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
2024—2025 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试题
物 理
考试时间:75 分钟 试卷总分:100 分
注意事项:
本试卷由两部分组成。第Ⅰ部分为选择题部分,一律用 2B 铅笔按题号依次填涂在答题卡
上;第Ⅱ部分为非选择题部分,按要求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 选择题(共 46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第 1~7 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4 分;8~10
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得 3 分。)
1.以下单位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J/s B. N·m . 2/ 2 D. W·s
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列车,车头经过某路标时的速度为 v ,车尾过该路标时的速度是 v ,
则列车的三分之二经过该路标时的速度是 ( )
. 1+ 2 .
2 1
2
2+ 2 2 . 1 2 . 1+2
2
2
2 3
3.自主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对密闭容器中的氢气性质进行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积增大时,氢气分子的密集程度保持不变
B.压强增大是因为氢气分子之间斥力增大
C.密闭容器中的氢气可以看成理想气体,保持气体温度不变,当气体的体积增大时,
气体会放热。
D.温度变化时,氢气分子速率分布中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会变化
4.2023 年 11 月 6 日,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在山东石岛湾并网发电,这标志着我国在高温气
冷堆核电技术领域领先全球。当前广泛应用的第三代核电站主要利用铀 23592 裂变产能,
铀 23592 的一种典型裂变产物是钡 14456 和氪 3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92235 有 92 个中子,143 个质子
B.重核裂变成中等大小的核,核的比结合能减小
C.铀原子核 23592 的结合能大于钡原子核 14456 的结合能
D.上述裂变反应方程为: 23592 →14456 +8936 + 210
5.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的固定光滑圆环上,套有一质量为 m 的小球,一轻绳通过光滑滑轮 P 连接
小球 A,绳的另一端用水平向左的力 F 拉绳,使小球缓慢上升一小段位移,图中 O 为圆心,OQ 为
半径,P 为 OQ 的中点。在小球上升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A.绳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B.绳的拉力一直减小
C.环对小球的弹力方向是沿半径背离圆心,大小恒为 2
D.环对小球的弹力方向是沿半径指向圆心,大小恒为 2mg
6.城市高层建筑建设施工,往往采用配重的方式把装修材料运送到高处,精简模型如图甲所示,
“固定于水平面上倾角为 37°的斜面,绕过顶端定滑轮的轻绳连接两小球 A、B(可视作质点),质
量分别为 M 和 m,B 小球被固定于地面上的锁定装置锁定,某时刻解除锁定,安装在斜面底端的位
移采集传感器采集到 A 在斜面上下滑的位移 x 与时间 t 的二次方关系如图乙所示,若该图像的斜
率为 k,不考虑一切摩擦, 重力加速度取 g =10m/s , sin37°=0.6,则 A 与 B 的质量之比为( )
. +3 . +5 . 5 . +5
5 3 3 3
7.地面上的水龙头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向上喷水,所有水珠喷出的速率 v 相同,设喷
射方向与地面夹角为θ,θ在 0°到 90°范围内,若喷出后水束的最高位置距地面
5m,重力加速度 g 取 10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θ=30°时水束落地时的圆半径最大
B. θ=60°时水束落地时的圆半径最大
C.水束落地时最大圆半径为 10m
D.水束落地时最大圆半径为 5m
8.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当成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他们同时
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关于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的位
移 x、速度 v与时间 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2
9.下列四幅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卢瑟福通过分析图①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发现了质子
B.图②是链式反应示意图,原子弹就是利用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制成的
C.图③是电子束穿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D.图④中一群处于 n=4 能级的氢原子向 n=1 能级跃迁过程,最多放出 3 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10.在渔业作业中,鱼虾被捕捞上岸后,借助“鱼虾自动分离装置”,实现了鱼和虾的机械化高
效分离,显著降低了人工成本。这一装置的简化模型如图所示,其中分离器出口与传送带中
段有一定的高度差。鱼、虾(视为质点)均下落至分离器出口正下方,且到传送带时有沿斜面
向下相同的初速度(垂直于传送带的速度瞬间变为零)。最终虾均能被传送到下端收集箱中,
鱼均能被传送到上端收集箱中,已知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始终以恒定速率顺时针转
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鱼和虾在传送带上运送的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始终相同
B.鱼从掉落到传送带后,先沿着传送带向下做减速直线运动,最终一定会和传送带共速
C.鱼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一定大于虾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
D.虾从掉落到传送带后,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做加速直线运动,还可能做减速直
线运动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54 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第 11、12 每空 2 分,共计 16 分,第 13 题 10 分,第 14
题 12 分,第 15 题 16 分,按要求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
11.实验小组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装置如图所示。小钢球置于一小车内,车内后
壁装有压力传感器,车顶安装有遮光条。细绳一端系于小车上,另一端跨过固定在长木板上
的定滑轮,挂上钩码。
(1)若将压力传感器的示数视为小球所受合力的大小,则在实验过程中, (选填“需
要”或“不需要”)满足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细线需要调节至与长木板平行,长
木板要调节至下列选项中的 (填选项字母)状态。
A.保持水平 B.倾斜一特定角度
C.倾斜任意一小角度 D.倾斜任意一大角度
(2)光电门安装在长木板的位置 A,在长木板上标记另一位置 B。改变钩码个数,让小车每
次都从位置 B开始运动,记录多组压力传感器示数 F和光电门测量的遮光时间 t。某同
学猜想小球的加速度与 F 成正比,若用图像法验证他的猜想,则最直观、合理的关系
图像是下列选项中的 (填选项符号)。
1
A. t-F .
. 2 . 1
2
(3)若作出(2)中正确选项的图像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图像斜率为 k,并测出遮光条的宽度
为 d,AB 间距为 x,则小钢球的质量 m= (用字母 k、d、x表示)。
12.某学习小组利用手机和刻度尺研究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规律。他们用手机拍摄功能记录小球抛
出后位置的变化,每隔时间 T拍摄一张照片。
1.小球在抛出瞬间拍摄一张照片,标记小球位置为 A,然后依次每隔 1 张照片标记一次小球
的位置,得到如图所示的 B点和 C点;
Ⅱ. 经测量, AB、BC 两线段的长度之比 a:b。
(1)为了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小球应选择: (填选项字母)
A.实心金属球 B.空心塑料球 C.空心金属球
若忽略空气阻力,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g;
(2)AB、BC 之间的水平距离在理论上应满足. (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
4
于”);
(3)BC 之间实际下落的竖直高度为 (用 g、T表示);
(4)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 (用 g、T、a、b表示)。
13.如图所示,一直杆倾斜固定并与水平方向成 30 的夹角:直杆上套有一个质量为 0.5kg 的圆
环,圆环与轻弹簧相连,在轻弹簧上端施加一竖直向上、大小. = 10 的力,圆环处于静
止状态,已知直杆与圆环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7, = 10 / 2. 求:
(1)圆环受到直杆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2)圆环受到直杆的弹力大小和方向
14.两玻璃管粗细均匀,横截面积相同,两管下端由软橡皮管相连,管中装有密度为ρ的液体。
左侧玻璃管固定不动,左管上端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空气,右管上端与大气相通。初始时刻两
管内液面相平,温度为 0,,左侧气柱长度为. 0,如图甲所示。现缓慢向下移动右管,两管
内液面高度差变为 h时,空气柱长度变为 L,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 g。
(1)求大气压强. 0;
(2)在前问基础上保持右管不动,缓慢加热左管,使两管中液面再次相平,如图丙所示,求
此时左管内气体的温度 T。
15.如图甲所示,质量为 2m 的足够长木板 C 静置于水平面上,可视为质点、质量均为 m 的
煤块 A、B 静置于 C 上,B 位于 A 右方 = 2 处。A、C 间的动摩擦因数 = 0.3,B、C
间,C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 0.2。给 C 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 F,A、B 第
一次相遇的时间为 t,可得与 F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 0未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
摩擦力,重力加速度 = 10 / 2,求:
5
(1)煤块 A、B 的最大加速度 、 :
(2)t 的大小和煤块 A 的质量 m;
(3)将开始施加力至 A、B 相遇时木板 C 上的划痕长度记为 x,试写出划痕长度 x 与恒
力 F 大小的关系式。
6
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
2024—2025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试题
物理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D C B B C BC BC ACD
3 2 11.(1)不需要 A (2)D 2
9 2 2
12. A 等于 6gT 2 2
13.环受到:拉力、重力、垂直直杆向下的弹力与沿杆向下的静摩擦力,将静摩擦力与弹力进行合
成,其合力为 Fe:则. 合 + = (2 分)
根据几何关系 合sin30
= (2 分)
合cos30
= (2 分) 别的方法对了也给分
= 5 3联立解得 (1 分) 方向:垂直直杆向下 (1 分)
2
f=2.5N (1 分)方向:沿杆向下 (1 分)
14.(1)设玻璃管横截面积为 S,两管内液面高度差变为 h 时,封闭气体的压强为 p ,由平衡条件可
知 1 + = 0 (2 分)
两管内液面高度差变为 h 的过程中,封闭气体做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可得
0 0 = 1 (2 分)
解得 0 = (2 分)0
(2)两管中液面再次相平时,封闭气体做等压变化,则有 0 =
1
0
(2 分)
又有 1 = + 2 (2 分)
解得 = 2 + 0 (2 分)
2 0
15. (1)根据题意,由牛顿第二定律,对滑块 A 有 = (1 分)
解得 = 3 / 2(1 分)
7
对滑块 B 有 = (1 分)
解得 = 2 / 2 (1 分)
(2)根据题意, 由图可知 F 足够大时 A、B 加速度恒定,即 A、B 均相对 C 滑动,相遇时间恒
1 1
定为 t。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2 22 0 2 0 = (1 分)
解得 0 = 2 (1 分)
又因为 A、C 与 B 产生相对滑动时,才能相遇,由图可知,当 F=8N,滑块 B 与 C 恰好发生相对滑
动,则有 4 = 4 (1 分)
解得 m=0.5kg (1 分)
(3) 根据题意当 F≤8N 时 x=0 (1 分)
设 A、B、C 均发生相对运动时的拉力为 F ,则有 1 4 = 2 (1 分)
解得 1 = 9.5 (1 分)
当 8N当 F>9.5N 时 4 = 2
由运动学公式 = 1 2可得,由于相遇时间为( 0 = 2 ,则有相遇时2
= 4 (1 分)
' = 1 ' 2 0(1 分)2
= ′ (1 分)
联立得 x=(2F-17)m (1 分)
故当 F≤8N 时 x=0
当 8N当 F>9.5N 时 x=(2F-17)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