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密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1.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标准状况下,11.2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气和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②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氢气和氩气所含的分子数相等
③1L
2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氯离子为4NA
④标准状况下22.4LH2O中分子数为NA
⑤32g
O2和O3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2NA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①标准状况下,11.2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气和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故正确。②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氢气和氩气所含的分子数相等,也正确。③1L
2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氯离子为4NA,故正确。④标准状况下,H2O为液态,不能计算出其分子数,故错误。⑤32g
O2和O3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故正确。
考点:阿佛加德罗常数NA
点评:考查阿佛加德罗常数NA的应用,难度不大,考生要特别注意标准状况下的具体条件,水为液态,不是气态。
2.在国际单位制中,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是
A.千克
B.摩尔
C.克/摩尔
D.摩尔/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的量基本单位是摩尔,简称摩,故选项B正确。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等知识。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的氢化是指将不饱和程度较高、熔点较低的液态油,通过催化加氢,可提高饱和度,转化成半固态的脂肪的过程
B.在酸性条件下,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它们都能被溴水氧化
C.氨基酸是两性化合物,只有两个不同氨基酸分子间脱水才能形成肽键
D.蛋白质遇到醋酸铅变性沉淀,加入大量的水,沉淀还可溶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油脂的氢化是指不饱和的液态油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转化为固态脂的过程,正确;B、蔗糖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可被溴水氧化,而果糖不是还原性糖,不能被溴水氧化,错误;C、氨基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和氨基,可与任意的氨基酸发生缩合反应形成肽键,错误;D、蛋白质遇重金属盐发生变性,而变性是不可逆过程,加水不会溶解,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性质判断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B.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C.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一定是不同的物质
D.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A不正确,当H2、C作还原剂时,可以还原CuO、Fe2O3等金属氧化物;B不正确,因为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既可呈正价也可呈负价;C不正确,Cl2与水的反应,NO2与水的反应,Cl2与NaOH溶液的反应,及KClO2、KMnO2的分解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均为同一物质。故只有D正确。
5.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A.酒精
B.H2
C.Na2SO4
D.SO2
【答案】C
【解析】A.酒精常温下为液态,在水溶液中只存在乙醇分子,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A错误;
B.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都是指化合物,H2是单质,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Na2SO4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能导电,是电解质,故C正确;
D.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导电,但电离出离子的物质是亚硫酸不是二氧化硫电离,所以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电解质的概念,解答时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并注意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题目较易.
6.试根据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推测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Cs2CO3比CsHCO3稳定
B.CsOH是一种强碱
C.可能存在Cs2O2
D.Cs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K后面
【答案】D
【解析】同一主族元素存在相似性,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增强。Cs应与Na、K有相似的性质,而且更活泼。
7.在硫酸工业生产中,为了有利于SO2的转化,且能充分
利用热能,采用了中间有热交换器的接触室(见右图)。按此密闭
体系中气体的流向,则在A处流出的气体为
(
)
A.SO2
B.SO3
O2
C.SO2
O2
D.SO2
SO3
【答案】C
【解析】对教材中工业生产中典型设备的结构(包括进出口方向)、原理及发生的反应必须有足够的重视。通入接触室的气体主要是SO2和O2,经过热交换后从A处流出,然后才能接触催化剂,反应后的气体经过内管又从下口通出。故A处流出的气体仍为SO2和O2。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H2O与2H2O为两种不同核素
B.3He和4He互为同位素
C.核聚变时,原子核发生了变化,发生了化学反应
D.在3He中存在: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答案】B
【解析】
9.对于xA(g)+yB(g)
zC(g)+wD(g)的平衡体系,当温度升高时,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从26变为29,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z+w,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x+y>z+w,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x+y
D.
x+y>z+w,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如果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化学反应,即x+y>z+w,升高温度要使反应体系的平均分子质量增大,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逆反应是放热反应;如果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化学反应,x+y<z+w升高温度要使反应体系的平均分子质量增大,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正确,故选:B。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0.关于下列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包装食品
B.乙二醇可用于配制汽车防冻液
C.部分卤代烃可用作灭火剂
D.三硝基甲苯是一种黄色烈性炸药,常用于国防和民用爆破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聚乙烯可用于食品包装,聚氯乙烯不能用于食品包装。
考点:物质的用途。
11.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g)+O2(g)=2H2O(l);ΔH=-571.6kJ/mol
C3H8(g)+5O2(g)=3CO2(g)+4H2O(l);ΔH=-2220kJ/mol
实验测得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共0.5mol,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723.2kJ,则混合气体中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约为
A.
1:3
B.2:3
C.3:2
D.3:1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设混合气中H2的物质的量为n,则C3H8的物质的量为0.5mol-n.根据题意,列方程为: kJ/mol×n+2220.0kJ/mol×(0.5mol-n)=723.2kJ,解得
n=0.2mol;C3H8的物质的量为0.5mol-0.2mol=0.3mol,所以混合气体中H2与C3H8的体积比即物质的量之比为0.2mol:0.3mol=2:3,答案选B。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12.将4gNaOH溶解在10mL水中,再稀释成1L,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1mol·L-1
B.0.1mol·L-1
C.0.001mol·L-1
D.10mol·L-1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的量浓度=4/40/1=0.1molL,选B。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3.下列四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是
A.O2和O3
B.H216O和H218O
C.12C和14C
D.正丁烷和异丁烷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氧气和臭氧互为同素异形体,A错误;B、均表示水分子,不是同位素关系,B错误;C、12C和14C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C正确;D、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D错误,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同位素判断
【名师点晴】关于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以及同系物的判断,关键是明确判断依据以及适用对象和范围。例如同位素研究的是核素,同素异形体的研究对象是单质,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均是研究化合物的,然后依据概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4.下列分子式只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3H7Cl
B.CH2Cl2
C.C2H6O
D.C2H4O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根据是否存在同分异构体判断正误。A、C3H7Cl可以存在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l,CH3CHClCH3,所以不能只表示一种物质,A错误;B、CH2Cl2只有一种结构不存在同分异构体,所以能只表示一种物质,B正确;C、C2H6O可以存在同分异构体,可以是CH3CH2OH,CH3OCH3,所以不能只表示一种物质,C错误;D、C2H4O2可以存在同分异构体,CH3COOH,HCOOCH3,所以不能只表示一种物质,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15.已知反应:2CH3COCH3(l)CH3COCH2COH(CH3)2(l)。取等量CH3COCH3,分别在0
℃和20
℃下,测得其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Y-t)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代表0
℃下CH3COCH3的Y-t曲线
B、反应进行到20
min末,CH3COCH3的>1
C、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并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D、从Y=0到Y=0.113,CH3COCH2COH(CH3)2的=1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温度升高速率加快,故b是20℃下CH3COCH3的Y-t曲线,
A项错误;B、温度升高速率加快,反应进行到20
min末,CH3COCH3的<1,B项错误;C、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不一定能提高平衡转化率,C项错误;D、从Y=0到Y=0.113,CH3COCH2COH(CH3)2的=1,D项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
16.(每空1分共5分)
(1)常温下,0.05mol/L硫酸溶液中,c(H+)=
mol/L,pH值为
,水电离的c(H+)=
mol/L
(2)某温度下,纯水中c(H+)=2×10-7mol/L,则纯水中c(OH-)=
mol/L,滴入盐酸使c(H+)
=5
×10-6mol/L,则c(OH-)
=_________mol/L
【答案】(1)0.1
1
1×10—13
(2)
2×10—7
8×10—9
【解析】
17.(8分)有三溶液:A.BA(OH)2,B.NAOH,C.NH3·H2O(以下用编号ABC表示,)
(1)pH值相等时,三种溶液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
_______
(2)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
____
(3)pH=11时,各100mL与同浓度的HCl中和,消耗HCl体积由多到少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4)浓度相等时,各100mL与同浓度HCl中和,消耗HCl体积由多到少的顺序为__________
___
【答案】(1)C>B>A
(2)A>B>C
(3)C>B=A
(4)C=B【解析】
试题分析:(1)PH值相等,说明三种溶液中C(OH-)相等,BA(OH)2
是二元强碱,NAOH是一元强碱,NH3·H2O是一元弱碱,要电离出相等的OH-,NH3·H2O的浓度大于NAOH溶液的浓度大于BA(0H)2溶液的浓度,则pH值相等时,三种溶液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
(2)BA(OH)2
是二元强碱,NAOH是一元强碱,NH3·H2O是一元弱碱,所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BA(OH)2
的碱性最强,NH3·H2O的碱性最弱,则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3)BA(OH)2
和NAOH同属强碱,PH相等时,中和同浓度的HCl,消耗的HCl的体积相等,NH3·H2O是一元弱碱,PH相同时,氨水的浓度远大于NAOH溶液浓度,中和同浓度的HCl,消耗的HCl的体积最大,则消耗HCl体积由多到少的顺序为C>B=A
;
(4)NAOH和NH3·H20都属于一元碱,浓度相等时,与同浓度HCl中和,消耗HCl体积相等,BA(OH)2
属于二元强碱,浓度相等时,消耗HCl体积最大,则消耗HCl体积由多到少的顺序为C=B考点: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PH值的大小比较,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等知识。
18.钛被称为“二十一世纪金属”,工业上用钛铁矿制备金属钛的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2)写出TiO2+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
加入过量铁粉的作用是:①
;②
。
(3)操作
Ⅰ的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
(4)副产品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
(5)写出TiO2转化成TiCl4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第四周期第Ⅷ族;
(2)TiO2++2H2OH2TiO3+2H+;①防止Fe2+氧化为Fe3+;②消耗多余硫酸;
(3)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4)FeSO4;
(5)2Cl2+TiO2+2CTiCl4+2CO
【解析】
试题分析:(1)铁是26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
(2)依据水解的定义,TiO2+水解结合水电离出的OH-,生成的产物形式结合题目可知为H2TiO3;浓硫酸溶解钛铁矿生成的Fe2+易被氧化,同时TiO2+水解显酸性可知,过量硫酸需除去有利于水解;
(3)由流程图可知,操作Ⅰ的目的是为了分离出硫酸亚铁晶体,得到纯净的TiO2+溶液,从溶液中分离硫酸亚铁需要的实验步骤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4)结合(3)的分析,并依据原子守恒可知副产物为硫酸亚铁;
(5)由流程图可知,TiO2与焦炭、氯气反应可生成TiCl4,Ti的化合价没有变,Cl的化合价从0价变为-1价,降低,故C的化合价升高,由于C过量,所以C从0价升高到+2价,转化为CO,根据化合价升降法,质量守恒可写出化学方程式为2Cl2+TiO2+2CTiCl4+2CO。
考点:考查了制备金属钛的工艺流程的相关知识。
19.(12分)为验证木炭可被浓硫酸氧化成二氧化碳,选用下图中的仪器(含所盛物质)组装成套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KMnO4能吸收SO2)
(1)在实验进行中,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的顺序,导管口的三处连接应该
是
接
,
接
,
接
。
(2)试管B,C中各有什么现象,才能表示已检验出二氧化碳
B中
,C中
。
(3)试管D中能否用饱和NaHCO3溶液代替酸性KMnO4溶液
说明理由:
(4)试管E的作用是
(5)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①接⑥,⑤接④,③接②;(2分)
(2)品红不褪色(2分)
澄石灰水变浑浊(2分)
(3)不能,(1分)若用NaHCO3饱和溶液,
NaHCO3会发生反应:2NaHCO3+SO2==Na2SO3+H2O+CO2↑,生成CO2,因此无法确认木炭是否被氧化生成CO2(2分)
(4)防倒吸(或为安全瓶装置)
(1分)
(5)C+2H2SO4(浓)CO2↑+2SO2↑+2H2O(2分)
【解析】(1)由于SO2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所以首先除去SO2,所以连接顺序是①接⑥,⑤接④,③接②。
(2)C是检验SO2是否被完全除尽的,因此当C中品红不褪色,而B中澄石灰水变浑浊,才能说明反应中产生了CO2。
(3)由于SO2能和碳酸氢钠反应产生CO2,方程式为2NaHCO3+SO2==Na2SO3+H2O+CO2↑,因此无法确认木炭是否被氧化。所以不能用碳酸氢钠来代替顺序高锰酸钾溶液。
(4)CO2在石灰水反应时,溶液有可能倒流,所以E的作用是防倒吸(或为安全瓶装置)。
(5)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
20.化学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某些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图中夹持装置有省略
(1)为制取干燥氨气,可将装置C与装置D连接,则装置D中
的固体宜选用__
__。
A.碱石灰
B.无水氯化钙
C.五氧化二磷
D.生石灰
(2)装置F可用于探究氯气和氨气反应,实验室打开开关1、3,关闭2,先向烧瓶中通入__
__,然后关闭1、3,打开2,向烧瓶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另一种气体。实验一段时间后烧瓶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定该固体中的阳离子________
__________。
(3)利用装置A、E,可设计实验比较氯离子和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能证明结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______.
(4)将装置B、C分别与F相连后,进行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若通入烧瓶中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硫体积比为2:1,打开开关3后烧瓶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
_________.
【答案】(1)ad(2)Cl2
8NH3+3Cl2=N2+6NH4Cl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变蓝证明有铵离子。(3)溶液变橙色(4)形成“喷泉”(各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实验中干燥氨气可以用碱石灰或生石灰,故选ad;(2)实验时打开开关1、3,关闭2向烧瓶中通入氯气,然后关闭1、3,打开2,向烧瓶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氨气,实验一段时间后烧瓶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已知氯气与氨气可发生反应:8NH3+6HCl=N2+6NH4Cl,依据反应化学方程式判断是生成的氯化氢和过量氨气反应生成的氯化铵;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是,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并加热,在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若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固体中有NH4+;(3)利用装置A、E,可设计实验比较Cl-和Br-的还原性强弱,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中,氯气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反应为:Cl2+2NaBr=Br2+2NaCl,溴单质溶于水溶液呈橙红色;(5)将装置B、C分别与F相连后,进行H2S与SO2反应的实验,B是制备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C是二氧化硫气体制备的装置,通入F中二氧化硫氧化硫化氢生成硫单质,若通入烧瓶中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硫体积比为2:1,此时完全反应,容器中压强几乎为0,会产生倒吸,形成“喷泉”。
考点:考查物质性质的实验验证和实验设计方法。
21.0.2mol
有机物和
0.4mol
O2
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的产物为
CO2、CO
和
H2O(g)。
燃烧后的这些产物经过浓
H2SO4
后,质量增加
10.8g;再通过灼热的
CuO
充分反
应后,固体质量减轻
3.2g,最后气体再通过碱石灰被完全吸收,质量增加
17.6g。
(1)推断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2)若
0.2mol
该有机物在与过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后放出
4.48LH2(标准状
况),试确
定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答案】
(1)C2H6O2
(2)
【解析】①浓H2SO4增重说明生成水的质量为10.8
g。②灼热的CuO减重3.2
g,说明生成CO的量,而CO又被氧化为CO2,故碱石灰增重实际为原燃烧生成的CO2及CO被氧化生成的CO2质量之和。
③该物质与金属钠能发生反应产生H2,说明含有—OH,这是推断其结构的依据。
④O2的量不足量。
根据条件:
(1)燃烧产物中有CO,说明有机物燃烧时O2不足。CO通过灼热的CuO充分反应后,CuO质量减轻3.2
g,即参与反应的CuO中含氧元素3.2
g,也就是有机物燃烧时减少的O2的质量为3.2
g。
3.2
g
O2的物质的量为,即有机物完全燃烧时需O2的物质的量为:0.4
mol+0.5
mol
=0.9
mol;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水的物质的量为:n(CO2)=
=0.4
mol ?n(H2O)=
设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xHyOz。
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2H6O2。
(2)可与Na反应放出H2,说明其结构中含有羟基(—OH)。
?n(H2)==0.2
mol
C2H6O2 ~ H2
0.2
mol 0.2
mol
1
mol 1
mol
1
mol
C2H6O2与Na反应后可放出1
mol
H2,说明C2H6O2分子中含有2个可被Na置换的氢原子,即含有2个—OH,为C2H4(OH)2,结构简式为。
22.(18分)I.NH3在工业生产上有重要的应用
(1)写出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泄漏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若将少量氨气与过量氯气混合,则生成一种酸和另一种化合物A,A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试写出A的电子式
;A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水反应,可用于饮用水的消毒,试写出此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II.某白色固体甲常用于织物的漂白,也能将污水中的某些重金属离子还原为单质除去。为研究其组成,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又知,甲的焰色为黄色,盐丙和丁的组成元素和甲相同,乙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①处气体体积在充分加热挥发后经干燥测定
(1)甲中所含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甲的化学式
(2)写出①中产生黄色沉淀的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乙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是
(4)甲的溶液还可用作分析化学中的吸氧剂,假设其溶液与少量氧气反应产生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酸式盐,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下列物质中可能在溶液中与甲反应的是
A.NaI
B.Cl2
C.AgNO3
D.NaOH
【答案】(每空2分)
I.(1)8NH3+3Cl2==6NH4Cl+N2
(2);NCl3+3H2O==NH3+3HClO
II.(1),Na2S2O4
(2)S2O32-+2H+==S↓+SO2↑+H2O
(3)与品红结合生成不稳定无色化合物
(4)Na2S2O4+O2+H2O==NaHSO3+NaHSO4
(5)BC
【解析】
试题分析:I.(1)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泄漏时利用了NH3与Cl2反应生成NH4Cl和N2,化学方程式为:8NH3+3Cl2==6NH4Cl+N2。
(2)少量氨气与过量氯气混合,则生成一种酸和另一种化合物A,A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酸为HCl,A为NCl3,电子式为:;A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水反应,可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则NCl3与H2O反应生成HClO,所以化学方程式为:NCl3+3H2O==NH3+3HClO。
II.(1)甲的焰色为黄色,说明甲含有Na+,结构示意图为:;乙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为SO2,0.02mol甲加热分解生成0.01mol
SO2,同时生成的盐丙和盐丁在足量稀硫酸条件下反应生成0.02mol的SO2,则A为:Na2S2O4。
(2)加热Na2S2O4生成的盐丙和盐丁为Na2SO3、Na2S2O3,Na2S2O3与酸反应生成S、SO2和H2O,离子方程式为:S2O32-+2H+==S↓+SO2↑+H2O。
(3)乙为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是:与品红结合生成不稳定无色化合物。
(4)Na2S2O4溶液与少量氧气反应产生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酸式盐,分别为:NaHSO3、NaHSO4,则化学方程式为:Na2S2O4+O2+H2O==NaHSO3+NaHSO4。
(5)Na2S2O4中S元素化合价为+3价,具有还原性,能被Cl2氧化,Na2S2O4易分解生成Na2SO3、Na2S2O3,能与AgNO3反应,故答案为:BC。
考点: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物质的性质与应用、方程式与电子式的书写。
23.(代号DMP)是一种常用的酯类塑化剂,其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97。工业上生产DMP的流程如图所示:
(1)上述转化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D的核磁共振氢谱有
组峰。
(2)的名称
,C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DMP的分子式为
。
(3)A→B的化学方程式为
。
(4)E是D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E具有如下特征:①遇FeCl3溶液显紫色;②能发生银镜反应;③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则符合条件的E最多有
种,写出其中任意两种物质的结构简式
。
【答案】(1)①②⑤(全对得2分,部分对得1分,答错不得分)
3
(1分)
(2)1,2—二甲苯(或邻二甲苯)(1分)
醛基(1分)
C10H10O4
(1分)
(3)
(2分)
(4)20
(2分)
(2分,写对1个得1分,写错不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邻二甲苯和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烃A,A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醇B,B被氧气氧化生成生成醛C,C被氧气氧化生成羧酸D,D和醇发生酯化(取代)反应生成DMP,根据DMP
的结构知邻二甲苯中甲基上1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所以A的结构简式为:,B是,C是,D是,邻二苯甲酸和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DMP,DMP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97,则DMP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4,则该醇是甲醇,故DMP的结构简式为:,据此作答。
(1)上述转化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①②⑤,D是,D的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
(2)的名称是1,2-二甲苯(或邻二甲苯),C是,C中官能团的名称为醛基,DMP的结构简式为:,所以DMP的分子式为C10H10O4。
(3)A→B是卤代烃的碱性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E的分子中含有酚羟基,遇FeCl3溶液显紫色;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另一个取代基为羧基或甲酸酯基,苯环上有3个不同的取代基,可以先固定前2个,有邻、间、对3种结构,然后对每种结构,分析其第三个取代基的位置,分别有4、4、2种,有10种,而第三个取代基有2种,所以符合题意的E有20种结构;如;任意改变三个取代基的位置可得到不同的结构简式。
考点:考查有机合成和有机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