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海燕》教学设计+课件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海燕》教学设计+课件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0 09:10:25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海 燕作者: 高尔基 高扬的海燕海燕,一种非常小的海鸟,外形似燕,尾叉形。体羽以深褐色为主,兼有黑色或灰色及白色。分布于除北冰洋外的各大洋,大都生活于偏远无人居住的岩崖岛屿。它们主要栖息于海上,食物为小鱼、乌贼、浮游生物及碎鱼。
作者介绍高尔基(1868--1936):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呻吟 胆怯
翡翠 掠起
蜿蜒shēn yínqiè fěilüèwān yán注音:注音:háohàohuǎnghuàngxiàhè思考:这是一只 的海燕。听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这是一只 的海燕。
我是从文中 感受到的。课文还写了其他的动物,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其他动物的句子,并谈谈对它们的印象。高傲地飞翔,勇敢地叫喊欢乐 渴望呻吟飞窜掩藏恐惧呻吟吓坏躲藏胆怯填  表1.为什么还要写到其他三种动物呢?2.它们是面对什么环境作出不同的表现的?通过对比,衬托出海燕无比英勇、乐观的形象。暴风雨写作背景 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它塑造了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这篇散文诗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象征:它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表达委婉曲折含蓄,
化“抽象”为“具体” 形象可感。作用: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海 燕——象征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勇于献身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海 鸥——象征形形色色的害怕革命、假革命和不革命者海 鸭企鹅乌云
闪电
雷声
狂风——象征黑暗的反革命势力了解背景,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连线题
海燕 革命高潮
海鸥
海鸭 反动势力
企鹅
大海 革命先驱者
波浪
乌云 恐惧革命、
闪电 悲观失望者
狂风
暴风雨 革命力量 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勇于献身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激发情感,放声畅读 当 堂 达 标呻吟 胆怯
翡翠 掠起
蜿蜒 号叫一、读一读,注意画线字的读音。shēn yínqiè fěilüèwān yánháo二、思考下列形象可以象征什么?梅花蜡烛荷花落叶同一事物可以从不同角度立意让我们的人生像海燕 一样飞翔!
谢谢大家!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9《海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勇敢、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赏析海燕形象,领会作品内涵。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勇敢、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学习方法:诵读——品味——讨论——拓展——诵读
教具应用: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学生课前准备:
1. 预习课文,自主解决生字词。
2. 了解作者高尔基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苍茫的大海上,生活着这样一群精灵。它们搏风击浪,自由快乐的生活着。它们就是——高扬的海燕。
2.我们来了解一下海燕。
海燕,一种非常小的海鸟,外形似燕,尾叉形。体羽以深褐色为主,兼有黑色或灰色及白色。分布于除北冰洋外的各大洋,大都生活于偏远无人居住的岩崖岛屿。它们主要栖息于海上,食物为小鱼、乌贼、浮游生物及碎鱼。
3.今天我们就走近海燕,走近这群可爱的小精灵。( 板书《海燕》 )
4.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高尔基。
(让学生展示搜集的材料)
5.大家预习的不错,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
6.读音准确,这些多音字肯定难不倒你吧?谁来读一读。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
1. 请同学们认真听朗诵,感受一下,这是一只怎样的海燕,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拿起笔,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
2.多媒体播放课文范读。
3.这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给人以力量。这是一只怎样的海燕?请按照这种模式来回答。
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每组选取一个代表来回答。
4.小组讨论。
5.学生展示。
三、深入探究,品析写法。
1. 课文除了写海燕,还写了其他的动物,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其他动物的句子,并谈谈对它们的印象。
2.请同学们根据理解完成表格。
3.小组讨论,选取代表发言。
4.交流展示。
5.作者对海燕是赞扬的,赞扬了海燕的英勇无畏,矫健勇猛,乐观自信,那作者对海鸥等海鸟持什么态度呢?
对,嘲笑,讽刺。那请你用嘲笑讽刺的语气来读一读。
6. 作者赞扬海燕,为什么还要写到其他三种动物呢?
通过对比,衬托出海燕无比英勇、乐观的形象。这是侧面描写。
7.. 它们是面对什么环境作出不同的表现的?
暴风雨。
8. 作为俄国著名文学家,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者,高尔基难道仅仅是为了描写自然界中的海燕吗?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那个火热的年代。
9.理解写作背景。
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它塑造了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这篇散文诗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10.在这样一触即发的大革命前夕,高尔基不便于直接站出来号召和倡导,所以他借助于海燕,海鸥,海鸭以及大海,暴风雨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表现手法叫做象征。
11. 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表达更加委婉曲折含蓄, 化“抽象”为“具体” 形象可感。
12.联系时代背景,说说文中描写的景物各象征着什么?
(1)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
(2)海燕——象征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勇于献身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3)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4)海燕、海鸥、海鸭——象征形形色色的害怕革命、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5)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象征黑暗的反革命势力
13.非常好,下面我们来一起做一下总结。谁来连一连?
14.最后让我们共同思考:海燕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勇于献身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四、激发情感,诵读课文。
教师总结:作者用象征手法,充满激情地描绘了一个在暴风雨中英勇无畏,乐观自信,富有献身精神的海燕形象。表达了对像海燕似的(革命先驱者)的赞美、对像海鸥、海鸭、企鹅一样的(假革命者)的鄙视、对像乌云似的(黑暗的沙皇统治)的痛恨,表现了作者(扬善惩恶、爱憎分明)的态度。
这篇战斗的檄文,既是期盼、呼唤革命的风暴,又是对人民加入战斗的呼唤。《海燕》一经发表,便在俄国大地上产生巨大的反响,它被革命者用胶印和手抄等方式广为传播。
我想,同学们此刻的心里也跟老师一样充满了对海燕,对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崇敬与赞美,我真想放声读一读课文,我想邀请大家跟我一起来读课文好不好?
(激发情感,配乐朗诵。)
评价: 真是雷霆万钧,美哉!壮哉!
结束语:同学们,我们每个同学都是羽翼渐丰的海燕,我们即将走向生活的大海,伴随我们的有阳光雨露,鲜花掌声,也有狂风暴雨,困难和挫折。让我们像海燕一样鼓起坚强的翅膀去迎接人生的暴风雨。   用高尔基的话来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五、当堂达标。
1.读一读,注意划线字的读音。
呻吟 胆怯
翡翠 掠起
蜿蜒 号叫
2.本文运用了象征手法的运用,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可感。你知道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吗?
荷花:
蜡烛:
梅花:
落叶:
海 燕
高 尔 基

海燕形象 表现手法
勇猛矫健 衬托
乐观自信
勇于献身 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