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暑假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暑假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6 15:1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暑假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一、积累运用(共24分)
1. 全体同学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准备以最佳的状态,全力冲刺期末考试。以下是小希同学认真学习语文的笔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注意纠正因形近字、多音字而造成的误读,如“推搡(sānɡ)”应读成“推搡(sǎnɡ)”,“颠簸(bō)”应读成“颠簸(bǒ)”,“拙劣(zhuó)”应读成“拙劣(zhuō)”。
B. 注意形近字偏旁与词义之间的联系,记清楚“燎原”“瞭望”“缭绕”的区别。
C. 注意成语字形的误写,如“不知所挫”应写成“不知所措”,“不修边副”应写成“不修边幅”。
D. 注意因读音相同但字形不同而造成的误写,如“弛骋”不能写成“驰骋”,“穿流不息”不能写成“川流不息”。
2. 使用词语要准确无误,下面是小希同学在端午假期游览完七女峰后写的一段话,其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端午来临,七女峰成为华容人们出行的首选景点,游客们纷至沓来。有的在花间轻歌曼舞,有的在树下拍照留念,我沿着石阶向上爬,直达七女峰亭,漫不经心地欣赏着山上的美景,心中不禁感叹:这真是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啊!
A. 纷至沓来 B. 轻歌曼舞 C. 漫不经心 D. 名副其实
3. 小希同学在学习完《送友人》后,对“酒仙”李白的背景故事产生了浓烈的兴趣,遂搜集了相关资料。下面语段四个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①李白一生至少四次造访金陵,他所痴迷的可能并不是美景,而是金陵酒肆。②众所周知,李白一生爱酒,在他留存的1000余首诗中,与“酒”相关的有近200余首。③世间更是传递着“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样的佳话。④爱酒爱到连天子的邀请都不放在眼里,李白是不是的确担得起“酒仙”呢?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小希同学在学习文学文化常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古代用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鼠”“丑牛”。2025年是乙巳年,这一年出生的人属蛇。
B.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从内容上看,可记人和事,可记山川名胜,可记器物建筑;从表达方式上看,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和议论。
C. 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所演的戏,鲁迅曾以此创作短篇散文,收录在《呐喊》里。
D.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内涵,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
【综合性学习】(6分)
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小希班级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5. 【阐述“和”之道】下面是《以和为贵》演讲稿提纲,分论点与论据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中心论点:以和为贵,“和”是修身之道,是兴家之本,是强国之根。
分论点一:“和”体现修身正已、推已及人的道德观。___________
分论点二:“和”体现和睦孝顺、融洽和美的家庭观。___________
分论点三:“和”体现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家国观。___________
论据:①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②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
   ③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①③② D. ③②①
6. 2021年7月,国家正式实施“双减”政策。“双减”政策落地后,学生的作业明显减少了,可有些孩子反而变得无所适从了,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安排好双休日,整天沉迷在玩手机游戏之中。如果你的同学小雅也出现了上面这种情况,在班级举行的“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和同学谈谈心”活动中,你将如何劝说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默写】(6分)
7. 小希同学研学游历时,总是想起经典诗文。这里有“①______,左右采之”(《关雎》)的劳作场面,有“海内存知己,②______”的真挚友情;也有《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③______”的悲惨现实;还有“安得广厦千万间,④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忧国忧民情怀。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⑤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体现了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黄发垂髫,⑥______”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我们可以从中获取丰富的人生养料。
二、阅读(共46分)
(一)非文学性文本阅读(共10分)
材料一:
①2025年电影春节档成功创下中国影史新纪录,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对票房的贡献度超过90%。截至3月25日20时16分,《哪吒2》内地综合票房(含预售)突破150亿人民币,成为全球首部在单一市场票房超过150亿的影片。在此之前,2024年对中国电影行业而言是异常艰难的一年。(详情见下图)
②《哪吒2》以其独特的叙事和现代的表达方式,讲述了传统神话故事里哪吒与敖丙的友情羁绊、对命运的抗争,超越了文化边界。影片探讨了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展现了当代青年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抉择与担当,其传递的价值观既符合时代精神,又能引发观众共鸣。
③“我们把这个IP的价值(即知识产权)提炼出来,再结合当下的时代环境和精神,人们生活中的感悟,重新编出一个真正让大家相信的故事,而且用一种让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体现出一种时代性,我觉得创作就成功了一半。”饺子说。
材料二:
①“哪吒”以脚踏风火轮的速度不断超越,走出了一条自强之路。
②《哪吒2》的成功,根本在于讲好了中国故事。《哪吒》系列所表达的孝道、正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那句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则诠释了反对偏见、追求自我的现代主题。坚守文化内核,创新内容表达,赋予古老故事新的生命力,让这部作品赢得更广泛的市场认可。
③《哪吒2》的成功,也受益于这个大好时代。它的成功,背后是国家鼓励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以及一群热爱动画、热爱电影的观众的合力托举。
④只要把创新思维贯穿始终,在技术硬实力、文化软实力、工业体系支撑等方面持续发力,中国动画定能从一次超越走向全面腾飞。
材料三:
①曾经,电影特效被视为西方专利。如今,中国凭借前沿数字技术掀起一场新质生产力革命,以科技自主创新从“制造大国”迈向“创造大国”。
②《哪吒2》90%以上的3D动画图形渲染任务由GPU(一种图形处理芯片)承担,如“哪吒化身火焰巨人”场景,GPU凭借数千核心并行计算,将原本CPU需几小时的渲染缩短至几分钟,算力成本还降低了70%。
③成功研发的全球首个“动态水墨渲染引擎”,将水墨晕染效果融入3D动画,破解了传统水墨数字化表达难题;粒子特效技术把火焰枪的火焰效果转化为3.2亿个火焰粒子,创造出超越肉眼极限的视觉奇观,构建起国产特效美学特有的语言体系。
④总之,《哪吒2》的火爆,源于对科技自主创新的不懈追求。制作团队自主研发了多项技术专利,在角色建模、场景渲染、物理模拟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标志着中国动画产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打破了长期以来好莱坞对全球票房的垄断,更展现了中国电影工业的崛起。
8.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关于《哪吒2》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哪吒2》代表了中国动画产业的巨大提升,从材料三中可知《哪吒2》标志着中国动漫已从“制造大国”迈向了“创造大国”。
B. 截止到3月25日20时16分,《哪吒2》内地综合票房突破150亿人民币,成为全球首部在单一市场票房超过150亿的影片。
C.《哪吒2》中90%以上的3D动画图形渲染任务由GPU承担,缩短了制作时间,算力成本大幅降低。
D.《哪吒2》导演饺子的话体现了自信者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式,这也是他的创作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9.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中运用了列图表的说明方法,从图中可以知悉,2024年电影总票房较上年同比下降23%,年度观影频次6次以上的较上年下降3%。
B. 材料三中划线句中“3.2亿”一词以精确的数字直观地说明运用粒子特效在视觉效果上的优势,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 材料二采用了逻辑顺序,其中第②段和第③段是并列关系,可以互相调换顺序,不影响表达的严密性。
D. 材料三采用“总—分—总”式的结构,首先总说中国凭借前沿数字技术掀起新质生产力革命,然后分说《哪吒2》中的科技创新,最后总说科技创新的意义。
10. 《哪吒2》票房超过150亿人民币,创造中国影视记录。它的成功引人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探究其成功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11分)
看自行车的女人
梁晓声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篇文字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身材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你不能这样啊,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啊……”
③她40余岁,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那身衣服一看就是地摊货。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帽舌下,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
④我从围观者的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的原因: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的手拎袋,袋子丢了。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的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甚至怀疑包是被她藏起来了。
⑤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的女人的书包夺了去,紧接着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掏出了一把零钱。“当”的一声,一只小铁瓷碗被抛在看自行车女人的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扬长而去。
⑥看自行车的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的小铁瓷碗,瞧着发愣。忽然,她把头往身旁的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
⑦后来,那女人又在一家商场门前看自行车。我因没买到合适的东西,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取自行车时,我抱歉地说:“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 ”我以为她会朝不好的方面猜度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她望着我愣了愣,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她当时那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 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每每想起,竟至于感激起来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应该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⑧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我说:“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我之所以如此主动,是我觉得她肯定记得我欠她两毛钱的事,若由她提醒,我会尴尬的。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愣了愣,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啊,不用啊!”硬是还给了我两毛钱。
⑨我将装东西的纸箱夹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她:“来北京多久了 ”
⑩“还不到半年。”
“家乡的日子怎么样呢 ”
“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的意味,一脸自豪。
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她正替我提着后轮呢。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她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绳……
这年冬天,雪后的一个晚上,一位退休的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他说他到那家商场去取照片,遇到熟人聊了一会儿竟没骑自行车走回了家,拎兜也忘在车筐里了……“拎兜里的几百元钱倒没什么,关键是我洗的三百多张老照片啊!干了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宝呀!天黑了我才想起来,急忙赶去,你猜怎么着?就剩我那辆车了!看车的女人冷得受不了,站在商场门里,隔着门玻璃,还在看着我那辆旧自行车,人心中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 ”他在电话里言辞恳切。
我满口应承照办,然而过后事一多,所诺之事竟彻底忘了。
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场,看自行车的已经换成一个男人了,我想问原先那个女人到哪里去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问。我祈愿她永远也不会再碰到什么欺负她的人,比如那个抢夺了她书包的胖女人。
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似的,不是他们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选自《人生十六七》,有删改)
11. 梳理文中人物与看自行车的女人之间发生的事件,并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人 物 事 件 他人对看自行车女人的态度
胖女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 女人免收“我”的存车费 感激
女人坚持不收“我”欠的存车费,并帮“我”推车 感动
退休摄影师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以上梳理,看自行车的女人是一个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2. 文中两次出现“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谈谈你的理解。(3分)
①她望着我愣了愣,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
②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愣了愣,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啊,不用啊!”硬是还给了我两毛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结尾处为什么说“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结合作者的创作意图,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岁暮①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③。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④。
济时⑤敢爱死⑥,寂寞壮心惊⑦。
【注释】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末,此时杜甫客居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③江城:指阆州城。④请缨:用西汉终军诸缨的典故,借指将士自动请求出兵击敌⑤济时:这里指国家危难之时。⑥爱:吝惜。⑦壮心:豪壮的志愿,壮志。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诗题中的“岁暮”二字,不仅指时序岁末,还指诗人已进入人生暮年,也指唐朝由盛而衰、风雨飘摇的景况。
B. “还用兵”的“还”字,有仍然之意,言自己虽避地西蜀,暂得一席安身之所,没想到这里仍有战争。
C. 颔联以“烟尘”和“鼓角”来借代战争,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D. 颈联的“朝廷谁请缨”句运用了用典的手法,诗人借典故暗示朝中将士不怕流血,为国出征的豪情壮志。
15. 诗人尾联写道“寂寞壮心惊”,请分析他“寂寞”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11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渊①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②,命太原令太原温大有③与之偕行,曰:“吾儿年少,以卿参谋军事;事之成败,当以此行卜④之。”时军士新集,咸未阅习,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则以身先之。近道菜果,非买不食,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城者,皆听其入。
(节选自《资治通鉴·隋纪八》)
【注释】①渊:即李渊,字叔德,中国唐朝开国皇帝。②西河:地名,西河郡。③温大有:唐初大臣,参加过李渊晋阳起兵。④卜:预测,预料。
1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选贤与能”中的“与”和“命太原令太原温大有与之偕行”中的“与”意思相同,都表示“和”的意思。
B. “货恶其弃于地也”中的“恶”是“厌恶”的意思,与成语“无恶不作”中的“恶"意思不同。
C. “咸未阅习”中的“咸”与《桃花源记》中“咸来问讯”的“咸”,均可理解为“都”的意思。
D. “使”有“派遣、出使、使者、假使”等义项,“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中的“使”是“派遣”的意思。
17.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的大意。(4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道菜果,非买不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乙文中李建成和李世民的表现符合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吗?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著阅读(8分)
19. 下面是小希同学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时,整理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史,将下列各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按顺序填写在思维导图的①②③④处位置,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解救朱赫来,铲雪筑路,打消自杀念头,加入骑兵部队
B. 加入骑兵部队,解救朱赫来,铲雪筑路,打消自杀念头
C. 解救朱赫来,加入骑兵部队,打消自杀念头,铲雪筑路
D. 解救朱赫来,加入骑兵部队,铲雪筑路,打消自杀念头
20.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出自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书中主人公对生命的诠释。请你说说我们可以从保尔身上学习到什么精神。(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共50分)
21. 作文
鲁迅笔下朦胧的江南月色,自由淳朴的少年;贺敬之笔下窑洞欢聚的热闹场景,延安的崭新面貌;吴伯箫笔下村口传递善意的灯笼,母亲充满爱意的纱灯;刘成章笔下后生们忘情的腰鼓表演,奇丽的舞姿……这些都成为了作者记忆深处的“风景”。
在你的生命中,那些曾让你难忘的景物、场景、风俗、物件、人……都成为了你心中独特的“风景”,伴随你成长,给予你启迪。
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以“记忆深处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时注意以下要求:①力求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或体会;②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③不少于600字,不要抄袭,不要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
1. D【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与字形。D.弛骋——驰骋,穿流不息——川流不息;故选D。
2. C【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使用。
A.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B.轻歌曼舞:意为“轻快的歌声,柔美的舞蹈”,常形容歌舞姿态优雅、节奏舒缓。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C.漫不经心: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与“欣赏……美景”“感叹”的语境不相符,使用错误;
D.名副其实:名声或名称与实际完全一致。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故选C。
3. A【解析】B“近200余首”语意矛盾。去掉“近”或“余”。C搭配不当。把“传递”改为“传诵”。D成分残缺。“酒仙”后叫“称号”。
4. C【解析】《社戏》是小说。
5. (1)D【解析】分论点一“修身推己”对应③(不独亲其亲),分论点二“家庭和睦”对应②(顺亲让兄弟),分论点三“家国大同”对应①(大同社会状态),故选D。
(2)示例:你好,小雅,国家实施了“双减”政策,我们的作业少了,正好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比如可以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培养兴趣爱好;还可以与家人一起劳动,既锻炼劳动技能,又增进与家人的感情。我们不应该整天沉溺在手机游戏中,这样不仅会伤害眼睛,还会消磨斗志。因此让我们动起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吧!
【解析】劝告他人要就事论事,注意称呼,说话的态度、语气。要说出过度玩手机的危害,提出建议,简明得体。
6. ①参差荇菜 ②死者长已矣
③万籁此都寂 ④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⑤拣尽寒枝不肯栖 ⑥讲信修睦
7. A【解析】A项,根据材料三“曾经,电影特效被视为西方专利,如今,中国凭借前沿数字技术掀起一场新质生产力革命,以科技自主创新从‘制造大国’迈向‘创造大国’”可知,材料三说中国凭借前沿数字技术从“制造大国”迈向“创造大国”,但不能说《哪吒2》就标志着中国动漫实现了这一跨越,偷换概念。
8. C【解析】C项,材料二中的第2段和第3段是主次关系,不是并列关系,不能调换顺序。
9. 原因:①影片展现当代青年的抉择与担当,传递的价值观符合时代精神,能引发观众共鸣;②坚守传统文化内核,创新内容表达,让这部作品赢得更广泛的市场认可;③坚持科技创新,实现技术突破,推动动画产业发展;④国家科技进步大环境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以及一群热爱动画、热爱电影的观众的合力托举。
(评分说明:共4分,答出2点给3分,答出3点给满分。意思相近即可。)
10. ①看自行车的女人被冤枉并被抢夺装钱的书②怀疑③看自行车的女人守护退休摄影师的句拎兜和自行车④善良、诚信、有责任感。
【解析】胖女人事件:根据第④⑤段,胖女人因丢包怀疑看车女人藏包,态度是无理取闹/猜忌;“我”与女人的互动:第⑦段免收存车费,第⑧段坚持不收欠款并帮助推车,“我”的态度是感激;退休摄影师事件:第⑨段因丢拎兜被归还而感动,态度是感动;人物形象总结:通过多次帮助他人且不求回报,体现善良、朴实、真诚。
11. 文中两次出现“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这分别是女人听到“我”没有零钱付存车费而向她表示歉意,及“我”主动提出要支付上次欠下的存车费时所流露出来的神态,表现了女人对他人给予的尊重感到诚惶诚恐(或局促尴尬),以及她心地的善良,突出了女人卑微的形象特点。
【解析】动作重复性:“一笑”“不好意思”两次出现,强化人物性格特征,体现看车女人的真诚与谦和;情感递进:两次“愣了愣”后微笑,暗示她不因被误解而心生怨恨,反而以善意待人;主题呼应:与结尾“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呼应,弱者主动给予善意,凸显平等的珍贵。
12. 示例:结尾处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中不平等现象的深刻思考。本文通过叙述看自行车的女人虽然生活困难,却免收“我”的存车费、帮“我”推车、守护退休摄影师的拎兜和自行车的事件,表现出她的善良、诚信及对工作的负责等品质。可善良如她,却遭受来自胖女人的偏见和欺侮,以及“我”的“猜度”,表现了女人在工作、生活中并没有受到平等的对待,表达了作者对女人的同情和自我反思。作者希望通过本文,呼吁人们更多地关于弱势群体,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
【解析】
1.表层含义:“起码的平等”指弱者应被平等对待,但现实中常被歧视(如胖女人的欺压);
2.深层反思:通过看车女人的善良,批判社会普遍存在的猜忌与不信任;
3.呼吁平等:结尾强调“太少”呼吁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尊重与善意。
13. D【解析】D.“暗示朝中将士不怕流血,为国出征的豪情壮志”有误“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人世间时时处处都在流血,朝廷上有谁敢于请缨 言外之意是在战乱之时朝廷上没有人主动请缨,这是杜甫对当时那些贪禄恋位、庸懦无能的文武大臣的讽刺和责问,表现了他深深的失望和愤怒。
14. 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所以诗人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
【解析】“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写诗人流寓西蜀,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羁旅生活,故有“远为客”之叹;但是西蜀一隅也仍然不平静,所以接下去便说“边隅还用兵”。“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是说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表现了诗人深深的失望和愤怒。“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表明诗人愿意为国家献身,但是虽有捐躯之志,却无报国之门。他因为政治上的冷落和不被重用而感到孤独和无奈。
15. A【解析】A.“选贤与能”的“与”同“举”,推荐。“命太原令太原温大有与之偕行”的“与”是“和”的意思。
16. B【解析】该句意思是:当军队到达西河城下时,任何想要进人城内的百姓,都被允许进人。故据此可断为: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城者/皆听其人。故选B。
17. (1)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2)附近道路旁的蔬菜瓜果,不是买的不准吃。
【解析】(1)重点词:第一个“亲”,以……为亲;第二个“亲”,父5.示例:孝亲敬长和为贵母。(2)重点词:近道,附近道路旁:非,不是。
18. 符合。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是一个讲信修睦,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的社会。李建成和李世民进攻西河时和士兵同甘共苦,遇到敌人时身先士卒,附近道路旁的蔬菜瓜果,不是购买的就不准吃,军士中有偷摘的,就寻找它的主人补偿他,也不责问盗窃偷摘的士兵,土兵和百姓都十分感动高兴。这符合大同社会理想的特点。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表明观点符合。结合甲文“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故外户而不闭”等内容可知,甲文所描绘的大同社会是一个讲信修睦,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的社会。结合乙文“时军士新集,咸未阅习,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则以身先之……军士及民皆感悦”等内容可知,李建成、李世民在进攻西河时和士兵同甘共苦,作战时身先士卒。生活方面,不随便摘取靠近道路的蔬菜水果,发现有人私拿要给予主人补偿,不会责怪也不责问盗窃偷摘的士兵。这些都体现出甲文大同社会理想的基本特征。
20. ADCB【解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有一个苦难的童年,后来遇到朱赫来,把他指引到革命的道路上。在与波兰人的交战中,保尔腿部受伤,得了伤寒。后来保尔加入了骑兵团,在一次战争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爆炸,保尔头部受伤。康复后,保尔参加了修筑铁路,铲雪筑路过程中,保尔不幸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最后保尔以顽强的意志,打消“自杀”念头,进行文学创作。答案为:ADCB
21. 保尔在革命道路上经历了四次生死考验,但他从未放弃生存的希望。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到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