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3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交集与并集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3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交集与并集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B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18 17:05:45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第1课时 交集与并集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学校举行秋季运动会,
高一(1)班的同学们积极踊
跃报名参赛,有的跳远,有
的跳高,有的接力,有的百米……,班主任统计发现,第一组的同学每人至少报了一个项目,那如何统计参赛一项、两项甚至三项的同学呢?这节我们就学习集合间的运算问题.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能使用维恩图或数轴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一 交集
观察集合A={1,2,3},B={2,3,4},C={2,3},D={2},E={3},回答下面的问题.
思考1 集合A与集合B有公共元素吗?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是什么?
提示:有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是{2,3}.
思考2 集合C,D,E中的元素与集合A,B有什么关系?
提示:既属于A,又属于B.
思考3 集合C与集合D,E有什么区别?
提示:集合C中的元素是由既属于A,又属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D,E中的元素是由既属于A,又属于B的其中一个元素组成的.
[知识梳理]
1.交集的概念
(1)自然语言:一般地,给定两个集合A,B,由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所有元素(即A和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_________(读作“A交 B”).
(2)符号语言:A∩B=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属于A又属于B 
A∩B
{x|x∈A且x∈B}
(3)图形语言:如图所示.

(4)我们经常使用的“且”可以借助集合的交集来理解.
2.交集运算的性质
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都有:
①A∩B=     ;
②A∩A=   ;
③A∩ = ∩A=    ;
④如果A B,则A∩B=    ,反之也成立.
B∩A 
A 
 
A
[例1] (1)(对接教材例2)已知A={x|x是等腰三角形},B={x|x是直角三角形},则A∩B=          .
【解析】 A∩B={x|x是等腰三角形}∩{x|x是直角三角形}={x|x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x|x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求集合A∩B的常用方法
(1)定义法:若集合是用列举法表示的,可以直接利用交集的定义求解.
(2)数形结合法:若集合是用描述法或区间表示的由实数组成的数集,则可以借助数轴分析法求解.
[跟踪训练1] (1)若A={x∈N|1≤x≤10},B={x∈R|x2+x-6=0},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

A.{2} B.{3}
C.{-3,2} D.{-2,3}
解析:由题易知A={1,2,3,4,5,6,7,8,9,10},B={-3,2},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A∩B={2}.

(2)已知A={(x,y)|x+y=3},B={(x,y)|x-y=1},则A∩B=(  )
A.{2,1} B.{x=2,y=1}
C.{(2,1)} D.(2,1)

二 并集
请同学们观察下列三组集合:
①A={-1,0},B={1,3},C={-1,0,1,3};
②A={x|x是偶数},B={x|x是奇数},C={x|x是整数};
③A={1,2},B={1,3,4},C={1,2,3,4}.
思考1 集合C中的元素与集合A,B中元素的关系是什么?
提示:集合C中的元素由所有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组成.
思考2 ①中集合C的元素个数等于集合A,B的元素个数的和吗?③中呢?
提示:①中等于,③中不等于.
[知识梳理]
1.并集的概念
(1)自然语言:一般地,给定两个集合A,B,由这两个集合的    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       (读作“A并B”).
(2)符号语言:A∪B=         .
所有  
A∪B
{x|x∈A或x∈B}
(3)图形语言:如图所示.

(4)我们经常使用的“或”可以借助集合的并集来理解.
2.并集运算的性质
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都有:
①A∪B=      ;
②A∪A=      ;
③A∪ = ∪A=      ;
④如果A B,则A∪B=      ,反之也成立.
提醒 (1)A∪B仍是一个集合.
(2)并集符号语言中的“或”包含三种情况:①x∈A 且x B;②x∈A且x∈B;③x A且x∈B.
(3)对概念中“所有”的理解,要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B∪A 
A 
A 
B
[例2] (1)设集合A={1,2,3},B={2,3,4},则A∪B=(  )
A.{1,2,3,4} B.{1,2,3}
C.{2,3,4} D.{1,3,4}
【解析】 由题意得,A∪B={1,2,3,4}.

(2)(对接教材例3)已知集合P=(-∞,3),Q=[-1,4],那么P∪Q=(  )
A.[-1,3) B.[-1,4]
C.(-∞,4] D.[-1,+∞)
【解析】 在数轴上表示两个集合,如图,可得P∪Q=(-∞,4].

求集合M∪N的常用方法
(1)定义法:若集合是用列举法表示的,可以直接利用并集的定义求解.
(2)数形结合法:若集合是用描述法或区间表示的由实数组成的数集,则可以借助数轴分析法求解.
[跟踪训练2] (1)(多选)已知集合M={x|-35},则M∪N=(  )
A.{x|x<-5或x>-3}
B.{x|-5C.(-∞,-5)∪(-3,+∞)
D.(-5,5)
解析:在数轴上表示集合M,N,如图所示,
则M∪N={x|x<-5或x>-3}=(-∞,-5)∪(-3,+∞).


(2)已知集合A∪{1}={1,2,3},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共有    个.
解析:若A∪{1}={1,2,3},则A={2,3}或A={1,2,3},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共有2个.
2
三 由集合的交集、并集求参数
[例3] 已知集合A={x|20}.
(1)若A∪B=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若A∩B={x|3母题探究 在本例(2)中,将条件“A∩B={x|3利用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的一般步骤
(1)若集合能一一列举,则用观察法得到不同集合中元素之间的关系;与不等式有关的集合,利用数轴得到不同集合间的关系.
(2)将集合之间的关系转化为方程或不等式是否有解或解集.
(3)解方程(组)或不等式(组),从而确定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
[跟踪训练3] (1)设集合A={a,b},B={a+2,5},若A∩B={2},则A∪B=(  )
A.{0,2} B.{0,5}
C.{0,2,2,5} D.{0,2,5}
解析:因为A∩B={2},则2∈A,且2∈B,又A={a,b},B={a+2,5},
所以a+2=2,即a=0,则b=2,所以A={0,2},B={2,5},则A∪B={0,2,5}.故选D.

(2)设集合M={x|-2(-∞,2]
课堂巩固自测
1.已知集合A={1,2,3,5,7,11},B={x|3A.2 B.3
C.4 D.5
解析:由题意,A∩B={5,7,11},故A∩B中元素的个数为3.

2.(多选)已知集合A={(x,y)|x<0},B={(x,y)|y<0},则A∪B中的元素可能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解析:由题意得,A∪B中的元素是由横坐标小于0或纵坐标小于0的点构成的集合,所以A∪B中的元素不可能在第一象限,可能在第二、三、四象限.



3.若集合A={x|3≤x<7},B={x|2<x<10},C={x|x<3或x≥7},则A∪B=     ,C∩B=          .
{x|2{x|24.已知集合A={-1,3},B={2,a2},若A∪B={-1,3,2,9},则实数a的值为    .
解析:由题意得a2=9,解得a=±3.
±3
1.已学习:并集、交集的概念及运算,根据集合间的运算求参数范围.
2.须贯通:集合的交集、并集的运算,常借助于维恩图、数轴等工具来直观显示集合间的关系,如含有参数,则注意分类讨论,不重不漏.
3.应注意:(1)利用集合关系求参数时切莫遗忘空集;
(2)无限集的并集与交集,端点值取到与否是关键.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第1课时 交集与并集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INCLUDEPICTURE "../../生物/26TBSX-8.TIF" \* MERGEFORMAT   学校举行秋季运动会,高一(1)班的同学们积极踊跃报名参赛,有的跳远,有的跳高,有的接力,有的百米……,班主任统计发现,第一组的同学每人至少报了一个项目,那如何统计参赛一项、两项甚至三项的同学呢?这节我们就学习集合间的运算问题.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能使用维恩图或数轴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INCLUDEPICTURE "新知学习LLL.TIF"
观察集合A={1,2,3},B={2,3,4},C={2,3},D={2},E={3},回答下面的问题.
思考1 集合A与集合B有公共元素吗?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是什么?
提示:有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是{2,3}.
思考2 集合C,D,E中的元素与集合A,B有什么关系?
提示:既属于A,又属于B.
思考3 集合C与集合D,E有什么区别?
提示:集合C中的元素是由既属于A,又属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D,E中的元素是由既属于A,又属于B的其中一个元素组成的.
[知识梳理]
1.交集的概念
(1)自然语言:一般地,给定两个集合A,B,由             的所有元素(即A和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      (读作“A交 B”).
(2)符号语言:A∩B=         .
(3)图形语言:如图所示.
INCLUDEPICTURE "../../生物/23B5.TIF" \* MERGEFORMAT
(4)我们经常使用的“且”可以借助集合的交集来理解.
2.交集运算的性质
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都有:
①A∩B=     ;
②A∩A=   ;
③A∩ = ∩A=    ;
④如果A B,则A∩B=    ,反之也成立.
[答案自填] 既属于A又属于B A∩B
{x|x∈A且x∈B} B∩A A   A
[例1] (1)(对接教材例2)已知A={x|x是等腰三角形},B={x|x是直角三角形},则A∩B=    .
(2)(对接教材例1)设集合M={x|0【解析】 (1)A∩B={x|x是等腰三角形}∩{x|x是直角三角形}={x|x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因为M={x|0<x<4},N=,画出数轴如图所示.
所以M∩N=.
【答案】 (1){x|x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
eq \a\vs4\al( INCLUDEPICTURE "感悟提升LLL.TIF" )
求集合A∩B的常用方法
(1)定义法:若集合是用列举法表示的,可以直接利用交集的定义求解.
(2)数形结合法:若集合是用描述法或区间表示的由实数组成的数集,则可以借助数轴分析法求解.
[跟踪训练1] (1)若A={x∈N|1≤x≤10},B={x∈R|x2+x-6=0},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
INCLUDEPICTURE "../../生物/SXRB1.TIF" \* MERGEFORMAT
A.{2} B.{3}
C.{-3,2} D.{-2,3}
解析:选A.由题易知A={1,2,3,4,5,6,7,8,9,10},B={-3,2},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A∩B={2}.
(2)已知A={(x,y)|x+y=3},B={(x,y)|x-y=1},则A∩B=(  )
A.{2,1} B.{x=2,y=1}
C.{(2,1)} D.(2,1)
解析:选C.A∩B=={(2,1)}.
请同学们观察下列三组集合:
①A={-1,0},B={1,3},C={-1,0,1,3};
②A={x|x是偶数},B={x|x是奇数},C={x|x是整数};
③A={1,2},B={1,3,4},C={1,2,3,4}.
思考1 集合C中的元素与集合A,B中元素的关系是什么?
提示:集合C中的元素由所有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组成.
思考2 ①中集合C的元素个数等于集合A,B的元素个数的和吗?③中呢?
提示:①中等于,③中不等于.
[知识梳理]
1.并集的概念
(1)自然语言:一般地,给定两个集合A,B,由这两个集合的    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       (读作“A并B”).
(2)符号语言:A∪B=         .
(3)图形语言:如图所示.
INCLUDEPICTURE "../../生物/23B6.TIF" \* MERGEFORMAT
(4)我们经常使用的“或”可以借助集合的并集来理解.
2.并集运算的性质
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都有:
①A∪B=      ;
②A∪A=      ;
③A∪ = ∪A=      ;
④如果A B,则A∪B=      ,反之也成立.
提醒 (1)A∪B仍是一个集合.
(2)并集符号语言中的“或”包含三种情况:①x∈A 且x B;②x∈A且x∈B;③x A且x∈B.
(3)对概念中“所有”的理解,要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答案自填] 所有 A∪B {x|x∈A或x∈B} B∪A A A B
[例2] (1)设集合A={1,2,3},B={2,3,4},则A∪B=(  )
A.{1,2,3,4} B.{1,2,3}
C.{2,3,4} D.{1,3,4}
(2)(对接教材例3)已知集合P=(-∞,3),Q=[-1,4],那么P∪Q=(  )
A.[-1,3) B.[-1,4]
C.(-∞,4] D.[-1,+∞)
【解析】 (1)由题意得,A∪B={1,2,3,4}.
(2)在数轴上表示两个集合,如图,可得P∪Q=(-∞,4].
INCLUDEPICTURE "../../生物/23B7.TIF" \* MERGEFORMAT
【答案】 (1)A (2)C
eq \a\vs4\al( INCLUDEPICTURE "感悟提升LLL.TIF" )
求集合M∪N的常用方法
(1)定义法:若集合是用列举法表示的,可以直接利用并集的定义求解.
(2)数形结合法:若集合是用描述法或区间表示的由实数组成的数集,则可以借助数轴分析法求解.
[跟踪训练2] (1)(多选)已知集合M={x|-35},则M∪N=(  )
A.{x|x<-5或x>-3}
B.{x|-5C.(-∞,-5)∪(-3,+∞)
D.(-5,5)
解析:选AC.在数轴上表示集合M,N,如图所示,
INCLUDEPICTURE "../../生物/SXRB2.TIF" \* MERGEFORMAT
则M∪N={x|x<-5或x>-3}=(-∞,-5)∪(-3,+∞).
(2)已知集合A∪{1}={1,2,3},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共有    个.
解析:若A∪{1}={1,2,3},则A={2,3}或A={1,2,3},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共有2个.
答案:2
[例3] 已知集合A={x|20}.
(1)若A∪B=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若A∩B={x|3【解】 (1)因为A∪B=B,所以A B,画出数轴(如图). 
INCLUDEPICTURE "../../生物/CC14.TIF" \* MERGEFORMAT
观察数轴可知所以≤a≤2.
经检验端点符合题意,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2)画出数轴如图,A∩B={x|3INCLUDEPICTURE "../../生物/CC15.TIF" \* MERGEFORMAT
观察图形可知解得a=3.
母题探究 在本例(2)中,将条件“A∩B={x|3解:由于A∩B= ,结合数轴(图略)得a≥4,或3a≤2.又因为a>0,所以a≥4或0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eq \a\vs4\al( INCLUDEPICTURE "感悟提升LLL.TIF" )
利用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的一般步骤
(1)若集合能一一列举,则用观察法得到不同集合中元素之间的关系;与不等式有关的集合,利用数轴得到不同集合间的关系.
(2)将集合之间的关系转化为方程或不等式是否有解或解集.
(3)解方程(组)或不等式(组),从而确定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
[跟踪训练3] (1)设集合A={a,b},B={a+2,5},若A∩B={2},则A∪B=(  )
A.{0,2} B.{0,5}
C.{0,2,2,5} D.{0,2,5}
解析:选D.因为A∩B={2},则2∈A,且2∈B,又A={a,b},B={a+2,5},
所以a+2=2,即a=0,则b=2,所以A={0,2},B={2,5},则A∪B={0,2,5}.故选D.
(2)设集合M={x|-2解析:由M∩N=N得N M,
当N= ,即2t+1≤2-t时,得t≤,此时M∩N=N成立;
当N≠ 时,由图可得
解得INCLUDEPICTURE "../../生物/B24-5.TIF" \* MERGEFORMAT
综上可知,实数t的取值范围是(-∞,2].
答案:(-∞,2]
INCLUDEPICTURE "课堂巩固LLL.TIF" INCLUDEPICTURE "../../生物/课堂巩固LLL.TIF" \* MERGEFORMAT
1.已知集合A={1,2,3,5,7,11},B={x|3A.2 B.3
C.4 D.5
解析:选B.由题意,A∩B={5,7,11},故A∩B中元素的个数为3.
2.(多选)已知集合A={(x,y)|x<0},B={(x,y)|y<0},则A∪B中的元素可能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解析:选BCD.由题意得,A∪B中的元素是由横坐标小于0或纵坐标小于0的点构成的集合,所以A∪B中的元素不可能在第一象限,可能在第二、三、四象限.
3.若集合A={x|3≤x<7},B={x|2<x<10},C={x|x<3或x≥7},则A∪B=    ,C∩B=    .
解析:由集合A={x|3≤x<7},B={x|2INCLUDEPICTURE "../../生物/23B8.TIF" \* MERGEFORMAT
得到A∪B={x|2由集合B={x|2INCLUDEPICTURE "../../生物/23B9.TIF" \* MERGEFORMAT
则C∩B={x|2答案:{x|24.已知集合A={-1,3},B={2,a2},若A∪B={-1,3,2,9},则实数a的值为    .
解析:由题意得a2=9,解得a=±3.
答案:±3
eq \a\vs4\al( INCLUDEPICTURE "课堂小结LLL.TIF" )
1.已学习:并集、交集的概念及运算,根据集合间的运算求参数范围.
2.须贯通:集合的交集、并集的运算,常借助于维恩图、数轴等工具来直观显示集合间的关系,如含有参数,则注意分类讨论,不重不漏.
3.应注意:(1)利用集合关系求参数时切莫遗忘空集;
(2)无限集的并集与交集,端点值取到与否是关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