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完全解读(湖南省统考卷)
试卷总评。—一
2025年湖南省中考语文试卷继续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价值引领,
凸显文化自信。试卷通过精选典范作品和语言材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要素融入其中,体现了鲜明的素养立意。相较于往年,
试卷进一步减少了机械记忆试题,增加了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
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思维深度。
作文题目“并非站在山顶,才能被看见”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关注自我
成长和内心感悟,鼓励学生在不同位置、不同角色中都能发现自我价值,展现光芒。同
时,试卷还强调了文化自信和时代接轨,通过选材和内容设计,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
和科技发展,体现了教育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一、立足“立德树人”,强化价值引领
文化自信与地域特色:全卷紧扣“诗画潇湘,大美湖南”主题,将湖湘山水、历史文化、
红色精神等元素融入试题。如“积累与运用”以张家界、崀山等景点为语境考查基础知识:“感
受湖湘文化”展板设计凸显湖南文化名片(如岳阳楼、韶山、汨罗端午习俗)。
核心价值观渗透:现代文阅读Ⅱ《要爱具体的人》通过平凡理发师的故事,传递“爱生活
本身胜于爱生活的意义”的哲理,呼应“爱岗敬业”“知足常乐”的价值观:古诗文阅读聚焦
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忠诚品格,强化家国情怀。
二、素养立意,凸显能力导向
减少机械记忆,注重语境运用:基础题(字形、成语、语序)均置于“湖湘山水”语段中
考查(如第1题改错字、第2题换成语)。
增强探究性与开放性:
第5题要求为“湖湘文化与科技融合”配宣传文字,需结合图片(AR技术、3D建模等)
展开创意表达:
名著阅读第20题围绕“命运”观点辩论,需结合名著人物辩证分析(如保尔·柯察金的
抗争与时代羁绊)。
阅读能力分层考查:
现代文阅读【《东风何以是春风》融合地理、文化、文学史跨学科知识(如季居,候、五
行学说);
古诗文群文阅读(杜甫诗+《出师表》+《三国志》)要求对比分析诸葛亮形象。
三、对接高考趋势,强调中高衔接
题型向高考靠拢:
文言文多文本组合(乙、丙两文互补印证):2025卷的乙丙双文本组合不是简单拼凑:
《出师表》是抒情性政论文,展现诸葛亮主观情感:《三国志》是客观史传,突出军政实
践。这种“主客互补”的组卷方式,实际复制了高考全国卷“论述类+实用类”文本的命题逻
辑。比如2023年全国乙卷《旧唐书·魏征传》+《贞观政要》的搭配。
现代文阅读Ⅱ的文学类文本赏析(如第12题分析“稳稳的”多重意蕴)贴近高考文学类
阅读命题风格。
“稳稳的”这个口语化表达被设置为分析对象,表面看是词义理解,实则是高考高频考
点“关键词涵义分层”的变体。参考2024新高考I卷《水银花开的夜晚》分析“笨拙”一
词,同样要求结合人物形象、生活态度、文化隐喻多维度展开。
地方文化深度融入:
继2024年“湖湘文化”选材后,2025年卷进一步将其作为主线(如第6题用古诗文诠
释湖湘精神),呼应高考对地域文化的重视。
2024年只是作为选材背景,2025年则升级为能力载体:第6题用古诗文诠释湖湘精神
时,范仲淹名句被要求与杜甫、屈原形成精神谱系,这模仿了高考古诗文比较阅读的命题方
式。比如2022年全国甲卷比较陆游与辛弃疾的爱国情怀表达差异。
题型新变化。
1.题量精简,单题分值提升
全卷共21题(含写作),总分120分。阅读部分50分占比42%,写作50分占比
41.7%,基础与运用20分占比16.7%,结构更均衡。比如第3题(语序排列)分值3
分,需综合逻辑分析与语境把握能力。
2.情境命题全覆盖,注重实践能力
(1)真实生活情境:如现代文阅读Ⅱ以超市理发店为场景,引导关注平凡生活中
的哲理(第11-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