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转与公转》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转与公转》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7-17 07:2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青岛版·六三制
年级 六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4单元《自转与公转》
单元主题 宇宙中的律动——探索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课时安排 5课时
一、单元主题
宇宙中的律动——探索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围绕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规律及其引发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四季更替、影长变化等),引导学生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方式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单元大情景
“地球运动观测站”科研任务
学生化身“小小天文学家”,加入校园“地球运动观测站”,完成四项核心任务:
1.任务一:昼夜侦探(对应第1课《白天与黑夜》)——探究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的关系。
2.任务二:四季解码员(对应第2课《四季更替》)——揭秘地球公转与四季成因。
3.任务三:影子测量师(对应第3课《影长与季节》)——记录正午影长变化,分析季节规律。
4.任务四:宇宙剧场导演(对应第4课《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模拟三球运动,解释月相与日月食。
最终形成《地球运动科学报告》,举办“宇宙律动博览会”展示成果。。
三、课程标准分析
核心概念 9.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内容 9.2地球绕地轴自转 9.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学段目标 (5-6年级) ①知道地球自转轴、自转周期和方向,理解昼夜交替与自转的关系; ②知道地球公转周期和方向,理解四季成因; ③能通过模拟实验和长期观测收集证据,归纳自然现象规律。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白天与黑夜》《四季更替》《影长与季节》和《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四课组成,围绕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展开,引导学生探究相关自然现象及其规律。
《白天与黑夜》核心内容为通过模拟实验(如地球仪与手电筒)探究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现象与。其关键知识点为:①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约24小时;②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傅科摆实验证明地球自转;③昼夜交替成因(太阳只能照亮地球一半,被照到为白天,未被照到为黑夜)。
《四季更替》核心内容为通过三球仪模拟实验探究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规律。其关键知识点为:①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轨道为椭圆形(近日点1月初,远日点7月初);②地轴倾斜且方向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夏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直射南回归线);③四季成因:正午太阳高度角与日照时间变化(夏季高度角大、日照长,冬季反之)。
《影长与季节》核心内容为探究太阳高度角与季节的关系及其对物体影长的影响。其关键知识点为:①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影长最短,早晚斜射时影长较长;②圭表的使用原理:通过测量正午表影长度确定季节(如“冬至影最长,夏至影最短”);③数据归纳:分析一年中同一物体正午影长变化规律。
《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核心内容为探究地月日相对运动引起的月相变化及日月食现象。其关键知识点为:①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约一个月,方向自西向东;②月相成因:日地月位置关系变化(如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③日月食条件:三者成一直线(日食:月球挡太阳;月食:地球挡太阳光)。
四课以地球运动为核心,形成递进式知识链条:
1.基础运动分析:
(1)《白天与黑夜》聚焦地球自转(短周期现象:昼夜)。
(2)《四季更替》聚焦地球公转(长周期现象:四季)。
2.现象深化应用:
《影长与季节》是《四季更替》的延伸,将公转引起的太阳高度角变化转化为可观测的影长规律,体现科学测量与古智慧(圭表)。
3.系统综合拓展:
1《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整合自转与公转,引入月球公转,解释更复杂的天文现象(月相、日月食),构建地月日系统模型。
总结:本单元通过渐进式探究,将抽象的天体运动转化为可观测的自然现象(昼夜、四季、影长、月相),培养学生模型建构与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古人智慧(如日晷、圭表)与现代科学思维的融合。
五、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
2. 理解昼夜交替、四季更替、影长变化与地球运动的关系。
科学思维 1. 通过模型建构(如三球仪)推理地球运动规律;
2. 用数据分析(影长记录)归纳季节变化特征。
探究实践 1. 设计并操作模拟实验验证昼夜和四季成因;
2. 用工具(量角器、刻度尺)测量影长,绘制变化图表。
态度责任 1. 培养长期观测的科学态度;
2. 认识古天文智慧(如圭表测影),增强文化自信。
六、学情分析
1.认知基础:学生已掌握《太阳与影子》单元中“影子变化规律”,但对地球运动的空间想象较薄弱。
2.学习难点:
(1)抽象概念: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地轴倾斜的关系。
(2)空间思维:三球相对运动(日食、月食的形成)。
3.兴趣点:动手操作模型(如三球仪)、角色扮演(“天文学家”)。
七、活动设置
(一)活动1:昼夜交替探秘(对应第1课)
1.主题: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2.目标:通过模拟实验理解昼夜成因,认识时区差异。
3.达成方式:
(1)实验:地球仪+手电筒模拟自转,标记“晨昏线”;
(2)跨学科融合:数学(计算时差)、地理(世界时区图)。
(二)活动2:四季轮回解密(对应第2课)
1.主题:地球公转与四季成因
2.目标:通过公转模型分析太阳直射点移动与季节关系。
3.达成方式:
(1)模型制作:用三球仪演示地球公转,测量不同位置光照角度;
(2)文化链接:结合“二十四节气”分析农事活动与季节关联。
(三)活动3:影长变化追踪(对应第3课)
1.主题:正午影长与季节的关系
2.目标:通过长期观测归纳影长变化规律。
3.达成方式:
(1)实践观测:连续3个月测量校园标杆正午影长;
(2)数据分析:绘制“影长-日期”折线图,对比季节变化。
(四)活动4:宇宙剧场(对应第4课)
1.主题:三球相对运动与月相变化
2.目标:模拟月球公转解释月相及日月食成因。
3.达成方式:
(1)动态演示:三球仪模拟月相变化(新月→满月);
(2)创意表达:小组编排“日月食情景剧”解释成因。
八、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以“地球运动观测站”任务为主线,分解为子任务推进。
2.模型建构法:
(1)简易版:乒乓球+吸管制作地月系模型;
(2)进阶版:三球仪动态演示公转与自转。
3.跨学科融合:
(1)数学:计算时差、绘制影长统计图;
(2)语文:撰写观测日记,描述月相变化。
九、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4人小组分工(记录员、操作员、汇报员、监督员)。
2.长期观察记录:使用《地球运动观测手册》记录数据。
3.批判性讨论:辩论“地心说vs日心说”,理解科学史发展。
十、评价策略
(一)单元总体评价策略
过程性评价(60%) 实验操作规范性、观测记录完整性、合作参与度。
终结性评价(40%) 《地球运动科学报告》+“宇宙律动博览会”展示
(二)分活动评价表
活动1:昼夜交替的奥秘(第1课)
实验操作规范 能完成地球仪模拟操作 规范操作并记录3组数据 精准控制变量(如地轴倾斜角度)
现象解释能力 说出昼夜变化与自转相关 用示意图解释昼夜交替原理 分析极昼/极夜现象与地轴倾斜的关系
合作探究 参与小组分工 主动分享观测发现 协调组员解决操作难点
活动2:四季成因探秘(第2课)
数据记录
完整性 记录2个季节的影长数据 完整记录四季正午影长变化 结合气温数据分析影长与季节关系
模型构建能力 识别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用三球仪模拟四季形成 自主设计对比实验验证地轴倾斜影响
科学推理 知道四季与公转有关 解释“同一时间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论证24节气与公转位置的关联
活动3:影长变化的规律(第3课)
长期观测坚持性 完成3天正午影长记录 坚持2周规律观测 持续1个月并分析数据趋势
数据分析能力 比较单日影长变化 绘制一周影长折线图 归纳“夏至影最短,冬至影最长”规律
工具使用 正确操作圭表测量 调整圭表方向对准正北 创新改进影长测量方法
活动4:月相观测实践(第4课)
观察记录完整性 绘制3种月相形态 记录半个月的月相变化 完整呈现月相周期(29.5天)
成因解释 知道月相与月球公转有关 用月相模型演示朔望月变化 分析“上弦月”“下弦月”光照差异
文化关联 说出1个月相相关习俗 举例2种月相指导农事的案例 设计月相观测科普手册
十一、分层作业设计
活动1:昼夜探秘分层作业设计及评价标准
基础作业 绘制地球自转示意图 ★标注自转方向; ★★补充晨昏线; ★★★添加时区标注
提升作业 设计“时区旅行”计划表(北京→纽约) ★计算时差; ★★规划跨时区活动; ★★★分析时差对生活的影响
拓展作业 撰写《如果地球停止自转》微报告 ★描述现象变化; ★★推演环境影响; ★★★用科学原理论证可行性
活动2:四季解码分层作业设计及评价标准
基础作业 填写四季与直射点关系表 ★填对1项; ★★填对2项; ★★★补充南北半球差异
提升作业 制作“二十四节气”科学手账 ★列举3个节气; ★★关联农事活动; ★★★分析节气与公转位置关系
拓展作业 拍摄“季节变迁”主题科普短视频 ★展示自然现象; ★★解说科学原理; ★★★融入跨学科知识(诗词/农谚)
活动3:影长追踪分层作业设计及评价标准
基础作业 记录一周正午影长数据 ★记录3次; ★★绘制折线图; ★★★分析变化趋势
提升作业 对比青岛与海南冬至影长差异 ★描述差异; ★★用纬度解释; ★★★计算太阳高度角差异
拓展作业 设计“现代圭表”模型并测试 ★模型功能实现; ★★误差<15%; ★★★加入智能读数装置
活动4:宇宙剧场分层作业设计及评价标准
基础作业 画出月相变化序列图 ★画出2种月相; ★★画出4种月相; ★★★标注农历日期
提升作业 用三球仪演示日食成因 ★演示过程; ★★口头解释原理; ★★★录制解说视频
拓展作业 撰写《月球基地如何应对月食》方案 ★提出1条措施; ★★多方案结合科学原理; ★★★评估方案可行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