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汶上县实验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汶上县实验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7-10 16:4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汶上县实验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1.将pH=3的盐酸a
L分别与下列三种溶液混合后,混合液均呈中性:
①1×10-3
mol·L-1的氨水b
L
②c(OH-)=1×10-3
mol·L-1的氨水c
L
③c(OH-)=1×10-3
mol·L-1的Ba(OH)2溶液d
L。其中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A.b>a=d>c
B.a=b>c>d
C.a=b>d>c
D.c>a=d>b
【答案】A
【解析】略
2.气体体积的大小与许多因素有关。当温度和压强相同时,气体体积主要取决于(

A.气体的种类
B.气体的物质的量
C.气体分子本身的大小
D.气体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
【答案】B
【解析】略
3.下列气体遇空气时,会发生颜色变化的是
A.N2
B.NH3
C.CO2
D.NO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氮气是空气的主要组成气体,无色的氮气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无颜色变化,A错误;B.常温下,无色的氨气和空气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不反应,无颜色变化,B错误;C.常温下,无色的二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C错误;D.无色的NO在空气中和氧气反应:2NO+O2=2NO2,生成的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有颜色变化,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物质的性质
4.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石灰石与硫酸反应制CO2:CaCO3
+
2H+=Ca2+
+
CO2↑
+
H2O
B.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Na2O2
+
H2O

2Na+
+
2OH-
+
O2↑
C.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l2
+
H2O

2H+
+
Cl-
+
ClO-
D.用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
2MnO
+
6H+
+
5H2O2

2Mn2+
+
5O2↑
+
8H2O
【答案】D
【解析】
5.从海水中提取镁,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剂A为石灰乳,价格低廉,可来自贝壳
B.操作Ⅰ中加入的试剂为盐酸
C.以上提取镁的过程中没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操作Ⅱ的条件为电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海水中加入石灰乳,主要是沉淀海水中的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后得到的氢氧化镁加入盐酸溶解后得到溶液,浓缩蒸发,冷却结晶,过滤得到氯化镁晶体,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得到氯化镁固体,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镁和氯气。则A、试剂A为石灰乳,价格低廉,可来自贝壳,碳酸钙煅烧生成氧化钙,氧化钙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A正确;B、操作Ⅰ是溶解氢氧化镁沉淀制备氯化镁溶液,加入试剂不能引入其它杂质,需要加入盐酸,B正确;C、电解氯化镁生成氯气和镁,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D、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镁和氯气,操作Ⅱ的条件为电解,D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海水的综合利用分析判断
6.可逆反应aA(g)+bB(g)cC(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式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av正(A)=bv正(B)
B.bv正(A)=av逆(B)
C.av正(C)=cv正(A)
D.av正(A)=bv逆(B)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av正(A)=bv正(B),不能说明v正=v逆,A错误;B、bv正(A)=av逆(B),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B的速率v正=v逆,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C.av正(C)=cv正(A)反应速率之比与化学计量数之比相等,但均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同,C错误;D.av正(A)=bv逆(B),反应速率之比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等,D错误,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名师点晴】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同种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或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答题时要注意把握平衡状态的特征,掌握判断方法是解答的关键。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微粒核外电子排布为2、8、8结构,则该微粒一定是氩原子
B.Na+的半径大于F-的半径
C.F-,Na+,Mg2+,Al3+是与He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
D.NH4+与H3O+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K+、Ca2+、S2-、Cl-等离子也是2、8、8结构,均达到了稳定电子结构,A项错误,B.Na+和F-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则Na+的半径小于F-的半径,B项错误;C.F-、Na+、Mg2+、Al3+与Ne原子同为2、8电子结构,C项错误;D.NH4+具有11个质子和10个电子,H3O+也具有11个质子和10个电子,D项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核外电子排布,离子半径大小比较,微粒间的相互关系等知识。
8.向三份0.1
mol·L-1
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4NO3、Na2SO3、FeCl2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H3CO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小、增大、减小
B.增大、减小、减小
C.减小、增大、增大
D.增大、减小、增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CH3COONa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而NH4NO3是强酸弱碱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当向CH3COONa的溶液中加入NH4NO3时,会对CH3COONa的水解起促进作用,因此CH3COO-浓度减小;Na2SO3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当把Na2SO3加入CH3COONa的溶液中时,会对醋酸钠的水解起抑制作用,因此CH3COO-浓度增大;FeCl2是强酸弱碱盐,水解使溶液酸性,当向CH3COONa的溶液中加入FeCl2固体时,会促进醋酸钠的水解,所以CH3COO-浓度减小。故CH3CO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减小、增大、减小,因此选项是A。
考点:考查影响盐水解的因素的知识。
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46gNO2和N2O4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一定是3NA
B.500℃、30MPa下:N2(g)+3H2(g)2NH3(g)
△H=-38.6kJ·mol-1;将1.5NA的H2和过量N2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19.3kJ
C.标准状况下,11.2
L
Cl2通入足量的石灰乳中制备漂白粉,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
1
mol
SiO2晶体中,Si-O键的数目为2NA
【答案】A
【解析】A:混合物中N与O元素的个数比为1:2,也就是说46克混合物中一定有1molN原子和2molH原子,共3mol,正确
B: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故放出的热量小于19.3kJ
C:反应中氯气发生了自身氧化还原反应,1mol氯气参加反应转移1mol电子,故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
D:1
mol
SiO2晶体中,Si-O键的数目为4NA
答案为A
10.常温下,相同pH的氢氧化钠和醋酸钠溶液加水稀释,平衡时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b、c两点溶液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B.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c>b
C.c点溶液中C(H+)
+
C(CH3COOH)=
C(OH-)
D.用相同浓度的盐酸分别与等体积的b、c处溶液反应,消耗盐酸体积Vb=Vc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图像可知B为NaOH的曲线,c为醋酸钠的曲线,pH相同的氢氧化钠和醋酸钠溶液,醋酸钠溶液浓度大,导电能力大于氢氧化钠溶液,正确;B、醋酸钠促进了水的电离,pH的浓度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大,NaOH抑制了水的电离,所以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c>b,正确;C、根据质子守恒,H2O电离出的H+与OH 物质的量相等,可得c点溶液中C(H+)
+
C(CH3COOH)=
C(OH-),正确;D、因为pH相同的氢氧化钠和醋酸钠溶液,醋酸钠溶液浓度大,所以用相同浓度的盐酸分别与等体积的b、c处溶液反应,消耗盐酸体积Vb
<
V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图像的分析。
11.有人曾建议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AG的定义为:AG=lg,室温下实验室用0.0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20
mL相同浓度的醋酸溶液,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点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20
mL
B.OA段溶液中:c(CH3COO-)>
c(CH3COOH)
C.室温时0.01
mol·L-1的醋酸溶液pH=4
D.若B点时加入NaOH溶液为40
mL,所得溶液中:c(CH3COO-)+
c(CH3COOH)
=
c(OH-)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20
mL时,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AG<0,A点时AG=0,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小于20ml,A错误;B、滴定开始时c(CH3COO-)<
c(CH3COOH),滴定接近终点时c(CH3COO-)>c(CH3COOH),不能确定OA段溶液中两离子浓度的大小,B错误;C、室温时0.01
mol·L-1的醋酸溶液AG=6,即lg=6,=10-6
,又c(H+)×c(OH-)=10-14,c(H+)=10-4
,pH=4,C正确;D、若B点时加入NaOH溶液为40
mL,所得溶液为醋酸钠与氢氧化钠的等物质的量的混合物,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Na+)=2
c(CH3COO-)+2
c(CH3COOH);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H+)+
c(Na+)=c(CH3COO-)+
c(OH-)
,一式代入二式得,c(CH3COO-)+2c(CH3COOH)=c(OH-)-
c(H+),则c(CH3COO-)+
c(CH3COOH)
=
c(OH-)-
c(H+)-
c(CH3COOH),D错误;答案选C。
考点:酸碱中和滴定曲线、溶液酸碱性与pH、离子浓度的比较
12.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KI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已知:3I2+6OH-=IO3-+5I-+3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右侧发生的电极方程式:2H2O+2e-=H2↑+2OH-
B.电解结束时,右侧溶液中含有IO3-
C.电解槽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KI+3H2OKIO3+3H2↑
D.如果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内发生的总化学方程式不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左侧溶液变蓝色,生成I2,则左侧电极为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I —2e =I2。A、右侧电极为电解的阴极,H2O电离出的H+发生得电子的反应,所以电极方程式为:2H2O+2e-=H2↑+2OH-,正确;B、阴离子可以穿过阴离子交换膜,所以电解结束时,右侧溶液中含有IO3-,正确;C、左侧电极反应为:2I —2e =I2,同时发生反应:3I2+6OH-=IO3-+5I-+3H2O,右侧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所以总化学方程式为:KI+3H2OKIO3+3H2↑,正确;D、如果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不能穿过阳离子交换膜,左侧电极反应为:2I —2e =I2,右侧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所以总反应为:2KI+2H2O2KOH+I2+H2↑,总反应方程式不同,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电解的原理及应用。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硫酸亚铁加过氧化氢溶液:Fe2+
+
H2O2
+
2H+Fe3+
+
4H2O
B.将少量硝酸银溶液滴入氨水中:Ag+
+
2NH3·H2O[Ag(NH3)2]+
+
2H2O
C.KAl(SO4)2中滴加Ba(OH)2使SO42-恰好完全沉淀:
2Al3++3
SO42-+3
Ba2++6
OH-=2Al(OH)3↓
+3BaSO4↓
D铝粉与NaOH的溶液反应:2Al
+
2OH-
AlO2-
+
H2↑
【答案】B
【解析】A中电子得失不守恒,C中当SO42-恰好完全沉淀时,生成的偏铝酸钾,D中反应物还有水,答案选B。
14.在密闭容器中充入CO2、CO、CH4的混合气体共mg,若加入足量的Na2O2,充分振荡并不断用电火花引燃至反应完全,测得固体质量增加mg;则CO2、CO、CH4的体积比不可能为
A.1
:3
:1
B.1
:2
:1
C.1
:1
:1
D.1
:1
: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气体质量等于和过氧化钠反应固体质量增加的质量,说明气体的成分可以看成CO和氢气,所以需要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比例为1:1,所以只要二氧化碳和甲烷1:1,就可以,所以选D。
考点:过氧化钠反应时的质量增加规律
15.要把鸡蛋保存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有人提出了四种方法:①放入冰箱中;②放入食盐水中;③放入石灰水中;④煮熟了保存.
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______(填序号),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③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的碳酸钙覆盖在鸡蛋的表面而起到保护作用.
【解析】
试题分析:要把鸡蛋保存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题目提供的四种方法中最好的方法是③ 放入石灰水中,原因是鸡蛋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的碳酸钙覆盖在鸡蛋的表面而起到保护作用。
考点:考查鸡蛋的保鲜方法的选择与使用的知识。
16.(本小题满分5分)完成下列各小题
(1)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下列氧化物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有
;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有

①Na2O
②CO
③CO2
④Al2O3
⑤SO2
⑥CuO
⑦P2O5。
(2)100mL0.25mol·L-1BaCl2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
,若将上述溶液中的Ba2+恰好完全沉淀,需要物质的量浓度为1.00mol·L-1的稀硫酸
mL。
(3)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

①O2
②CH4
③CO2
④SO2
【答案】(1)③⑤⑦
①⑥
(2)0.5mol·L-1
25
(3)②
【解析】
试题分析:(1)Na2O、CuO与酸反应生成盐与水,属于碱性氧化物,CO2、SO2、P2O5与碱反应生成盐与水,属于酸性氧化物,Al2O3与酸、碱反应生成盐与水,属于两性氧化物;CO不与酸、碱反应,既不属于酸性氧化物也不属于碱性氧化物,答案为:③⑤⑦;①⑥;(2)c(Cl-)=2c(BaCl2)=2×0.25mol/L=0.5mol/L,将溶液中的Ba2+恰好完全沉淀,则n(H2SO4)=n(BaSO4)=n(BaCl2)=0.1L×0.25mol/L=0.025mol,需要硫酸的体积为=0.025L=25mL;(3)根据V=nVm=Vm可知:相同条件下,相等质量的气体,其摩尔质量越小占有的体积越大,由于摩尔质量:SO2>CO2>O2>CH4,故甲烷的体积最大,答案为②。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17.(8分)实验室利用反应TiO2(s)+CCl4(g)TiCl4(g)+CO2(g),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制备TiCl4,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
有关物质性质如下表
物质
熔点/℃
沸点/℃
其他
CCl4
-23
76
与TiCl4互溶
TiCl4
-25
136
遇潮湿空气产生白雾
(1)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E中的试剂是
。反应开始前依次进行如下操作:组装仪器、
、加装药品、通N2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
(2)反应结束后的操作包括:
a停止通N2
b熄灭酒精灯
c冷却至室温
正确的顺序为
(填序号)。欲分离D中的液态混合物,所采用操作的名称是

【答案】(1)干燥管;(1分)、浓H2SO4;(2分)、检查气密性;(2分)
(2)bca;(2分)、蒸馏;(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仪器构造可判断仪器A的名称是干燥管。由于反应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制备TiCl4,因此必须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则装置E中的试剂是浓硫酸。反应开始前依次进行如下操作: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加装药品、通N2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
(2)为防止产品被氧化,最后停止通入氮气,则反应结束后的操作的正确顺序为bca;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二者的沸点相差较大,因此欲分离D中的液态混合物,所采用操作的名称是蒸馏。
考点:考查物质制备实验设计与探究
1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请你参与“研究铁与水反应所得固体物质的成分、性质及再利用”实验探究,并共同解答下列问题:
已知:3Fe+4H2OFe3O4+4H2↑
Fe3O4+8H+═2Fe3++Fe2++4H2O
探究一
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
(1)反应前A中投放碎瓷片的目的是

(2)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装置E中的实验现象为

探究二
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确定反应后硬质玻璃管中黑色固体的成分.
待硬质玻璃管B冷却后,取少许其中的固体物质溶于盐酸后,将所得溶液分成两份.
(3)一份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血红色,推断硬质玻璃管B中固体物质的成分为
(选填序号,下同);若溶液未变血红色,推断硬质玻璃管B中固体物质的成分为

①一定有Fe3O4,可能有单质铁
②一定有Fe
③只有Fe3O4
④只有Fe
(4)另一份加入
溶液,加入的溶液褪色,可以证明溶液中存在Fe2+.
探究三
设计如下流程测定反应后硬质玻璃管B中固体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5)写出加入过量氯水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6)试剂b的化学式是

(7)计算反应后B装置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探究一】(1)防止暴沸;
(2)H2+CuOCu+H2O;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且玻璃管上有水珠生成;
【探究二】(3)①;②;
(4)酸性KMnO4溶液;
【探究三】(5)2Fe2++Cl2=2Fe3++2Cl﹣;
(6)NaOH;
(7)77.8%.
【解析】【探究一】(1)A中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液体加热时容易发生暴沸现象,碎瓷片多孔,加入碎瓷片引入沸点中心,其作用是防止暴沸;
(2)装置E中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uOCu+H2O,则反应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且玻璃管上有水珠生成;
【探究二】(3)一份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血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铁离子,则可推断硬质玻璃管B中固体物质的成分为:①一定有Fe3O4;若溶液未变血红色,则溶液中不存在铁离子,可推断硬质玻璃管B中固体物质中一定存在Fe,即②正确
(4)亚铁离子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5Fe2++MnO4﹣+8H+=5Fe3++Mn2++4H2O,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证明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
【探究三】(5)氯气具有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反应为:2Fe2++Cl2=2Fe3++2Cl﹣,
(6)由“红棕色固体”知,该物质为Fe2O3,则FeCl3Fe(OH)3和NaCl,过滤后加强热生成红棕色固体,则试剂b为NaOH溶液,故答案为:NaOH;
(7)氧化铁的质量为:m(Fe2O3)=32g,则氧化铁的物质的量为:n(Fe2O3)==0.2mol,则含有铁元素的物质的量为:n(Fe)=0.4mol,则反应后B装置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77.8%
【点评】本题通过铁及其化合物性质考查了探究物质组成、测量物质含量的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明确铁及其化合物性质,试题涉及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充分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进行计算能力.
19.为回收利用废钒催化剂(含有V2O5、VOSO4及不溶性残渣),科研人员最新研制了一种离子交换法回收钒的新工艺,主要流程如下:
部分含钒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下:
物质
VOSO4
V2O5
NH4VO3
(VO2)2SO4
溶解性
可溶
难溶
难溶
易溶
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由V2O5冶炼金属钒常用铝热剂法,该反应的氧化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液中含钒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该工艺中反应③的沉淀率(又称沉钒率)是回收钒的关键之一,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钒率的高低除受溶液pH影响外,还需要控制氯化铵系数(NH4Cl加入质量与料液中V2O5的质量比)和温度.根据下图判断最佳控制氯化铵系数和温度为______、_____℃。
(4)用硫酸酸化的H2C2O4溶液滴定(VO2)2SO4溶液,以测定反应②后溶液中含钒量,反应方程式为:2VO2++H2C2O4+2H+=2VOn++2CO2↑+mH2O,其中n、m分别为______、_____。
【答案】(1)3V2O5+10Al6V+5Al2O3
(2)VOSO4
(3)NH4++VO3-=NH4VO3↓
4
80℃(4)2、2
【解析】
试题分析:(1)铝与五氧化二钒反应生成钒与氧化铝,反应方程式为3V2O5+10Al6V+5Al2O3;
(2)废钒催化剂中含有V2O5、VOSO4及不溶性残渣,由于V2O5为难溶物,所以滤液中含钒的主要成分为VOSO4;
(3)根据NH4VO3难溶于水,利用复分解反应沉淀VO3-,离子方程式为:NH4++VO3-=NH4VO3↓,根据沉钒率与沉淀温度的图象可知,在80℃时沉矾率最高为98%,再根据氯化铵系数与沉钒率可知,氯化铵系数为4时沉钒率最高,所以最佳控制氯化铵系数和温度分别为:4,80℃;
(4)2VO2++H2C2O4+2H+═2VOn++2CO2↑+mH2O,根据电荷守恒,2n=1×2+1×2,解得n=2;再根据氢原子质量守恒看得:2+2=2m,则m=2。
考点:考查铝热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电化学等知识,正确分析、理解工业流程是解题关键。
20.现有一种碱金属的碳酸正盐和另一种碱金属的酸式碳酸盐组成的混合物,取0.506
g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把放出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0.200
g。把加热后残留的固体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充分干燥后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粉末,结果过氧化钠粉末增重0.084
g。问:
(1)混合物中酸式碳酸盐有________________mol。(不写计算过程)
(2)加热灼烧后残留的固体含碳酸盐_______________mol。(不写计算过程)
(3)通过计算,确定这两种盐的化学式,写出计算和推理过程。
【答案】(1)0.004
(2)0.003
(3)KHCO3、Na2CO3(推理过程略)
【解析】碱金属盐混合物计算是高考的热点。在解此题的过程中必须应用关系式法、差量法这些技巧,并通过相对原子质量计算讨论推理。
(1)2MHCO3M2CO3+H2O+CO2↑
CO2+Ca(OH)2====CaCO3↓+H2O
2MHCO3—CaCO3
n(MHCO3)=×2=0.004
mol。
(2)2CO2+2Na2O2====2Na2CO3+O2Δm
2
mol
56
g
0.003
mol
0.084
g
加热灼烧后残留的固体含碳酸盐0.003
mol。
(3)一种碱金属的碳酸正盐M′2CO3为0.001
mol,另一种碱金属的酸式碳酸盐MHCO3为0.004
mol
(2M′+60)
g·mol-1×0.001
mol+(M+61)
g·mol-1×0.004
mol=0.506
g
M′+2M=101
讨论可得:M′=23
M=39
所以为K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
21.阿托酸乙酯可用于辅助胃肠道痉挛及溃疡。阿托酸乙酯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分子式为
,F的结构简式
,阿托酸乙酯所含官能团的名称

(2)在反应①②③④⑤⑥⑦⑧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

(3)反应③的方程式

(4)有关阿托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能使高锰酸钾褪色,不能使溴水褪色
B.1mol阿托酸乙酯最多能与4molH2加成
C.能发生加成、加聚、氧化、水解等反应
D.分子式为C11H13O2
(5)D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符合含有苯环且能与碳酸氢钠反应放出气体的同分异构体有
___________种(不包含D)。
【答案】(1)C10H12O2;;碳碳双键、酯基;
(2)②⑤⑥;
(3);
(4)B
C;(5)3;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中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可知,A与溴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为,B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为,C再被氧化、酸化后得D为,D与乙醇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为,E与甲酸甲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为,F再发生消去反应得阿托酸乙酯。
(1)E为,E的分子式为C10H12O2,F的结构简式为,阿托酸乙酯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酯基和碳碳双键,故答案为:C10H12O2;;酯基和碳碳双键;
(2)在反应①②③④⑤⑥⑦⑧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②⑤⑥,故答案为:②⑤⑥;
(3)反应③的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4)阿托酸乙酯中有酯基、碳碳双键、苯环等结构,所以有关阿托酸乙酯的说法中。A、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高锰酸钾褪色也能使溴水褪色,A错误;B、1mol阿托酸乙酯最多能与4molH2加成,B正确;C、能发生加成、加聚、氧化、水解等反应,C正确;D、分子式为C11H12O2,D错误;故答案为:BC;
(5)D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符合含有苯环且能与碳酸氢钠反应放出气体,即有羧基的同分异构体为苯环上连有-CH3和-COOH,分别为、、,所以共有3种(不包含D),故答案为:3。
考点:考查了有机物推断、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反应方程式等的相关知识。
22.某混合物A,含有Al2(SO4)3、Al2O3和Fe2O3,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如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转化:
(提示:沉淀C可能是混合物,①步骤中所用NaOH溶液是过量的)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Ⅰ、Ⅱ、Ⅲ、Ⅳ四步中对于溶液和沉淀的分离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
(2)根据上述框图反应关系,写出下列B、E所含物质的化学式;固体B________;溶液E________。
(3)写出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④_____________;①、②、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
【答案】(1)过滤;(2)固体B
Al2O3
;溶液E
(NH4)2SO4;(3)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OH)3Al2O3
+
3H2O;①、②、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Al2O3+2OH-==AlO2-+H2O
;②Al3+3NH3﹡H2O==Al(OH)3↓+3NH4;③AlO2-+H2O+H+==Al(OH)3↓。
【解析】
试题分析:(1)四步都是固液分离,故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A溶于水得沉淀和溶液,硫酸铝易溶于水,氧化铝、氧化铁不易溶于水,所以得到的溶液是硫酸铝溶液,沉淀C是氧化铝和氧化铁,将沉淀C溶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氧化铝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氧化铁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所以沉淀D是氧化铁,溶液是偏铝酸钠溶液,向偏铝酸钠溶液加入适量盐酸,得到的沉淀是氢氧化铝,溶
液是氯化钠溶液,将氢氧化铝加热得到沉淀B,B是氧化铝,硫酸铝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硫酸铵,所以溶液E是硫酸铵。
(3)据(2)推导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OH)3Al2O3
+
3H2O

①Al2O3
+
2OH-
=
AlO2-
+
H2O

②Al3+
+
3NH3﹡H2O
=
Al(OH)3↓
+
3NH4+
;③AlO2-
+
H2O
+
H+
=
Al(OH)3↓。
考点:考查无机推导
同课章节目录