水河边路,依稀似故乡。野亭穿径窄,溪柳夹川长。”明代诗人邵经邦的《游凉水河》 一诗,为人们描绘了数百年前凉水河的优美景色。随着历史的演进,凉水河周边的居民越来越多,一排排民房落地生根。1949年以后,河边相继建起了炼钢厂、发电厂、化工厂、造纸厂,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一同排入凉水河,严重打破了河水的水质,导致河水像墨汁一样黑。
7.仿照所给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使整个语段构成排比句。
倘若我是跋涉千里的夜行者,母亲必是那重重夜幕里一盏温柔的灯火,远远地为我亮着,轻唤我迟疑的脚步;倘若我是自怨自艾的蹩脚演员,母亲必是那冷清舞台下一阵热烈的掌声,久久地为我响着,激活我自卑的灵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画面感强,以鲜艳明媚的意象表现人间四月天的美好。本诗的一至四节句式结构基本相同,形成对称的乐章。
B.作者将心中的爱以一幅幅四月天的美好画面作比,节奏明快,情感细腻真挚。
C.最后一节出现“燕”的意象,表现了作者对家的怀念。
D.以“燕在梁间呢喃”的画面表现燕子的可爱。
9.综合性学习。
为传承红色文化,展现美好生活,郴州“村晚”活动将在汝城县沙洲村举行。请你作为活动志愿者,参与下列活动。
(1)【拟欢迎语】为欢迎来宾,活动宣传组准备在现场悬挂一条标语,请你代为拟写。
(2)【补写对联】活动资料组正在根据下面两则“链接材料”拟写对联,但对下联末尾三个字把握不准,请你补写完整,便于张贴在“村晚”演出舞台两侧。
链接材料1:1934年11月,中央红军迫于严峻形势放弃汝城县城,翻过大山向宜章进军,经过汝城县文明乡(当时叫文明司)的沙洲村。11月6日,三位女红军住进农民徐解秀家里,当天晚上四人睡在一起,盖的是她床上的一块烂棉絮和红军的一条被子。第二天临走时,为感谢徐解秀,女红军把她们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了一半送给她。徐解秀后来回忆说:“虽然那时候为了红军留下的半条被子吃了点儿苦,不过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叫红军 什么叫共产党 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给穷苦人半条的人。”
链接材料2:2021年1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力争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积极谋划乡村振兴快速发展之路,让百万乡村的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上联:岁月沧桑半条被子铸经典
下联:党情深厚百万乡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邀请专家】“村晚”民俗展示活动环节需邀请当地民俗研究专家进行讲解,会务组委托你前往邀请,你会对专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注]
﹣﹣一句爱的赞颂
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注】林徽因:现代著名诗人,新月派成员。题目中的“你”指她的爱子梁丛诫先生。
10.以“四月天”为喻,突出了“你”的哪些特点?
11.第三节中的句式发生了变化,由“你是……”变成了“……你是”,有何好处?
12.诗歌中运用了许多表示颜色的词,这些词的运用有什么妙处?
13、最后一节诗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呼 唤
余光中
就像小的时候
在屋后那一片菜花田里
一直玩到天黑
太阳下山,汗已吹冷
总似乎听见,远远
母亲喊我
吃晚饭的声音
可以想见晚年
太阳下山,汗已吹冷
五千年深的古屋里
就亮起一盏灯
就传来一声呼叫
比小时更安慰、动人
远远,喊我回家去
(选自《余光中诗选》)
1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呼唤”语带双关,一是指小时候,母亲唤儿回家吃晚饭的声音,二是指晚年时,故乡呼唤游子归家的声音。
B.诗歌跨越性比较大,写了人生的起点和终点,这是按照空间顺序进行构思的。
C.两个小节中都出现了“远远”一词,这两个距离又远又近,“远”是说相隔有一段路程,“近”是说心有灵犀的情感将距离拉近了。
D.诗歌末尾“回家”一词的含义是在呼唤宝岛台湾能够早日回到大陆的怀抱,实现和平统一。
15.在诗歌中,诗人所写的“呼唤”主要表现在自己的童年和老年这两个阶段,你觉得诗人更喜欢哪一个阶段的“呼唤”?这是为什么?
根据诗歌内容和自己的理解,简要概括这首诗歌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阅读艾青的两首诗(节选),完成各题。
【甲】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乙】盼望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17、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艾青是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抒情诗《大阳》和《火把》情思浓郁地表现祖国、民族和人民的苦难, 愤怒诅咒现实的黑暗, 热情地赞美光明;艺术上, 他注重诗雄浑、朴素隽永的艺术风格。
B.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火把”。“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人民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火把”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向太阳》和《黎明的通知》等)。
C.艾青的成名作是《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大堰河是作者的乳母。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D.艾青诗歌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是在 1978 年以后,诗歌的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如《鱼化石》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18、【甲】诗中“它”指什么?这首诗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乙】诗中“洁白的浪花”和“铁链的喧哗”分别是从哪个角度写的?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想 飞
徐志摩
我们吃了中饭出来到海边去,云雀们也吃过了饭,离开了它们卑微的地巢飞往高处做工去。瞧着,这儿一只,那边又起了两!一起就冲着天顶飞,小翅膀动活的多快活,圆圆的,不踌躇的飞,——它们就认识青天。一起就开口唱,小嗓子动活的多快活,一颗颗小精圆珠子直往外唾,亮亮的唾,脆脆的唾——它们赞美的是青天。瞧着,这飞得多高,有豆子大,有芝麻大,黑刺刺的一屑,直顶着无底的天顶细细的摇,——这全看不完了,影子都没了!
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背负苍天,而莫之夭阏者”,那不容易见着。我们镇上东关厢外有一座黄坭山,山顶上有一座七层的塔,塔尖顶着天。塔院里常常打钟,钟声响动时,绕着塔顶尖,摩着塔顶天,穿着塔顶云,有一只两只有时三只四只有时五只六只蜷着爪往地面瞧的“饿老鹰”,撑开了它们灰苍苍的大翅膀没挂恋似的在盘旋,在半空中浮着,在晚风中泅着,仿佛是按着塔院钟的波荡来练习圆舞似的。那是我做孩子时的“大鹏”。有时好天抬头不见一瓣云的时候听着豸虎 忧忧的叫响,我们就知道那是宝塔上的饿老鹰寻食吃来了,这一想象半天里秃顶圆睛的英雄,我们背上的小翅膀骨上就仿佛豁出了一锉锉铁刷似的羽毛,摇起来呼呼响的,只一摆就冲出了书房门,钻入了玳瑁镶边的白云里玩儿去,谁耐烦站在先生书桌前晃着身子背早上的多难背的书!呵飞!不是那在树枝上矮矮的跳着的麻雀儿的飞;不是那凑天黑从堂扁后背冲出来赶蚊子吃的蝙蝠的飞;也不是那软尾巴软嗓子做窠在堂檐上的燕子的飞;要飞就得满天飞,风拦不住云挡不住的飞,一翅膀就跳过一座山头,影子下来遮得阴二十亩稻田的飞,到天晚飞倦了就来绕着那塔顶尖顺着风向打圆圈做梦……
飞。人们原来都是会飞的。天使们有翅膀,会飞,我们初来时也有翅膀,会飞。我们最初就是飞了来的,有的做完了事还是飞了去,他们是可羡慕的。但大多数人是忘了飞的,有的翅膀上掉了毛不长再也飞不起来,有的翅膀叫胶水给胶住了再也拉不开,有的羽毛叫人给修短了像鸽子似的只会在地上跳,有的拿背上一对翅膀上当铺去典钱使过了期再也赎回……真的,我们一过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飞的本领。但没了翅膀或是翅膀坏了不能用是一件可怕的事。因为你再也飞不回去,你蹲在地上呆望着飞不上去的天,看旁人有福气的一程一程的在青云里逍遥,那多可怜。而且翅膀又不比是你脚上的鞋,穿烂了可以再问妈要一双去,翅膀可不成,折了一根毛就是一根,没法给补的。还有,单顾着你翅膀也还不定规到时候能飞,你这身子要是不谨慎养太肥了,翅膀力量小再也拖不起,也是一样难不是?一对小翅膀驮不起一个胖肚子,那情形多可笑!到时候你听人家高声的招呼说,朋友,回去吧,趁这天还有紫色的光,你听他们的翅膀在半空中沙沙的摇响,朵朵的春云跳过来拥着他们的肩背,望着最光明的来处翩翩的,冉冉的轻烟似的化出了你的视域,象云雀似的只留下一泻光明的骤雨——那你,独自在泥土里淹着,够多难受,够多懊恼,够多寒伧!
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老是在这地面上爬着够多厌烦,不说别的。到云端里去,到云端里去!那个心里不成天千百遍的这么想?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太空里滚着,从陆地到海,从海再看到陆地。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
人类初发明用石器的时候,已经想长翅膀,想飞。原人洞壁上画的四不象,它的背上掮着翅膀;拿着弓箭赶野兽的,他那肩背上也给安了翅膀。小爱神是有一对粉嫩的肉翅的。挨开拉斯(Icarus)是人类飞行史里第一个英雄,第一次牺牲。安琪儿(那是理想化的人)第一个标记是帮助他们飞行的翅膀。人类初次实现了翅膀的观念,彻悟了飞行的意义,挨开拉斯闪不死的灵魂,回来投生又投生。人类最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飞!
(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选(1918—1949)》,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有删节)
20.谈谈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
21.为什么只有“饿老鹰”成了“我做孩子时的‘大鹏’”?
22.联系上下文,简析作者为什么说“是人没有不想飞的”,结合现实,谈“想飞”的积极意义。
三、写作
23、四季更替,万物长新。一朵云,一阵风,一棵树,一枝花……是否唤起你心中的诗意?请选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将自己徜徉自然的感受表达出来。(400字左右)
答案
1、(1)灵 (2)妍 (3)pīng (4)guān miǎn (5)ní nán 2.B 3.(1)固执,不知变通。 (2)指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3)旷远 (4)怅然 4.D 5.C 6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一同排入凉水河,严重破坏了河水的水质,导致河水像墨汁一样黑。7.倘若我是久旱枯萎的小树苗, 母亲必是那干裂土地上一场润物无声的甘霖 , 默默地为我下着润湿我干涸的心田 8.D 9.(1)示例半条被子,温暖全中国;红色沙洲,欢迎您到来。
(2)示例谋(“促、图”等) 振兴
(3)示例您好! 我是郴州‘村晚’活动的志愿者,听说您在民俗文化方面特别有研究,现受会务组委托专程来邀请您,希望您能于百忙中抽空前往活动现场进行民俗讲解。
10、温柔、和暖、充满生机和希望。“四月天”象征着“你”的永恒,只要人间有四月,就有“你”的存在,爱的赞颂是恒久不变的。
11、避免了表达上的单一和呆板,富有跳跃感和音乐性,充满了四月天的生命律动,这样诗歌流动的内在情感也就跃然纸上了。
12.诗中表示颜色的词有“鹅黄”“绿”“白”。这些词给人的视觉印象都是明亮的,给人的心理感受都是温暖的,带给人一种充满生机的温润的美感。诗人在描写这些美感的时候,又采用了跳动的笔法,即于变化中、动态中展示色彩,这可以从间接展示色彩的词语中看到,这样的词语有“雪化”“初放”“浮动”等。仔细体味这些词语就会发现,诗人没有进行静态的描摹,而是把这些色彩放在动态的、变化的背景中来挥洒,美感油然而生。
13.最后一节是收束的乐章,诗人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对“你”极尽盛赞。同时这一节在结构上与诗的开篇呼应,道出赞颂的原因。
14.B
15.诗人认为后一种呼唤“更安慰、动人”。因为诗人感到,年老时结束以前的漂泊生活,叶落归根,安息在故乡的一片热土之上,是极大的甜蜜和幸福。
16.诗歌通过两个时间点来写“呼唤”,表达了对故乡亲人及祖国大陆的无限眷恋之情。
17、B
18、太阳,本诗蕴含着诗人对光明(或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19、“洁白的浪花”从视觉的角度抓住“起锚”的瞬间,写出了海员对出发的盼望、奋斗的激情;(或答出“色彩”“细节”也可,答出描写角度即可。)“铁链的喧哗”从听觉的角度抓住“抛锚”的瞬间,写出了海员对到达的盼望、胜利的喜悦。
20.①运用第二人称,如对朋友,殷殷相告,有一种亲切感;②有利于作者对不想飞的“你”倾注同情与关怀,与“你”共同感受不能飞的痛苦。
21、①庄子笔下“大鹏”的飞令“我”神往,但“大鹏”在现实中“不容易见着”;②现实中麻雀、蝙蝠、燕子的飞是“我”不屑的;③撑开大翅在天空中盘旋的“饿老鹰”暗合了“我”心中的“大鹏”形象。
22.①在作者看来,人原来都是会飞的,但因各种缘故,多数人“过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飞的本领”,而不能飞是件可怕的事;飞上天空,就能将世界“看一个明白”,彻悟做人的意义和价值。②可以从做人要志存高远,不懈追求等角度谈积极意义。(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