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1.有机反应从不同角度可能属于不同反应类型,下列有关有机反应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乙醇可以通过消去反应生成乙醛
B.乙醛可以通过加成反应生成乙酸
C.苯酚可以通过苯发生水解反应制取
D.可以通过缩聚反应制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乙醇可以通过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A错误;B、乙醛可以通过氧化反应生成乙酸,B错误;C、苯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错误;D、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可以通过缩聚反应制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D正确。答案选D。
考点:有机反应
2.结构如图的某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于合成植物的生长素。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11H12N2O2
B.该有机物能够与强碱反应
C.一定条件下既可发生加成和酯化反应
D.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氨基和羧基,所以选项A、B、C都是正确的,D不正确,应该是缩聚反应,答案选D。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所以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贴近高考,侧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该题的关键是准确找出有机物中含有的官能团,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3.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OOH。现有①氯化氢、②溴水、③纯碱溶液、④2 丁醇、⑤酸性KMnO4溶液,试根据巴豆酸的结构特点,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是
A.只有②④⑤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从结构上看该有机物含有C=C和—COOH两种官能团,那么它的化学性质与这两种官能团都有关,含有C=C就可以和氯化氢、溴水、酸性KMnO4溶液反应,含有—COOH就可以和纯碱溶液、2 -丁醇发生反应,选D。
考点: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的了解。
4.在元素周期表中,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找到考资
A.作为催化剂的材料
B.电子工业上的半导体材料
C.制造农药的材料
D.制造耐高温材料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是得失电子都不容易的,用途是作为电子工业上的半导体材料。故选B。
考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的内容比较简单,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了解的程度。
5.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哟哟获诺贝尔医学奖,屠哟哟从中医古籍里得到启发,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可以高效抑制疟原虫的成分——青蒿素结构简式如图所示,这一发现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
B.青蒿素能与NaOH溶液反应
C.青蒿素易溶于水、乙醇、苯等溶剂
D.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用到了萃取的原理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判断分子式为C15H22O5,故A正确;B、含有酯基,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主要发生水解反应,故B正确;C、该有机物含有较多憎水基,难溶于水,故C错误;D、青蒿素易溶于乙醚,符合萃取的分离操作,故D正确;故选C。
考点:考查了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相关知识。
6.下列表述符合化学事实的是
A.某品牌化妆品声称“我们拒绝化学,本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C.红葡萄酒密封储存时间长会生成有香味的酯
D.考古时利用12C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任何物质都是由化学物质构成的,不含化学物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故A错误;B.光导纤维的主要材料为二氧化硅,可与氢氧化钠反应,而硅常用于半导体材料,故B错误;C.红葡萄酒长时间密封储存,乙醇被氧化可生成乙酸,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具有香味的乙酸乙酯,故C正确;D.14C能发生衰变,考古时利用l4C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故D错误;故选C。
考点:考查了物质的组成、硅和二氧化硅、酯的性质等相关知识。
7.下列装置、操作及说法正确的是
A.用图1装置加热氯化铵溶液制取氯化铵晶体
B.用图2装置探究NaHCO3的热稳定性
C.用图3装置来溶解、配置100mL L﹣1NaCl溶液
D.用图4装置比较硫酸、碳酸、硅酸三种酸的酸性强弱
【答案】D
【解析】A.加热时氯化铵易分解,则不能利用图中蒸发装置制备,故A错误;
B.加热碳酸氢钠有水生成,试管口应向下倾斜,故B错误;
C.加水至刻度线1~2cm处定容,图中定容太早,故C错误;
D.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则装置可比较硫酸、碳酸、硅酸三种酸的酸性强弱,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装置的作用、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操作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8.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同一类型化合物,往往其结构和性质相似。PH4I是一种白色晶体,下列对PH4I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共价化合物
B.它仅含共价键不含离子键
C.它不可能与NaOH溶液反应
D.它受热时,可能会分解产生有色气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同一类型化合物,往往其结构和性质相似,所以PH4I和结构和性质与NH4Cl相似,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AB不正确。氯化铵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该化合物也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不正确。氯化铵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但由于HI受热易分解生成单质碘和氢气,而碘蒸汽是有颜色,因此选项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9.用0.01mol·L-1
NaOH
溶液完全中和pH=3的下列溶液各100mL。需NaOH溶液体积最大的是
A.盐酸
B.硫酸
C.高氯酸
D.醋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pH=3的各酸溶液中c(H+)=0.001mol/L,发生反应的本质为H++OH-=H2O,
盐酸、硫酸、高氯酸都是强酸,完全电离,三者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相等;醋酸为弱酸,溶液中只有部分发生电离,溶液中存在大量的醋酸分子,氢离子反应后会继续提供氢离子,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最大,选项D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酸碱中和反应本质、强弱电解质等
10.将
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
2
s
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6
m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
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1·s-1
②
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
mol·L-1·s-1
③
2
s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70%
④
2
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7
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 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反应2A(g)+B(g)2C(g)
起始物质的量
4
2
0
变化物质的量
1.2
0.6
0.6×2=1.2
2s后物质的量
2.8
1.4
1.2
①正确,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1·s-1;
②错,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
mol·L-1·s-1=0.3
mol·L-1·s-1;
③
错,2
s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
④
正确,2
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7
mol·L-1
11.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获诺贝尔医学奖。受东晋葛洪药典启发,屠呦呦用乙醚为溶剂在低温下从黄花蒿中成功提取青蒿素,成为目前国际高效抗疟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青蒿素是含有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B.青蒿素分子中CxHyO原子个数比为15:22:5
C.从黄花蒿提取青蒿素发生了化学变化
D.PM2.5由于颗粒小,在空气中存在时间长,对人体健康危害大提取过程中用到了萃取原理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青蒿素分子式是C15H22O5,在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C、H、O三种元素,因此属于有机化合物,正确;B.根据青蒿素分子式是C15H22O5可知分子中CxHyO原子个数比为15:22:5,正确;C.
用乙醚为溶剂在低温下从黄花蒿中成功提取青蒿素<只是根据物质的溶解性的不同分离混合物,所以从黄花蒿提取青蒿素发生的是物理变化,错误;D.
PM2.5由于颗粒小,在空气中存在时间长,对人体健康危害大,容易造成呼吸道疾病,提取过程中用到了萃取原理,正确。
考点:考查青蒿素的有关知识正误判断的知识。
12.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gD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
B.2L0.5mol/L硫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数目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LSO3所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18gD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A错误;B.2L0.5mol/L硫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数目大于NA,因为还含有大量的溶剂水,B错误;C.标准状况下SO3不是气态,不能计算分子数,C错误;D.过氧化钠中氧元素是-1价,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与判断
13.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时,发生的电极反应完全相同的是
A.NaOH、H2SO4、Na2SO4
B.CuSO4、CuCl2、H2SO4
C.NaOH、HCl、NaCl
D.KCl、NaCl、Na2SO4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用惰性电极电解NaOH、H2SO4、Na2SO4,实质是电解水,因此发生的电极反应完全相同。正确。B.电解方程式分别是:2CuSO4+2H2O2Cu+O2↑+
2H2SO4;
CuCl2
Cu+Cl2↑;2H2O
O2↑+
2H2↑
。发生的电极反应不完全相同。错误。
C.电解反应式是2H2OO2↑+
2H2↑;2HCl
H2↑+Cl2↑;错误。D.2KCl+2H2O
H2↑+
2KOH
+Cl2↑;O2↑2NaCl+2H2O
H2↑+
2NaOH
+Cl2↑;2H2OO2↑+
2H2↑。发生的电极反应不完全相同。错误。
考点:考查电解质溶液电解的知识。
14.常温下,取pH=2
的两种二元酸H2A与H2B各1mL,分别加水稀释,测得pH变化与加水稀释倍数有如图所示变化,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H2A为二元弱酸
B.稀释前c(H2B)>c(H2A)=0.01mol
/L
C.pH=3的NaHA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HA-)>c(A2-)>c(H2A)>c(OH-)
D.Na2B的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B2-)>c(OH-)>c(H+)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因为稀释100倍H2A的氢离子浓度是原来的1/100,则说明该酸是强酸,而H2B是弱酸错误,不选A;B、因为H2B是弱酸,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其浓度比H2A的浓度大,H2A是强酸,完全电离,氢离子浓度为0.01mol/L,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05mol/L,,错误,不选B;C、因为H2A是强酸,不能水解,没有H2A分子形式,错误,不选C;D、Na2B为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所以正确,选D。
考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5.交叉分类法就是将被分类的对象用
进行分类。
【答案】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
①
钠
②
钾
③
阳离子
④
硫酸
⑤
碳酸
⑥
酸根
【解析】
试题分析:交叉分类法就是将被分类的对象用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碳酸钠属于钠盐、碳酸盐,硫酸钠属于钠盐、硫酸盐,硫酸钾属于钾盐、硫酸盐,碳酸钾属于钾盐,碳酸盐
考点:物质的分类
16.Ⅰ.按要求书写名称或结构简式:
(1)羟基的电子式
;
(2)﹣C3H7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的系统命名为
;
(4)相对分子质量为72且支链最多的烷烃的结构简式
;
(5)C5H10O2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酸类且含有“手性碳原子”的结构简式为
。
Ⅱ.按要求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1)丙烯的加聚
(2)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单质溴在60℃时发生1,4-加成
(3)甲苯制备TNT
(4)1,2-二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
(5)乙醛的还原:
(6)乙二醇和乙二酸脱水成二元环酯
【答案】Ⅰ(1)(2)CH3CH2CH2-,
(CH3)2CH-
(3)3-乙基戊烷
(4)C(CH3)4
(5)CH3CH2CH(CH3)COOH
Ⅱ(1)
(2)CH2=CH-CH=CH2+2Br2CH2Br-CHBr-CHBr-CH2Br
(3)
(4)BrCH2CH2Br+2NaOH
HOCH2CH2OH+2NaBr
(5)CH3CHO+H2CH3CH2OH
(6)
【解析】
试题分析:Ⅰ(1)羟基的电子式(2)﹣C3H7结构简式:CH3CH2CH2-,
(CH3)2CH-
(3)的系统命名为3-乙基戊烷(4)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烷烃是戊烷,支链最多的烷烃是新戊烷,结构简式是C(CH3)4
(5)C5H10O2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酸类且含有“手性碳原子”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CH3)COOH
Ⅱ(1)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化学方程式为:
(2)1,3-丁二烯含有双键,易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卤代烃,
CH2=CH-CH=CH2+2Br2CH2Br-CHBr-CHBr-CH2Br
(3)甲苯中苯环受甲基的影响,在浓硫酸做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和硝酸易发生取代反应,其中甲苯的甲基邻对位氢原子易被取代,生成2,4,6-三硝基甲苯,故答案为:
(4)卤代烃在碱性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方程式为:
BrCH2CH2Br+2NaOHHOCH2CH2OH+2NaBr
(5)乙醛的还原:CH3CHO+H2CH3CH2OH
(6)乙二醇和乙二酸脱水成二元环酯: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反应
17.(8分)
某透明澄清溶液可能含有Na+、Fe3+、Ba2+、CO32-、SO32-、SO42-、Cl-、I-等离子中的几种,为鉴别这些离子,分别取三份少量溶液,按照以下顺序进行三个实验:
实验①:加CCl4,再滴加少量氯水,振荡后,CCl4后层变为紫色;
实验②:加盐酸后,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饱和石灰水溶液变浑浊;
实验③: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出沉淀,在沉淀中加入足量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
(1)分析上述3个实验,用离子符号写出每一个实验得出的结论,可不必完全填满。
实验①:含有
;不含
;
实验②:含有
;不含
;
实验③:含有
;
(2)通过上述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
【答案】(1)①
含有I-;不含Fe3+;
②
含有CO32-、Na+;不含SO32-
和Ba2+;
③
含有SO42-(1分,可以答成“含有CO32-和SO42-”,其他答案不得分)
(2)Cl-
(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①实验①:加CCl4,再滴加少量氯水,振荡后,CCl4后层变为紫色;则该溶液中含有I-;由于I-与Fe3+会发生反应:2Fe3++2I-=
I2+2Fe2+而不能大量共存,所以一定不含有含Fe3+;实验②:加盐酸后,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饱和石灰水溶液变浑浊,则该气体是CO2,原溶液中含有CO32-、不含有SO32-;由于CO32-与Fe3+、Ba2+会发生沉淀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但是根据溶液呈电中性的原理可知该溶液中还应该含有离子Na+;所以该溶液中含有CO32-、Na+;不含SO32-
和Ba2+;实验③: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出沉淀,在沉淀中加入足量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则该溶液中含有CO32-、SO42-。(2)通过上述实验,可知一定含有的离子是Na+、CO32-、I-、SO42-;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Fe3+、Ba2+、SO32-,而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Cl-。
考点:考查溶液中离子的存在的检验的知识。
18.实验题
在新鲜的水果、蔬菜、乳制品中都富含维生素C,例如新鲜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500mg/L左右。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其水溶液呈酸性),它的化学式是C6H8O6,人体缺乏这样的维生素能得坏血症,所以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测定了某牌子的软包装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请完成下面的测定实验分析报告。
(一)测定目的:测定××牌软包装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二)测定原理:C6H8O6+I2
→C6H6O6+2H++2I―
(三)实验用品及试剂:仪器和用品(自选,略)
试剂:指示剂
①
(填名称),浓度为7.50×10-3mol·L-1的I2标准溶液、蒸馏水等。
(四)实验过程
(1)洗涤仪器,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液,润洗后装好标准碘溶液待用。
(2)用
②
(填仪器名称)向锥形瓶中移入20.00mL待测橙汁,滴入2滴指示剂。
(3)用左手控制滴定管的
③
(填部位),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
④
,直到滴定终点。滴定至终点时的现象是
⑤
。
(4)数据记录与处理:若经数据处理,滴定中消耗标准碘溶液的体积是15.00mL,则此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
⑥
mg/L。
(五)问题讨论:从分析数据看,此软包装橙汁是否是纯天然橙汁?
⑦
(填“是”或“不是”或“可能是”)。制造商最可能采取的做法是
⑧
(填编号):
A.加水稀释天然橙汁
B.橙汁已被浓缩
C.将维生素C作为添加剂
【答案】①淀粉溶液
②酸式滴定管
③活塞④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⑤溶液由无色变蓝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⑥990
⑦不是
⑧C
【解析】
试题分析:①由于碘能使淀粉变蓝,所以指示剂应用淀粉溶液;②量取20.00ml待测橙汁,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其水溶液呈酸性,应用酸式滴定管量取;③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④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直到滴定终点,当⑤溶液由无色变蓝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说明维生素C已全部参加反应;
⑥15.00ml标准碘溶液碘的质量为:15×10-3×7.5×10-3×254×1000=28.575mg;
设20.00mL待测橙汁中维生素C的质量为xmg;
C6H8O6+I2
→C6H6O6+2H++2I―
176
254
x
8.575mg
x=19.8mg
则1L中含维生素C的质量为:19.8×1000/20=990mg,则此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990mg/L;
⑦新鲜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500mg/L左右,则此软包装橙汁不是纯天然橙汁;⑧制造商最可能采取的做法是将维生素C作为添加剂。
考点:酸碱指示剂及滴定实验
19.硫代硫酸钠(Na2S2O3)又名大苏打、海波,可用于照相业作定影剂,也可用于纸浆漂白作脱氯剂等。实验室常以硫化钠(Na2S)为原料制取Na2S2O3。
实验项目I:工业级硫化钠的纯化。
本实验对Na2S的纯度要求较高,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将工业级的Na2S提纯。
已知:Na2S常温下微溶于酒精,加热时溶解度迅速增大,杂质不溶于酒精。提纯步骤依次为:
①
将已称量好的工业Na2S放入圆底烧瓶中,并加入一定质量的酒精和少量水;
②
按图1所示连接仪器,水浴加热;冷凝管的作用是
。
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的方向是从
口进水(填“a”或“b”)。
③
待烧瓶中固体不再减少时,停止加热,将烧瓶取下,趁热过滤,除去不溶物;
④
将滤液转移至烧杯中,冷却结晶,过滤;
⑤
将所得固体用少量
(填试剂名称)洗涤,干燥后得到Na2S·9H2O晶体。
实验项目II: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制备步骤依次为:
①
称取一定质量的硫化钠晶体和碳酸钠固体,溶于水,转移至三颈瓶中;
②
按图2所示连接仪器,并在各仪器中加入相应的试剂,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反应生成的气体较均匀地通入三颈瓶中,并用电磁搅拌器不断搅拌;仪器A的名称为
。
写出三颈瓶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
随着气体的通入,逐渐有浅黄色的硫析出,继续通入气体至溶液pH接近7,停止通入气体,取下三颈烧瓶,过滤;实验过程中若未及时停止通入气体可能产生的后果为
。
④
将滤液置于蒸发皿中加热,待
时,停止加热,冷却,过滤,即得Na2S2O3·5H2O晶体。
【答案】②冷凝回流
b⑤乙醇②蒸馏烧瓶Na2CO3+2Na2S+4SO2=3Na2S2O3+CO2③Na2S2O3在酸性环境中不稳定,产率降低④少量晶体析出时
【解析】
试题分析:②根据装置图可知,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为充分冷却,应使冷水充满冷凝管,则应从冷凝管的b处通入水。
⑤Na2S常温下微溶于酒精,所以将所得固体用少量乙醇洗涤;
②根据仪器的特征,仪器A的名称为蒸馏烧瓶;Na2SO3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SO2和水,硫化钠晶体和碳酸钠固体溶于水,然后向混合溶液中通入SO2生成硫代硫酸钠,根据原子守恒,还有CO2生成,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Na2S+4SO2=3Na2S2O3+CO2。
③由于在酸性条件下易发生反应S2O32—+2H+=S↓+H2O+SO2↑,所以通入气体至溶液pH接近7,停止通入气体,若实验过程中未及时停止通入气体可能产生的后果是Na2S2O3在酸性环境中不稳定,产率降低。
④由溶液得到结晶水合物的方法是将滤液置于蒸发皿中加热,待少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冷却,过滤,即得Na2S2O3·5H2O晶体。
考点:考查实验室制备Na2S2O3,化学常见仪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
20.(6分)合成氨原料可以由天然气制取。
其主要反应为:CH4(g)+H2O(g)→CO(g)+3H2(g)
(1)1m3(标准状况)CH4按上式完全反应,产生H2____________mol。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CH4和O2的反应为:2CH4(g)+O2(g)→2CO(g)+4H2(g)
设CH4同时和H2O(g)及O2(g)反应。1m3(标准状况)CH4按上述两式完全反应,产物气体的体积V(标准状况)为____________
m3。(填体积取值范围)
(3)CH4和H2O(g)及富氧空气(O2含量较高,不同富氧空气氧气含量不同)混合反应,产物气体组成如下表:
气体
CO
H2
N2
O2
体积(L)
25
60
15
2.5
计算该富氧空气中O2和N2的体积比V(O2)/V(N2)=
【答案】(6分)(每空2分)(1)134
(2)3<V<4
(3)2/3
【解析】
21.)①~⑩是几种有机物的名称、分子式或结构简式:
①C2H2
②
新戊烷
③苯
④
⑤
⑥CH3CH(C2H5)CH2CH(C2H5)CH3
⑦C5H10
⑧ClCH=CHCl
⑨C5H4
⑩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①的化学方程式:
;
⑥的名称:
。
(2)③的同系物A,分子中共含66个电子,A苯环上一溴代物只有一种,A的结构简式
。
(3)某烃B含氢14.3%,且分子中所有氢完全等效,向80g含Br25%的溴水中加入该有机物,溴水刚好完全褪色,此时液体总质量82.1g。则B的结构简式为:
。
(4)⑨理论上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可能有30多种,如:A.CH2=C=C=C=CH2
B.CH≡C-CH=C=CH2
C.
D.
,其中A、B是链状分子(不考虑这些结构能否稳定存在),请写出所有碳原子均共线的一种链状分子的结构简式:
。
(5)
⑩分子中最多有
个原子共面。
【答案】(1)CaC2+2H2O→Ca(OH)2+C2H2↑;3,5-二甲基庚烷
(2)
(3)(CH3)2C=C(CH3)2(4)CH≡C-C≡C-CH3(5)23
【解析】
试题分析:(1)实验室用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2+2H2O→Ca(OH)2+C2H2↑;
根据系统命名CH3CH(C2H5)CH2CH(C2H5)CH3的名称是3,5-二甲基庚烷。
(2)苯的同系物的通式是CnH2n-6,分子中共含66个电子,即6n+2n-6=66,n=9;A的分子式是C9H12,苯环上一溴代物只有一种,A的结构简式
(3)烯烃中含氢14.3%,B的质量是2.1g,溴的物质的量80g×5%÷160=0.025mol,烯烃与溴反应的比为1:1,所以烯烃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烯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8;分子中所有氢完全等效,
B的结构简式为
(CH3)2C=C(CH3)2
。
(4)C5H4碳原子均共线必须含有三键,C5H4结构简式CH≡C-C≡C-CH3
。
(5)分子中最多有23个原子共面。
考点:本题考查烃的结构、命名、同分异构体。
22.【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已知:
①
②C物质苯环上一卤代物只有两种。
根据上述转化关系,回答问题:
(1)写出B物质的名称
;D物质的结构简式
。
(2)写出反应②的类型
;反应⑤的条件
。
(3)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E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反应②还有可能生成一种C16H18的有机物,其苯环上一卤代物也只有两种,写出它的结构简式:
。
(6)分子中具有苯环,苯环上含有两个取代基,且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的E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种(不包含E)。
【答案】(15分)
(1)1,2—二溴乙烷
,
(2)取代反应
,NaOH醇溶液、加热
(3)n
(4)+
+
H2O
(5)
(6)5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有机物C的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C的不饱和度为4,分子中只有苯环,其它是饱和碳链,在根据已知①提供的信息,B为1,2—二溴乙烷、A为乙烯,由于C物质苯环上一卤代物只有两种,所以C的两个取代基位于对位,C是溴代烃,能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醇(D),D为对甲基苯乙醇,D再经过氧化反应生成酸E,C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F。烯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G,据此回答:
(1)B物质是1,2—二溴乙烷;D物质的结构简式为
(2)根据已知①提供的信息,有小分子HBr生成,则反应②属于取代反应;卤代烃的消去反应条件是NaOH醇溶液、加热,则反应⑤的条件是NaOH醇溶液、加热。
(3)反应⑥属于加聚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4)E和D反应属于酸和醇的酯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
H2O
(5)由于B是1,2—二溴乙烷,有两个溴原子,根据已知①提供的信息,两个溴原子都能发生该反应则生成的C16H18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6)E为,它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具有苯环,苯环上含有两个取代基,且能与NaHCO3溶液反应,说明该分子中有羧基,因此有:乙基、羧基与苯环相连,有邻、间、对三种同分异构体,甲基、—CH2COOH与苯环相连有连,有邻、间、对三种同分异构体,则E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不包含E)。
考点:考查有机流程图的推断,结构简式及有机化学反应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