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2.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第2课时)教学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2.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第2课时)教学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7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B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18 16:5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人教B版 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2.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创原家独
充分、必要
“充分”“必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语,你知道下列语句中的这两个词分别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吗?
(1)“不断出现的数据让禁放派理由更加充分”(《中国青年报》2014年1月23日);
(2)“做到了目标明确、数据翔实、理由充分、逻辑严密”(《人民日报》2014年3月4日);



创原家独
充分、必要
(3)“积极乐观的人,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内心充满希望,当然,他们更懂得去寻求必要的帮助,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中国青年报》2015年6月22日);
(4)“文学不只是知识,同时也是一种能力,写作对于一个文学系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必要的素质”(《人民日报》2015年7月28日).
我们已经接触过很多形如“如果p,那么q”的命题,例如: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这个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如果x>2,那么x>3;
(4)如果a>b且c>0,那么ac>bc.



创原家独
在“如果p,那么q”形式的命题中
p称为命题的条件
q称为命题的结论
“如果p,那么q”是一个真命题
由p可以推出q
p
p推出q
否则
由p推不出q
p q
p推不出q
q



创原家独
尝试与发现
用类似的方法分析上述例子中的(2)(4),并将它们用符号表示出来.
p
q
p是q的充分条件
q是p的必要条件
p
q
p不是q的充分条件
q不是p的必要条件
思考与辨析
有人说,充分条件就是“有之即可,无之也行”的条件,必要条件就是“有之未必即可,无之则必不行”的条件,你觉得有道理吗?



创原家独
典型例题
例1 判断下列各题中,p是否是q的充分条件,q是否是p的必要条件:
(1)p:x∈Z,q:x∈R;
(2)p:x是矩形,q:x是正方形



创原家独
(1)因为整数都是有理数,从而一定也是实数,即p q,因此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2)因为矩形不一定是正方形,即p q,因此p不是q的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



创原家独
典型例题
例2 说明下述命题是否可以看成判定定理或性质定理,如果可以,说出其中涉及的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
(1)形如y=ax2(a是非零常数)的函数是二次函数;
(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创原家独
(1)这可以看成一个判定定理,因此“形如y=ax2(a是非零常数)的函数”是“这个函数是二次函数”的充分条件
(2)这可以看成菱形的一个性质定理,因此“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是“四边形是菱形”的必要条件



创原家独
充要条件
x>3 x>2
x>3是x>2的充分条件
x>2 x>3
x>3不是x>2的必要条件
x>3是x>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一般地,如果p q且q p,则称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结论
如果p q且q p,则称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如果p q且q p,则称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为充要条件)
p q
读作“p与q等价”“p当且仅当q”



创原家独
典型例题
例3 在△ABC中,判断∠B=∠C是否是AC=AB的充要条件



创原家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