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7-10 16:2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1.焰色反应每次实验都要用试剂洗净铂丝,这种试剂是
A.Na2CO3溶液
B.NaOH溶液
C.硫酸
D.稀盐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B中含有Na+,会干扰焰色反应,C中硫酸不挥发,高沸点,其盐高温也不易挥发,洗涤时不可能洗净铂丝上粘有的物质。而盐酸易挥发,其盐高温时也易挥发,灼烧时,盐酸及其盐可一起挥发掉,以达洗净的目的。故选D。
考点:考查了焰色反应的相关知识。
2.[双选题]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锌粒与稀H2SO4反应     
B.NaOH溶于水
C.KClO3受热分解
D.CaO溶于水
【答案】AD
【解析】金属与酸的反应及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NaOH溶于水不是化学变化。
3.在下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中,肯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方法是
①升高温度;②加入正催化剂;③增大反应物浓度;④将固体块状反应物磨成粉末;⑤增大压强。
A.①



B.①



C.①



D.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升高温度;②加入正催化剂;③增大反应物浓度;④将固体块状反应物磨成粉末;均能是反应速率加快,⑤增大压强仅针对平衡体系中存在气体的反应,对于非气体反应的体系中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不变,故⑤不一定能是反应速率增大,故B项正确。
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公式。
4.4.6g钠投入100g水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钠浮在水面,熔化成银色光亮的小球
B.钠贮存在煤油中
C.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4﹪
D.该反应中转移0.2mole-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钠浮在水面,熔化成银色光亮的小球,A正确;B钠贮存在煤油中,B正确;C所得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由化学反应方程式2Na+2H2O=2NaOH+H2↑4.6g钠生成8g氢氧化钠,放出2g氢气,故溶液的质量分数为8g/(100g+4.6g-2g)×100%=7.8%,C错误。D
4.6g钠为0.2mol,0.2mol钠和水生成0.2molNaOH转移了0.2mole-。D正确。
考点:钠的性质和化学计算。
5.下列各组中,含有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各一种的是
A.KCl、H2SO4、S
B.金刚石、Na3PO4、Mg
C.HF、SiC、Ar
D.H2O、SiO2、K2CO3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KCl是离子晶体;H2SO4、S都是分子晶体,错误。B.金刚石是原子晶体;Na3PO4是离子晶体;Mg是金属晶体,错误。C.SiC是原子晶体;HF和Ar都是分子晶体,错误。D.H2O是分子晶体;SiO2是原子晶体;K2CO3是离子晶体。符合题意,正确。
考点:考查物质的晶体类型的判断的知识。
6.一种新型镁铝合金的化学式为Mg17Al12,它具有储氢性能,该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吸氢的化学方程式为:Mg17Al12+17H2=17MgH2+12Al,得到的混合物Y(17MgH2+12Al)在一定条件下能释放出氢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合金的熔点介于金属镁和金属铝熔点之间
B.该合金中镁元素呈负价,铝元素呈正价
C.1mol
Mg17Al12完全吸氢后得到的混合物Y与盐酸完全反应释放出H2,若消耗盐酸的体积为14L,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1
D.制备该合金应在氮气保护下,将一定比例的Mg、Al单质在一定温度下熔炼而获得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该合金的熔点应该低于成分金属的熔点,错误;B.在合金中镁元素、铝元素都是以单质形式存在,化合价都是0价,错误;C.1mol
Mg17Al12完全吸氢后得到的混合物Y与盐酸完全反应释放出H2,若消耗盐酸的体积为14L,根据元素守恒,可得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是17×2+12×3=70mol,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70mol
÷14L=5mol.L-1
,正确;D.由于Mg是活泼的金属,容易与氮气发生反应,所以若制备该合金应在氮气作用下不能制取获得,错误。
考点:考查新型镁铝合金的制取、性质及应用的知识。
7.(原创)下列相关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HS溶液水解:
HS-
+
H2O
S2-
+
H3O+
B.向Ca(C1O)2溶液中通入SO2:SO2+2ClO-+H2O=SO32-+2HClO
C.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SO42-+Ba2++OH-=BaSO4↓+H2O
D.向NH4HSO4稀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至SO42ˉ刚好沉淀完全:Ba2+
+
2OH-
+
NH4+
+
H+
+
SO42-
=
BaSO4↓+
NH3·H2O
+
H2O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NaHS溶液水解,消耗水电离产生的H+,使溶液显碱性,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HS-
+
H2O
H2S
+
OH-,错误;B.向Ca(C1O)2溶液中通入SO2,SO2有还原性,ClO-有氧化性,二者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是:Ca2++SO2+ClO-
+H2O
=CaSO4↓+2
H++Cl-,错误;C.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不符合微粒的个数比,离子方程式应该是:2H++SO42-+Ba2++2OH-=BaSO4↓+2H2O,错误;D.向NH4HSO4稀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至SO42ˉ刚好沉淀完全:Ba2+
+
2OH-
+
NH4+
+
H+
+
SO42-
=
BaSO4↓+
NH3·H2O
+
H2O,符合反应事实,拆写也正确无误,正确。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8.一些烷烃的标准燃烧热如下表:
化合物
标准燃烧热(△H/KJ·mol-1)
化合物
标准燃烧热(△H/KJ·mol-1)
甲烷
-891.0
正丁烷
-2878.0
乙烷
-1560.8
异丁烷
-2869.6
丙烷
-2221.5
2-甲基丁烷
-353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
B.正戊烷的标准燃烧热大约为:△H=一3540kJ/mol
C.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g)+1560.8kJ/mol
D、在101kPa下,甲烷的热值是891.0kJ/g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异丁烷的燃烧热比正丁烷的燃烧热小,则异丁烷的能量低,即热稳定性为正丁烷<异丁烷,A错误;B、正戊烷和2-甲基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由表格中正丁烷、异丁烷的燃烧热比较可知,则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支链多的燃烧热小,则正丁烷的燃烧热大于2-甲基丁烷,即正戊烷的燃烧热大约在3540kJ/mol左右,且大于3531.3kJ/mol,B正确;C、根据乙烷燃烧热的含义:完全燃烧1mol乙烷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会放出1560.8kJ的热量,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l);△H=-3121.6kJ/mol,C错误;D、燃料的热值指一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在101kPa下,甲烷的热值是×891.0kJ/g,D错误。
考点:考查了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的相关知识。
9.反应4A(s)+3B(g)4C(g)+
D(g),经2min
B的浓度减少0.6
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正确表示是(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mol·L-1·min-1
B.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是3:4:1
C.在2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反应物B来表示是0.3mol·L-1·min-1
D.在这2min内用A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相同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A是固体,不能表示反应速率,A项错误;B、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B):v(C):v(D)=3:4:1,B项正确;C、计算的是平均速率,不是即时速率,C项错误;D、A是固体,不能表示反应速率,D项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反应速率的计算
10.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NH4+浓度最大的是
A.NH4Cl
B.NH4HCO3
C.CH3COONH4
D.NH4HSO4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NH4+
+H2O
NH3
·H2O+H+,Cl-对水解无影响,HCO3-
促进水解,CH3COO-促进水解,NH4HSO4电离出的氢离子可以大大抑制铵根离子的水解,所以上述四个选项中,当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NH4+浓度最大的是NH4HSO4,选D。
考点:考查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1.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行为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
A.Fe2(SO4)3溶液蒸干、灼烧,得到Fe2O3
B.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导电能力:NaOH>CH3COOH
C.溶液中结合质子(氢离子)的能力:CO32―>HCO3―>CH3COO―
D.海洋封存CO2会导致局部海洋水体酸性增强,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Fe2(SO4)3溶液中虽然存在Fe3+水解,但H2SO4为高沸点,难挥发性酸,故Fe2(SO4)3溶液蒸干的Fe2(SO4)3固体,故A项说法错误;NaOH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CH3COOH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导电能力:NaOH>CH3COOH,B项正确;酸性CH3COOH>
H2CO3>
HCO3―,故溶液中结合质子(氢离子)的能力:CO32―>HCO3―>CH3COO―,C项说法正确;海洋封存CO2会导致局部海洋水体酸性增强,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D项说法正确;本题选A。
考点:化学反应原理。
12.有机物C4H8Cl2的同分异构体中只含一个“—CH3”的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有机物C4H8Cl2的同分异构体中只含一个“—CH3”的有CH3CH2CH2CHCl2、CH3CH2CHClCH2Cl、CH3CHCl
CH2CH2Cl、ClCH2-CH(CH3)CH2Cl四种不同的结构,故选项是C。
考点:考查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的知识。
13.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和Ca(OH)2的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CO2。下列离子方程式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OH-+CO2

HCO3-
B.2OH-+CO2

CO32-+H2O
C.Ca2++2OH-+CO2

CaCO3↓+H2O
D.Ca2++4OH-+2CO2

CaCO3↓+CO32-+2H2O
【答案】BD
【解析】
试题分析: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和Ca(OH)2的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CO2,CO2首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然后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然后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最后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碳酸氢根,应该离子方程式为Ca2++2OH-+CO2

CaCO3↓+H2O
、2OH-+CO2

CO32-+H2O、CO32-+H2O+CO2
→2HCO3-、CaCO3+CO2+H2O→Ca2++2HCO3-,则A.当CO2足量时可发生OH-+CO2

HCO3-,A正确;B.溶液中含有钙离子,所以不可能发生2OH-+CO2

CO32-+H2O,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a2++2OH-+CO2
→CaCO3↓+H2O可以发生,C正确;D.如果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各1mol,当通入二氧化碳2mol时,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Ca2++3OH-+2CO2

CaCO3↓+HCO3-+H2O,D错误,答案选BD。
考点:考查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混合液与CO2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判断
14.下列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①Al
②Al2O3
③Al(OH)3
④Fe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l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这是Al的特性,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可以与盐酸反应,但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选C。
考点:Al的特性、Al2O3
和Al(OH)3的两性的了解。
15.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氢氧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
(OH)2+2H+=Fe2++2H2O
B.碳酸钙溶于稀醋酸溶液:CaCO3+
2H+=Ca2+
+
CO2↑+
H2O
C.向NH4Al
(SO4)2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使SO42-恰好完全沉淀:
2Ba2++4OH-+Al3++2SO42-=2BaSO4↓+AlO2-+2H2O
D.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6H5O-+CO2+H2O

C6H5OH+HCO3-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氢氧化亚铁与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水和NO,错误;B、醋酸是弱酸,不能写成离子形式,错误;C、向NH4Al
(SO4)2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使SO42-恰好完全沉淀时,NH4Al
(SO4)2与Ba(O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则氢氧根离子与铵根离子、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与铝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错误;D、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时,无论二氧化碳是过量还是少量则二氧化碳的产物都是碳酸氢根离子,同时有苯酚生成,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判断
16.碳和硅属于同主族元素,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甲烷可用作燃料电池,将两个石墨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向两极分别通入CH4和O2,构成甲烷燃料电池,通入CH4的一极,其电极反应式是

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有望解决汽车尾气污染问题,反应如下:
CH4(g)+4NO2(g)=4NO(g)+CO2(g)+2H2O(g)
△H=-574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
△H=-1160kJ·mol-1
则NO2被甲烷还原为N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H2CO3
HCO3-+
H+
Ka1(H2CO3)=4.45×10-7
HCO3-CO32-+H+
Ka2(HCO3-)=5.61×10-11
HAH++A-
Ka(HA)=2.95×10-8
请依据以上电离平衡常数,写出少量CO2通入到NaA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T温度时,将1.0molCO2和3.0molH2充入2L密闭恒容器中,可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CO2
(g)
+
3H2(g)
CH3OH(g)
+
2H2O(g)
。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a
:1,则CO2转
化率为______,当a=0.875时,该条件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
(4)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SiO2)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反应生成,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c(CO)]6/[c(N2)]2,若已知CO生成速率为v(CO)=6mol·L-1·min-1,则N2消耗速率为v(N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H4-8e-+
10OH-=CO32-+
7H2O
CH4(g)+2NO2(g)=N2(g)+CO2(g)+2H2O(g)
△H=-867kJ·mol-1(3分,方程式1分,数值2分)
(2)
CO2+
A-+
H2O
=
HCO3-+
HA
(3)
400(1-a)%或4(1-a)×100%或(4-4a)×100%(3分,没有表示为百分号形式的不得分)
8/27
L/mol
(3分,没有单位或单位错误扣1分)
(4)
2mol·L-1·min-1(3分,没有单位或单位错误扣1分);
3SiO2+6C+
2N2Si3N4+
6CO(没写可逆符号或缺少条件的扣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甲烷在碱性条件下失电子生成CO32 ,配平可得电极方程式:CH4-8e-+
10OH-=CO32-+
7H2O;首先写出NO2与C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状态,然后根据盖斯定律求 H,第二个反应对比N2,第一个反应与第二个反应抵消NO,所以 H=1/2 H1+1/2 H2=-867kJ·mol-1,进而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2)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可知:Ka1(H2CO3)>
Ka(HA)
>
Ka2(HCO3-),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少量CO2通入到NaA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CO2+
A-+
H2O
=
HCO3-+
HA
(3)因为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设CO2的转化率为x,根据三段式进行计算:
CO2
(g)
+
3H2(g)
CH3OH(g)
+
2H2O(g)
起始物质的量(mol)
1
3
0
0
转化物质的量(mol)
x
3x
x
2x
平衡物质的量(mol)
1-x
3-3x
x
2x
则(4-x):4=a:1,解得x=4-4a,所以CO2的转化率为:400(1-a)%或4(1-a)×100%或(4-4a)×100%;
a=0.875时,x=0.5,则平衡常数为:0.5mol/L×(1mol L 1)2÷[0.5mol/L×(1.5mol L 1)3]=8/27
L/mol。
(4)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K=[c(CO)]6/[c(N2)]2,可得化学方程式中CO的系数为6,N2的系数为2,反应物还有SiO2和C,生成了Si3N4,配平可得化学方程式:3SiO2+6C+
2N2Si3N4+
6CO;v(N2)=1/3
v(CO)=6mol·L-1·min-1×1/3=
2mol·L-1·min-1。
考点:本题考查电极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速率、转化率的计算。
17.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常常涉及溶液的酸碱性,人们的生活健康也与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因此,测试和控制溶液的pH具有重要意义。
(1)常温下,下列事实一定能证明HA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常温下HA溶液的pH小于7
②用HA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③常温下NaA溶液的pH大于7
④0.1mol/L
HA溶液的pH=2.1
⑤将等体积的pH=2的HCl与HA分别与足量的Zn反应,放出的H2体积HA多
⑥pH=1的HA溶液稀释至100倍,pH约为2.8
(2)常温下,①将
pH=3的HA溶液与将
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可能呈
(选填字母:a酸性、b碱性、c中性
)。
②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与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可能呈
(选填字母:a酸性、b碱性、c中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混合液②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

(3)甲、乙两烧杯均盛有5
mL
pH=3的某一元酸溶液,向乙烧杯中加水稀释至pH=4。关于甲、乙烧杯中溶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溶液的体积10V甲≥V乙
B.水电离出的OH―浓度:10c(OH―)甲=c(OH―)乙
C.若分别与5
mL
pH=11的NaOH溶液反应,所得溶液的pH:甲≤乙
D.若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所得溶液的pH:甲≤乙
(4)若HA为弱酸,一定浓度的HA和NaA的混合溶液可作为控制体系pH的缓冲溶液,向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酸或碱,溶液pH
的变化很小,下列体系可作为缓冲溶液的有

A.氨水和氯化铵混合溶液
B.硝酸和硝酸钠溶液
C.盐酸和氯化钠混合溶液
D.醋酸和醋酸钠溶液
(5)某二元酸(化学式用H2B表示
)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B=H++HB﹣;HB﹣H++B2﹣。在0.1mol·L﹣1的Na2B溶液中,c(B2﹣
)
+
=0.1mol·L﹣1。
(6)在25℃下,将a
mol·L-1的氨水与0.01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中
c(NH4+)=c(Cl-),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常数Kb=__________。
【答案】(1)③④⑤⑥(2)酸性或中性;中性或碱性;A-+H2OHA+OH-
(3)BC(4)AD(5)c(HB-)(6)
【解析】
试题分析:(1)①常温下HA溶液的pH小于7只能说明溶液显酸性,不能说明是弱电解质,①错误;②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成正比,用HA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只能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不能说明HA的电离程度,所以不能证明HA为弱电解质,②错误;③常温下NaA溶液的pH大于7,说明NaA是强碱弱酸盐,所以能HA为弱酸,③正确;④0.1mol/L
HA溶液的pH=2.1,即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0.1mol/L,说明HA部分电离,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属于弱电解质,④正确;⑤将等体积的pH=2的HCl与HA分别与足量的Zn反应,放出的H2体积HA多,说明HA是浓度大于盐酸,但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相等,说明HA部分电离,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属于弱电解质,⑤正确;⑥pH=1的HA溶液稀释至100倍,pH约为2.8,说明HA中存在电离平衡,则HA为弱电解质,⑥正确,答案选③④⑤⑥。
(2)①常温下,将
pH=3的HA溶液与将
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如果HA是弱酸,则酸过量,溶液显酸性;如果酸是强酸,则二者恰好反应,生成的盐不水解,溶液显中性;
②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与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如果HA是强酸,则显中性;如果HA是弱酸,生成的盐水解,溶液显碱性,离子方程式为A-+H2OHA+OH-。
(3)A.若酸为强酸,则依据溶液吸稀释过程中氢离子浓度不变5ml×10-3=V×10-4,解得V=5Oml,则10V甲=V乙;若酸为弱酸,加水稀释时,促进弱酸的电离,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增多,要使pH仍然为4,加入的水应该多一些,所以10V甲<V乙,所以10V甲≤V乙,A错误;B.酸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是水电离的,则pH=3的酸中,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为,c(OH-)甲=Kw/c(H+)=10-11mol/L;pH=4的酸中,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为,c(OH-)乙=Kw/c(H+)=10-10mol/L,则10c(OH-)甲=c(OH-)乙,B正确;C.若酸是强酸,分别与5mL
pH=11的NaOH溶液反应,恰好发生酸碱中和,生成强酸强碱盐,pH值相等;若为弱酸,则反应后酸有剩余,甲中剩余酸浓度大,酸性强,pH小,所得溶液的pH:甲≤乙,C正确;D.稀释前后甲乙两个烧杯中所含的一元酸的物质的量相等,依据酸碱中和反应可知,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相等,生成的酸盐的浓度甲>乙,若酸为强酸,则二者的pH相等,若酸为弱酸,则甲溶液的pH大于乙,即:甲≥乙,D错误,答案选BC。
(4)A、含有氨水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酸或碱时,溶液的酸碱性变化不大,是由于加入碱时生成弱电解质,加入酸时生成正盐,是由于加入酸时发生:NH3 H2O+H+NH4++H2O,加入碱时发生:NH4++OH-NH3 H2O,溶液中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浓度变化不大而起到缓冲作用,A正确;B、硝酸是强酸,硝酸钠不水解,不能起缓冲溶液的作用,B错误;C、盐酸是强酸,氯化钠不水解,也不能起缓冲溶液的作用,C错误;D、含有醋酸和醋酸钠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酸或碱时,溶液的酸碱性变化不大,是由于加入酸时生成弱电解质醋酸,加入碱时生成正盐醋酸钠,溶液中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浓度变化不大而起到缓冲作用,D正确,答案选AD;
(5)在Na2B中存在水解平衡:B2-+H2OHB-+OH-,HB-不会进一步水解,所以溶液中没有H2B分子,根据物料守恒得c(B2-)+c(HB-)=0.1mol/L;
(6)根据电荷守恒,c(NH4+)+
c(H+)=c(Cl-)+
c(OH-),当c(NH4+)=c(Cl-),c(H+)=c(OH-),呈中性。在25℃下,将a
mol·L-1的氨水与0.01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NH4+)=c(Cl-)=0.005
mol/L,溶液为中性,c(OH-)=10-7mol/L,c(NH3·H2O)=0.5(a-0.01)
mol/L,电离常数
考点:考查弱电解质的判断、溶液酸碱性判断、缓冲溶液、离子浓度关系和电离平衡常数计算等
18.(1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Zn跟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进行探究。
【提出假设】:小组同学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生成气体可能含H2和SO2。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主要包括两个环节:
Ⅰ.验证SO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Ⅱ.检验产物中含有H2,实验内容将由B部分导出的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C、D、E、F、G。Ⅱ中装置C、D、E、F、G的信息如下表所示:
仪器标号
C
D
E
F
G
仪器
洗气瓶
洗气瓶
硬质玻璃管,加热
干燥管
干燥管
仪器中所加物质
NaOH溶液
浓硫酸
CuO粉末
试剂X
无水CaCl2固体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小组同学认为生成气体中含H2的理由是

(2)盛放锌粒的仪器名称是

(3)B部分装置的目的是验证SO2并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实验的操作及主要现象是

(4)①装置D、G的作用依次是


②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试剂X是

【答案】(1)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变小(2分)
(2)蒸馏烧瓶(2分)
(3)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3分)
(4)①干燥H2,防止干扰后面H2的检验(2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H(2分)
②CuO+H2Cu+H2O(3分)
③无水CuSO4粉末(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变小,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氢气;
(2)根据仪器的构造可知,盛放锌粒的仪器名称是蒸馏烧瓶;
(3)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这种褪色是不稳定的,加热时又恢复到原来的颜色,因此实验的操作及主要现象是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4)①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水蒸气,因此要检验氢气,通入的氢气是干燥的,即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H2,防止干扰后面H2的检验;由于空气中也含有水蒸气,因此氯化钙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H,干扰水蒸气的检验。
②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程式为CuO+H2Cu+H2O;
③硫酸铜吸水转化为胆矾,颜色由无色转化为蓝色,因此常用无水CuSO4粉末检验水蒸气,即H中的试剂是无水CuSO4粉末。
考点:考查浓硫酸与锌反应生成物探究的实验方案设计
19.(10分)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

(3)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混合液
A
B
C
D
E
F
4mol·L-1H2SO4/mL
30
V1
V2
V3
V4
V5
饱和CuSO4溶液/mL
0
0.5
2.5
5
V6
20
H2O/mL
V7
V8
V9
V10
10
0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
,V6=
,V9=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E中的金属呈
色。
③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答案】(1)Zn+CuSO4=ZnSO4+Cu、Zn+H2SO4=ZnSO4+H2 (2分)
(2)CuSO4与Zn反应产生的铜与Zn形成微电池,加快了氢气产生的速度(2分)
(3)
①V1=30;V6=10;V9=17.5
②红色(紫红色)(每格1分,共4分)
③当加入一定量的CuSO4后,生成的单质铜会沉积在Zn的表面降低了Zn与溶液接触的表面(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原因:Zn+CuSO4=ZnSO4+Cu,Zn、Cu、H2SO4形成原电池:Zn+H2SO4=ZnSO4+H2 加快反应;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则该实验只是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故其他量浓度均不变,故溶液总体积相同,故V1
=V2
=V3
=V4=V5=30;V6=10;V9=17.5;E中加入10
mL饱和CuSO4溶液,会导致Zn表面附着一层红色金属铜;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生成的单质铜会沉积在Zn的表面降低了Zn与溶液接触的表面,是反应速率减慢。
考点:探究实验。
20.(15分)工业上测量SO2、N2、O2混合气体中SO2含量的装置如下图;反应管中装有碘的淀粉溶液。SO2和I2发生的反应为(N2、O2不与I2反应):SO2+I2+2H2O→H2SO4+2HI
(1)混合气体进入反应管后,量气管内增加的水的体积等于
的体积(填写气体的分子式)。
(2)反应管内溶液蓝色消失后,没有及时停止通气,则测得的SO2含量
(选填:偏高,偏低,不受影响)。
(3)反应管内的碘的淀粉溶液也可以用
代替(填写物质名称)。
(4若碘溶液体积为VamL.,浓度为Cmol·L-1,N2与O2的体积为Vb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用C.Va.Vb表示SO2的体积百分含量为:

(5)将上述装置改为简易实验装置,除导管外,还需选用的仪器为.
(选下列仪器的编号)。
a.烧杯
b.试管
c.广口瓶
d.容量瓶
e.量筒
f.单孔塞
g.双孔塞
【答案】(1)N2、O2的体积
(2)偏低
(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
(4)VSO2%=22.4CVa/(22.4CVa+Vb)×100%
(5)bceg或beg或ceg
【解析】
试题分析:(1)混合气体进入反应管中,其中SO2与I2发生反应:SO2+I2+2H2O→H2SO4+2HI不产生气体,剩余的气体仅有N2和O2,量气管内增加的水的体积等于N2和O2的总体积;
(2)反应管内溶液蓝色消失时,SO2与反应管内所含的I2恰好反应,若没有及时停止通气,则未反应的SO2气体也排到量气管,使N2和O2体积增加,测得SO2的含量降低;
(3)碘的淀粉溶液的作用是当其中的I2完全被SO2还原时,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无色来指示终点的,其他可与SO2气体反应的物质,在到达终点有颜色改变时便可代替碘的淀粉溶液,如KMnO4溶液、溴水等;
(4)由所给反应知SO2气体的物质的量等于碘的物质的量Va×10-3L×cmol·L-1=Va
c×10-3mol,某体积为V(SO2)=Vac×10-3mol×22.4×103mL·mol-1=22.4Va·CmL,所以SO2的体积百分含量为:22.4CVa/(22.4CVa+Vb)×100%;
(5)由所给装置可知反应管起密闭容器的作用,因此可用试管、广口瓶代替,而量取气体的体积方法除用量气管外,还可用测量气体所排出液体的体积确定,可用广口瓶、双孔塞、量筒代替量气管,故改为简易装置所选仪器为bceg或beg或ceg。
考点:考查了SO2含量测定的实验研究、误差分析、仪器的选择和操作等相关知识。
21.超细氮化铝粉末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等领域。其制取原理为:
Al2O3+N2+3C2AlN+3CO↑
由于反应不完全,氮化铝产品中往往含有碳和氧化铝杂质。为测定该产品中有关成分的含量,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1)称取20.00
g样品,将其加入过量的NaOH浓溶液中共热并蒸干,AlN跟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并放出氨气6.72
L(标准状况)。
①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产品中AlN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取10.00
g样品置于反应器中,通入2.016
L(标准状况)O2,在高温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气体的密度为1.34
g·L-1(已折算成标准状况,AlN不跟O2反应)。该产品中含杂质碳__________g。(此问需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①AlN+NaOH+H2O====NaAlO2+NH3↑
②61.5%
(2)m(C)=1.92
g
计算过程见解析。
【解析】(2)O2+2C2CO
O2+CCO2
(气体)=1.34
g·L-1×22.4
L·mol-1=30.0
g·mol-1
28<30.0<44
即Mr(CO)<(气体)<Mr(CO2)
故反应后得到的气体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
设混合气体中CO2的物质的量为x,CO的物质的量为y。
2x+y=×2
(氧原子守恒)
=30.0
g·mol-1
解得:x=0.02
mol
y=0.14
mol
所以:m(C)=12
g·mol-1×(0.02
mol+0.14
mol)=1.92
g
22.用A+、B-、C2-、D、E、F、G和H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的八种微粒(离子或分子),请回答:
1)、A元素是
;B元素是
;C元素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2)、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3)、E是所有含18个电子的微粒中氧化能力最强的分子,其分子式是

4)、F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电子式是

5)G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其分子式是

6)、H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其分子式是

【答案】(1)K
Cl
S(2)HCl(3)F2
(4)H2S
(5)H2O2、PH3(6)C2H6
【解析】
试题分析:18e-微粒来源大体分三个部分:一是第三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及去H+的对应离子,二是第四周期的金属阳离子,三是由第二周期气态氢化物去掉氢原子后,两两结合得到的分子,共16种,阳离子K+、Ca2+;阴离子P3-、S2-、HS-、Cl-;分子有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等。A+、B-、C2-、D、E、F、G和H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的八种微粒(离子或分子),则A是K,B是Cl,C是S。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元素是K,B元素是Cl,C元素是S。
(2)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则其分子式是HCl。
(3)E是所有含18个电子的微粒中氧化能力最强的分子,则其分子式是F2。
(4)F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H2S,电子式是。
(5)G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其分子式是H2O2或PH3。
(6)H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其分子式是C2H6。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原子结构的相关问题。
【名师点晴】掌握常见的18电子微粒是解答的关键,总结如下:18电子”的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8电子
Ar
K+、Ca2+、Cl-、S2-
二核18电子
F2、HCl
O22-、HS-
三核18电子
H2S
四核18电子
PH3、H2O2
五核18电子
SiH4、CH3F、NH2OH
六核18电子
N2H4、CH3OH
其他微粒
C2H6、CH3NH2
N2H5+、N2H62+
23.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其中A为某金属矿的主要成分,经过一系列反应可得到B和C。单质C可与E的浓溶液发生反应,G为砖红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G

(2)C与硫磺在加热条件下的生成物与足量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4)将0.23molB和0.11mol氧气放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①,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得到0.12molD,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
。若温度不变,再加入0.50mol氧气后重新达到平衡,D的体积分数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答案】(1)SO2;Cu2O(2)Cu2S+12H++10NO3-=2Cu2++SO42-+10NO2↑+2H2O
(3)
Cu+2H2SO4(浓)CuSO4+SO2↑+2H2O(4)23.8
mol-1·L;减小
【解析】
试题分析:砖红色沉淀G是葡萄糖和新制Cu(OH)2的反应,则G和单质C分别为Cu2O和Cu,结合反应①条件可确定B、D分别为SO2、SO3,E和F分别为H2SO4和CuSO4。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和G的化学式分别是)SO2、Cu2O;
(2)铜在硫中燃烧生成硫化亚铜,硫化亚铜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S+12H++10NO3-=2Cu2++SO42-+10NO2↑+2H2O。
(3)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4)根据①中发生反应可知
2SO2(g)+O2(g)2SO3(g)
起始浓度(mol/L)
0.23
0.11
0
转化浓度(mol/L)
0.12
0.06
0.12
平衡浓度(mol/L)
0.11
0.05
0.12
则平衡常数K===23.8
平衡后通入O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但由于总体积增加的程度更大,则再次达到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也会减小。
考点:本题主要结合无机框图推断,考查常见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以及化学平衡的移动知识的综合应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