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芙蓉高级中学2025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分值:150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15分)
怜悯是人的天性(节选)
【法国】卢梭
①我们不可像霍布斯那样,因为人没有任何善的观念,便认为人天生是恶人:因为人不知道什么是美德,便认为人是邪恶的;人从来不对他的同类效劳,因为他认为他对他们没有任何义务;人自认为他有取得自己所需之物的权利,因此便以为他自己是整个宇宙的唯一的主人。既然这位作者是根据他自己提出的原则进行推理的,他的论点就应该这样来表述:我们在自然状态中对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的关心,丝毫不妨碍他人对保护他自己的生存的关心的,因此这个状态是有利于和平的,是适合于人类的。然而他在书中所说的话却恰恰相反,因为他把为了满足许许多多欲望而产生的需要,与野蛮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而产生的需要混为一谈了:其实,这些欲望乃是社会造成的,而且,正因为人的欲望丛生才使法律成为必需的东西。既然霍布斯认为恶人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我们就要问:野蛮人是否也是一个强壮的孩子?如果我们承认他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如果这个人强壮的时候也像他柔弱的时候那样依赖他人,那么,什么过分的事他干不出来呢?他的母亲如果不及时喂他奶,他就会打她;如果他觉得他的弟弟招他讨厌,他就会掐死他;如果别人碰撞了他或打扰了他,他就会咬别人的腿。说自然状态中的人是强壮的,与说自然状态中的人需要依赖于人,这两种说法是矛盾的。人只有在处于依赖状态的时候才是柔弱的;如果他无拘无束,不依赖他人的话,他早就是很强壮的了。霍布斯没有看出:我们的法学家所说的阻碍野蛮人使用理智的原因,正好就是霍布斯本人所说的阻碍野蛮人滥用他们的官能的原因。因此,我们认为野蛮人之所以不是恶人,其原因恰恰在于他不知道什么是善,因为防止他们作恶的,既不是智慧的发达,也不是法律的约束,而是欲念的平静和对恶事的无知。
②此外霍布斯还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使他不至于过于为了谋求自己的幸福而损害他人,因而可以在某种情况下克制他的强烈的自尊心,或者在自尊心产生之前克制他的自爱心。认为这是人类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我认为怜悯心是我们这样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的禀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人类在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有怜悯心了;它是那样地合乎自然,甚至动物有时候也有明显的怜悯之心的表现。且不说母兽对幼兽的温情和在危险时刻不惜牺牲命保护它们,我们经常看到,就连马也是不愿意踩着一个活着的生物的身体跑过去的。一个动物在它的同类的尸体旁边走过时,总是感到不安的。走进屠宰场的动物发出的哀鸣,表明它们对所看到的恐怖情景是感同身受的。我们看到《蜜蜂的寓言》不得不承认人是一个有感情和同情心的生物。书中描述了一个动人的事例:一个被囚禁的人看见一头猛兽从一个母亲的怀抱里抢走了她的孩子,用尖锐的牙齿咬孩子的肢体,用爪子掏取他还在跳动的内脏。他看到的这件事情虽与他个人无关,但他心中的感受是何等悲伤啊:目睹这种情景,而自己却不能对晕过去的母亲和垂死的孩子一伸援手,他难道不难过吗?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依据甲文,以下不是霍布斯观点的一项是( )
A.因为没有任何善的观念,所以人天生是恶人。
B.因为人不知道什么是美德,所以人是邪恶的。
C.因为认为对同类无义务,所以人不对同类效劳。
D.因为人是宇宙的主人,所以自然权利互不妨碍。
2.下列选项中属于作者所说“恻隐之心”的一项是( )
A.“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促织》)
B.“任何违犯、偏离、背弃所谓规章的行为,虽说跟他毫不相干,也总让他忧心忡仲。比如说有个同事做祷告时迟到了,或者听说中学生调皮捣乱了,或者有人看到女学监很晚还和军官在一起,他就会非常激动”(《装在套子里的人》)
C.“李小二道:‘恩人休要疑心。只要没事便好了。只是小人家离得远了,过几时那工夫来望恩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D.“贾母听说,忙道:‘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唬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那里见的这个势派。倘或唬着他,倒怪可怜见的,他老子娘岂不疼的慌?’”(《红楼梦》)
3.甲文加点词“怜悯心”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_____________(3分)
4.《怜悯是人的天性》(节选)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对核心观点的论证思路有何不同?结合材料进行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7分)
文本一:
秋霜尽染(节选)
季志敏
焦灼的日头,仿佛看到了汾河西岸石楼曹马村一土地庙旁几个惊慌失措的国军将士的疲惫相,尤其那些黄呢将校军服此时已被硝烟焦土蒙上一层悲鸣的气味。对岸红柳滩上空,一群乌鸦在炸弹爆炸后,七零八落地喘着粗气,四下逃生。
卫立煌抬头望天空,闪耀的光线刺痛了他的眼睛。
保卫太原,忻口战役打了21天,日军没想到这么难打,司令部被日军骑兵队包抄上来时,卫立煌身边只有卫队拼命抵抗着。日军多路围攻,从韩信岭失守,到后来的中条山撤退,卫立煌的部队一直在突围。逼上来的日军一群一群地嗷嗷狂叫着冲锋,暂编一营打剩了一半,暂编二营英勇不屈,从西路阻击三千日军两天一夜。卫立煌已经第五次催促参谋长郭寄峤发报给辖内的第十八集团军东路军,快派援兵,附近有洋马嘶鸣,远望周围,靠汾河东岸的几个村庄已经燃起熊火,参谋长郭寄峤在作最坏打算前,心里一直不甘失败,嘀咕着应该再次派人去找东线的东路军求救。
日军又冲上来了,遍地都是,像苍蝇闻到了野猪肉,蜂拥而至。电讯处女上尉毕加雨干练地跑到军械掩体,抓上几支卡宾枪和几箱德式手榴弹、子弹,跑出掩体,发给正在射击的两个战友,她边发边说,快把短枪换下,用冲锋枪打,这瞬间的急变,谁都没有提防。郭寄峤一摆手,把毕加雨叫到跟前,说,情况危急,我命令你:一,想出各种可能,天黑前与友军联系上;二,我任命你为卫队少校参谋副官,全力保护卫长官和总部安全。还没等卫立煌反应过来,他高声喊道,卫队留下一半人归毕加雨指挥,其他所有能动的人,全都装满子弹跟我上去……他喊着,率先冲了出去。外边天地间,爆炸声、枪炮声、喊叫声,混成一片片气浪。足足打了三袋烟工夫。参谋长军帽被子弹打飞了,他光着头,左手提者左轮手枪,右手不停地向四周甩手榴弹,他已经一连几次打空了卡宾枪的子弹,还不停地叫卫兵快取子弹。
这时已经是10月30日下午6点多钟,他命令左侧打枪的传令兵,你快去叫毕副官来见我,要快!敌人又要冲锋了。
毕加雨猫着腰,提着冲锋枪跑得很快,一下子拉上了郭寄峤。她说道,报告参谋长,形势太坏,友军没有消息。刚才独立旅黄劲副旅长派人来,说日军炮火太密,他们阵亡的弟兄多,附近连两个营都凑不齐了,他给卫长官写了绝命书,说为保总部突围,他愿与连队战死成仁,郭寄峤抹了一把脖子上的汗水,说,叫你来,就为这事,现在还不是成仁的时候。敌人追得急,你快回去见卫长官,叫他赶快转移,向汾河上游撤退,过到西岸会好一些。我这里还能坚守一个半小时,天一黑,你们立即行动,记住先向西3华里,翻过砍树崖,再折向东南,队伍一定快速隐蔽逆河而上,路上做些伪装,赶到石楼以东,也快天亮了。毕副官,告诉卫司令,我抽一个加强班,在你们走后15分钟,紧随你们后面搜索掩护,防止意外。记住,后卫班与你们会合,赶到河东时,你向西北方向打三发黄色信号弹,我看到后再坚守半小时,然后我把日军引向东北10里外的吕梁谷。还有,不管前面发生什么,你就一个目标,保护卫司令一直向外冲,不要管我们,天亮前,你们必须到达石楼东边的罗村一带,电台两小时开一次,一次3分钟,只收不发,保持静默。假如天亮后还不见我们,那就不用等了,你们自己想法子穿过风陵渡,赶到卫庄,一直向黄河走,会找到朱德的部队,他们也会找你们。
毕加雨抹了一下汗水,顺手摘下钢盔,递给参谋长。她刚要转身,又把左手的冲锋枪和抱着的十多个弹夹留给了他。
她奔下阵地,他稍微缓了一口气。虽说他还难料,战局对他是死局还是一刹那的活局。
秋霜尽染,硝烟弥漫。这已经记不清是中条山会战哪一次战役中的惊险一幕了。
(有删改)
【注】忻口战役是抗战初期华北地区规模最大、历时最久、战斗最惨烈、对日本侵略者打击最重的一次战役,与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并称抗战初期的四大战役。
文本二:
荷花淀(节选)
孙犁
到了马庄,她们不敢到街上去找,来到村头一个亲戚家里。亲戚说:“你们来得不巧。昨天晚上他们还在这里,半夜里走了,谁也不知开到哪里去。你们不用惦记他们,听说水生一来就当了副排长,大家都是欢天喜地的……”
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摇开靠在岸边上的小船。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几个女人有点儿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可是青年人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痛快。不久,她们就又说笑起来了。
“你看,说走就走了。”
“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拴马桩也不顶事了。”
“不行了,脱了缰了!”
“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
“那是真的。我们家里住过一些年轻的队伍,一天到晚仰着脖子,出来唱,进去唱,我们一辈子也没那么乐过。等他们闲下来没有事了,我就傻想:该低下头了吧。你猜人家干什么?用白粉子在我家影壁上画上许多圆圈圈,一个一个蹲在院子里,托着枪瞄那个,又唱起来了!”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中既有如镜头般由远及近的聚焦面面,也有由近及远的景深画面,聚焦点的变化让画面有了空间的层次感。
B.文本一结尾“已经记不清是中条山会战哪一次战役中的惊险一幕了”让读者瞬间从数量和强度上忠受到战争的残酷。
C.两个文本均有自然环境描写,但作用不尽相同,如文本一的自然环境渲染紧张气氛,文本二的自然环境给读者轻松、舒适之感。
D.文本中三处画线句都巧妙地运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如“嗷嗷狂叫”展现出日军冲锋时的凶猛和疯狂。
6、《荷花淀》和《百合花》被称为“现代诗体小说的双璧”,下面结合文本对“诗体小说”进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荷花淀》和《百合花》,作为战争小说,它们风格清新俊逸,语言优美,心理描写细腻,富有抒情诗的意味。
B.两篇小说叙述了宏大战争背景下发生的小故事,在政治主题之外,还表现了人情美、人性美,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
C.《荷花淀》和《百合花》两文中的场景描写,都刻意淡化血腥的战争场面描写,这种温馨情景具有田园牧歌式的诗意美。
D.水生嫂、新媳妇有着美好的心灵,富于典雅诗性美,但她们也有不同点,水生嫂坚韧刚强,新媳妇似水柔情。
7.军人郭寄峤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5分)
8.同样是写战争,文本一与文本二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21分)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B.函梁君臣之首 函:木匣子
C.忧劳可以兴国 兴:使……兴盛
D.举天下之豪杰 举:全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意气之盛
B.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莫能与之争
C.及凯旋而纳之 而皆背晋以归梁
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说晋王李克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支箭,目的是希望庄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
B.作者认为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
C.庄宗把箭“藏之于庙”,用兵时则“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
D.作者认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经验。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3、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使用事实论证的。(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9分)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写作者早年壮怀激烈,雄心勃勃,是因为不知世事艰难,流露出一丝悔意。
B.颔联追述宋人抗金的英雄业绩,颈联则写壮志未酬而年华老去的感叹,情调由昂扬转入忧愤。
C.颈联写作者有心而天不予,满是悲怆。“塞上长城“句,作者用南朝宋名将檀道济的典故明志,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
D.尾联极力赞美诸葛亮,惭愧自己才德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惭愧自己未能在诸葛亮麾下建功立业。
E.全诗表现了作者虽历经艰难却矢志不渝,虽内心悲愤却并不消极的爱国情怀。
15.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按要求补全文中横线内容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
(2)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并固守边境,把匈奴赶退七百余里,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贾谊《过秦论》中“ , ”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3)在高适的《燕歌行》中,“,”两句用战士们在前方杀敌的出生入死与汉将在军帐中的轻歌曼舞作对比,控诉了汉将不懂得体恤士兵,为下文写战败埋下了伏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题共2小题,共6分。
近日,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发掘,6个新坑、3000多年前的丝绸、500多件重要文物,掀起了三星堆文化热,神秘的古蜀文化“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
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古蜀国对我们知之甚少,而在关于三星堆的热烈讨论中,让我们看到无数网友对文物的关心。大家自愿化身“国宝守护人”,将对历史的崇敬、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认同寄托在了青铜神器上、黄金面具上、象牙制品上,让自豪和热血沸腾了千年时光。
浩瀚的中华大地上, 可能还有更多的“三星堆”等待着我们唤醒 。商鼎周彝、战国错金、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它们和三星堆文化一样,(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唤醒沉睡的文明,更要传承它们,发扬它们,携着辉煌的文明走向未来。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守望着中华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
B. 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守望着中华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
C. 守望着中华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惊艳世界,等待着苏醒绽放
D. 等待着惊艳世界,等待着苏醒绽放,守望着中华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
18.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C.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D.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 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 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它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或缺的树,我并不怎么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19.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好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
B. 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我们——是——中国人——。”
C. 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
D.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它们离开了槐树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6分)
21.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6分)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万物皆有所依。——《说苑·建本》
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陶行知《自立歌》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1.D
2.D
3.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能使人在某种情况下克制强烈的自尊心或自爱心,是人类最普遍和最有用的天然美德。
4.《怜悯是人的天性》先批驳霍布斯的错误观点,指出其将社会造成的欲望与野蛮人保护生存的需要混为一谈,接着提出怜悯心是人的天性这一核心观点,通过列举动物的例子和《蜜蜂的寓言》中的事例进行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开篇直接提出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的观点,以 “孺子将入于井” 为例论证,进而指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是仁、义、礼、智之端,强调要扩而充之。
5.D
6.D
7.①英勇无畏,作战勇猛: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光着头冲锋,不断甩手榴弹,多次打空卡宾枪子弹仍坚持战斗。②有谋略,指挥得当:安排毕加雨保护卫立煌转移,规划撤退路线,部署掩护和信号联络等事宜。③顾全大局,舍身取义:为掩护总部突围,愿意将日军引向吕梁谷,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8.①氛围不同:文本一营造出紧张、惨烈、悲壮的战争氛围,充斥着爆炸声、枪炮声等;文本二的战争氛围较舒缓,更多展现人物的生活与情感。②描写重点不同:文本一重点描写战斗过程、人物的英勇及战争的残酷;文本二重点描写荷花淀中女人们的生活、心理及她们与战士的情感。③风格不同:文本一风格凝重、壮烈;文本二风格清新、明快,富有生活气息。
9.B
10.D
11.B
12.(1)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2)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所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仅仅是伶人吗?
13.本文以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为论据,先写庄宗接受父亲遗命,刻苦用兵,最终成功;再写其成功后骄傲自满,最终失败。通过这一盛一衰的对比,论证了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的观点。
14.AD
15.①对比:早年壮志与晚年衰鬓对比,突出壮志未酬。②用典:“塞上长城” 用檀道济典故,“出师一表” 用诸葛亮典故,表达情怀。③借景抒情:“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借战场景象抒发豪情与感慨。
16.(1)“离骚” 者,犹离忧也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17.A
18.C
19.A
20.原文将 “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 放在前面,更能突出树叶离开槐树的意义,强调其是一种积极的行为;且与后文 “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 的逻辑衔接更顺畅,表达更有层次感。
21.①比喻:将槐树叶飘落比作雨。②拟人:“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静静地沉默” 等,赋予洋槐树叶和洋槐人的情态。③反问:“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加强语气。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