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暑假复习练习题1(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暑假复习练习题1(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6 15:3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暑假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学·与孝同行】
孝道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七年级开展“探寻‘孝’的真谛”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20分)
【任务一:撰写活动前言】(11分)
活动前言
“孝”是血脉里流淌的深情,是岁月中沉淀的温暖。它如炽( )热的阳光,照亮家的屋檐;似殷( )切的叮咛,点燃游子的心弦,百年来,孝亲敬老的薪火代代相传,将平凡的日常凝结成永恒的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以chóu( )躇满志的姿态,将孝心淋lí( )尽致地表达:一句问候,如春风拂过心田;一次陪伴, 【甲】 ;一份理解, 【乙】 。
愿这场探寻之旅,唤醒你我心中最柔软的憧憬,让“孝”的种子在青春里生根,绽放出属于新时代的芳华。
1. 小语同学在撰写活动前言时,有几处读音和生字不确定,请你帮助完善。
炽( )热 殷( )切 chóu( )躇满志 淋lí( )尽致
2. 小语拟在甲、乙两处填上合适的句子,形成排比句式,增强表达效果,请你完成。
甲: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
3. 小语想将下列语句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顺序是( )
①我们以少年的目光探寻“孝”的真谛
②那些不期而至的温情瞬间,正等待我们用行动去发现,用心灵去体悟。
③或许在祖辈讲述的故事中
④或许在父母鬓边的白发里
⑤或许在历史长河里那二十四孝图斑驳的墨痕间
①②③④⑤ B. ①④③⑤②
C. ②①④③⑤ D. ②⑤③④①
4. 小语检查时,发现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词语搭配上存在问题,将修改好的句子写在横线处。
【任务二:弘扬孝道文化】(9分)
5. 班级围绕“孝道”组织主题班会活动,请阅读活动方案的初稿,完成下列任务。
七(4)班“孝亲敬老”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了解身边孝文化,感知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 2.通过学习,培养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的美好品德。 二、活动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活动过程 环节一:追寻字源 “孝”字解析:会意字,上面是一个“老”,下面是一个“子”。 环节二:榜样力量 邱菊家庭:90后好儿媳和她的四世同堂之家 1994年出生在泗洪县归仁镇的邱菊,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自幼便与外婆一起生活,与老人分外亲。2012年她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闫怀勇,邱菊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去男友家的情景:“他妈坐在门口一直傻笑,生活不能自理,他爸说什么也听不见,还有94岁的奶奶要照顾。可认准了他,我就要把他的家人当成自己的亲人。” 2016年和2019年邱菊的两个宝宝相继出生,为了生计闫怀勇常年外出打工,照顾“三老两小”的任务就落在了邱菊的肩上。“邱菊作为一名90后,悉心照顾老人,真是难找。”邻居彭为玲赞不绝口。可邱菊却说:“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这样做,也是为下一代做好榜样和表率。” 邱菊用行动践行孝善之道,用一言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得到乡邻的一致称赞。2022年,邱菊家庭获江苏省“最美家庭”称号,同时,邱菊还被评为第八届“感动宿迁”人物。 环节三:谈孝之悟 人有云“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舐犊之情,大地乃万物之源,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本,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1)小语准备用对联的形式拟写活动主题,请用下列词语将活动主题补充完整。
词语:孝亲、春晖、敬老、寸草、承美德、记深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环节一“追寻字源”,写出“孝”的含义。
(3)邱菊说:“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在“谈孝之悟”环节中,你的好朋友小文因母亲管教严格而频繁与之争吵,感到烦恼。请从以下两句名言中任选一句进行劝说。
A.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
翻译: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
B.事父母几谏。(《论语·里仁》)
翻译:侍奉父母,对他们的过失要婉言劝阻。
【品·君子美德】
君子立德,修身以诚;行端表正,明德惟馨。小语在学习《爱莲说》一课时,围绕“君子美德”开展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下面探究单。
【甲】
庭竹
刘禹锡(唐)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乙】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②者。竹心空,空以体道③;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④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⑤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本:根 ②倚:偏颇 ③体道:体悟仁德 ④砥砺:磨练,锻炼 ⑤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
【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君子美德”探究单
文句朗读
6. 古文阅读可借助断句理解句意,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B.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C.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D.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实词积累
7. 积累实词,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固以树德________ (2)贞以立志________
(3)亭亭净植________ (4)陶后鲜有闻________
语句疏通
8. 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1)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文意理解
9. 小语发现古人常以“竹、莲”等植物比喻君子,请结合三则材料,探究其原因。
10. 意蕴总结。“君子美德”专题探究活动探究结束后,班级同学对“君子”有了更深的了解,小语对这一话题进行总结,请你利用学过的古诗文名句将结语补充完整。
结语
中华经典诗文中的君子品格,如同璀璨繁星照亮精神长空。杨万里笔下①“政入万山围子里,________”(《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的执着进取,与杜甫②“________,一览众山小”(《望岳》)的凌云壮志相映成辉;陆游③“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游山西村》)的困境突破,恰似王安石④“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登飞来峰》)的清醒通透。从⑤“三更灯火五更鸡,________”(颜真卿《劝学》)映照的勤学身影,到⑥“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的刚正气节;自龚自珍⑦“________,⑧________”(《己亥杂诗》)的无私奉献,至⑨刘禹锡“斯是陋室,________”(《陋室铭》)的淡泊操守,无不诠释着君子当如松柏般经霜愈茂。而⑩“见贤思齐焉,________”(《论语·里仁》)的谦逊自省,恰如明镜高悬,照见中华文化中修身立德的核心智慧。这些凝聚千年智慧的诗句,既是滋养心灵的甘露,更是当代少年锤炼品格的精神火炬。
【悟·航天精神】
人类对未知世界探索永无止境,班级“航天精神”主题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完成批注。
【材料一】
神秘的敲击声
①我在太空还遇到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②这个声音是突然出现的,并不一直响,而是一阵一阵的,不管白天黑夜,毫无规律,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响几声。既不是外面传进来的声音,也不是飞船里面的声音,仿佛谁在外面敲飞船的船体。很难准确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当当的,而更像是用一把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咚……
③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材料二】
越努力,越幸运
①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成为进入太空的首位中国航天员。这一振奋人心的事件,在少年桂海潮心中种下了一颗“太空种子”。当时,桂海潮正在上高二。20年后,桂海潮乘坐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飞上太空,成为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这颗种子开花结果。
②从云南的偏远小山村来到北京上大学,再到飞上太空,许多人都觉得这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但在桂海潮看来,这其实是国家和时代赋予的机会。“如果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发展得没有这么快,我们还能有机会参与选拔航天员吗?不可能。”
③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桂海潮说,只有具备了“机会”这个大前提,个人的努力才会有意义。“越努力越幸运”,是桂海潮经常说的一句话。对于这句话,他也有新的解释:这不是一个人的努力,也不是一个人的幸运。
④“从个人层面来说,越努力,准备越充分,你能够抓住和争取的机会可能就越多。但从更宽广的角度来说,是通过前人的努力,一点一点积累成为我们今天的幸运。而我们的努力,很可能也会积累成为后来人的幸运。”执行任务归来后,桂海潮对这一点有特别深的体会。他说,载人航天是“万人一杆枪”的事业。在他取得的成绩背后,离不开许多人的指导、帮助和托举。“所以我想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空天报国的北航人,属于拼搏超越的中国航天青年。”
⑤回到校园的桂海潮,将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培养更多人才当成了自己的新目标。同时,他依然在坚持训练,保持着良好的身体状态。“作为航天员,就要做好各种准备,时刻准备出征!”
【材料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②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于北京时间2025年4月24日23时49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③按任务计划,3名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将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进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进行“太空会师”。
④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生命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开展多项实(试)验与应用,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完成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平台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25日)
11. “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材料一中的________等细节可以体现。
12. “越努力,越幸运”,这句话启示我们________
13. 【材料三】这则新闻内容可概括为________(20字以内)
14. 结合以上图文,中国的“航天精神”主要体现为________
【思·家国担当】
徐则成在2025年5月26日《人民日报》刊发散文《到泗洪去》,推介泗洪文化,请你阅读本文,感受泗洪之美。
到泗洪去
徐则臣
①知道泗洪是在30年前,开始了解泗洪是20年前,去泗洪在两年前。至于终于来到泗洪,乃朋友之邀,来县里“谈文学”,来了发现是真好,遂以“谈文学”之名又来了一次。
②好在哪?一是方言、风物、习俗跟我老家很像,恍惚泗洪是故乡。二还是古汴河,从知道泗洪与隋唐运河之关系至于如此,20年矣,我也算写运河的老兵,对运河多少有点心得,古汴河于我不仅是兴趣所在,早已经是心怀敬畏了。一条大河,1000多年里不挪窝地在同一片大地上流淌,行过漕船、官船,驶过民船、商船,破水而走的无数渔船、小舟和竹筏子,而今,那些船都烟消云散。在各类船只的出现、转换和消失之间,浩荡的时光如运河水一样流淌。何为白驹过隙?何为世易时移?何为沧海桑田?此之谓也。时光流逝,而流水仍在,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我来泗洪正值盛夏,碧水清波,夹在两岸丰茂的杨柳之间,有人在河道里游泳,有鸭子在水面嬉游,聒噪的蝉声里,树荫下还有在昏昏欲睡的钓鱼人。垂钓可消永昼,也是打发漫长夏日的好借口。三就是来谈文学。我以为就是简简单单地谈,谈完了就走,不承想竟进入了一个浩大的乡村文学教育工程里。说进入,是因为兹事体大,晏阳初一般的壮举让我感佩。如今,这个工程名之以“柳山乡村大讲堂”。在乡村,在辽阔的旷野中间,办起一座延请中国文学界知名人士来此开坛的大讲堂,全中国也没几家吧。截至目前,来柳山讲过课的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和大学教授,据悉已十数位。
③我站过这个讲台。对很多开坛者来说,这可能是他们此生登临过的最基层的讲台,讲堂面对的是高岸与河流,讲堂背后是野地和庄稼。听众应该也是身份最为复杂的一群人,有小学毕业,有初中毕业,有高中毕业,个别大学毕业的,多半是返乡的学子和下基层的年轻干部。有农民,有个体户,有打工人,有城里来的乡村旅游者,我“谈文学”那次,有一位当地打工中年特地从上海长途赶来,还有一位隔壁城市的文学爱好者,自驾来听课。他们比大学课堂上的研究生听得还认真。
④关于水的收获不只古汴河。今天的泗洪人,大概半数以上更在乎洪泽湖湿地,而非安静的古运河。隋唐已远,漕船也消失不见,自京杭大运河在隋唐运河基础上裁弯取直以后,汴水逐渐因裁而废,当年河上帆樯林立的盛景,泗洪人大约在梦里也想象不出来,倒是湿地一直莽莽苍苍地生长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我曾在湿地的对面游览过洪泽湖,那里的洪泽湖归另外一个县辖管,湖水浩渺,碧波万顷,连家船的渔民在水上升起袅袅炊烟。旁边的专用航道里,一串串货运船雄壮地驶过。而在洪泽湖的这一侧,泗洪所辖的洪泽湖水在看不见的时光里退去,留下5万公顷的湿地。5万公顷到底有多大,我没有概念,只觉得大、大、真大。游人可进入的,是已经打造成5A级景区核心区的湿地,单这核心区,占地也近8000亩。8000亩有多大我同样没概念,一会儿坐船,一会儿坐车,过一阵子又转为骑自行车和步行,我只觉得一直穿行在浩浩荡荡的芦苇丛中、杉木林间,还有荷花池的清幽香气里。风吹芦苇,如藏十万伏兵;杉木挺拔,仿佛一排排守护湿地的卫兵;荷香一路紧跟,风送十里,荷叶田田其大如斗,总有些高挑俏丽的,撩人地将身子探至了人行道上。据说当年湿地里打过鬼子,打得日本人东西难辨、生死恍惚。这我相信,穿行在芦苇丛中,堪称九曲回肠,完全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地道战。
⑤这都是在城外。进了城更觉得来对了地方。我说恍惚泗洪是故乡,果然。泗洪县城南有一座古徐阁。实在是孤陋寡闻,我竟不知泗洪是徐姓的发源地古徐国旧址所在。原本来观河、访友、谈文学,冷不丁成了寻根问祖。古徐阁主体建筑7层,高61.649米,意在象征古徐国的历史跨越1649年,阁体墨黑,远看甚是雄伟正大。大夏天,烈日高悬,把人能烤出油花来,我还是恭敬地沿漫长的台阶一步步登高而上,我的影子也跟着在台阶上长长短短地闪转腾挪,如同是两个人在同时攀爬。我感觉还有另一个自己,古徐国时的自己,或者是那时候的某个先祖,我们古今相会,声气相求,齐心协力登上了阁顶。
⑥再大的太阳也挡不住高处的风。汗流满面,风凉如大水漫卷,身心为之一振。在21世纪20年代的泗洪县城,61米不能算高,但足以助我视野开阔,思接千载。在燃烧着的缥缈的热空气里,我看到高楼林立、草木葱茏,看到河流壮阔、大地辽远,看到行人在道路上奔走,庄稼在旷野里生长。我看一个叫泗洪的世界,我的影子在看我,那也是一个2000年前的祖先在看着他的子孙看世界。
(原载2025年5月26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5. 【印象·大美泗洪】
(1)作者在文中从不同层面呈现泗洪的“好”,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泗洪的“好”。(每点15字以内)
(2)作者用典雅的语言美表现泗洪的独特的“美”,请你结合第④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分析二者的美。
16. 【感动·大爱泗洪】
(1)有同学认为文章标题“到泗洪去”,虽似白话,却独具妙处,你赞同吗?请说明理由。
(2)文章第⑥自然段划线的句子与下面的链接材料,叙述的角度和表达的感情均有所不同,请作分析。
链接材料:
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节选自《井冈翠竹》
班级开展整本书读写活动,一位同学在阅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红星照耀中国》后,创作了一首诗,请你阅读该诗,感受人物的家国担当。
铁血星火
炉火淬魂铁骨铮,
草鞋踏破万山征。
保尔挥锹寒夜炽,
润之掌炬曙天明!
17. 小语认为该诗写得很好,并列表分析如下,请你结合阅读经历,完善下面表格。
作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红星照耀中国》
双线交织 第一句“炉火淬魂”比喻保尔①________(填事件)。 第二句“草鞋踏征”指②________(填事件)。
人物特写 第三句表现保尔③________性格特征 第四句是斯诺对毛泽东的描述。
时空对仗 “寒夜炽”表现保尔在绝望中燃起精神之火。 “曙天明”表现④________。
18. 小文则认为这首诗不能较全面的表现出保尔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精神信仰,请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例加以补充。
材料一: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第二部第三章 病榻著书)
材料二:
①“中国共产党人曾经到过西北的黄土高原吗?没有。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这些‘火种’今天虽然只照亮了几个山头,明天就会燃遍整个中国!”
(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②“这些战士背着一袋小米、一双草鞋走完全程。问他们为什么能坚持?一个少年兵指着心口说:‘这里有火,烧着就不冷。’”
(第五篇《长征》)
③“我在这些眼睛中看到了钢铁般的信念——他们深信自己不是在行军,而是在铸造历史。”
(第十二篇《回到白色世界》)
19. 小语在两本书的对比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两本书的主题有很多共通之处,并提炼了一些主题词,请你从中任选一个,结合两本书中的情节,写出的阅读感受。(80字左右)
主题词:革命理想 钢铁意志 艰苦奋斗 信仰力量 抗争精神 牺牲奉献 集体主义
选择: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绘·良善和谐】
20.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会心,意思是从学习、生活中领会道理,或是对别人没有明说的意思心领神会,也可以指与父母、老师、同学等之间的情意相合。这些珍贵的时刻,饱含着“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温润,是心灵碰撞所绽放的微小而璀璨的愉悦光芒。
请以“会心一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切合情境和文体规范;(2)不得抄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3)不少于600字。
【答案】1. ①. chì ②. yīn ③. 踌 ④. 漓
2. ①. 似篝火映亮寒夜 ②. 若暖阳消融心湖 3. B
4. 似殷切的叮咛,牵动(拨动)游子的心弦。
【答案】(1) ①. 孝亲敬老承美德 ②. 寸草春晖记深恩
(2)“孝”字上面是老人,下面是小孩,是指孩子搀扶着老人,饱含子女对长辈的扶持与敬爱。
(3)邱菊认为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未来的自己,她的行为不仅是对家庭的奉献,也为下一代树立了榜样。
(4)示例:选择A:父母对我们的严格管教,其实是出于爱与责任。孟子说:“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真正的孝顺不仅在于物质上的照顾,更在于内心的尊重与体谅。即使你觉得妈妈管得太多,也可以试着换位思考,理解她的苦心,用平和的方式沟通,而不是争吵对抗。尊重父母的付出,才是孝道的最高境界。你认为我说的对吗?
选择B:父母对我们的严格要求,本质是出于关心和爱护。当意见不合时,我们可以像《论语》所说“几谏”那样,用温和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非激烈对抗。比如先肯定母亲的用心,再耐心说明自己的感受,寻求理解。这样既能维护亲情,又能减少冲突,才是真正的孝道。你认为我说的对吗?
【答案】6. D 7. ①. 稳固 ②. 意志坚定(坚贞) ③. 竖立 ④. 少
8. ①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竹子)的空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②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9. 示例:古人常以“竹”和“莲”比喻君子,主要因为它们的外在形态特征和内在生长习性,被赋予了君子品德高度契合的象征意义。《庭竹》中“依依似君子”中竹子姿态柔韧却坚韧,体现出坚韧不拔的品质;《养竹记》中说竹子“本固”,根系牢固,象征君子品德坚定,不可动摇;《爱莲说》中莲“亭亭净植”也表现君子独立自持的高尚情操。
【答案】 ①. 一山放出一山拦 ②. 会当凌绝顶 ③.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④.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⑤. 正是男儿读书时 ⑥. 粉骨碎身浑不怕 ⑦.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⑧.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⑨. 惟吾德馨 ⑩.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案】11. 示例一:“反复听,持续一年多,但不是当时的声音就不签字。”
示例二:“我在太空还遇到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12. ①个人要不断努力,才能实现理想;②个人的努力必须建立在国家科技实力和航天事业大发展的平台上,没有国家的强大和航天事业的快速推进,个人的航天梦只能是空中楼阁。③“努力”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桂海潮的成功是无数幕后英雄(前辈、同事、整个体系)共同努力托举的结果。个人的努力只有融入集体的奋斗才有意义。④“幸运”是历史的接力: 今天的幸运源于前人的奠基,而今天的努力又将为后人创造幸运。这是一种历史责任感和传承意识。⑤新的目标与持续准备: 桂海潮返回后,将培养人才作为新目标,并坚持训练,时刻准备出征,体现了中国航天员永不止步的进取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
13.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14. ①严谨认真的科学求索精神;②不懈地努力、不断地拼搏,永不止步的进取精神;③个人的努力只有融入集体的奋斗才有意义;④热爱祖国、忠诚于国家;⑤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答案】15. (1)①方言、风物、习俗跟作者老家很像;②泗洪古汴河历史悠久,且在新时代焕发生机;③泗洪人民热爱文学,文化底蕴深厚。
(2)从修辞、词语运用、句式等角度答出语言美和表现出的泗洪美即可。示例:比喻,将风吹动芦苇的景象比作隐藏的伏兵,将杉木比作卫兵,强调其整齐和守护的姿态。“挺拔”和“守护”带有拟人化的元素,赋予杉木以人的品质,如忠诚和坚定。三个分句进行排比,强调泗洪湿地景色的秀丽与雄伟。
16. (1)赞同,口语化表达,像朋友聊天时说“我去趟泗洪”,毫无华丽辞藻,自然亲切,让读者瞬间放松,愿意跟随作者“一起出发”;制造悬念,引发读者对“泗洪”的好奇;动作感强烈,“去”是动态动词,暗示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探索,强调行动与发现的过程。(2)叙事角度:本文是第一人称“我”的个体体验,真实代入感强烈;《井冈翠竹》第二人称“你”,直接对话翠竹,赋予人格化誓言。
情感角度:本文作者站在阁顶,通过“我”与影子的无声对视,,将个人融入历史长河,有对泗洪的热爱与赞美,对文明延续的敬畏感、对“根”的确认归属感。《井冈翠竹》用“竹子”代表“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和老百姓坚强不屈、勇敢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竹子是“见证者”和“参与者”,革命精神像竹子一样顽强,打不倒,灭不掉,永远青翠挺拔,这就是革命精神一代代传承,对革命者崇敬、革命精神永存的使命感。
【答案】17. ①. 艰苦中筑路或绝望中写作 ②. 红军长征 ③. 坚韧、勤劳 ④. 毛泽东带领红军取得成功
18. 保尔: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崇高的社会理想,无私的奉献精神,强烈的使命感,坚定的信仰,为革命奋斗的充实感。共产党人:必胜的信念,坚定的信仰,崇高的革命理想,个人命运融入民族解放的使命感。(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19. ①. 示例:革命理想 ②.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即便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仍高呼“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以笔为枪继续战斗,诠释了“钢铁”般的意志源于对信仰的绝对忠诚;而《红星照耀中国》里,红军将士爬雪山、过草地,在饥饿与炮火中前行,只因坚信“红星必将照耀全中国”的革命理想,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