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暑假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24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è)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kuī)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 )。
请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⑴ 地壳( ) ⑵(qiè)( )而不舍
⑶ 炯炯目光( ) ⑷ 目不(kuī)( )园
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鞠躬尽瘁 B.沥尽心血 C.亘古未有 D.轰轰烈烈
划横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并根据语境说出“文化药方”的含义。(4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11月1日6时50分,通过我国利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使天绘五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
B.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11月1日出征,踏上大约为期5个多月的科考征程。
C.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以“共建创新之路,同促合作发展”为主题。
D.为防止安全事故不再发生,泸州长江六桥取消了踩桥活动。
对下列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他们在甘肃这片哺育了一方人民的土地上,用永不言弃的精神,为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A.“哺育”“精神”“全面”分别是动词、名词、副词。
B.“在甘肃这片哺育了一方人民的土地上”是介词短语。
C.“为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在句中作状语。
D.这个句子是个单句。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B.麻城的杜鹃花海,织就了大地斑斓的锦嶂,黄梅的戏曲,婉转了世间动人的情感,武穴的酥糖,甜蜜了心头美丽的梦想。
C.苏州的拙政园、留园、上海的豫园、扬州的个园,都是江南园林的代表。
D.那条路两侧的枫叶落了一地,深红色的、浅红色的、红黄相间的、红黄莫辨的……或一片片贴在路上,或一叠叠铺在路旁,令人不忍落脚。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某中学开展以“学家规,树新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面的任务。(4分)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
材料二:
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如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强调“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陆九韶在《居家正本制用篇》中主张“人之爱子,当教之以孝悌忠信”。
(1)简要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每条不超过10个字)(2分)
(2)学校开展“好家规”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谈谈你对这条“好家规”的理解并说明喜欢的理由。(2分)
①一生之成败,皆关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选自《曾国藩家书》)
②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选自《朱子家训》)
默写(6分)
⑴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⑵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⑶古代文人有登高赋诗的习惯,他们创作出来的登高诗,蕴含的情感各不相同。王安石登上飞来峰,用一句“① , ”表现了不畏奸邪、锐意进取的勇气和决心;陈子昂登上幽州台,以一句“② , ”的神态描写抒发了寂寞苦闷的情感。
二、阅读 (46分)
(一)现代文阅读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岁月深处的暖灯
赵丽宏
我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已经有五十多年,在我的记忆中,最难忘记的,是曾经鼓励、指点、帮助过我的那些文学编辑。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在上海,在北京,在广州,在天津,在南昌,在成都,在南京……和这些城市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个亲切的名字,想起他们,我的心里会感到温暖。其中一位,便是徐开垒先生。
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崇明岛上的一个插队知青,在艰困孤独的环境中,读书和写作成为我生活的动力。我把自己的习作寄给了《文汇报》,但没有信心。《文汇报》的副刊,是明星荟萃之地,会容纳我这样默默无闻的投稿者吗?出乎意料的是,我的一篇短文,竟然很快就发表了。发表之前我并没有收到通知,以为稿件已石沉大海,或许被扔进了哪个废纸篓。样报寄来时,附着一封简短的信,我至今还清楚地记着信的内容:“大作今日已见报,寄上样报,请查收。欢迎你以后经常来稿,可以直接寄给我。期待读到你的新作。”信后的落款是“徐开垒”。
读着这封短信,我的激动是难以言喻的。虽然只是寥寥几十个字,但对于一个初学写作的年轻人,是多么大的鼓舞。徐开垒这个名字,我并不陌生,我读过他不少散文。他的《雕塑家传奇》《竞赛》和《垦区随笔》,曾经打动少年时的我。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是开垒先生在主编《文汇报》副刊。对我这样一个还没有步入文坛的初学者,开垒先生不摆一点架子。此后,只要我寄去稿子,他都很快回信。在信里他没有空洞的客套话,总是给我真诚热情的鼓励。如果对我的新作有什么看法,他会一二三四地谈好几点意见,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写满几张信笺。即便退稿,也退得我心悦诚服。他曾经这样对我说:“因为我觉得你起点不低,可以在文学创作这条路上走下去,所以对你要求高一点。如果批评你,你不要介意。”我怎么会介意呢,我知道这是一位前辈对我的挚切期望。
开垒先生是一个忠厚善良的人,对朋友,对同事,对作者,对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读者,都一样诚恳。记得一年春节前,我去看望他,手里提着一篓苹果。那时食品供应紧张,这一篓黄蕉苹果,是我排很长时间的队,花三元钱买的。我觉得第一次去看望老师,不能空着手。到了开垒先生家里,他开始执意不收这篓苹果,后来见我忐忑尴尬的狼狈相,才收下。我现在还记得他说的话:“以后不要送东西,我们之间,不需要这个,你又没有工资。我希望的是不断能读到你的好文章。”这样一句朴素实在的话,说得我眼睛发热。春节过后,开垒先生突然到我家来,走进我那间没有窗户的小房间。他说:“我知道你在一间没有阳光的屋子里写作,我想来看看。”先生的来访,让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走的时候,开垒先生从包里拿出一大袋咖啡粉,放在我的书桌上。那时,还看不到“雀巢”之类的外国品牌咖啡,这包咖啡粉,是他从海南岛带回来的。此后,开垒先生多次来访问我的“小黑屋”,和我谈文章的修改,有时还送书给我。开垒先生不是一个健谈的人,我也不善言辞,面对自己尊敬的前辈,我总是说不出几句话。有时,我们两个人就在台灯昏暗的光线中对坐着,相视而笑。在他的微笑中,我能感受到他对年轻后辈深挚的关切。他是黑暗中的访客,给我送来人间的光明和温暖。
1977年恢复高考,我曾犹豫要不要报考大学,觉得自己走文学创作的路,不上大学也没关系。我找开垒先生商量,他说:“有机会上大学,就不应该放弃。”他告诉我,他当年考入暨南大学中文系,是在抗战时期,大学生活开阔了他的眼界。他还对我说,大学毕业后,可以到《文汇报》来编副刊。开垒先生的意见促使我决定参加高考。不久后,我成为华东师大中文系的学生。进大学后,我常常寄新作给开垒先生,他一如既往地鼓励我。记得读大二时,我写了一首长诗《春天啊,请在中国落户》,表达了对中国刚开始的改革开放的欢欣和期待。诗稿寄去不久,就在《笔会》副刊上以很大的篇幅发表,在校园里引起不小的轰动,如今还经常在全国各地被人们朗诵。
1982年初我大学毕业,开垒先生曾力荐我去《文汇报》工作,最后我选择去了上海市作家协会。虽然有点遗憾,开垒先生还是为我高兴,他说:“也好,这样你的时间多一些,可以多写一点作品。”1983年,出版社要出版我的第一本散文集,开垒先生知道后,比自己出书还要高兴。他说:“第一本散文集,对一个散文写作者来说,是一件大事情,你要认真编好。”我请开垒先生为我作序,他慨然允诺。他很细致地分析我的作品,谈生活和散文创作的关系,还特别提到了我的“小黑屋”。每次,我翻开我的第一本散文集《生命草》,读序文中那些真挚深沉的文字,就感觉开垒先生坐在我的对面,在一盏白炽灯的微光中娓娓而谈,我默默倾听,推心置腹之语,如醍醐灌顶。
人生的机缘,蕴涵着很多因素,言语说不清。开垒先生在黑暗中对我的引领,在艰困中对我的帮助,却是谁也难以替代的唯一。
(选自2021年12月3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阅读全文,按照写作顺序,梳理概括“我”和徐开垒先生交往的主要事件。(4分)
①徐先生对“我”的投稿总是及时回信。
②
③徐先生建议“我”考大学,并在大学期间鼓励“我”创作。
④
作者在第②段中描写当年的艰难处境,有什么用意?(4分)
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
①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写满几张信笺。
②开垒先生在黑暗中对我的引领,在艰困中对我的帮助,是谁也难以替代的唯一。
有同学认为文章题目改为“徐开垒先生二三事”更好,你觉得哪个题目好?请选出来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4分)
(二)诗歌鉴赏 (6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对话。(6分)
【甲】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
南轩松(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小语:在唐代诗坛,李白和杜甫双峰并峙,他们的诗歌虽然风格迥异,却也有情感相似的诗篇。
小言:【甲】诗中以“望”字贯穿全篇。前六句写望中所见,直接描写泰山的景物。其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⑴_______和巍峨高大的特点。(2分)
小语:【乙】诗的“⑵_____,⑶_____”两句,其内涵、意境与杜甫《望岳》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小言:是啊,这些诗句都传神地表现了两位诗人⑷_______。(2分)
(三)文言文阅读 (14分)
阅读下面二则文言短文,完成14~17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乙]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李盛仙《夏日赏荷》)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⑴可爱者甚蕃 ⑵宜乎众矣
⑶少时 ⑷余以为妙绝
根据语意,划波浪线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荷花为雨所洗 / 鲜妍明媚袅娜 / 多姿清丽 / 雅致
B.荷花为雨 / 所洗鲜妍明媚 / 袅娜多姿 / 清丽雅致
C.荷花为雨所洗 / 鲜妍明媚 / 袅娜多姿 / 清丽雅致
D.荷花为雨 / 所洗鲜妍 / 明媚袅娜多姿 / 清丽雅致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⑵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为什么[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请你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4分)
(四)名著阅读 (8分)
阅读下面的摘抄,完成18~20题。
摘抄1:
[哭]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
摘抄2:
[笑]直到这个时候,他才觉出来虎妞也有点好处,他居然向她笑了笑,一个天真的、发自内心的笑,仿佛把以前的困苦全一笔勾销,而笑着换了个新的世界,像换一件衣服那么容易,痛快!
摘抄3:
[不喜也不哭]祥子的生活多半仗着这种残存的仪式与规矩。有结婚的,他替人家打着旗伞;有出殡的,他替人家举着花圈挽联;他不喜,也不哭,他只为那十几个铜子,陪着人家游街。
以上摘抄出自名著《_________》。(1分)
梗概:这部作品以二十年代末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祥子来自农村,他 _____________,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买一辆车,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人。(4分)
读书笔记:从祥子的三处表情“哭”“笑”“不喜也不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促使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三、写作 (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
从牙牙学语的幼童,成长为一名初中学生,将来还要成长为一名高中生、大学生、国家建设者。在你经历的每一个阶段,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成长。成长的力量或许来自于一句话,一个人,一件事;或许来自于一本书,一段经历……
请以“成长的力量”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不少于5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⑴qiào,⑵锲,⑶jiǒng,⑷窥。
2.B。
3.比喻,用文化救济衰微的民族的方法。
4.C。解析:A成分残缺,“通过……使……”缺主语,可去掉“通过”或“使”;B语义重复,去掉“大概”或者“多”;D否定不当,可去掉“不”。
5.A。解析:“全面”是形容词。
6.D。解析:A“老师再三叮嘱说”前后都是老师说的话,所以后面应是逗号;B“麻城的杜鹃花海……黄梅的戏曲……武穴的酥糖”是并列关系,整个句子构成排比句。所以第二、四个逗号改为分号;C“苏州的、上海的、扬州的”是大的并列,用逗号;“拙政园、留园”是小的并列,用顿号;所以改为:苏州的拙政园、留园,上海的豫园,扬州的个园,都是江南园林的代表。
7.⑴材料一:我国家规起源早,材料二:古代家规重伦理道德。
⑵喜欢①。理解:人一生的成败与所交的朋友是否贤德有关,所以不能不谨慎。
理由:它告诫我们对朋友要甄别筛选,谨慎交往。
喜欢②。理解:在没下雨时就应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去挖井。
理由:它告诫我们做事应早做准备,避免被动。
8.⑴杨花榆荚无才思,⑵闲敲棋子落灯花,⑶①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②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阅读(46分)
(一)现代文阅读 (18分)
9.②徐先生经常访问“我”的“小黑屋”,送东西并谈文章的修改。④徐先生推荐“我”到《文汇报》工作,并为“我”第一本散文集写序。
10.第②段描写了当年的艰难处境,但是“我”仍坚持文学创作,为后文叙写自己坚定地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作铺垫,以表达对他的感激。
11.①“密密麻麻”说明徐先生回信的字多,强调徐先生给“我”回信的态度是认真的,表现了徐先生对年轻文学爱好者的真诚、鼓励与希望。
②“唯一”是独一无二的意思,强调了徐先生在“我”困难时期对我的关心、鼓励作用之大,没有旁人可以替代,同时也表明“我”的感激之情。
12.示例:我觉得《岁月深处的暖灯》更好,作者把徐开垒先生对自己的长期帮助比喻成“岁月深处的暖灯”,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一标题是全文的“文眼”也是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文章以“徐开垒先生二三事”为标题,只是交代了文章写作的对象及内容,比较普通。
答选“徐开垒先生二三事”为题亦可,文章写作的主要人物是徐开垒先生,表现徐先生忠厚、对青年文学爱好者的鼓励与关心的性格特点,只是交代了文章写作的对象及内容。
(二)诗歌鉴赏(6分)
13.⑴神奇秀丽,⑵何当凌云霄,⑶直上数千尺,⑷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积极进取的精神/胸怀凌云壮志……(意合即可)
(三)文言文阅读(14分)
14.⑴多,⑵应当,⑶不久,一会儿,⑷极,极点。
15.C。解析:荷花被雨水冲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确实是百花中的神仙。
16.⑴对于莲花的喜爱,还有谁像我这样?⑵一天,我和几位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17.[甲]文称莲为“花之君子”是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或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2分);
[乙]文称荷为“花中仙子”是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2分)。
(四)名著阅读(8分)
18.《骆驼祥子》。(1分)
19.老实、健壮、坚韧(2分),麻木、穷困、潦倒、狡猾、自暴自弃(2分)。
20.当时整个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穷苦劳动人民遭受各种剥削压迫。(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