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6 18:0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黄帝时代结束了混沌蛮荒,开启了中华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先河,成为中华文明的源头。这一时期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传说人物是( )
A.黄帝和炎帝 B.黄帝和大禹 C.黄帝和蚩尤 D.炎帝和蚩尤
2.黄帝和炎帝,共同被后人尊崇为( )
A.治水英雄 B.一代天骄 C.兵家鼻祖 D.人文初祖
3.2024年4月4日,来大陆参访的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参加了甲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活动。这是他首次实地祭拜中华人文始祖,在此之前他已多次在台北主持“遥祭”典礼。《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这两则材料体现的共同观念是( )
A.民族认同 B.华夷有别 C.民族差异 D.国家统一
4.考古研究发现,中原地区彩陶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的年代和达到的区域,与传说中教民制作陶器的炎帝所处的部落联盟兴盛的时间、空间一致。这表明( )
A.中原地区文化领先 B.远古传说即为真实历史
C.彩陶工艺技术成熟 D.考古发现印证远古传说
5.传说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尧 B.舜 C.禹 D.黄帝和炎帝
6.传说中炎帝、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农耕文明的巨大飞跃。下列最能为其真实性提供历史证据的是 (  )
A.北京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元谋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7. 据记载,炎帝神农氏“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炎帝与疾病的斗争,为后世医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体现了炎帝 (  )
A.孝亲敬长的品格 B.注重实践的精神
C.改革创新的信念 D.爱好和平的决心
8.在儒家经典中,尧舜间的继承过程被称为禅让,显得彬彬有礼,体现出很高的道德水准。然而《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两条材料说,“《竹书》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竹书》云舜囚尧”。战国后的一些历史文献记载,鲧因反对舜继位而被杀。上述记载与儒家经典的差异最能说明 (  )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考究
B.综合多种文献记述即可得出历史真实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进行甄别
D.历史记载必须通过考古成果加以证实
9.《尚书·禹贡》记载了大禹治水的情况,而西周遂公盨(xǔ)的发现则表明早在约2 900年前人们就广泛传颂大禹的功绩,这也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最为翔实的关于大禹的可靠文字记录。由此可知 (  )
A.古代传说就是可信史料
B.考古发现为历史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C.传说都有考古发现印证
D.考古学是人类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
10、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制造船只,挖掘水井等。由此推测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  )
A.天下统一,四海太平
B.人民生活富足
C.人们已经过着定居的生活
D.开始出现原始农耕
11.陶寺古城遗址发现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是中原龙山文化代表性遗址,该遗址发现墓葬1000多座,可以分为大、中、小型,墓葬呈现出鲜明的等级分化,大墓墓主使用木棺,棺内撒朱砂,随葬品精美丰富;小墓随葬品很少,有的甚至一无所有。由此推断( )
A.中国当时即将迈入阶级社会 B.陶寺古城遗址与北京人遗址同属一个时期
C.黄帝的地位受到挑战 D.陶寺古城的统治神权色彩浓厚
12.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宣布,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考古证明距今5000年左右已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一的文化信仰。材料表明中国( )
A.早期国家形态已出现 B.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C.五千年文明史获得认可 D.新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
13制作历史知识示意图有助于我们掌握历史知识。下面示意图中能表示涿鹿之战对战双方的是( )
14、《史记 五帝本纪》以黄帝为正式记载的第一位上古帝王,并且把叙事时间上溯至炎黄时期,炎黄时期成为中国早期文明的代名词。直到今天,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以炎黄时期为开端的。“炎黄”受到如此重视,是因为他们( )
A.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在战争中曾经打败蚩尤
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相传有很多的创造发明
15.从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消除水患和治水过程中“三过其门而不入”,到最后被推举为首领,可以看出禅让制的选拔标准是( )
A.德才兼备 B.军功卓著 C.血缘关系 D.门第的高低
16.下列有关炎帝和黄帝的历史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关他们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 ②他们是否真实存在还需要考古证实③有关他们的传说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 ④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距今约五六千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下列人物都曾担任过部落联盟首领,其先后顺序是( )
A.舜、禹、尧 B.禹、尧、舜
C.尧、舜、禹 D.尧、禹、舜
18.禅让制是一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制度。“禅让”的主要标准是( )
A.财产 B.血缘 C.贤德 D.出身
19.如果拍摄一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的电视连续剧,能够出现的情节是( )
A.炎帝发明弓箭打败蚩尤
B.尧发明了文字
C.年老的禹经过考察让位于舜
D.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20.《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印证记载中“舟楫”的是( )
A.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
B.河南舞阳出土的七孔骨笛
C.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
D.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
二、非选择题
2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材料一 相传他在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
材料二 他是传说时代的英雄人物,因为有功而在舜年老后被推举为部族联盟首领。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尧。(  )
(2)材料一中的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  )
(3)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炎帝。 (  )
(4)材料二中的“他”有功指的是治水有功。(  )
(5)以上两则材料反映的是禅让制。 (  )
22、填空
(1)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大约在5000多年前,早期城市逐步形成→社会成员之间的_____加剧,出现了王→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对内进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成了_________。
(2).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_______、阶级、_____的产生。
23、中华文明的起源吸引着我们探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中国南部的居民栽培了水稻。同一时代,粟在黄河流域得到种植,……在半坡村,考古学家发掘出了大量带有彩绘的陶器和公元前6千年和前5千年期间农耕者使用的骨器。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观察材料一图片,指出北京人生产生活的特点。
(2)分析材料二中影响南北方作物种类的主要因素,并概括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生产生活的特点。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写出对“华夏民族”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战役和具有突出贡献的两个人物。由此归纳华夏族形成的特点。
(2)炎黄部落联盟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
(3)材料二反映的是史前时期的哪种制度 其选拔标准是什么 哪几位先贤是通过这种制度担任首领的
答案
1-5ADADD 6-10BBCBC 11-15AABCA 16-20DCCDD
21.(1)√ (2)√ (3)× (4)√ (5)√
22.(1)分化 早期国家 (2)私有化 国家
23、(1)特点:群体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会使用火,用火取暖、烧烤食物,居住在洞穴里。
(2)主要因素:自然条件。特点:定居生活;会制作和使用生产生活用具,进行原始的农业生产。
(3)特点:华夏族是诸多民族凝聚交融而逐渐形成的。
(4)认识: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先民们在生产生活领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就。(言之有理即可)
24、(1)战役:阪泉之战、涿鹿之战。
人物:炎帝和黄帝。
特点:华夏族由多民族融合而成。
(2)影响:炎黄部落联盟逐渐演化为后来的华夏族,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近代以来,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3)制度:禅让制。
标准: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
先贤:尧 、 舜 、 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