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青岛版·六三制
年级 六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3单元《秋冬星空》
单元主题 星际探秘家——解码秋冬星空律动
课时安排 4课时
一、单元主题
星际探秘家——解码秋冬星空律动
围绕季节星空变化规律,通过观测实践与模型建构,理解地球公转与星空的关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与宇宙观。
二、单元大情景
“校园星空观测站”科考任务
学生化身“星空科考队员”,接受任务:
1.绘制校园秋季星图(《秋季星空》)
2.追踪冬季星座轨迹(《冬季星空》)
3.揭秘星空周年变化(《变化的星空》)
最终制作《星空律动手册》,举办“星际探秘成果展”。
三、课程标准分析
核心概念 9.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内容 9.5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9.6 太空探索拓展认知
学段目标 (5-6年级) ①识别四季典型星座; ②描述星空周年变化规律; ③用模型解释地球公转与星座关系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含《秋季星空》《冬季星空》《变化的星空》3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模拟实验等活动,探究秋冬季节星空的运行规律,培养长期观测的科学素养和空间思维能力。
《秋季星空》核心内容为识别秋季显著星座(仙后座呈“W”形、大熊座的北斗七星)。学习使用活动星图定位星座(调整日期与时刻,举过头顶对齐方向)。制作观星箱,连续记录星座位置变化。掌握星空观测的基本方法,理解星座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利用北极星定位仙后座)。
《冬季星空》聚焦冬季显著星座(猎户座的“猎人”特征、御夫座、金牛座)。 分析星座标志性亮星(如猎户座左脚亮星、腰带三星)。制作星座放映器(纸杯钻孔模拟星座),探究星座运动规律。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星座的视觉特征,培养空间建模能力。
《变化的星空》核心内容为探究星空周年运动规律(北斗七星斗柄四季指向变化:“斗柄东指,天下皆春”)。分析星座位置逐日西移、绕北极星逆时针旋转的现象。记录一年内同一时间北斗七星的位置变化,总结回归规律。整合长期观测数据,理解地球公转与星空运动的因果关系。
三课之间按照递进式认知结构排布:
1.观察对象:从静态星座识别(秋/冬季)→动态运动规律(周年变化)。
2.能力进阶:基础观测技能→工具制作与应用→长期数据分析与规律总结。
2.核心概念贯穿:
(1)北极星作为定位基准(秋季定位仙后座→冬季定位猎户座→解释周年旋转)。
(2)观测工具深化探究(活动星图→观星箱→星座放映器→长期记录表)。
3.科学思维发展:
从现象描述(星座形态)到成因推理(地球公转导致星空位置变化)。
本单元通过“观察-建模-验证”的科学流程,引导学生从具象星座认知升华至宇宙运动规律理解,渗透“地球公转”的跨学科概念(链接第四单元《自转与公转》),为初中学习天体运动奠定基础。
五、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知道北斗七星是定位标志,理解星座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2. 建立地球公转与星空视角变化的因果模型
科学思维 1. 通过星图数据分析归纳轨迹规律
2. 运用类比推理解释星座“西沉”现象
探究实践 1. 使用星图软件/星座仪完成定向观测
2. 制作地球公转与星座关系演示模型
态度责任 1. 感受古人“观象授时”智慧
2. 树立光污染防护意识
六、学情分析
1.认知基础:已掌握方向辨识(三年级)、地球公转(五年级)知识,但缺乏系统星空观测经验。
2.学习难点:三维空间想象星座运动;理解地球公转与恒星视运动的关联。
3.突破策略:用VR星图软件可视化空间关系;三球仪动态模拟化解抽象概念。
七、活动设置
(一)活动1:秋夜星图测绘师(《秋季星空》)
1.目标:用“Star Walk”软件定位秋季星座,绘制方位坐标图。
2.达成方式:
(1)数学融合:用角度器测量星座仰角;
(2)美术融合:创作神话星座故事插画。
(二)活动2:冬夜星座追踪者(《冬季星空》)
1.目标:对比秋冬同一星座位置差异,分析位移规律。
2.达成方式:
(1)技术应用:延时摄影记录猎户座轨迹;
(2)数据分析:统计位移角度与时间关系。
(三)活动3:星空律动解密人(《变化的星空》)
1.目标:用三球仪模拟地球公转,解释星座周年运动。
2.达成方式:
(1)工程制作:搭建地-日-星座动态模型;
(2)文化链接:解析古诗词中的“斗转星移”。
八、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以“完成《星空律动手册》”为主线,分解观测、建模、策展任务。
2.具身认知策略:学生扮演“星官”(记录员)、“仪象官”(模型师)等角色深化体验。
3.争议性问题设计:辩论“恒星位置真的变化了吗?”触发地球运动本质思考。
九、学习方法
1.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完成“校园星座观测站”建设(选址、设备调试、数据记录)。
2.反思性观察:撰写《观星日志》记录“预测-误差-修正”过程。
3.模型迭代法:根据观测数据优化三球仪参数(如公转倾角调整)。
十、评价策略
(一)单元总体评价策略
过程性评价(60%) 观测记录单、模型设计图
终结性评价(40%) 《星空律动手册》成果展
(二)分活动评价表
活动1:秋季星空(第7课)
科学观念 识别秋季显著星座 能说出1个星座名称 能说出2个星座名称并描述位置 能说出3个星座名称、位置及特征
科学思维 比较星座形状特征 简单描述星座外形差异 对比2个星座的异同点 系统归纳星座形状规律(如W形特征)
探究实践 使用活动星图观测记录 在指导下完成单次观测 独立完成2次观测并记录部分数据 连续3次独立观测并绘制完整星图
态度责任 坚持观测与记录习惯 完成1次观测任务 主动补充1次额外观测 坚持每周观测并建立星空观测档案
活动2:冬季星空(第2课)
科学观念 识别冬季显著星座 指出猎户座腰带三星位置 描述猎户座整体形状特征 解释猎户座与季节变化的关联
科学思维 分析星座运动规律 发现星座位置变化 归纳每日西移现象 推测周年运动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探究实践 制作星座放映器 完成简单纸杯模型制作 模型能放映1个星座轮廓 模型精准展示星座亮星分布
态度责任 合作完成观测任务 参与小组分工 主动分享观测数据 组织小组讨论并优化观测方案
活动3:变化的星空(第3课)
科学观念 理解星空周年运动规律 描述北斗七星位置变化 解释斗柄指向与季节的关系 论证地球公转导致星座周年运动
科学思维 分析长期观测数据 整理1周观测记录 绘制星座月变化折线图 建立星座位置变化的数学模型
探究实践 设计长期观测计划 制定单月观测方案 实施双月观测并调整方案 完成季度观测并撰写分析报告
态度责任 反思观测误差来源 指出1个观测干扰因素(如光污染) 提出2种减少误差的方法 设计社区星空保护倡议书
十一、分层作业设计
活动1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绘制仙后座示意图并标注亮星 ☆:画出大致形状
☆☆:标注3颗亮星
☆☆☆:精确标注5颗亮星并说明W形特征
提升作业 对比仙后座与大熊座的形状差异,撰写分析报告 ☆:描述1点差异
☆☆:对比3点差异
☆☆☆:用比例图量化差异并解释成因
拓展作业 设计“星座识别卡” ☆:制作1张卡片
☆☆:卡片含图文信息
☆☆☆:卡片可折叠展示季节变化
活动2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记录一周内猎户座位置变化(表格+示意图) ☆:记录3天数据
☆☆:记录5天并标注移动方向
☆☆☆:7天数据+运动轨迹分析
提升作业 用橡皮泥制作猎户座立体模型,标注主要恒星距离 ☆:完成平面模型
☆☆:立体模型含5颗星
☆☆☆:按比例标注恒星相对距离
拓展作业 拍摄冬季星空延时视频,解说星座运动规律 ☆:15秒片段
☆☆:30秒含运动轨迹标注
☆☆☆:1分钟视频+科学解说词
活动3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整理北斗七星三个月的位置数据,绘制变化折线图 ☆:单月数据图
☆☆:双月对比图
☆☆☆:三月叠加分析图+变化速率计算
提升作业 撰写《星座变迁指南》 ☆:列出3项要点
☆☆:分步骤说明操作
☆☆☆:附真实观测案例优化建议
拓展作业 设计“星空观测APP”界面原型 ☆:手绘1个界面
☆☆:3个功能界面草图
☆☆☆:交互原型+科学功能说明
评价说明:
所有作业评价均需结合准确性(科学概念正确)、完整性(覆盖要求内容)、创新性(独特解决方案)三个维度综合评定。教师可根据学生实践条件灵活调整作业形式(如观测受限时可改用星图软件模拟数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