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专项提升训练)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单元基础知识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暑假专项提升训练)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单元基础知识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6 20:5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专项提升训练)第1-8单元基础知识检测卷-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纤细 记录 社会 保存 B.辩认 欧州 姿势 偶尔
C.价值 修建 磨菇 芬芳 D.欣赏 莲篷 懦弱 匀称
2.六月里,天气(  )莫测,刚才还晴空万里,现在却黑云翻滚。
A.变换 B.变幻 C.改变 D.转变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有很多的文雅爱好,比如“雅人四好”:笔墨纸砚。
B.东汉时代,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发明了造纸术。
C.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写的是端午节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4.“小狐狸听乌鸦说森林里有怪兽,吓得不敢出门。后来它偷偷从树后一看,咦?‘怪兽’只是长满藤蔓的老树墩!果然是________呢!”横线上应填的八字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D.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给桂花喷香水,真是画蛇添足。
B.“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恐地说。
C.图书馆在左,你却往右走,这不是南辕北辙吗?
D.我们领略秋风的劲吹——树枝颤动,树叶飘落。
6.下面词语中的“走”与“兔走触株”中的“走”意思最接近的是( )。
A.奔走 B.走路 C.走亲戚 D.走动
7.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宇宙的另一边》充满着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在作者的想象中,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B.“害人精 、冤家”等词语生动地表达出了小沙对理发店剃头师傅的反感甚至仇视。
C.笔画较少的字,要把笔画写得短小些;笔画较多的字,要把笔画写开一些。
D.“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样的题目,直接呈现出两个相反性格特征的人,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书写
8.看拼音,写词语。
9.看拼音写词语。
10.看拼音,写字词。

夏日,池里的荷花开了。各不相同,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儿,有的已结出小,有的还是花骨朵儿,饱得马上破似的。小河里更热闹!小子 一下水面,倒影了。中午,孩子们像一个个水钻入水中。
11.按拼音顺序,将词语正确、美观地写在田字格内。
(1)福州现存3棵百年以上的流苏古树,满树的白花绿叶点缀着白墙黛瓦,宛如一幅春意盎然的(shuǐ mò huà)。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发动了令人发指的细菌战。近日,(rì běn)学者松野诚也、奈须重雄向我国捐赠大量(jì lù)细菌战史料,并寄语“日中友好,日中不再战”。
(3)“青蛙打鼓,豆子入土”“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些体现劳动人民(zhì huì)的(yàn yǔ)烂熟于心,是因为有着深厚的生活积淀。
三、判断题
12.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雅人四好”指的是“琴棋书画”。( )
13.“巡航”这个词语,让笑笑想到了坐在小艇上嬉戏的欢快情境。( )
14.春节、中秋节、腊八节、七夕节、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
15.欢欢跳的舞非常好,可以用“杯弓蛇影”这个成语夸奖他。( )
四、填空题
16.读拼音,写词语。
(1)荷花开了,许多游人驻足xīn shǎng( )它的fēn fāng( )与迷人,有的huā bàn( )全展开了,一阵阵qīng xiāng( )扑鼻而来。
(2)考试时一定要认真jiǎn chá( ),不要因为做题马虎而犯cuò wù( )。
17.比一比,再组词。
淌( ) 状( ) 功( ) 畏( )
躺( ) 壮( ) 攻( ) 喂( )
18.按要求写词语。
AABC型: 、 、
ABAC型: 、 、
19.课内外积累。
(1)汉字之美,美在文字。郑振铎在《燕子》中这样描绘: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 了那样 小燕子。萧红在《火烧云》中用各种表示颜色的词语描写云彩: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 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 。葡萄灰、梨黄、 ,这样的颜色天空都有。像“葡萄灰”这样的词语,我还能写出一个: 。
(2)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北宋画家张择端的《 》名扬中外;扁鹊总结前人经验,提出了“中医四诊”: ;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文房四宝” ,是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凝结着民族智慧, (故事名)中“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告诉我们 的道理。
(3)每逢传统节日,诗人常触景伤怀。如在重阳佳节,王维想到自己孤身一人远在他乡,不禁感叹“ , 。”杜牧在清明时节看到细雨飘飘洒洒,写道“ , 。”我知道清明节有 、 等习俗。
20.整本书阅读。
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往往藏着深刻的道理,中国古代寓言更是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读了《中国古代寓言》后,请你根据情境,填写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1)别以为耍点小聪明就可以掩饰自己做的坏事,这其实是 ,自欺欺人。
(2)本来一场很成功的搭建作品,却败在最高层那几块 的装饰砖块上。
(3)晚上妈妈把一根绳子看成一条蛇,吓得大喊大叫。这真是 啊!
(4)老师常说:“一个人应该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否则就成 了。”
五、语言表达
语文实践。
21.通过两本书的目录对比,我们可以猜测:《中国古代寓言》中的故事大多是用( )作为题目,而《伊素寓言》中的故事大多是用( )作为题目。
A.故事主角(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B.主要事件
C.动物名字 D.人物名字
22.根据题目《疑邻盗斧》,我猜测故事的主要内容是 。
23.昨天(7月1日)下午放学后,三(一)班的丽丽同学不小心把《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落在操场上,请你帮她写一则“寻物启事”。
六、句子训练
24.明明对爸爸说:“如果周末不下雨,我想去游乐场玩。”(改为转述句)
25.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他 站起来:“你真是急死我了!
26.照样子仿写句子
①例: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
我很紧张,心 跳个不停。
②例:他们高兴极了,唱了一首又一首的歌,还围在一起跳舞。
姐姐心灵手巧, 。
《(暑假专项提升训练)第1-8单元基础知识检测卷-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A B C D B A C
1.A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
B.辩认——辨认,欧州——欧洲;
C.磨菇——蘑菇;
D.莲篷——莲蓬;
故选A。
2.B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A.变换:通常指事物的形式、位置等发生了变化,但不一定强调变化的突然或不可预测性。
B.变幻:强调的是不规则的、难以预料的变化,常用来形容天气、光影等自然现象的多变,非常符合句中描述的天气快速且不可预知的变化情况。
C.改变:指状态或情况变得不同,较为中性,没有强调变化的突然性或不可预测性。
D.转变:通常指从一种形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也缺乏描述天气快速变化的动态感。
在这句话中,变幻莫测:是指事物变化迅速,捉摸不定,变化多端,难以揣测。“变幻”是最贴切的答案,因为它准确描绘了六月天气的不稳定和不可预测特征。
故选B。
3.C
【详解】本题考查国学常识、课内文章理解和名篇名句的理解。
A.“雅人四好”指的是琴、棋、书、画,这是古代文人雅士所推崇和必备的四种技艺,分别代表了音乐、策略、文学和艺术方面的素养。而“笔墨纸砚”被称为“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所以该选项说法错误。
B.东汉时代,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而不是发明了造纸术。在蔡伦之前,我国就已经有了造纸的技术,只是纸的质量和产量等方面存在不足,蔡伦对造纸工艺进行了改进,使得纸的质量提高,成本降低,更有利于纸的推广和使用。所以该选项说法错误。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的是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赏菊等传统活动,而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是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喝雄黄酒等。所以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4.D
【详解】本题考查八字成语和选词填空。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进入老虎的巢穴,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呢?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也指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C.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D.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在句子中,小狐狸一开始是听乌鸦说森林里有怪兽,所以吓得不敢出门,这是“耳听”的情况;后来它偷偷从树后一看,发现“怪兽”只是长满藤蔓的老树墩,这是“眼见”的情况。通过前后对比,说明亲眼看到的情况和听别人说的不一样,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的,这与“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意思相契合。
故选D。
5.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B.“惊恐”指惊慌害怕,通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极其危险、恐怖或突发意外等情况时内心极度恐惧的状态。结合语境可知,发现一个罐子并不会让人产生惊慌害怕的情绪,用“惊恐”来形容此时人的状态不恰当,此处用“惊讶”更合适,“惊讶”表示感到很奇怪、惊异。
故选B。
6.A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
“兔走触株”出自《守株待兔》,意思是兔子奔跑时撞到了树桩上,这里的“走”是“跑”的意思。
A.奔走:为了某个目的而快速地到处跑动,其中“走”有跑的意思,与“兔走触株”中“走”的意思接近。
B.走路:指用双脚行走、步行,“走”就是普通的行走动作,速度相对较慢,并非“跑”的意思,与“兔走触株”中“走”的意思不同。
C.走亲戚:去亲戚家看望、拜访,“走”表示前往、到……去,不是“跑”的意思,与“兔走触株”中“走”的意思不同。
D.走动:指行走、活动,或者指人与人之间来往、交际,“走”主要是行走的意思,不是“跑”的意思,与“兔走触株”中“走”的意思不同。
因此与“兔走触株”中的“走”意思最接近的是“奔走”。
故选A。
7.C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汉字书写及题目的作用。
C.不正确。笔画较少的字应适当舒展,避免显得过于紧凑或小气;笔画较多的字应紧凑些,避免写得太大或太散。
故选C。
8.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散”“然”“器”“谦”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9.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继”“威”“模”“越”“秘”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10.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塘”“瓣”“蓬”“燕”“碎”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11.(1)
(2)
(3)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1)本题“墨”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本题“本”“录”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3)本题“慧”“谚”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12.√
【详解】本题考查国学常识。
“雅人四好”是指:琴棋书画,即: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故本题正确。
13.×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巡航:从一航口到另一个航口的巡逻航行。结合所给词语,可知巡逻航行和“坐在小艇上嬉戏”这一场景不符合;此项说法有误。
14.√
【详解】本题考查传统节日。
春节:农历新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团圆赏月的节日。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的习俗。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乞巧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登高、敬老的日子。
题目中的五个节日——春节、中秋节、腊八节、七夕节、重阳节均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
故本题叙述正确。
15.×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与理解。
“杯弓蛇影”这个成语出自古代故事,有人喝酒时,看见杯中弓的影子以为是蛇,结果吓得生病了。后来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带有负面含义(如多疑、误会)。原义是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后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题干中说“可以用‘杯弓蛇影’夸奖欢欢舞跳得好”,但该成语不能用于夸奖,因为它描述的是“自己吓自己”的消极行为,与“舞蹈优美”毫无关联。
故本题叙述错误。
16. 欣赏 芬芳 花瓣 清香 检查 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赏”“瓣”“检”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17. 流淌 奖状 成功 畏缩 躺着 强壮 攻破 喂饭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淌:流淌、淌水、淌汗、淌泪、淌血、淌油。
躺:躺卧、躺椅、躺下、躺平、躺倒、躺靠。
状:形状、状态、状况、状纸、奖状、告状。
壮:强壮、壮大、壮观、壮丽、壮美、壮士。
功:功劳、功绩、功效、功课、功夫、功业。
攻:攻击、攻打、进攻、攻略、攻读、攻守。
畏:畏惧、畏缩、畏难、畏怯、敬畏、无畏。
喂:喂养、喂食、喂饭、喂料、喂药、喂鸡。
18. 彬彬有礼 奄奄一息 格格不入 半信半疑 十全十美 人山人海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结构类型。
AABC型词语是指前两个字相同,后两个字不同的四字词语,这类词语通常用于描绘状态、动作或景象,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示例:津津有味、翩翩起舞、念念不忘、朗朗上口。
ABAC型词语是指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相同,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不同的四字词语,这类词语多用来表现动作、状态或程度的反复、持续。
示例:自言自语、自由自在、无边无际、毕恭毕敬。
19. 轻快有力 凑成 可爱的活泼的 金灿灿 半灰半百合色 茄子紫 柠檬黄 清明上河图 望闻问切 笔墨纸砚 《守株待兔》 做事要靠自己努力,不要有侥幸心理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祭扫 踏青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与理解。
(1)郑振铎《燕子》原文为:“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需准确记忆形容词搭配。萧红《火烧云》中颜色描写:“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样的颜色天空都有。”“葡萄灰”是“事物+颜色”的结构,类似词语如“柠檬黄”“樱桃红”等。书写时注意“凑”“紫”的正确写法。
(2)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名扬中外的风俗画。“中医四诊”为“望、闻、问、切”,是扁鹊总结的诊断方法。“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起源于南北朝。“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出自《守株待兔》,故事讽刺了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告诉我们“不要寄希望于偶然的幸运,要脚踏实地”的道理。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就更加思念亲人。表达了游子在重阳佳节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杜牧《清明》,意思是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路上的行人个个神情凄迷,好像断魂一样。描绘了清明时节的凄清氛围,暗含对逝去亲人的哀悼之情。清明节习俗: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等。
20. 掩耳盗铃 画蛇添足 杯弓蛇影 井底之蛙
【详解】本题考查寓言故事。
(1)“自欺欺人”提示与“掩盖真相”相关,对应《掩耳盗铃》中偷铃人捂住自己耳朵以为别人听不到的愚蠢行为,填 “掩耳盗铃 ”。
掩耳盗铃:自《吕氏春秋》。故事讲一个人偷铃铛时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别人也听不见铃声了。这正好形容题干中说的用愚蠢的小聪明欺骗自己、掩饰坏事的行为。
(2)“败在最高层装饰”暗指关键细节失误,对应《百发百中》的反义,即《画蛇添足》中多画蛇足反而失败的故事,填 “画蛇添足 ”。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指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多此一举。
(3)“误认绳子为蛇”是典型错觉,对应《杯弓蛇影》中误将弓影当作蛇的典故,填 “杯弓蛇影 ”。
杯弓蛇影:出自《晋书》。故事讲一个人在别人家喝酒,看到杯子里弓的影子以为是蛇,结果吓病了。后来知道是影子后病就好了。这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因为错觉、疑神疑鬼而自己吓自己的情景。
(4) “不去外界见识”会局限认知,对应《井底之蛙》中青蛙局限于井中视野的故事,填 “井底之蛙 ”。
井底之蛙:出自《庄子》。寓言讲一只生活在井底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片天,却以为自己见识过整个世界。这用来比喻见识短浅、眼光狭隘、不知道外面世界广阔的人。老师的话正是鼓励学生不要做见识狭窄的人。
21. B A 22.一个人丢了斧子,怀疑是邻居偷的,后来找到了斧子,知道自己冤枉了邻居。 23.示例:
寻物启事
昨天(7月1日)下午放学后,我不小心把《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落在了操场上。如有拾到者,请与三(一)班丽丽联系,非常感谢!
丽丽
7月2日
【解析】21.本题考查寓言故事目录的掌握。
根据《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目录中“买椟还珠、囫囵吞枣、疑邻盗斧、老马识途、愚公移山”都是事件的名称,故《中国古代寓言》中的故事都用主要事件作为题目。
故选B。
根据《伊索寓言》目录中“狮子”“老鼠”“毛驴”“狐狸”等都是故事中的主角,可知《伊索寓言》中的故事都以故事主角作为题目。
故选A。
22. 本题考查根据题目预测故事内容。
题目《疑邻盗斧》:“疑”指怀疑。“邻”指邻居。“盗斧”指偷盗斧头。根据题目,联系起来理解就是一个人怀疑邻居偷他的斧头。
《疑邻盗斧》讲述的是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后来误会解除,又觉得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斧子的了。在生活当中,我们对一件事情进行评判的时候,应当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应当尊重客观事实,如果只凭借自己的主观意愿做出判断,往往会导致我们的判断出现失误的情况。
23. 本题考查应用文的写作。
本题要求写“寻物启事”,寻物启事是个人或单位丢失物品,希望通过启事得到帮助找回物品的一种应用文。标题寻物启事的标题可以有两种构成格式:第一,由文种名称和缘故构成。如“寻物启事”。第二,由文种名和具体丢失物名构成。如“寻书启事”、“寻自行车启事”。正文寻物启事的正文一般由以下几项内容构成:其一,写明丢失物的名称、外观、规格、数量、品牌等,同时要写明丢失的原因、时间和具 体地点。其二,交代清楚拾物者送还的具体方式,或注明发文者的详细地址、联络方式等。第三,寻物启事是求人协助寻找的,故除文中写些表谢意的话外,还可以写明给拾到者必要的酬金之类的话。落款要署上发文的单位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并署上发文的日期。
24.明明对爸爸说,如果周末不下雨,他想去游乐场玩。
【详解】本题考查改转述句。
把直接引语改为转述句:①标点:标点:删双引号,冒号变逗号。②人称:“我”换“他/她”,“你”换对应人名或人称,第三人称基本不动。③删语气词,改指示代词(如“这”换“那”),让句子通顺。
结合原句可知,将“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删除双引号,将“我”改为“他”。
改写后:明明对爸爸说,如果周末不下雨,他想去游乐场玩。
25.腾的一下子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例句是拟声词+数量词+动词的结构,形象地写出了顾客动作的迅速和突然。按照这个结构,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拟声词和动作来补充句子,“你真是急死我了!”体现了人物的着急的心情,可补充:噌的一下子、腾的一下子等。
例如:他噌的一下子站起来:“你真是急死我了!”
26. 怦怦 绣了一幅又一幅的十字绣,还会用彩纸折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①分析例句“噌的一下子”是拟声词,用来描述动作的状态。
示例:我很紧张,心扑通扑通跳个不停。
②分析例句先点明情绪“高兴极了”,再用连续动作“唱了一首又一首的歌,还围在一起跳舞”体现情绪。
仿写要围绕“姐姐心灵手巧”,用连续行为展现。
示例:姐姐心灵手巧,绣了一幅又一幅的画,还编织出精致的玩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