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青岛版·六三制
年级 六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7单元《设计与工程》
单元主题 创意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的实践探索
课时安排 4课时
一、单元主题
创意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的实践探索
围绕水火箭的设计、制作与能源创新,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工程实践过程,培养系统思维与技术应用能力。
二、单元大情景
“太空探索夏令营”
学生化身“航天工程师”,参与为期三周的太空探索任务:
1.任务一:设计水火箭(《设计水火箭》)——分析反冲原理,绘制设计图;
2.任务二:制作发射器(《制作与发射水火箭》)——动手制作并调试水火箭;
3.任务三:能源升级(《太阳能小台灯》)——改造为太阳能供电,解决能源可持续问题。
最终目标:举办“校园航天博览会”,展示水火箭模型与创新方案。
三、课程标准分析
核心概念 13.工程设计与物化
学习内容 13.1 工程需定义问题; 13.2 设计需考虑材料与限制条件; 13.3 物化需迭代改进
学段目标 (5-6年级) ①能提出满足限制条件的设计方案; ②制作实物模型并测试优化; ③理解科技产品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设计与工程》,包含《设计水火箭》、《制作与发射水火箭》 、《光伏发电系统》三课。
(一)第23课《设计水火箭》
1.核心内容:
(1)认识水火箭的结构(整流罩、压力舱、尾翼、喷嘴)及动力原理(反冲现象)。
(2)设计水火箭方案,明确材料选择(如可乐瓶、硬纸板)、工具使用(剪刀、刻刀)及结构设计图。
(3)通过可行性评估表,分析设计是否符合原理、材料是否易加工、操作是否安全。
2.实践重点: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强调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安全性。
(二)第24课《制作与发射水火箭》
1.核心内容:
(1)按设计方案制作箭体,安装尾翼,调试喷嘴。
(2)探究装水量(无水/满水/半水)和发射角度(30°/45°/60°)对飞行高度和距离的影响。
(3)强调发射安全:选择空旷场地,避免朝向人群。
2.实践重点:通过实验数据优化设计,体现“设计-制作-测试-改进”的工程流程。
(三)第25课《光伏发电系统》
1.核心内容:
(1)理解光伏发电原理(光能→电能),认识系统组成(光伏板、充电电池、二极管、LED灯)。
(2)分析光伏发电的环保价值(节能减排、减少污染)及社会应用(并网供电、回收再利用)。
(3)结合《可再生能源法》,探讨新能源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2.实践重点:制作简易光伏发电模型,培养创新应用与环保责任意识。
三课以“工程设计流程”为主线,形成递进式学习链条:
1.设计阶段(《设计水火箭》): 聚焦方案构思与可行性分析,奠定工程基础。
2.物化阶段(《制作与发射水火箭》): 将设计转化为实物,通过测试数据优化模型,体现迭代改进。
3.创新拓展阶段(《光伏发电系统》): 将工程思维迁移至新能源领域,强调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将系统掌握工程设计方法,并形成“科技服务社会”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理解反冲动力原理、太阳能转化原理及工程迭代流程
科学思维 通过对比实验优化设计方案,运用建模思维分析结构功能
探究实践 安全使用工具制作模型,设计变量实验(如水量对射程影响)
态度责任 培养环保意识(太阳能应用)、团队协作与安全操作习惯
六、学情分析
1.年龄特点:六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初具,对航天主题兴趣浓厚,但工程实践缺乏系统性经验。
2.认知基础:已知电路基础(五年级)、力与运动(四年级),但对“反冲”“能源转化”缺乏深度理解。
3.学习难点:
(1)结构稳定性设计(如尾翼角度);
(2)数据分析(发射高度与变量关系);
(3)太阳能电路连接。
七、活动设置
(一)任务1:破解反冲密码(《设计水火箭》)
1.活动主题:反冲实验室
2.目标:通过实验归纳“反冲力与运动方向相反”的规律。
3.达成方式:
①实验:气球喷气推动小车(科学+数学:测量移动距离);
②设计水火箭草图(美术:标注喷嘴、压力舱、尾翼功能)。
(二)任务2:火箭工程师(《制作与发射水火箭》)
1.活动主题:发射挑战赛
2.目标:制作可发射的水火箭模型,调试稳定性。
3.达成方式:
①用可乐瓶制作箭体,测试不同尾翼角度对飞行轨迹的影响(劳动教育+数据记录);
②发射比赛:记录装水量(30ml/50ml)与发射高度关系(信息技术:慢动作视频分析)。
(三)任务3:绿色能源升级(《太阳能小台灯》)
1.活动主题:太阳能改造计划
2.目标:设计太阳能供电方案,理解光能转化原理。
3.达成方式:
①实验:对比太阳能电池板在室内/室外输出电压(科学+数学:绘制电压折线图);
②改造水火箭为太阳能充电装置(工程+环保:撰写改造方案)。
八、教学方法
1.项目式学习(PBL):
以“航天博览会”驱动任务,分解为设计→制作→创新三阶段。
2.实验探究法:
关键实验:气球反冲小车(控制变量:气体量)、太阳能电池板输出测试(变量:光照强度)。
3.跨学科融合:
数学:统计发射高度数据;语文:撰写实验报告;艺术:设计模型装饰方案。
九、学习方法
1.小组协作:4人小组分工(设计师、记录员、操作员、汇报员)。
2.迭代设计:使用《设计日志》记录“问题→改进→测试”循环(如尾翼加固方案)。
3.迁移应用:将反冲原理迁移至生活案例(如喷水船、火箭背包玩具)。
十、评价策略
(一)单元总体评价策略
评价维度 过程性(60%) 终结性(40%)
科学观念 实验记录单完整性 单元测验(原理应用题)
探究实践 工具操作规范性 水火箭发射高度/稳定性
态度责任 小组合作贡献度 “航天博览会”方案创意性
(二)分活动评价表
活动1:设计水火箭(第23课)分活动评价表
科学探 究能力 能描述水火箭的基本结构(如压力舱、喷嘴) 能解释各部件的功能(如喷嘴喷气产生反冲力) 能分析设计中的科学原理(如反冲力与牛顿第三定律的关系)
工程设 计思维 画出简单草图,标注主要部件 设计图结构清晰,标注尺寸和材料选择理由 设计图详细,包含创新设计(如可拆卸整流罩)并论证可行性
合作学 习态度 在小组中听从分工安排 主动承担任务并积极分享想法 协调组员矛盾,整合意见形成优化方案
创新应 用意识 提出1项改进想法(如增加尾翼) 提出2项改进方案并说明科学依据(如尾翼稳定性原理) 设计多功能水火箭(如搭载降落伞),附可行性分析报告
活动2:制作与发射水火箭(第24课)分活动评价表
实验操作规范性 在指导下完成组装 独立完成组装且接口密封合格 优化组装流程(如加固连接处),解决渗漏问题
数据记录与分析 记录发射次数和飞行现象 对比不同水量的飞行高度数据 建立“水量-高度”折线图,推导最优参数
团队协作 完成分配的制作任务 主动协助测试并记录数据 组织安全演练,协调发射分工
问题解决 发现1个问题(如喷嘴松动) 提出2项解决方案(如胶带加固/螺纹设计) 设计防松结构并测试承压效果
活动3:光伏发电系统(第25课)分活动评价表
科学观念理解 知道光伏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解释光电效应与电流产生关系 分析系统效率因素(如光照角度)
技术应用能力 连接电路使LED灯发光 设计小型供电系统(如太阳能风扇) 优化系统(如增加储能电池)并测试续航
环保意识 说出光伏发电的1项环保优势 对比光伏与传统能源碳排放数据 提出校园光伏方案并计算减排量
创新设计 提出光伏应用新场景(如路灯) 设计自动追光光伏板模型 制作智能光伏系统原型(如光感调节)
十一、分层作业设计
活动1:分层作业设计及评价标准
基础作业 绘制水火箭设计草图,标注3个主要部件 ★:标注1-2个部件
★★:标注3个部件并说明功能
★★★:标注所有部件,附功能说明和比例尺寸
提升作业 撰写短文分析水火箭动力原理(反冲)及材料选择科学依据 ★:描述反冲现象
★★:用牛顿定律解释反冲,分析1种材料特性
★★★:结合气压原理分析材料选择,提出优化建议
拓展作业 设计改进方案(如降落伞回收系统),绘制创新设计图 ★:提出创新点并画示意图
★★:设计图清晰,说明工作原理
★★★:设计图含测试方案,附可行性数据验证
活动2:分层作业设计及评价标准
基础作业 记录制作步骤和发射结果(成功/失败) ★:记录步骤不完整
★★:步骤完整含问题分析
★★★:附问题解决方案验证记录
提升作业 分析发射失败原因(如气压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案 ★:列出1个原因
★★:分析2个原因并提出材料/工艺改进
★★★:用实验验证改进方案(如压力测试)
拓展作业 制作发射视频并解说科学原理 ★:视频展示基本流程
★★:解说包含反冲原理和数据处理
★★★:视频含慢动作分析,对比不同设计效果
活动3:分层作业设计及评价标准
基础作业 绘制光伏系统示意图,标注核心部件 ★:标注光伏板和导线
★★:标注控制器、电池等部件功能
★★★:用箭头标注能量转化路径
提升作业 设计太阳能充电器,列出材料清单和电路图 ★:列出基础材料
★★:电路图正确且含充放电说明
★★★:附效率测试数据(如充电时间)
拓展作业 撰写校园光伏应用报告(含设计图和减排计算) ★:报告描述应用场景
★★:含设计图和1项减排数据
★★★:方案含成本控制和可行性论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