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专项提升训练)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8单元基础知识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暑假专项提升训练)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8单元基础知识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6 20:5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专项提升训练)第1-8单元基础知识检测卷-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 “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这句话中,“胜”应解释为( )
A.胜利 B.比另一个优越 C.优美的(景物、境界等) D.能够承担或承受
2.潘佳音利用端午假期去杭州西湖游览了一番,回来后想写一篇游记。以下给她的建议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按游览顺序写 B.把在西湖的所有见闻都写下来
C.适当加上自己的感受 D.把特别吸引人的景点作为重点来写
3.下列句子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
B.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C.地球很大,但和太阳比起来,又显得太小了。
D.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4.卜羽晨想编写一本名为《春》的诗集,不适合入选该诗集的一首诗是( )
A.我透过窗户/看见草地披上了绿装/听见鸟儿在欢唱/而我的书桌上/阳光灿烂
B.我们被阳光吸引/来到户外/桃花在风中微笑/看着紫燕衔泥/喜鹊叼枝
C.一群雀鸟/唤醒了水渠里冬眠的蛙/细雨和着云中的雷/催开含苞的花蕾
D.太阳居然温情脉脉起来/河流也捧出冰心一颗/雪花更是一往情深
5.“时光能倒流吗?”“地球究竟正在变冷还是变暖?”“乘坐热气球能环球世界吗?”陈悠然很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她应选择的科普作品是( )
A.《灰尘的旅行》 B.《昆虫记》 C.《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D.《十万个为什么》
6.对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昆虫的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呢?原来它们的触角上分布着许许多多能辨别气味的嗅觉器。据动物学家研究,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嗅觉器,工蜂有6000多个,雄蜂有30000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
A.昆虫的触觉有许多嗅觉器。 B.昆虫的触角比人的鼻子还灵敏。
C.动物学家们研究了昆虫的触角。 D.昆虫的触角能闻到气味的原因。
7.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金华的双龙洞》按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
B.在阅读长文章的过程中,有时要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内容,如果忘记了,可以再返回去看一看。
C.《黄继光》按照事情发展顺序,依次写了“主动请战—接到任务—顽强战斗—壮烈牺牲—完成任务”的过程。
D.《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是我国作家张天翼的作品,刻画了一个好奇的、爱听故事
二、书写
8.看拼音写词语,注意写得匀称、美观。
9.看拼音,写词语。


10.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院子里,火红的①dù juān花与碧绿的②ténɡ luó相映成趣。院墙外,小猫在扑打白色羽毛,活泼淘气;母鸡③shuài lǐnɡ一群小鸡在草丛间觅食,时刻保持④jǐnɡ jiè;大白鹅最是高傲,吃饭还要主人⑤shì hou……乡下人家处处是独特迷人的风景。
11.图书馆里柔和的灯光不像外面那么明亮,甚至有些角落显得有点hūn àn。他找到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的夕阳把天空的liǎn jiá miáo huì得一片càn làn。
这个时间点,来看书的人不多,少了白天的yōng jǐ,显得格外jì jìng,同学们自觉wéichí图书馆的guī ju,保持安静,只偶尔听到翻书的沙沙声。
读拼音,在田字格中按照顺序依次写下对应的词语。
12.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在田字格中按照顺序写出词语,注意书写工整美观。
①jì jìng的夏夜,月色②méng long,③fán xīng点点。院墙外,④táo qì的孩子们⑤jù jí在一起玩耍,不时传来欢笑声。院子里,老人坐在⑥wū yán下摇着蒲扇,阵阵清风拂过他的⑦liǎn jiá。墙角处,小猫⑧bǐng xī凝神,满脸⑨jǐng jiè的神情,像是发现了老鼠的⑩zōng jì。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三、判断题
13.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句使用是否恰当,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实现“飞天梦”困难重重,但中国科学家们不怨天,不尤人,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
(2)小红认为把“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作为标语张贴在餐厅很合适。( )
(3)他在工作中如老黄牛一般,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 )
(4)他终于吃到奶奶包的饺子了,那熟悉的味道让他大吃一惊。( )
四、填空题
14.根据拼音写字
shì( )候 装( ) jiè警( ) 慰( )
jiàn( )康 ( )行 xíng( )驶 隐( )
1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立雪 彬彬( )( ) 天( )地( )
( )( )不迫 姗姗( )( ) 车( )马( )
16.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写。
①月( )人( ) ②( )( )之谜 ③铁杵( )( )
④无( )为( ) ⑤( )( )多端 ⑥( )( )翱翔
(1)描写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是 (只填序号),请你再写出一个这样的成语: 。
(2)选词填空(只填序号):这天气 ,总让人措手不及。
1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诗词,带着我们感受美好的世界。词中有美景,《卜算子·咏梅》中“ , ”展现出梅花迎雪开放、冰清玉洁之姿;诗中有童真,“ , ”勾勒出孩童奔跑追逐黄蝶的活泼场景;诗歌中有回忆,“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 , ”请你再仿着写一写:乡村的傍晚,多么美丽呀!向晚的微风, , 。
18.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年少时要勤学苦读,以免将来后悔,正所谓“少年不知勤学苦, ”。
(2)《塞下曲》中,写雪夜将士们英勇作战的诗句是: , 。
(3)“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 。”句中第一个“风雨”指的是 ,第二个“风雨”指的是 。
(4)诗人笔下的诗歌中有景、有趣、有情、有志。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中“桃花一簇开无主, ”让我们欣赏到了桃花盛放的美丽景象;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中“最喜小儿亡赖, ”让我们看到了孩童的天真童趣;罗隐的《蜂》中“采得百花成蜜后, ”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蜜蜂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 ”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
19.填空题。
(1)读诗句,感受童趣。杨万里诗中的“ , ”描绘了儿童在菜花地旁奔跑嬉戏的生动画面;而辛弃疾用“ , ”写出了小儿的无拘无束,天真可爱。
(2)读名言,启迪人生。成长路上,我们以“ , ”勉励自己自立自强,不因挫折而停下脚步;“ , ”遇到了挫折或出了问题,不去抱怨天,也不去责怪别人。
老师常常告诫我们:“ , ”,唯有坚持每天读书,才能不断充实自己;“ , ”,学习的路上没有捷径可以走,只有勤奋才能登到山顶,知识也是没有边界的,刻苦才是指导你前行的方舟。
(3)读经典,滋养心灵。这个学期,我们认识了 的小英雄雨来、 的挑山工、 的黄继光,还有《 》中勤奋好学的车胤。他们的精神,给予了我们成长的力量。
五、语言表达
20.口语交际:本学期,我们读过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看看我们的地球》……请你向大家推荐其中的一本,简单介绍书中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吧。(40字左右)
我向大家推荐《 》这本书,书中向我们介绍了
六、句子训练
21.按要求填空。
(1)读名言,启迪人生。成长路上,我们以“ , ”勉励自己可效法天地,不断奋发上进;“ , ”遇到了挫折或出了问题,不去抱怨天,也不去责怪别人。老师常常告诫我们,“ , ”读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天天都要学习;“ , ”学习不怕晚,只要努力就会有进步。如果你准备制作一个书签,想在书签上写的一句名言是:“ 。”(不重复)
(2)体会例句中冒号的用法,再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它要是高兴起来,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谢安如是个善良的孩子: 。
(3)仿照例句,选择现实生活中的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例:我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

《(暑假专项提升训练)第1-8单元基础知识检测卷-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D B B D D D C
1.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词含义理解。
D.“不胜其烦”是一个成语,其中“胜”在这里表示“能够承担或承受”,“不胜”即“不能承受”,整个成语的意思是“烦琐得让人无法承受”。句子中“我们不胜其烦”指的是“我们”无法承受那种烦琐(担心它走远后饭被鸡、狗偷吃),因此采取了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的措施。
故选D。
2.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游记写作要求。
A.游记通常遵循游览的时间或空间顺序,能让读者清晰了解游览过程,是常见且有效的写作方法。
B.游记需要详略得当,若将所有见闻不加筛选地全部写入,会导致内容冗长、重点不突出,无法体现游览的核心体验。
C.游记不仅要描写景物,还需融入个人感受,能让文章更具感染力,体现“游”的独特性。
D.突出特别吸引人的景点,能让文章主次分明,聚焦核心内容,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故选B。
3.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
A.通过“碳纳米管”与“钢铁”的对比,突出碳纳米管的结实程度,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用“十亿分之一米”这一具体数字,准确说明纳米的长度,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通过“地球”与“太阳”的对比,突出太阳的巨大,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D.通过“松鼠”与“黄鼠狼”叫声的对比,突出松鼠叫声的尖,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故选B。
4.D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所体现的季节特征的判断。
A.“草地披上绿装”“鸟儿欢唱”“阳光灿烂”,展现了春日生机。适合。
B.“桃花微笑”“紫燕衔泥”“喜鹊叼枝”,是春天特有的动植物活动。适合。
C.“雀鸟唤醒蛙”“细雨春雷”“花蕾绽放”,符合春天万物复苏的特点。适合。
D.“太阳温情”“河流冰心”“雪花情深”,“雪花”是冬季的典型意象,描绘的是冬日景象,与“春”的主题不符。
故选D。
5.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科普作品内容的理解与匹配。
A.主要围绕微生物(如细菌)的特性、作用等展开,讲述灰尘中微生物的世界,与题干中的问题无关。
B.聚焦昆虫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等,是一部关于昆虫的生物学著作,不涉及题干中的科学问题。
C.重点探讨人类的起源与演化历程,主题单一,无法解答时光、地球气候、热气球环球等问题。
D.是一部综合性科普读物,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以问答形式解答各类常见科学问题,如自然现象、科学原理、技术应用等。题干中“时光倒流”“地球冷暖”“热气球环球”等问题均属于其覆盖范围,符合陈悠然的需求。
故选D。
6.D
【详解】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层意。
这段文字开篇提出问题“昆虫的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呢”,接着给出答案“原来它们的触角上分布着许许多多能辨别气味的嗅觉器”,随后通过列举蜂王、工蜂、雄蜂、雄金龟子触角上嗅觉器的数量,进一步说明昆虫触角能闻到气味是因为触角上有嗅觉器。所以,文本主要围绕昆虫的触角能闻到气味的原因展开。
A.此选项只强调了昆虫触角有嗅觉器这一事实,但没有突出“能闻到气味的原因”这一核心内容,没有准确概括文本主旨,所以该选项不恰当。
B.文本中并没有将昆虫的触角和人的鼻子进行灵敏度的比较,该选项属于无中生有,不能概括文本主要意思,所以该选项不恰当。
C.文本重点不是强调动物学家的研究行为,而是阐述昆虫触角能闻到气味的原因,该选项偏离了文本核心内容,所以该选项不恰当。
D.该选项直接点明了文本的核心内容,即解释昆虫触角能闻到气味的原因,与文本主旨相符,所以该选项最恰当。
故选D。
7.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阅读方法的理解与判断。
C.《黄继光》按事情发展顺序,是“接到任务—主动请战—顽强战斗—壮烈牺牲—完成任务”,原选项顺序有误,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8.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颊”“遣”“譬”“朦”“隧”“道”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9.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滩”“爆”“膝”“绸”“刷”“隐”“鹃”“隧”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10.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鹃”“藤”“警”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11.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昏”“颊”“寂”“维”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2.①②③④⑤
⑥⑦⑧⑨⑩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寂”“朦”“繁”“檐”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3. √ × √ ×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1) “不怨天,不尤人”出自《论语》,意思是不抱怨上天,不责怪他人,体现了一种面对困境时积极向内寻求解决办法、不推诿的态度。科学家在研究中常遇到挫折,用这句话体现其心态,使用恰当。
故正确。
(2)“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这句话强调的是学习的决心和起步的重要性,适合张贴在教室、书房等与学习相关的场所。餐厅是用餐的地方,张贴此句与场景不匹配。
故错误。
(3)“老黄牛”象征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人,用来形容为人民服务的人,符合其象征意义,使用恰当。
故正确。
(4)“大吃一惊”指对突发情况感到非常意外和震惊。而“吃到熟悉的味道”是预期内的、亲切的感受,不会让人“大吃一惊”,词语与语境矛盾。
故错误。
14. 侍 饰 戒 藉 健 践 行 形
【详解】本题考查同音字。
侍候:伺候;照料;“侍”的意思是;陪伴,侍奉。
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饰”本义为遮掩,引申为“装点得好看”。
警戒:军队为防备敌人的侦察和突然袭击而采取保障措施,也泛指为防备出各类问题而采取保障措施;
慰藉:安慰、抚慰:愁苦之心稍得慰藉。
健康:(形)(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康:无病。
践行: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
行驶:(车、船等)行走。
隐形:把形体隐藏起来的。
15. 程 门 有 礼 高 阔 从 容 来 迟 水 龙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
程门立雪:形容尊师重道,虚心求学
彬彬有礼:形容人文雅有礼貌,举止得体。
天高地阔:天空高远,大地辽阔,形容空间大。
从容不迫:形容镇定自若,不慌不忙。
姗姗来迟:形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车水马龙:意思是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一般;形容热闹繁华的景象。
16. 明 静 不 解 成 针 能 力 变 化 凌 空 ③ 凿壁偷光 ⑤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补充词语、成语积累及选词填空。
①月明人静:指月亮明亮,四周没有行人或声响,形容夜晚宁静清幽的景象。
②不解之谜:不能弄明白的事物或道理,指有待解开的谜团。
③铁杵成针: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④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指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⑤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⑥凌空翱翔:高高地在天空中飞翔。
(1)“铁杵成针”讲述的是李白看到老妇人用铁棒磨针,领悟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从此发奋读书的典故。这个成语核心体现了古人在读书求学过程中坚持不懈、刻苦钻研的精神,与“读书求学”的主题直接相关,因此是描写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
故选③。
再写一个同类成语:悬梁刺股、囊萤夜读等。
“悬梁刺股”包含两个典故:东汉孙敬把头发系在房梁上防打瞌睡,战国苏秦用锥子刺大腿提神。都体现古人读书的刻苦勤奋。
“囊萤夜读”出自《晋书 车胤传》:东晋车胤家贫,夜晚用装萤火虫的袋子照明读书。体现古人艰苦求学的刻苦,是描写读书求学的成语。
(2)句子强调的是天气变化快、情况多且难以预料,导致人们来不及应对。“⑤变化多端”的意思是变化极多、多样,正好符合“天气多变且难以捉摸”的语境,能够体现出天气的不确定性,与“措手不及”形成合理的因果关联。
故选⑤。
17.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袅袅的炊烟 嬉戏的鸡鸭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课文内容默写和仿写句子。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蝴蝶飞入金黄菜花中就找不到了。
书写时注意“崖”“犹”“蝶”“藤”“膝”的正确写法。
⑦⑧是仿写,围绕“乡村的傍晚”,选取具有乡村傍晚特色的元素,从视觉、嗅觉、听觉等角度,用简洁文字勾勒画面,和前文“向晚的微风”句式连贯,营造优美氛围。
⑦⑧示例:归巢的倦鸟,摇曳的稻穗。
18. 老来方知读书迟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它的巢里 你的怀里 大自然的风雨 生活中的挫折和苦难 可爱深红爱浅红 溪头卧剥莲蓬 为谁辛苦为谁甜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默写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1)书写时注意“读”“迟”的正确写法。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意思是正要带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敌人),纷飞的大雪已经落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
书写时注意“欲”“逐”“满”的正确写法。
(3)诗句出自冰心的诗歌,原句为“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从诗句“天上的风雨”可知,这里的“风雨”是自然界中真实的刮风下雨,是天空中出现的气象现象;而“心中的风雨”则是一种比喻,结合“躲到你的怀里”(“你”指母亲),可知其指代的是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烦恼、痛苦、挫折等内心的困扰。
书写时注意“巢”“怀”的正确写法。
(4)书写时注意“浅”“溪”“剥”“壶”的正确写法。
19.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不怨天 不尤人 一日读书一日功 一日不读十日空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机智勇敢 脚踏实地 英勇无畏 囊萤夜读
【详解】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理解和名篇名句默写。
(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意思是: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意思是:最最爱那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摘自《易传·象传上·乾》,意思是: 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
“不怨天,不尤人”摘自《论语·宪问篇》,意思是: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
“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意思是:读一天书就有一天的收获,如果有一天没读书就会丢失十天的收获。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意思是:如果你想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畅游,耐心、尽力、刻苦的学习态度将是一艘前行的船,能够载你驶向成功的彼岸。
(3)“雨来 ”这个人物出自课文 《小英雄雨来》 ,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少年雨来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周旋,保护八路军交通员的故事。 他的性格特点 是机智勇敢、爱国坚韧 ,面对危险临危不惧,展现了少年的英勇与担当。
“挑山工 ”出自课文 《挑山工》 ,主要描写泰山挑山工日复一日负重攀登,以踏实稳重的步伐完成运输任务,传递坚持的力量。 挑山工性格特点 是吃苦耐劳、脚踏实地 ,用行动诠释了“一步一个脚印”的朴素哲理。
“黄继光 ”出自课文 《黄继光》 ,主要写了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的英雄事迹。 他的性格特点 是英勇无畏、舍己为人 ,以生命践行对国家和战友的忠诚。
“车胤 ”出自课文 《囊萤夜读》,主要内容 写了晋代车胤家境贫寒,夏日捕捉萤火虫照明读书,终成博学之士。 他的性格特点 是勤奋好学、自强不息 ,在困境中依然坚持求知。
20. 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月亮会跟着人走,原来这是视觉错觉,特别有趣。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及介绍推荐。
完成这道口语交际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推荐一本本学期读过的科普读物,并简单介绍书中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字数控制在40字左右。因此,要选择一本自己真正读过、印象深刻的科普书,比如《十万个为什么》或《看看我们的地球》。选好书籍后,回忆书中让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有趣的内容,比如地球的内部结构、动物的特殊本领、自然现象的成因等等。接着,用简洁的语言把这个内容表达出来,注意语句通顺、意思完整,同时控制好字数,不要太长。推荐时可以用“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书中向我们介绍了……”这样的句式,既清晰又符合题目要求。
示例:
我向大家推荐《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本书,书中向我们介绍了地球内部的结构,像鸡蛋一样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21.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不怨天 不尤人 一日读书一日功 一日不读十日空 学习不怕根底浅 只要迈步总不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看到流浪猫会悄悄放下食物,遇到同学忘带文具总是主动分享,甚至省下零花钱捐给山区儿童。 我放学回到家,推开院子的门直奔客厅,把书包放到沙发上,赶紧去洗手间。
【详解】(1)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默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先秦佚名的《周易》,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不怨天,不尤人”意思是:不埋怨天,不责备人。出自《论语·宪问》。
“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的意思是:读一天书就有一天的收获,但如果有一天没读书,就会感觉之前十天的读书收获都白费了。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连续性和重要性,提醒人们要坚持每天学习,以免知识的遗忘和理解的缺失影响学习效果。
“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的意思是:学习不怕基础差,只要开始努力学习就不算晚。这里的“根底浅”比喻基础差,而“迈步”则指开始努力学习,强调只要开始行动,就能不断进步。
适合书签的名言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书写时注意“强”“健”“怨”“读”“浅”的正确写法。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题干围绕“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中间的冒号是解释说明的意思,以“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上你给它抓痒。”等语句来体现出它的温柔可亲,同样,仿写的内容也必须体现谢安如善良的特点。
示例:谢安如是个善良的孩子:总是主动帮助同学补习功课,把零花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还经常照顾流浪的小动物。
(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有“抓住”“蹬着”“攀上”三个连续动作。仿照例句,一组连续动作描述清楚即可。
示例:我迅速地拿起扫帚,弯下腰,认真地清扫着地上的垃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