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课件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课件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0 08:57:19

文档简介

《端午节的鸭蛋》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谁知道有哪些传统节日?谁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谁知道它的来历呢?有哪些风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散文大家汪曾祺的家乡,看看汪老的家乡过端午节有哪些习俗?他为什么偏偏要挑选鸭蛋来写呢?
二、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3、理解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4、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提倡保护传统文化。
三、字词检测:你会读吗?
门楣 苋菜 城隍庙 车胤 络子 腌鸭蛋 粽子
籍贯 囊萤映雪 门槛 硝药 大襟
四、整体感知:
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家乡的端午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五、重点研读:
过端午,话习俗
1、速读第1自然段,圈点勾画出汪老家乡的端午习俗。咱们的家乡过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2、本文写的是端午的鸭蛋,为什么开篇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有什么作用?咱们的家乡过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
品鸭蛋,说特点
3、品读“家乡的鸭蛋”部分,说说高邮鸭蛋的特点。高邮鸭蛋是汪老家乡的特产,我们家乡的特产是什么呢?我们德州有什么特产呢?有哪些特点呢
假如现在的你是一个淘宝店的店主,想要为自己的高邮咸鸭蛋作宣传,试拟一句广告词(突出高邮鸭蛋的特点)。
高邮蛋,小小个,高邮蛋,大红色,高邮蛋美味又独特,营养健康又快乐,鸭蛋就吃高邮蛋 。
六、品味语言:我们除了欣赏这篇文章,还要研究它,请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谈谈这篇文章和我们学过的其它文章相比,语言有什么特点?
1、读一读下面这句话,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品种。鸭多,鸭蛋也多。
口语色彩浓重,语言平淡质朴而有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读一读下面这句话,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古汉语的点缀,显得朴素典雅。同时写出了作者的自豪之情。
3、读一读下面这句话,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一头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同时表达了作者对高邮咸鸭蛋的喜爱之情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古汉语的点缀显得朴素典雅,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作者,了解作者。
七、走进作者
说完作者,我们再来说说作者童年趣事。
八、忆童年,说趣事
阅读“端午的鸭蛋”部分,找出孩子们的端午趣事。联系自身,介绍自己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有关过节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
九、问题探究
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鸭蛋久久不能忘怀?他想借此表达什么?
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家乡、童年永远是一个人生命中的至爱。作者善于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热爱,对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刻骨铭心的记忆。
十、拓展延伸:当今社会,人们似乎越来越热衷于过“洋节”,如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都被炒得如火如荼,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却日益遭受冷遇。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我们该怎么做?
教师小结:传统节日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体现,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它就像烙印打在了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上。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家乡、对自己的民族没有热情;如果,我们一味的匆忙、冷漠、麻木地活着,终有一天,我们的烙印会淡去,直至消失不见,那时的我们,“根”在何处呢?同学们,请把“根”留住,把我们的传统文化留住。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花开满星球。
课件18张PPT。端午的鸭蛋汪曾祺你知道吗?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 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两个五,故又称“重五”。
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 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影响最广的是纪念屈原说。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3、理解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
4、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提倡保护传统文化。
你会读吗?门楣(?????)?? 苋菜(?????)? ?城隍庙(????)
车胤(?????)?? 络子(?????)? 腌鸭蛋(?????)
粽子(?????) 籍贯(????)???? 囊萤映雪? (?????)
门槛 (?????) 硝药 (?????) 大襟 (?????) 一、整体感知 自由地放声读课文,动嘴,动手,动脑。 思考: 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家乡的端午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二、过端午,话习俗1、速读第1自然段,圈点勾画出汪老家乡的端午习俗。咱们的家乡过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系百索子
做香角子
贴五毒
贴符
喝雄黄酒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2、本文写的是端午的鸭蛋,为什么开篇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有什么作用?为 介 绍 鸭 蛋
预 设 背 景(引出家乡鸭蛋)三、品鸭蛋,说特点品读“家乡的鸭蛋”部分,说说高邮鸭蛋的特点。a.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颜色红,油多 b.出名,名声久远肃然起敬特别标明双黄鸭蛋我们德州有什么特产呢?有哪些特点呢?高邮咸鸭蛋假如现在的你是一个淘宝店的店主,想要为自己的高邮咸鸭蛋作宣传,试拟一句广告词(突出高邮鸭蛋的特点)。高邮蛋,小小个,高邮蛋,大红色,高邮蛋美味又独特,营养健康又快乐,鸭蛋就吃高邮蛋 。四、品语言,抒感情1、读一读下面这句话,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品种。鸭多,鸭蛋也多。
口语色彩浓重,语言平淡质朴而有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请试着在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
四、品语言,抒感情2、读一读下面这句话,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试着读出作者感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古汉语的点缀,显得朴素典雅。同时写出了作者的自豪之情。
请试着在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
四、品语言,抒感情3、读一读下面这句话,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一头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同时表达了作者对高邮咸鸭蛋的喜爱之情
请试着在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
五、走进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蒲桥集》、《塔上随笔》等散文集。
他的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生活的妙处和自己独特的感受。文风闲适自由,不事雕饰,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中体现了整体的严谨与和谐。六、忆童年,说趣事阅读“端午的鸭蛋”部分,找出孩子们的端午趣事。挂鸭蛋络子鸭蛋壳装萤火虫 联系自身,介绍自己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有关过节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 七、问题探究 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鸭蛋久久不能忘怀?他想借此表达什么?
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家乡、童年永远是一个人生命中的至爱。作者善于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热爱,对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刻骨铭心的记忆。
八、拓展延伸资料链接: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于巴黎时间2005年11月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留给中国人的是一连串的反思。
当今社会,人们似乎越来越热衷于过“洋节”,如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都被炒得如火如荼,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却日益遭受冷遇。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我们该怎么做?
小结:传统节日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体现,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它就像烙印打在了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上。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家乡、对自己的民族没有热情;如果,我们一味的匆忙、冷漠、麻木地活着,终有一天,我们的烙印会淡去,直至消失不见,那时的我们,“根”在何处呢?同学们,请把“根”留住,把我们的传统文化留住。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花开满大地。九、当堂达标1、给下列字词注音
门楣(?????)?? 苋菜(?????)? ?城隍庙(????)
车胤(?????)?? 络子(?????)? 腌鸭蛋(?????)
粽子(?????) 籍贯(????)???? 囊萤映雪? (?????)
门槛 (?????) 硝药 (?????) 大襟 (?????)
2、本文语言有哪些特点?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